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见诡之末世遗书 > 第三十章 水下文明

第三十章 水下文明

2025-03-25 23:33:26

在水中向前游了十多分钟之后,罗三等人终于来到那堵墙样的东西面前。

那东西有数百米高,直接挨着天幕,而其两端各自延伸向昏暗的远处,根本无法知道它到底有多长。

物体的表面附着各种生物、微生物,摸上去滑腻腻的,刮去表面的附着物,罗三看到了里面的岩石。

用手敲去,声音沉闷,似乎厚重非常。

缓缓地向上游到天幕之下,罗三发现自己一直估计错了,天幕与这堵墙并未连成一体,二者中央还有一道两尺多宽的缝隙,只是刚才在远处无法看到这条缝隙而已。

罗三透过缝隙向里面望去:那堵墙一般的物体,称其为墙的确是不错的,只是这不是一般的墙,而是城墙。

城墙足有20余米厚,在城墙之内,正对罗三的是一条足有50米宽的街道,街道两侧是整齐的房屋,一律的高门大墙。

而在远处,整个城池之中,街巷纵横、房舍俨然。

只是这一切如今都泡在水中,除了偶尔有一些鱼儿在里头游走外,整个城池一片死寂。

这个城池到底有多大已无法得知,但是仅凭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城墙就可以断定,这座城池的规模非同凡响。

这座水下城池奇怪之处还在于它是浮在水面之上的,如果这个城池是像一艘船一样,当然可以浮在水面上,但是现在整个城池已经没入水中了,却怎么可能还浮在水面上?在罗三的心中还有更多的疑问:成都城的水下怎么会有一个这样的城池?城池的主人是谁?他们为何选择在这水下建城?这里没有陆地,他们靠什么生存?难道他们是生存在水下的民族?这水下的城池是一直就泡在水中,还是原来浮在水面之上的?这座城池有大门吗?现在城池之中还有人吗?如果没有人的话,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抛弃这座城池的?在罗三胡思乱想的时候,众人已经开始向城池内游去。

进入城池,只能从城墙顶上的那道缝隙中进去。

那道缝隙只有两尺来宽,向内纵深却有20余米,众人手足并用,才得以从这城墙的顶端通过,来到城墙另一侧的尽头。

在墙沿上往下看,罗三发现那城墙距离地面足有30余米高。

罗三一对比外侧城墙的高度,立即明白了,这城池的地面之下,应该还有巨大的空间,或许这就是这城池浮于水上的原因。

只是此时罗三不想深究这个问题,他关心的是城池内的其他情况。

于是他开始向下游去。

然而才向下游了数米,罗三渐渐发觉问题不对了,因为身上的压力,突然减轻了。

他停了下来,抬头望去,却见头顶之上的海水正在缓缓在退去。

沈沅、吴教授等人也吃惊地望着这一切。

退潮?罗三突然想到这个问题。

海水退得很快,罗三等人也被水流席卷着带到城墙边上,城墙边上有众多的一米多大的小泂,海水从小洞中流出。

不一会儿整个城池之中的海水俱已退去。

罗三发现自己站在街道上,脚下的地坚硬非常,想来是岩石铺就的,只是表面满是淤泥。

脚下的街道笔直向前,似乎一眼还望不到尽头,街道的宽度,比他预想的还要宽,只是路面上积满了泥沙。

街道上虽然空无一人,但是却随处丢弃着各种器物。

罗三随手拾起一件,却是一个双耳陶罐,随即他又拾起了一物,却是一口石锅。

一路之上罗三随手拾起器物,又随手放下。

这沿途丢弃的,均是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具,只是多为石器、陶器,却无一件金属器物,罗三不由得暗自称奇,脚下却没有停下,而是向路旁的房屋走去。

道的两侧是一排排院落,均是高墙大门,特别是那门,足有4米高、宽。

有的院落大门紧闭,有的院落则门敞开着,一眼望去,可以望见院子内杂乱的场景。

罗三走到一间门掩了一半的院落旁,伸手便去推门,但是一推之下,却发现那大门沉重异常。

用手一敲,他发现,那扇门居然也是由一整块岩石雕刻而成的。

看来这是一个以石器为主,却没有金属的城池,他这么想着,踏入了这间院落。

一进院子,他就感觉院落内的道路凹凸不平,那是由一颗颗卵石铺砌而成的。

院落的第一进没有房屋,只是一个宽敞的坝子,两侧各是一排棚舍,高大异常,只不知是用来干什么的。

院落第二进的门却只是普通的大小,在门楣上嵌着一根象牙,虽然那象牙上此时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但却可以看出它的形状。

迈进这道门,罗三发现,这里随处可见象牙的影子:象牙的雕塑、象牙的器物。

屋子里和屋子外的大街上是一样的,各种器物倒了一地,似乎主人家走的时候极为匆忙。

他在这里转上了一圈,未找到任何有意义的东西,便同众人走出了屋子,继续探查。

笔直的街道一直向前延伸,幽长而冷寂,一派死亡的气息,仿佛永远没有尽头,两侧的院落也是一个样子。

罗三走了足了半个小时,才看到远处有一处高大的物体,足有百米之高,从地面一直升起,笔直的顶在云天之上。

众人不由得加快脚步,向那物体走去。

路的尽头,便是那个物体。

那是一座三角锥形建筑,有点类似玛雅文明中的太阳金字塔,只是太阳金字塔只有顶部一层平台,而这个椎形建筑,却有三层平台,最顶上那层正接着天幕。

在三角锥形建筑的三个面,分别有三条台阶直通顶部,而每一条台阶的底部,都连接着一条宽阔的道路。

每条道路的两侧均是房屋院落,只是那些房屋院落各不相同。

罗三注意到,在他这条道路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条道路。

右侧那条道路的第一间房屋黑乎乎,表面光滑,似乎是上了釉,看来整间房屋都是陶制的。

但是除了这间房屋外,街道上的其他房屋还是石制的,只是无论是在街道上,还是的器物则全部都是陶器,无一石器,更别说铁器了。

而左侧那条街道的第一间房屋则是晶莹剔透,居然是完全由玉石构成的,而在这条街道上,遗弃的器物则以玉器居多,只是一些生活生产器具,则是石器和陶器。

罗三立即意识到眼前这个古怪的建筑是一座祭坛,必定是当日生活在这个城池中的人日常祭祀的场所,至于九条这样的大街,且每条街道之上所使用的器物都不相同,肯定就是十风中九个部落分别居住的了。

家园。

罗三突然听到风一冒出这两个字,他立即明白了,这座城池就是地图上标志的家园,也就是十风的居住地。

此时却听到吴教授说:这里就是家园?难怪了,十风部族以前肯定是生活在这座浮在水上的城池中的,只是后来海水上涨,将整座城池淹没了。

虽然这个城池在退潮的时候会露出水面,但是却已经无法供人居住了,十风部族只有匆忙出逃,所以这里才会如此的乱。

走,我们上祭坛去。

南清衣首先开始向上走去,然而罗三看到他刚刚踏上祭坛的第一层台阶时,就立即向右边跃了出去,随即又再次向右边跃了出去,然而脚未站稳,又是向边上一跃,随即他又向后滚了出去。

此时南清衣已经落到另一条大街上了,罗三看到他站了起来,环顾了一下四周,向其中一间屋子走了去。

众人急忙跟了上去,但是在路上,他们就看到南清衣在街道上滚来滚去,好一会儿,他才站起身来。

众人立即赶了过去,将他团团围住。

小南,刚才怎么了?你在那里跳来跳去的。

吴教授问。

怎么,你们没有看到吗?看到什么?大象、石头、泥土?你说什么呀,我们只看到你一个人跳来跳去。

不会吧,难道我见鬼了?原来刚才南清衣开始向祭坛上爬去。

然而就在他的脚刚踏上祭坛的第一层台阶之时,半空中突然传来一声象吼,一只足有数十吨重的大象直扑而下。

好在他眼明手快,身子一纵,向右边跃了出去,巨象堪堪擦着他的头皮落地。

他惊魂未定地回头望去,却不见了巨象的身影。

就在此时,他听得身后传来沙沙的响声,回头一看,不由得暗自叫苦,无数的沙土如泥石流爆发一般向他冲来,急切间,他只得再次向右边一跃。

然而脚一落地,他便听得一阵轰隆声,抬头一看,无数的巨石呼啸而来,他只好再次拼尽全力向旁边一跃。

然而当他落在台阶上时,头顶却并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涌了下来。

难道他们的手段终于用完了?这个念头刚刚出现在脑海之中,他就发现自己错了,一阵湍急的水流凭空出现,将他冲了出去。

待得水流消失,他才发现自己落在其中的一条大街上。

大街的尽头正是那祭坛,想来这正是正对着祭坛的九条大街之一。

只是这条街上的一切显得有些诡异,玉石房屋、陶制房屋、石制房屋在这里均有,而街道上丢弃的器物也是各种各样。

南清衣刚才看的三条街道均是以一种器物为主的,没想到这条街道却似乎综合了一切。

他一时好奇心起,便向其中一座玉石房子走去,然而才到得房屋的大门外,一股湍急的水流喷涌而出,将他冲到了对面屋子的门前,而对面屋子又是一股水流冲出,将他冲了回来。

就这样,南清衣像个皮球一样在两道门之间弹来弹去,弹得晕头转向。

好不容易退到道路的尽头,吴教授等人也追了过来。

看来,这些设置只对那些想要进入祭坛的人起作用,其他人却不会有作用。

吴教授说着,俯身拾起了一个遗弃在路面上的石锅,向祭坛的其中一条台阶扔去。

哐的一声,那个石锅落在台阶上,略微弹了起来,又落下了。

众人等着看会有什么东西出现,但是等了半天,却没见什么奇怪的东西从台阶上扑下来。

你看只要我们不登上去,就看不到发生什么事情。

吴教授说。

不对。

那口石锅没事,也许这条通道没有神通之处。

南清衣说着便来到这处台阶前,略一迟疑,便踏上了第一层台阶。

在脚刚落地的那一刹那,南清衣就后悔了。

台阶上已经不见了他刚才抛出的那口石锅的影子。

这是怎么一回事,还没等他反应过来,眼前已经一黑,一股腥臭之味扑鼻而来。

南清衣拼尽全力才逃了出来。

在逃跑的那一刻,南清衣看清楚了,朝他扑过来的是一条巨蟒。

或许你们的血液可以起作用。

沈沅建议道。

沈沅说的没错,风一把自己的血液滴在一处台阶上后,没有再出现任何异象,众人顺利地来到了祭坛上。

站在祭坛的顶部向下望,众人向下望去,这里有阶梯通入内部,但是却笼罩着白茫茫浓雾似的东西。

众人迈上台阶,在这目不视物的白色之中,前进了好一段距离,才又突然感觉眼前一亮,已经置身在一个宫殿之中。

宫殿并不大,摆着五排椅子,第一排只有一张椅子,二至四排各有三张椅子,第五排则有两张椅子。

这些椅子排得很讲究。

吴教授一边看一边说,每张椅子的椅背上都有一个雕塑,第一排是烛九阴,二至四排则是十风部族其他九个部族的图腾雕塑,至于第五排这张椅子上的雕塑,我也不知道是什么。

最后一排的两张椅子上的雕塑很诡异,一个是面容惨白,满脸笑容的人;另一个则是面色枯黄,一脸阴郁的人。

你说这两个人头像,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不是只有十风部族吗?怎么又跑出两个古怪的人像来。

罗三问道。

这个是我们邛都。

风一指着那个面色枯黄,一脸阴郁的人道。

邛都?嗯。

家族流传下来的东西里面,有这个标志。

只是这个标志,我们从来不对外,更不可能雕刻出来。

你们邛都人怎么一脸枯黄,对了,因为你们是黄土做的,但是你们为什么这么阴郁呢?你看人家这个人像,笑得好开心。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性,邛都人是天生的悲剧命运。

那这个笑是很开心的人代表哪个民族。

白人。

吴教授答道。

我问的是民族,不是人种。

我说的就是民族。

不懂。

笨。

白人是一个民族。

《山海经》中有白民之国,也有白人国,而《古越渎经》上记载的那句话,你忘记了:邛都之东、白人之北。

我们过去以为邛都和白人指的是居住在地面上的人,但现在看来他们都居住在地下。

吴教授说着,皱着眉头道,不过有一事想不明白,十风居住在这座城池里,那邛都和白人是住在哪里呢?还有黑水指的是哪里?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个地方会有答案。

南清衣指着地面上的一块岩石对吴教授道,那块岩石就在第五排椅子旁边,从布局上来看,这块岩石上面本来应该是还有一个椅子的,只是后来取掉了。

不过岩石上有字。

拭去表面的泥土,岩石上的字很快显现了出来,又是巴蜀图语。

风一一边看,一边念了出来:黑水,神以扶桑雕刻而成,居成都之北。

念叨这里,风一突然停了下来,对众人道:后面这段字好像是后来刻上去的。

你直说它是什么意思吧。

南清衣催促着。

暴虐无道,残害十风,神遣之于归墟,不听,逐之。

原来黑水也居住在这地下。

成都之北,也就是说在那座山的北边。

你们留意到没有,那座山的北边有什么陆地吗?罗三问。

没注意到。

众人均摇了摇头。

那他们住在哪里?不仅黑水,邛都、白人的居住地也成问题。

再看看其他椅子下有没有字不就知道了。

风一道。

果然,每个椅子前都有字,邛都的字是:邛都,神以黄土而造,居成都之西。

白人的字是:白人,神聚水雕刻而成,居成都之南。

而十风部族的椅子下也均有字,只不过没有标明是神用什么造的,只是写明了族名如玉风、石风、雕风、蟒风等等,而雕刻着烛九阴图案的那张椅子下,雕刻的却是后风二字。

后风,这是什么意思?小三子,你真是十万个为什么。

后风的意思,实际上是风后的意思,后在上古是王的意思,风后,就是风族的王。

吴教授答道。

你怎么知道这两个字要调换位置的?上古的时候,华夏大地是存在两种语言体系的,这一点我们从各种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得出来,如一种文献称尧、舜等为帝尧、帝舜,称夏代的王如大禹、启等为夏后禹、夏后启,称商代的王如武丁等为王武丁等,在这种语言体系中,是把头衔放在名字的前面的。

同时,在文献记载中,还有另外一种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那就是将名置于头衔前,如炎帝、黄帝、尧帝、舜帝等。

很显然,后风就属于前一种语言体系。

明白这一点,你自然知道玉风、石风的意思了。

会不会‘夏后启’这类语言体系,根本就是源自这里呢?这个可能性很大。

二位,别净扯这些没用的,时间不等人,快找线索。

南清衣催促道。

这不是没用的,我们弄清楚这些,相当于理清了中华民族的起源,对于找到九州之源,大有好处。

呃,吴教授,我们扯的事情,真有这么重要?罗三诧异地问道。

吴教授诡异地笑了一下:当然,你们想啊,扶桑、归墟都出现在这个地下文明的记录中,而据我们来看,这个地下文明要远远早于地面的文明。

换言之,过去我们以为源自中原的那些神话传说,都是源自这里,而神话发生的地点,我们必须要重新进行研判。

问题是,我们现在没这么多时间。

南清衣急了。

小南,你别……这样吧,我们立即搜索一下这里,看还有没有什么线索,然后再出去找到黑水、邛都、白人居住的陆地。

风一建议道。

没这个必要。

南清衣断然拒绝了这个提议,九州之源现在已经很明显就是‘成都’。

我们直接出去再到‘成都’看看。

不能破解十风部族的文明,到了‘成都’又能怎么样,就那么看着?风一句话就把南清衣说得无语了。

从祭坛中出来,众人站在祭坛的顶部向南方望去,只见成都正耸立在天地之间,极为壮观。

而在家园的东面,却是有三座岛屿。

虽说是岛,却浮在水上,此时正随着坡浪上下。

这岛有古怪,我们要不要上去看看?吴教授建议道。

去。

风一道。

城墙太高,众人只好从排水的小洞中钻出城外,再跃入海中,向小岛游去。

渐渐地,众人游到了一座岛旁。

这岛果然没有根基,完全是浮在水上。

岛并不大,只有一平方公里左右,平原高山一应俱全,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只是全部覆盖在淤泥之下,上面附着着各种水生动植物。

当然这些均属平常,那岛的不同之处除了浮于水面之上外,还有那座顶天立地的风车。

那风车却在岛的正中央,一道道凌空而设的沟槽从风车旁延伸出去,却似乎是灌溉系统。

众人在岛上走了一圈,却未发现什么东西。

正自气馁的时候,沈沅建议道:前面还有两个岛,我们到前面去看一看。

或许会有发现。

这两个岛同样都不大,其中一个除了没有风车外,与第一个岛没什么区别,而另一个岛的北端则有一座高高耸起的山峰。

虽然这座岛淹没水中不知多少年了,表面的景物早已被泥沙及各种水生物、微生物所覆盖,但罗三还是依稀可以看到当年这座岛恍如仙境时的样子。

罗三感概地道:如果这些岛没被水淹没的话,还真的是人间仙境呀。

人间仙境?吴教授沉思了一会儿,突然转头向罗三,小三子,我记得你说过在水下有很多巨龟,越深处,巨龟的身体越巨大的是吧?对。

怎么啦?没什么,随口一问。

说话间,众人已经来到岛上的山峰脚下,岛的山峰并不高。

众人很快爬到了山峰顶部,发现山峰的正中央是一个深坑。

这是什么?南清衣看着这个坑问道。

火山。

罗三道。

小三子,你真没常识,这座岛浮在水面上,你不会以为这种没有根基的岛上会有火山吧。

吴教授狠狠拍了罗三的脑袋一下。

呃。

我倒没想到这一点。

那这个地方会是什么?这个地方是干什么用的,只有神知道。

风一突然冒出一句话来。

神?地图上在家园的东边,有三个代表神的符号,应该就是这三个岛。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三座岛是神住的地方。

可惜,神并没有在这里留下任何东西。

吴教授叹息道,算了,回去吧。

众人走到岛边,正陆续下水,突然一股巨大的水流冲了过来,急切间罗三身子向后一跃,重重地撞在了沈沅的身上。

不好意思。

罗三急忙道歉。

没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沈沅望着前方的海面惊问道。

罗三回头望去,却见海面之上,海水突然汹涌起来,向一个方面涌去,刚才先已下水的数名南清衣的族人,均被海水卷走了。

到山顶上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吴教授说着就迈步向山峰跑去。

站在山峰顶上,罗三看到在岛的东面,不知何时已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漩涡。

那漩涡已经近千米的直径,数千米深,却还在不停地扩大,如同黑洞一般,将周围的一切都卷到其中去,其中包括数名南清衣的族人。

眼见漩涡的力量越来越大,罗三不由得担心这座岛的安全起来。

吴教授,你说这座岛会不会也被卷到那漩涡中去。

罗三抽空问道。

应该不会,这个漩涡肯定不是第一次出现,这个岛在这里这么多年了都没事,现在肯定也没事。

你怎么知道那漩涡不是第一次出现?如果我没有猜错,这个漩涡所在的地方,就是刚才我们在黑水的座椅前看到的巴蜀图语中提到的归墟。

归墟传说为海中无底之谷,谓众水汇聚之处。

《列子汤问》提到……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

《山海经》中也有提到。

这东西什么时候会消失呢,难道我们要一直呆在这里。

希望不会太久,要是一天的时间的话,我们就惨了。

还好那漩涡来得快,去得也快,20余分钟后,就消失了。

惊魂未定的南清衣对众人道:快走吧,快离开这个鬼地方。

我们赶紧去找十风部族的秘密吧,我想清楚了,地图上不是标示了一个息壤玉的图案吗,那个图案在是在‘家园’的下面,我们立即就到‘家园’的下面去找。

家园是悬浮在水中的,在它的下面没有其他的东西,众人只能寄希望于家园的底部了。

家园的底部是一整块的岩石构成的,光滑平整,现在附着各种微生物,滑腻无比,难见本来面目。

在这里要找到什么线索并不容易。

于是罗三建议沈沅将息壤玉拿出来,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发现。

息壤玉果然拥有神秘的力量,沈沅一把它拿出来的时候,众人就发现,玉石此时正微微地发出墨绿色的光,内里如水般流动起来,而玉石中间的那点黑色,则在玉里内部游动起来。

突然息壤玉在沈沅的掌心晃动了一下,紧接着便飞了起来,罗三急忙伸手抓住了那块玉。

小三子,快放手,让这块玉带我们去寻找十风的秘密。

吴教授制止道。

不。

罗三说着,手上抓得更紧了,却见众人都吃惊地望着自己,他刚想开口问什么,却一阵迷糊,人事不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