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见诡之末世遗书 > 第十四章 开明王族的世代守候

第十四章 开明王族的世代守候

2025-03-25 23:33:25

阴隐客?罗三与沈沅惊呼道,颜哥,这是怎么一回事。

颜庆波冷冷地看着吴教授:一直以来,我就觉得吴教授有问题,他对这件事情的介入过于热心,不同于他往常的行事风格。

于是悄悄地对他进行了调查。

我发现原来他本名叫阴隐客,是四川雅安市农村的人。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S大读书,几乎没有从事什么工作,但是他却依然有钱可以过活,即便有一些学生的支持,这也是很难想象的。

于是我让人到雅安那边他的家乡进行了调查,发现他已娶妻生子,妻子在前几天已经去世,而儿子过去一直由他们家族的人供养,已经上了大学。

而这所大学就是S大。

这会不会是巧合?罗三知道吴教授有自己的秘密,但是对颜庆波的语气很不爽。

抛妻弃子到S大只为了学习,你认为这合理吗?而他们家族的其他人也愿意供养他的儿子,并把他培养为大学生,这合理吗?这一切不可能是巧合。

阴隐客,你自己说吧,你到成都的目的是什么?目的,目的。

我到成都的目的?吴教授抬起头来,目光中隐隐泛着泪光,谁愿意抛妻弃子?谁愿意几十年如一日的呆在这校园之中?谁愿意让儿子步自己的后尘,继续过一种非人的生活?但是我有的选择吗?为什么你没有选择?因为我是古蜀开明王朝的后人,先祖鳖灵氏。

什么开明王朝?什么鳖灵氏?罗三与沈沅异口同声地问道。

吴教授叹了口气道:现在的教育呀,怎么让这些年轻人都这么无知了呢。

废话,我又不是四川人,凭什么要了解你们古蜀的历史。

快说重点的。

你目的是什么?沈沅不客气地冷然道。

丫头,不要太急躁。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吴教授细细地向罗三与沈沅讲述着古蜀国的历史。

古蜀历史向来有三王两帝之说,三王分别为蚕丛、柏灌、鱼凫,两帝则是望帝杜宇、丛帝鳖灵。

《蜀王本纪》记载,蚕丛、柏灌、鱼凫三代蜀王各数百岁。

当然,这里的蚕丛、柏灌、鱼凫不是蜀王的名称,而是古蜀王朝的名称,三代蜀王各数百岁指的是三个古蜀王朝各有数百年的统治时期。

至于望帝杜宇、丛帝鳖灵则一般并称望丛二帝,实际上望丛二帝不是同一族属,望帝是古蜀人,开创了古蜀历史上的杜宇王朝,而丛帝鳖灵氏则是楚人,开创了古蜀历史上的开明王朝。

数千年前,先祖率族人从楚地溯江而上,来到了现在的四川乐山,在那里建国,并定居了下来。

一开始我们的族人很少,从当地的土著人手中争到的土地也少之又少,刀耕火种,捕鱼打猎,就是先祖与族人每天的生活。

吴教授似乎沉浸到自己的回忆之中。

当时的成都平原正处在杜宇王朝的统治之下,还没有修建像都江堰这样的水利设施,所以洪水施虐。

望帝杜宇是个没用的东西,根本不知道如何治水,导致整个蜀国洪灾四起,万民倒悬。

鳖灵因为是楚人,长于治水,在水患四起之时,率领族人一举治服乐山地区的水患。

望帝杜宇听闻其事迹便拜为相,负责治水。

鳖灵率领族人在走遍了成都平原,四处治水,最终将洪灾解决。

因为治水功绩,鳖灵虽非蜀人,却得国人一致拥戴,赶走了杜宇,开创了历时数百年之久,国家疆域面积最大的古蜀开明王朝。

只可惜,战国后期,秦国以虎狼之师,灭其国祚,毁其宗社。

亡国的滋味你们知道吗?公元前316年,我开明王朝最后的蜀王与太子率军与秦军战于葭萌关,双双战死。

其实当时蜀王已经知道,以蜀国之实力,无法对抗强秦,于是这蜀王就挑选了两名可靠的人,陪着他的幼子,离开了成都,前往西昌一带落脚。

因为那里的邛人,是开明王朝的盟友。

后来,开明王朝的皇族被秦王杀的杀,逃的逃,到了最后就只剩下末代开明王幼子这一支了。

而这一支是因为要守候先祖鳖灵的一个秘密,而永远地呆在了四川。

末代蜀王要让你们守候的是什么秘密?罗三问。

那个秘密就是海眼。

海眼?又是海眼?为什么成都的地底下会有海洋?哼!你就是井底之蛙。

人类未知的世界何其广大,你怎么知道现在教科书上说的东西就一定是正确,凡事皆有例外,凡事皆有可能。

吴教授教训道,所以不要在我面前提这么幼稚的问题。

我也不能回答你这地下为何会有海洋的问题。

我能够告诉你的是,这是我们家族保守千年的秘密。

从吴教授的口中,罗三与沈沅得以知道,除了四教女厕中的那块石头外,成都的那些奇石如石笋、天涯石、支机石、五块石等等,均与望帝杜宇在位期间那场洪水相关。

那是一场与中原地区舜帝在位时的洪水不相上下的洪灾,滚滚的波涛淹没了成都平原,虽然此前的成都平原一直水灾频繁,但是却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么大的水灾。

从楚地历尽千辛万苦到达乐山,本来就指望着好好过日子的鳖灵被这场洪水也搅得身心疲惫。

这时一群邛人找到了他们。

邛人是一个崇拜大石的民族,居住在现在的西昌一带,势力范围一度到达邛崃山脉,如今成都下属的邛崃市的临邛镇据说当年就是邛人进入成都平原的一个据点。

鳖灵本来以为这些人只是普通的使者,只打算接见一下,就打发他们走。

但是一见之下,他发现这些不速之客大有来头。

因为来的5个人竟然全是部落长老,其中一人还是族中的巫师。

而那名巫师的打扮最为奇怪,他身材高大,鼻梁高挺,明显的比其他邛人不同,只不过他戴着大大的帽子,将鼻子以上的部分都遮了个严严实实。

这些不速之客很干脆地对鳖灵提了出要求:只要鳖灵肯答应他们一件事,邛人将告诉他治水的方法,并助其治服水患,登上蜀国国主之位。

鳖灵知道在自己的国土以北更远的地方,有着更广阔的平原,对于那里的土地,他是希望得到的,但是仅靠他这么少的人,这种念头只能想想而已。

吴教授的讲述中没有提及鳖灵是如何被说动答应这件事情的,只是提到了最终的结果:邛人联合彭族、濮族四处散布鳖灵善于治水的消息,不久之后,望帝杜宇正式拜鳖灵为相,负责治水。

治水很简单,原因只是玉垒山挡住了岷江水流的去处、加之河道不畅而已,鳖灵率领族人,开凿玉垒山,贯通河道,使岷江之水迅速流走。

当洪水退去之后,邛人给他们运来了10根巨石。

这些石头运抵成都平原之后,邛人立即将其树立在目前成都城区所在的一片荒原之上,当时洪水刚退,这片荒原之上基本上没有生灵。

十根巨石显得特别诡异,其中有六根巨石被排在了一起,组成了后来的石笋,另外四根则分别成了后来的天涯石、五块石、支机石、地角石。

在这些巨石立起的那天傍晚,鳖灵站在了这片荒原之上,默默地注视着那些石头。

荒原上一望无垠,视野开阔,10根巨石如柱子一般立着,构成了一个奇怪的格局。

也正是在这个傍晚,鳖灵看到了这片荒原上早就存在的另一块巨石,也就是后来被装入四教女厕中的那块巨石。

那是一块古怪的石头,深深的埋入地下,深不见底。

几个壮小伙子同时上前,却休想摇动它分毫。

最奇怪的是,石头的表面色彩斑斓而又光滑。

鳖灵轻轻地抚摸着这块石头,因为他明白,从此时开始,他们家族的命运,就要与这块石头永远联系在一起了。

当天晚上皓月当空,邛人的巫师又一次举行仪式,只不过在这次仪式之上,鳖灵被要求交出了象征着他们氏族圣物的龟甲。

只见邛人巫师将龟甲捣碎,和着鳖灵族人的血液,埋入了那11根巨石之下。

仅仅几分钟后,大地就剧烈地晃动了起来,天空顿时变得一片黑暗,整个天地间笼罩在平地而起的沙尘之中,近处难以见人。

不过好在几分钟后,这场地动就结束了。

而荒原上新立起来的巨石,不仅没有在地动中倒下,反而就像有无穷无尽的根在地下一般,无论怎么摇,怎么敲都是一动不动。

而一旦有人想要挖它,还是想要砸,都要引发风雷异动。

在完成这一切之后,邛人告诉鳖灵荒原上那块巨石是自开天辟地以来就存在的,没有人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也没有人知道它到底深入地下多深。

只知道这块石头的下面镇着海眼。

而这海眼的镇石一旦受到破坏,海眼之水即会涌出,不仅成都,整个九州都将成为泽国。

但是这一海眼的镇石却非常的不牢靠,因此海眼之水经常会涌出,造成成都平原的洪涝之灾。

为此邛人专门从大山中选择了10根巨石,在这海眼镇石的周围布下了大阵,通过这一巨石大阵,加持了镇石的力量,使其达到了牢不可破的程度。

但是这巨石阵需要有人专门住在成都平原上去护卫,而邛人却习惯于住在大山之中,故而他们选择了鳖灵族人来承担护卫巨石阵的任务,当然这一任务的报酬是数百年的蜀国帝位。

鳖灵作出了选择,开创了历时数百年的开明王朝,却为子孙谋得了一个永久的职责:守护石阵。

而一旦违背了守护石阵的誓言,鳖灵族人将全部被填入海眼,永镇地下。

正因这样,开明王朝一直派宗族子弟守护着石阵,甚至为了更好的守护石阵,开明九世,还正式将都城从成都北面的新都迁至目前的成都城区。

然而国破家亡的时候最终还是来了。

为了坚守誓言,守护石阵,末代开明王的幼子和那两名部下,逃到雅安之后,想要寻求邛人的援助,但邛人却只答应护送他们回到成都,然后在成都筑建房屋,以安置他们,至于逐走秦人,恢复开明王朝的事,他们是不会出力的。

就这样末代开明王的幼子和两名部下,在几年之后,成都稍微安稳的时候,重新回来了。

其时,秦王已经派张仪、张若在成都筑起了成都城。

而邛人安置末代开明王幼子的房屋修建在成都城外的东南面。

那是一座大宅院,在宅院中的一间屋子里,就藏着那块海眼的镇石。

或许是担心这样还不够,邛人不知道施了什么手段,使一般人无法看到那座宅院,也无法接近这座宅院附近。

于是末代开明王幼子及其后人就在这宅院里一住两千余年。

两千年的岁月里,他们可以离开宅院出游天下,但是却不得结交朋友,因为任何一个朋友都有可能暴露宅院的存在。

同时,他们也少有亲人陪伴;因为他们都在出生不久,就被抱到这个宅院。

为了保守家族的秘密,鳖灵氏长期居住在雅安,一旦他们结婚生子后,第一个儿子总是以夭折的名义从家中消失,被秘密送往这里。

本来,这种生活一直将持续下去,但是随着年代推移,宅院的隐身功能渐渐变得弱了,时隐时现,而到了到清朝末期,宅院的特殊护卫功能彻底消失了,1911年的一场大火,将整座宅院烧了个干干净净,最后只剩下那块镇石突出于天地之间。

城南阴宅。

罗三恍然大悟,开明王幼子的宅院,就是那间成都东南面的大宅,也正是史无畏让他们调查的第三件案子中所提到的那间宅院。

是的没错,那个时候那座大宅就被人叫作阴宅,而我们干脆也随了大流,将自己的姓改为阴,所以我的真实名字叫做阴隐客。

那阴宅为何会着火,阴宅着火后,你们是怎么到的雅安的呢?阴宅是被人纵火烧掉的,纵火的人是谁,我并不知道。

当时我们阴家已是人丁稀薄,居住在阴宅内的也仅有三人而已。

大火一起,他们本打算救火,却见外面一群人涌了进来,立即就明白,自己的大限已到,为了不泄露这个已经守护千年的秘密,他们三人均自杀了。

吴教授的言语中透出一丝悲凉,他们虽然死了,但是我们族人护卫海眼镇石的任务并没有结束,而是落到了我们这些长期居住在外的阴氏子孙的头上。

先是我的曾祖父,后来是我的祖父、父亲,再后来就是我。

在S大,我一呆就是20多年,在这过程中,不敢找工作,因为怕工作会影响了护卫镇石的任务……两千年来守候与孤独,对于一个家族而言,那需要怎么样的毅力。

罗三相信在这过程之中,肯定有不少的人渴望摆脱命运的控制,但肯定最终都未能逃离命运的控制,或者与命运的列车激烈地相撞,撞得粉身碎骨。

造化无常,人在命运面前就是如此的无奈。

正在罗三思绪万千的时候,沈沅却问了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吴教授,邛人运来的那几块巨石,真的是巨石吗?从外表来看,那些东西肯定是石头,但是从其后来发挥的作用来看,那些东西肯定不是石头,只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些东西,所以还是叫作巨石。

据你所知,那些东西该是什么?一种高科技的东西,只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认识范围。

会不会真的像童恩正先生在《石笋行》一文中所说的一样,是外星文明在地球的遗留?有这种可能,但我更倾向于它们是地球上一代文明的遗留。

地球的历史并不像我们现在想象的这么简单,我从来认为我们的文明并不是地球上唯一的文明,在我们所知的有文明的这段历史之前,应该还有文明,甚至更加发达的文明,现在我们遇到的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上一代文明,甚至更上一代文明的遗留。

比如说考古学家曾经在一些恐龙化石上发现了弹孔,又比如说在几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上发现胶底鞋的鞋印,还有在形成于几亿年前的铀矿中发现还在继续工作的核反应堆,在煤矿中发现还可以使用的蓄电池。

这些东西都不应该属于那个年代,但是却真实的存在,除了可能是外星文明光临过地球外,就只有一个可能,在史前存在其他的文明,一个较我们现在更要高度发达的文明……等等。

沈沅打断吴教授的话,如果真的存在上一代文明的话,那么那些文明是为什么消失,为什么我们发现的遗留这么少,还有如果真是上一代文明的话,那如何解释邛都人会懂得上一代文明的东西?史前文明如何消亡没有人知道,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邛人并不知道上一代文明,知道上一代文明的是邛人的巫师。

先祖留下的记述之中,对于邛人的巫师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他认为邛人的巫师不是人……不是人,那是什么?神。

首先,先祖认为,那名邛人的巫师,先祖虽然没有完全看清他的面貌,但凭直觉认为他长得与我们不一样,不是应该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人物,而应该是神。

其次,先祖认为只有神才拥有那种力量,掌控天地万物的力量。

现代人的研究也表明,所谓的神,并不是虚构出来的,在历史之中至少有据可依。

我认为这种神应该就是上一代文明的人,他们或者是文明迁移至其他星球后滞留地球的人,或者是文明毁灭后幸存的人。

他们没有能力再重建其文明,唯有依存后来文明的人,实现其一些诉求。

就比如说安置石阵等等。

上一代文明的遗留?这太不可思议了。

吴教授说实在的,你说的很精彩,但是我并不认同。

罗三摇着头说。

小三子,无论你信与不信,事实摆在这里。

就拿四教那间女厕来说,完全是一个独立于我们这个世界之外的一个空间。

而这个空间是在四教建成之后,自然形成的。

自然形成的?没错。

外界都传闻四教的那间女厕是因为发生女生失踪事件后才由校方封闭的,然而事实是当日有一名校工亲眼见到两名女生进了女厕,但是一直没有出来,当她想要锁门的时候,便去催促两人,却发现那间女厕的门再也无法打开了,于是她趴在门缝上往厕所里看,却发现厕所里灯亮着,却空无一人。

校工立即把这件事情向上汇报,校方当晚就派了大量的工人过来。

工人们发现那道门关得并不紧,似乎随手一推即可打开,但是无论使用什么方法,门却就是开不了。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砸门。

但是当门砸开了之后,他们却发现里面是另一扇门,而那扇门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扇。

这种情况,校方无法解决,只好对外宣布因发生女生失踪事件,为了安全起见,彻底封闭女厕。

其实,在巨石周围形成一个独特的空间,并不是第一次了,当年阴宅还存在的时候,那间藏着巨石的屋子,也是一样的无法进入。

怎么会这样?这是因为这块巨石所在的位置独特,具有一种自我保护的功能,只要四周有建筑,就可以利用这一建筑为载体,在其周围形成一个独特的空间。

这种形象,只能理解为上一代高度发达文明的遗留。

除此之外,任何一种解释都是行不通的。

吴教授,既然这个空间是巨石为了自我保护形成的,为什么在雷雨天又会开启呢?小三子,我不是万能的。

吴教授,既然那些邛人专门修了房子,又施了手段来保护这个海眼的镇石,那对于那些石阵的巨石,他们采取了什么措施没?因为我看文献资料,石笋原来是有六根的,但是后来却只剩下两根了,现在可能只剩下半根在人家的水井里了。

难道只需要保护这镇石,石阵的巨石却可以不用保护吗?罗三又提出了一堆问题。

吴教授向来好为人师,此时既然已经开口说了,便没有保留地将他的所知告诉了罗三等人。

当年末代开明王的幼子从雅安回到成都的时候,邛人对他们家族的要求,已经从护卫整个石阵变为仅仅是保护海眼镇石而已。

末代开明王的幼子曾在乔装改扮后,进城到石笋处去查看,却发现石笋已经只剩下三根,其余的三根已经不翼而飞。

为此,他曾专门问过来与他联络的邛人,但是得到的答复却是无需关心这些事情。

他的确也无心去关心这些事情。

因为当时的成都并不平安。

由于秦人入主蜀地不久,蜀人大多不服,秦王为安抚蜀人,先立蜀国王族宗室子弟通国为蜀侯,并以陈壮为相。

然而几年之后,通国与陈壮反秦,重建蜀国,不久通国为陈壮所杀,陈壮又为秦王所杀;这之后,秦王再立通国之子恽为侯,后又杀之,再立恽子绾为侯,15年后再杀之。

同时,为了防止蜀人造反,秦王在这期间命张仪在成都筑起了城墙。

而在这不久之后,城内就开始流传着关于构成石阵的那几块巨石的各种版本的传说,基本上现在从各种文献中还可以找到这些传说。

由于有了这些传说,巨石开始在民间甚至官方都得到了保护。

我一直怀疑,关于这些石头的坊间传言,就是邛人故意传播出来的,为的就是让世人认为这些巨石是不可侵犯的神物。

但是,很显然,他们的目的并没有达到,这些石阵的巨石几千年来多多少少都受到了破坏。

只是奇怪的是,几千年来,海眼镇石的力量却并没有受到影响。

只不过近一百年来,这海眼镇石的力量突然变弱了,很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

特别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时候。

吴教授长叹一声道,当时S大的新校区正在建设之中,为了防止校方在施工中对这块石头造成影响,我曾祖父曾经专门找过学校当局,希望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避开这座石头。

学校当局对此事相当重视,仔细地了解了情况。

不过我曾祖父并没敢告诉他们实情,只是说此石位于成都平原之重要位置,一旦损坏,于成都、四川有损。

学校当局听后,满口答应。

但不久之后,我的曾祖父就死于自己家中,据说死状极惨,一直以来,我们都不知道是何人下的手。

在我曾祖父死后,我祖父悄悄地来到成都,想办法进入修建四教的民夫队中,成了一名挑沙的苦力。

1933年8月25日下午,我祖父正在忙碌的时候,突然听到几声巨响,声音正是海眼镇石处传来的,他赶紧赶到现场,就看到镇石旁浓烟、尘土还未散去,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

其他的民夫说,为了修教学楼,学校要求将这块石头弄走,但是这块石头他们用了好多的炸药都没炸掉。

我祖父注意到,镇石已经被炸得裂开了一条缝,那条缝直通地下,在镇石旁站着一名男子,一脸失望的表情。

正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大家突然感到脚下一阵晃动,现场的人都慌乱起来,四处奔跑。

我祖父注意到,在大地晃动的那一瞬间,镇石上那道缝缓缓地合上了,变得很小很小,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当天晚上,就有人说松潘、茂县那一带地震了。

第二天,我祖父从报纸上看到,这场地震很大,整个叠溪镇都陷落了。

但是这仅仅是开端而已,因为地震造成了山体滑坡塌方,岷江的河道被堵上成了一个个湖泊,过了一段时间,这些湖泊溃堤,无数的城镇被淹没,数万人的生命被夺走。

看来这海眼的镇石的确事关重大。

印度鬼子的最终目标,肯定是它。

没错。

印度鬼子的目标正是巨石。

门外突然响起了一个声音,紧接着一个人推门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