首页 > 大宋狂后 > 第37章

第37章

2025-03-22 07:05:57

今夏最为炎热的那一天, 对于新政来说却是最为酷寒的一天,以夏竦为首的旧党公然构陷富弼、杜衍等人勾结辽国,有叛乱谋反之意, 并像模像样的拿出所谓的通敌之信。

富弼这个老好人当场就气的面红耳赤, 并表示这所谓的通敌信件根本不是自己所写,是有人故意模仿其笔迹,此乃赤、裸、裸的栽赃陷害。

然而,便是这样一个任谁都能看清楚的真相, 身为天家的赵祯却选择了无视, 他下旨将富弼逐出朝堂,贬为郑州知州。

杜衍为青州知州。

然而, 对于新党来说, 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随后的一个月内范仲淹、韩琦、蔡襄、王素、余靖这些新政的领头羊和骨干们,全都以各种理由被贬出京城。

如此,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庆历新政不得不宣布失败。

范仲淹等人被扫地出京,守旧派可谓是大获全胜。

这些日子做的所有努力全部白费,一切又都恢复到了旧制。

大家该恩荫恩荫,上班该摸鱼摸鱼,似乎一夜之间,整个官场又恢复到了过去的歌舞升平之中。

范仲淹离京前的那一天, 赵祯单独召见了他, 这是其意料之中的事情, 官家的难处他不是不理解,所以纵然满心失望, 但他却并不怪官家。

可是当他一脸黯然的从福宁宫出来的时候, 却意外接受到了来自皇后的召见。

正阳宫——臣范仲淹参见皇后娘娘。

大人不必多礼, 请坐。

两个人是在正殿相见的。

皇后上下打量着这位千古名臣,见其两鬓之处已然泛起苍白之色,不禁有些唏嘘的想到,事业果然是男人的兴奋剂,一但遭遇重大挫折,即便是范仲淹这样心智坚强的猛人,也免不了要颓废一番。

大人事多繁忙,本宫与你也就不兜圈子了。

曹恩英微笑地说道:范大人,你辞官吧!范仲淹一听这话,骤然呆愣住了,心想:纵然老夫是被贬出京了,但官身还在,咋也不能辞了啊!况且我壮志未酬,还等着东山再起的那一天呢!范仲淹脸色一肃,张嘴就要说些什么,然而曹恩英却竖起手掌做了个停止的姿势。

官家是不是承诺你,待过得两年,朝局稳妥之后,再把你调回京城?范仲淹眉头紧皱,心中诧异皇后心思之敏锐,于是说道:是又如何?官家的话自然不是妄言,然而范公有没有想过,那些好不容易才能把你赶出京城的人会那么轻易的让你回来吗?果然,此话一落,范仲淹的脸色就变得沉重了起来。

可见,其自己也知道,这事不是那么容易的。

你一日还在官场,他们就一日不会安心。

你一日还在官场,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折腾你。

范仲淹闻言立刻冷笑一声,表示:他可不怕那些卑鄙小人的折腾。

你不怕折腾,那别人呢?曹恩英淡淡地说道:老实告诉你,只要你一日还在官场,欧阳修和韩琦他们就一日别想回到汴京。

死灰复燃这四个字可不是白说的。

那些保守派们,是绝对不会犯下这样低级错误的。

果然,范冲淹可以不在乎自己,但却不能不在乎他的君子之友们。

忍一时风平浪将,退一步海过天空。

况且有的时候,【退】也不失为一种【进】。

娘娘这是何意?辞官虽是退出了官场。

但却可以更好的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别的地方……譬如说……著书、育人。

著书、育人?不错!曹恩英点头:新政虽然失败了,但那是由很多客观原因造成的,您的很多理念,其实是非常正确而先进的;我认为你应该把这些理念写成书,然后让更多的人来学习。

其实庆历新政之所以失败,其中有一个重大原因,就是:人才储备的不足。

范仲淹他们光忙着往下撸人了,但接替的人却上马的非常匆忙,很多人根本就对新政理解不足,这往往就会在实际工作中,起到南辕北辙的效果。

你的理念,会成为一颗颗火种,待到几年,十几年,二十几年之后,他们便会如星星之火般,掀起新一轮的变法风暴。

果然,听了这番话的范仲淹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之色。

娘娘素来谨慎,不知为何今日甘愿冒险,与臣说这样一番推心置腹之言?曹恩英眨眨眼睛,随即理直气壮地说道:因为你是范仲淹啊!是那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的范仲淹啊!老头闻言一愣,随即恍然的想起了那句:天不生他范仲淹,文坛万古如长夜的话!是啦,怎么忘了。

范仲淹心想,皇后她,可是老夫的狂热崇拜者啊!范仲淹走了,去邓州赴任了。

至于辞官还是不辞官,他并没有当即给出答案。

对此,曹恩英也并不强求,她已经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剩下的就看天意了!英明神武的大宋官家及时拨乱反正,朝堂上顿呈一片欢欣鼓舞之状,当然了,在欢欣之余,大家的内心也都非常的火热,毕竟范仲淹可是下去了,那他留下的宰相之位,肯定得有人顶上啊!现在最有希望上位的,就是反对派的急先锋,在清除范仲淹等人的过程中,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夏竦夏大人。

你不觉得那个姓夏的有点卑鄙吗?晚间,夫妻两个躺在床上的时候,不知不觉的,曹恩英的枕头风就开始吹上了,她表示,夏竦这个人,人品不正,做事情喜欢耍手段。

而且当初跟西夏打仗的时候,他作为全军统帅,可是一败再败,最后还是靠范仲淹出马方才力挽狂澜的。

许就是因为这样,他才一直看范公不顺眼!曹恩英侧着身子,振振有词地跟赵祯分析起来。

赵祯闻言失声一笑,他虽然没有说些什么,然而仅仅数日之后,前朝就传来消息,夏竦落选,中立派的陈执中正式上位成为新一代的大宋宰相。

新政的失败,让赵祯的情绪一度非常的低落,不过幸好后宫还有个怀了身孕的苗心柔,这才能够稍稍慰藉他那颗敏感而脆弱的小心灵。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至九月的时候,天气虽然开始凉爽了下来,然而汴京城中却突然开始大规模爆发出痘疫来。

这股痘疫的源头,已经不可考究。

但是它爆发出来的能量,却是惊人的恐怖。

短短的半个月内,京城中,已有上千人被感染。

赵祯身为皇帝,自然是在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个消息,毫不夸张的说,他当时急的脸色都煞白起来了。

是的!这年头当皇帝,大约最怕两件事情,一件是天灾,最典型的就是地震。

第二件就是人祸,而相比于打仗,这种人传人的大型瘟疫,则更加为统治者们所忌。

因为这很可能是上天降下的一种警示,惩罚你这个皇帝没当好,要不然为啥好端端的,就有瘟疫出现了呢?赵祯心急火燎,正在考虑自己要不要写个罪己诏什么的时候,一份已经压在他案头许久的章简终于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章简来自于太医院,是一个叫孙用的大夫写的,而且写的居然还是——治疗痘疹的方法???这可真是众里寻它千百度,答案就在手边处啊!赵祯瞬间大喜过望,并立刻传旨,召孙用面圣。

*披香阁————俞娘子轻轻的睁开眼睛,由身边的女使搀扶着从蒲团上站了起来。

娘子。

女使说:正阳宫的琥珀姑娘刚刚过来。

给咱们送了十六盆金白秋菊。

俞娘子闻言微微一愣,随即似是领悟到什么一样,眼睛变得有些湿润起来,她低声说道:娘娘没有忘记,静宁的忌日快到了。

孩子的音容相貌还近在眼前,然而身体却早就埋在了冰冷的地底。

她一定很冷,很怕,很寂寞吧!眼见主子又面露悲意,女使忙不迭的开始转换起了话题,于是不知不觉的,便说起了宫里最新鲜的一件事。

女使说:太医院新发明了一种防止痘疫的方法,说是把牛痘种在人身上……她巴拉巴拉地说了一大堆。

当然了,最后也没忘了重点。

据说,这个方子还是皇后娘娘研究古书时,无意中得来的呢!哦?俞氏微微吃惊了一下,不过她对曹恩英素来钦服有加,此时听见女使这样一说,立刻便表示,娘娘博学多才,非一般女子可比,当初的三字经就是其亲自所撰,所以研究个什么古方之类的,也并不为奇。

官家已经下旨,在汴京城全力推广此法,据说宫里人也要种……特别是小孩子……小孩子吗?俞氏的眼睛在这一刻,微微闪烁了一下,她若有所思的抬起头,而视线却正正好好的落在了摆在窗台处的十六盆菊花上。

你说……俞娘子的声音平静的响起:张清姿肯让她的女儿去种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