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见诡之末世遗书 > 第二十八章 1998洪灾

第二十八章 1998洪灾

2025-03-25 23:33:26

烛九阴果然如南仁所说的,无法通过那个狭窄的洞口追过来,最终无功而返。

看到这一切南清衣强忍悲伤对众人道:我们现在直接到成都的地下海洋,尽快找到九州之源的十风部族的秘密,以告慰我骆越族众位惨死的兄弟。

众人均想快点解决此事,因此均点头答应。

汽车找准了方向,开始再次向成都驰去。

然而几分钟后,汽车突然停了下来。

怎么了?引擎失灵。

不会这么衰吧?罗三叫道。

这汽车是新产品,在水下运行太久,刚才又撞击过多,所以……司机回答道。

那现在怎么办?没有人回答,失去制动功能的汽车开始下沉。

大家都穿上潜水设备,我们的人修理一下,如果不行,大家都出去,听天由命。

汽车的修理并不顺利。

罗三道:奶奶的,没让煮死,要被淹死。

我是无所谓的,反正死了反倒是个解脱,只是可怜了小三子,还是处男。

吴教授一脸的坏笑,也亏得他还笑得出来。

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快想办法吧。

沈沅皱眉道。

小三子,你们上次进入海底是怎么出的。

吴教授立即换上一本正经的表情。

两次好像都是被水流卷出来的。

水流?风老哥,把地图给我。

吴教授拿着地图看了一眼,指着地图上通向各个圆点的地图道:这些线可以救我们。

如果我没有估计错的话,这些线实际上指的是地下的洋流,通过这些洋流,我们可以很快的到达下一个出口。

目前离我们最近的是叠溪的出口,但是烛九阴在那里守着,我们过不去。

风一道。

所以我们只能去其他的地方。

怎样才能发现那些洋流?嘿嘿。

吴教授得意地笑着,你们看一下上面。

头顶不远处一群鱼正快速地同前移动。

那就是洋流?应该是,死马当活马医,试一试。

而且从方向来看,不会是流向叠溪的方向。

吴教授说的没错,那真的是洋流,众人被席卷着快速向前。

只是众人的心里都没底,不知道这洋流将通向何处,就算通往那个出口,但是如果不是雷雨天的话,又怎么从那个出口到达地面。

过了不知有多久,罗三突然发现自己被卷入了一个通道,渐渐地,通道的前方出现了一丝光亮。

罗三不由得心下大喜。

果然几分钟后,眼前突然一亮,众人已经从地下出来了,虽然现在还在水下,但是头顶一片光亮。

浮出水面,罗三四下望去,眼前是一个浩渺的湖泊,水光山色,相映成趣。

这是什么地方?罗三问。

邛海。

风一回答。

邛海?罗三突然记起吴教授说过,汉代的邛都县在一场地震之中,整个县城陷落水底,成了邛海。

怎么跑了这么远?这邛海怎么也和地下海洋联系在一起了?转念一想,他立即明白了,邛海和叠溪一样,应该都是四教女厕中的石块受损而引发地震城市隐落水下而形成的。

既然叠溪与地下海洋相连接,那邛海自然也会与地下海洋相连接。

而邛都人的巫师极有可能就是十风部族中顺着地下来到邛都的。

这时就听吴教授兴致勃勃地说:邛海和我想的一样,果然是与地下海洋有关,看来地图上那个西南方的圆点指的就是这个地方了。

对了,风老哥,你在想什么?风一一如平常地若有所思,此时突然听到吴教授问起,愣了一下:呃,我在想这雨下得越来越大了。

雨下得大有什么问题?海眼泛滥。

什么?我不是说过了吗?成都少城已毁,百年左右的时间内就会造成海眼泛滥,现在石阵又被损坏,海眼泛滥已成定局。

只是我不知道到底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罗三突然想到了府南河边那个疯老头的话:汝头那忽戴鱼,难道成都也会像邛都县和叠溪古城一样陷落吗?吴教授、沈沅显然也想到了相当的问题,均是面色凝重。

马上回成都。

罗三道。

对,回成都去,从成都进入地下海洋,按地图先破解了十风部族的秘密,看看找得到制止此事发生的办法不。

我马上联系车子,立即赶回成都。

成都……清晨的天空依旧是阴云密布。

罗三被一声惊雷炸醒之后,再无睡意。

草草地洗漱一番之后,打开了电视打算看一下新闻。

由于时间尚早,此时的早间新闻播放的是昨天的一些热点事件,电视画面上均是全国各地水灾的消息,福建、江西、广东、东北似乎都有受灾,这场水灾大有成为20世纪中国最大洪涝灾害的势头。

看着这一切,罗三心中那个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烈:这场洪水必然与海眼有关。

于是他将吴教授叫醒,给他说了自己的想法。

吴教授本来睡意正浓,一听罗三的话,立即毫无睡意:马上找颜庆波,问一下他最近有没有关注这方面的事情。

你们回来啦,一切都好吧?有什么发现?颜庆波一出现,就问个不停。

吴教授只好将大致的情况向他作了介绍,然后询问最近的天气情况。

颜庆波面容疲倦,一副睡眠不足的样子:你们说的情况我也注意到了。

这几天我留意了一下天气的情况。

这段时间一直在下大雨,刚才我来的时候,路上已经积水不少,城市已经内涝了,排水设施满足不了要求。

而长江中下游、甚至珠江、松花江流域也是暴雨连连。

其时,中国东北、华东、华南等地均出现洪灾,且均为百年一遇之大灾。

在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爆发洪水,抚河、昌江、信江水位均已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洞庭湖水系也发生了洪水,这两个湖的洪水流入了长江,长江水位超过警戒水位。

长江流域洪灾已经成形。

而自6月28日起,长江上游的四川等地普降暴雨,势必将进一步加大长江洪涝之势。

在东北松花江流域,由于嫩江上游和诺敏河、甘河河水暴涨,松花江洪涝之势也已成形。

在东南,闽江支流流域发生暴雨,造成闽江干流水位上升,已形成洪涝之势。

在华南,珠江流域中的西江也已暴发洪灾。

这么严重。

吴教授听完之后倒吸一口凉气,这一切肯定都与石阵被毁有关。

看来我从一开始就错了,我以为汝头那忽戴鱼预示的是成都将陷落成为湖泊,没想到指的却是全国都将淹没水下。

全国?没错。

是全国。

少城消失之后,镇制海眼的力量主要来自石阵,石阵一毁,海眼泛滥,其结果不仅仅是成都淹没,更是全国都将淹没于水下,甚至全世界。

这就是那个老人说的没有人可以跑得掉的真正意思。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还不及于全国被洪水淹没吧?南清衣不相信地问。

我想那是因为支机石和海眼镇石的原因?罗三插嘴道。

什么支机石和海眼镇石?文化公园那块支机石……现在我们必须尽快想办法制止此事继续恶化。

吴教授打断罗三的话道,马上进入地下。

从四教女厕所进去吗?吴教授瞪了罗三一眼:找其他的地方。

南郊公园?那里不够隐秘。

这件事必须让越少人知道越好。

石笋所在的那口井?还是不行。

我这里有一个地方。

南清衣插嘴道。

哪里?城西东方白的宅院。

城西东方白的宅院原是大唐帝国益州大都督府,只是东方白被齐王削去爵位后,该处便不再作为大都督府使用,只有少量的人留守,所以那日罗三、沈沅从宅院的后花园水池中出来的时候,未见一人,在新任益州大都督率众毁去院内的地角石后,这座宅院就仅有几人看守。

南清衣的族人在众人前往西昌的这几日内,已顺利攻占了这个地方,使其成为一个据点,以备不时之需,没想到今日得以派上用场。

众人来到这里的时候,雨下得越发得大了,东方白的宅院虽然地势较高,但因为是旧有院落,排水不畅,致使宅院的天井、阴沟及露天的通道处均积满了水。

罗三与众人涉水来到宅院后的池塘处。

远远地,罗三就看到池塘的四周聚集了不少人,众人均是盯着池塘一动不动。

待走到近处,罗三才看到,池塘内原有的荷花、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早已被清掏一空,池塘的四个角,都被人挖了一条深沟。

南清衣见众人一脸茫然,便解释道:这池塘之下是一海眼,这是大家早就知晓了的,我们原拟抽空池塘之水,将那海眼露出,这样一来,便可及时观察海眼之状。

故而在池塘的四周,挖出了这四条深沟,岂知这池塘之水,竟然源源不绝,无论如何也无法排尽。

而从昨晚开始,这雨越发的大了,将池塘四周都浸没水中,自然更加难以将池塘之中排出了。

罗三好奇地问道:那大家现在还在做什么呢?南清衣道:自今日凌晨4时起,我们族人便安排两名水性、身手俱佳的兄弟潜入水中,以从海眼进入地下。

为了方便两位兄弟上来,我在他们身上均是拴上了近万米长的绳索。

二人进入水下之后,一开始还与地面有联系,但是到得后来,就没有信息了,我们等了两个小时之久,也未见二人出现,将绳子拉了上来,却只见绳索那端已经不见了人,但上面却沾有血迹。

虽明知凶险,却又有两位兄弟不顾危险,深入地下,但均是一去不复返,想来是这海眼之下太过凶险。

正说话间,三人突然听到池塘那边传来众人的惊呼声。

三人赶到池塘边上,就见到池塘的深处,突然涌现出一股红色的水,随着那股红色的水散开,众人看见在池塘的底部,隐约是一个人。

快,下去两个人看看。

南清衣命令道。

两名青年扑通一声,跃入水中,不一会儿浮出水面,一手划着水,另一只手则拖着一物。

待得他们走到池塘边上,众人才看见,他们手上拖着的东西,是一个人,只是此时只剩下上半身了,腰身以下的部分则不见了。

是南忠。

一名男子看清了尸体的样子后,吃惊地叫道。

罗三等人立即围了上去,只见尸体瞪大了眼睛,似乎依然惊恐莫名,而他的腰身处像是被数把利刃切去的,伤口光整,血肉模糊。

小三子,你看这会是什么东西干的。

南清衣问道。

罗三略一思索道:从伤口来看,南大叔似乎被利刃将下半身切去了。

但这海眼已存在数千年之久,海眼之下又怎么会有利刃,实在是想不通。

那有没有可能是动物呢?南清衣反问道。

罗三摇了摇头道:倘若南大叔是被巨大的动物所伤的话,我实在想不出来,是什么动物能够将整个人的下半身收入口中,并一口咬下,伤口却如此平整。

南清衣沉吟未语,却听到一名南义道:布麽,南忠是带着摄像机下去的,摄像机中或许录了东西。

经南义这么一说,罗三才注意到南忠虽然只剩下半截身子,但是右手却紧紧地握住了摄像机,摄像机包在一个塑料袋中。

众人费了好大的劲才将摄像机从尸体的手上取了下来。

摄像机中只有一个文件,南义打开播放给众人看。

一开始出现的是池塘的场景,想来是在岸上,试机子的时候拍摄的,紧接着只见画面晃动了一会儿,画面上就出现了一片昏暗的景象,一名男子正在水底向前摸索着前进,那是与南忠一同下水的那名男子。

很快地画面中出现了一个直径一米多宽的洞。

画面中的男子停在洞前,转过头来开口说了几句话,似乎是在询问什么。

紧接着男子跳入洞中,跟着画面一阵晃动,整个画面为之一暗,想来是南忠也跳入洞中了。

众人只看到镜头迅速地向前推进着,想来是二人顺着那个洞急速地向下落去。

突然画面变亮,一阵水花过后,一个广阔无垠的海洋出现在画面之中。

海洋!怎么会有海洋?那里可是地下?一名男子惊呼道,但一看到南清衣正面色凝重地看着摄像机录制的内容,立即闭上了嘴。

画面上下晃动了一阵之后,停止了下来。

只见镜头缓缓向上,画面之上显示出来的却是一个天空,天幕却是红色的,天空没有太阳,但红色的天幕之中,却有一大块鲜红之处,临近那鲜红之处的水,都冒着泡儿。

紧接着镜头缓缓向下,转向了水底,顿时画面变得昏暗起来,一派深不见底的海水出现在画面上。

在海水之中,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游走,间或有几只巨大的乌龟。

突然画面中出现了与南忠一同下水的那名男子,他一边奋力地向前游动着,一边挥手示意南忠跟上。

南忠迅速地跟了上去,随着镜头的推进,众人看到那男子游向方向的远处,隐约可以见到一个庞大的黑乎乎的物体。

这是什么?罗三心中猛然一惊,如此巨大的东西,似乎不似海中的生物,那只能是人类的遗址了。

突然画面剧烈地晃动了起来,镜头开始急速地推进。

罗三注意到从画面中看来,南忠前方的那名男子并没有游动,但整个人却迅速地向前。

水流,他们碰到了水流。

罗三立即明白了怎么一回事。

突然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果然,几秒钟后,画面上闪过几道寒光,紧接着画面上突然变成了红色,画面开始剧烈地晃动。

当画面上的红色开始退去时,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一大块,一大块残破的尸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近处有无数寒光迅速地旋转,构成了一个光圈,掀起无数的水花,摄像机的镜头也跟着不停地晃动。

就这样过了好几分钟,寒光才消失在镜头中,待得镜头不再晃动,众人只看到画面的尽头,依然是那黑乎乎的物体,一动不动的矗立在那里。

紧接着摄像机开始向下沉去,画面变得越来越昏暗,各式各样的鱼儿、浮游生物及大鱼缓缓地进入画面,又缓缓地离去。

罗三知道,此时南忠定然已经被斩成了两断,所以摄像机只是和他的身子一起在下沉。

此后长达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摄像机的画面呈现出现的都是缓缓下沉的镜头,只是画面上出现的鱼儿有所不同。

突然,罗三注意到在摄像机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物体。

那物体像一根又粗又长的柱子一般,立于远处。

随着摄像机缓缓落下,那物体显得越来越粗,越来越近。

南清衣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看,生怕漏过一丝细节,但就在此时,画面突然黑了。

怎么回事。

南清衣皱眉道。

布麽,想是那摄像机在水下拍摄了许久,没电了,所以没能将之后的画面摄录下来。

罢了。

南清衣长叹了一口气道,各位,你们认为那会是什么东西。

罗三一愣,旋即明白南清衣问的是画面上那根柱子似的东西,那个东西刚才也引起了他的好奇。

只是他未能确定那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却听风一回答道:那似乎像是一座山。

山。

南清衣只说了一个字,便即沉吟不语,许久才开口道:吴教授,你可知这成都得名的原因吗?你问这个干什么?我怀疑这和九州之源有关系。

这怎么可能。

吴教授虽然说着,但还是侃侃而谈,成都得名于何时,已不可考。

成都一名,学者一般认为见于传世文献最早的是汉司马迁《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而在出土文物中,成都一名至迟在战国晚期就已经出现了:四川青川出土的吕不韦戟的戈面上有‘成都’二字铭文。

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亦有关于‘成都’的记载:‘以县次传诣成都,成都上恒书太守处。

至于‘成都’的意思,最早对成都二字作出解释的是宋人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卷七二)。

乐史认为成都的得名是‘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

但这只是一家之说,另有学者认为成都之成,是一个以成为族名的部族名称,至于都字之意,则说法众多,有以为是都城之意,有以为是水泽所聚之处,还有以为是藏语中两条河的交汇处之意,更有人认为都仅是地方之地,成都即成这个部族的居住地。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成都二字是蜀语音译的中原文字,成都的古蜀语读音相当于现代汉语的dudu,而蜀族的蜀字古代也读如现代汉语的‘du’音,那么,蜀语‘成都’二字的意思就是蜀都。

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

就这么多,还有没有其他的说法呢?我所知的仅有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