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十五章 权势

2025-03-22 07:06:34

在公子湛销声匿迹后, 公室已没了足以让芈夫人放在眼中的敌手。

公子湛当然有后嗣,甚至还不少,可他们并不如他那般强势到足以稳定大局, 而年轻后辈中, 季怡无疑是最杰出的那一个。

至于季怡的父亲公孙盂, 则接受了他的选择。

芈夫人面前已没有阻碍。

当这些服从于强者的软弱之辈终于不再阻拦她掌权之时,只要稍加威胁,再有一人领头,他们便会让步更多。

事实上很多有识之士都逐渐意识到, 周人奉为社会规范的礼法, 已在不知不觉中被破坏得越来越严重, 如今连周人自己, 都愈发不以此作为一切行为的标准。

人们所依旧遵守的,大多只是一些仪式性的繁文缛节罢了。

当然, 尽管事实如此, 表面上大家却都还是会谴责失礼之人。

至于之后正义之师对其会采取什么行动, 则大多由利益所驱使, 而非昔日所谓的天下共弃, 甚至天下共逐。

怕吗?明日之后, 你或将留下千古骂名。

芈夫人此时正处于公孙盂家中正堂,与她对坐的却不是公孙盂, 而是季怡。

公孙盂选择对芈夫人避而不见。

由于季怡是日后引领季氏前行之人,作为父亲和族长的他接受了季怡的选择。

因此对于芈夫人的擅权, 他没有拒绝。

然而他也绝不赞同这一行为,故最终选择了不作过问。

但芈夫人对于他这种消极的抵抗行为也不以为意, 若是真的反抗, 他就不会默许季怡将厉湛送到他这里。

季盂甚至帮助他们应付了来询问情况的厉氏族人, 成功哄骗他们相信公子湛在来他府上时突发病疾,需要静养一段时日不方便移动。

而几日之后,木已成舟。

已是箭在弦上,夫人竟还有此问?季怡眉毛都不抬,一脸平静,若某今日不这么做,来日随国为大国所吞并,后人甚至不会知道其存在,又何谈某之骂名。

季君高义。

芈夫人向他敬酒,然而脸上玩味的表情却让她口中的话失了诚恳,生出几分讽刺的意味。

季怡面不改色:夫人过奖。

若是季怡知晓她之所以能调来楚国大军,是和斗般做了饮鸩止渴的交易,不知会有什么表情。

芈夫人心中暗想,却丝毫不曾表现出来,在她于众人之前光明正大得到权位之前,她必须好好保存这个秘密。

木已成舟,为时已晚,不是吗?除非公子得死,否则到那时,谁也无法威胁到她的地位。

没错,饮鸩止渴。

芈夫人并不认为斗般会是最终的赢家,但她不能再等了。

熊旅作为楚王,想要收拢权力绝无任何错处,而她再等下去,从公室手中夺权只会越来越难。

她总得为自己打算。

或许熊旅会因为她的背叛而失去性命……至少如今,她的面前已无阻碍。

没有随人能想到竟有一日,一个外姓的女人会站上宗庙的高台,在周人列祖列宗的见证之下,誓言将带领随国向前,保其万年基业,长久效忠于天子,子子孙孙永袭之。

多么荒谬的一幕啊。

在场的随国贵族,甚至包括芈夫人自己心中都不由生出这样的感叹。

然而此事就这么发生了,芈夫人将不再仅是随侯夫人,而是这个国家名正言顺的国君。

女子本无氏,故而世人自不会称她随侯加。

而待她死后,亦只会根据她的夫家和母家称她随仲芈加。

但她所作之事,所成之业,即使被历史尘封,也将在终有一日抹去烟尘后,为世人所震撼。

此话留待后说。

随国的女君终于完成了她生命中的一个巨大的转折,就如蝴蝶经历蜕变展翅而飞,其中代价只有她自己心知。

她得偿所愿。

虽有遗憾,并无后悔。

但是作为代价被牺牲的人呢?他们又是否心甘情愿?楚王旅自己知晓,他是不甘心的。

这种不甘尤其在知晓芈加背叛了他之后,犹如风吹过燃烧的草木,烈火熊熊燎原。

最初的错误源于楚王商臣的自负。

当年他带兵前往商密,却中途被急忙召回后,熊旅便生了些不好的预感。

然而当他归回郢都,看到楚王商臣尚且无恙,心情也未见得转好。

楚王商臣病重将死是假,病重却是真。

尽管他借召回熊旅之机,处死了王子婴齐和王子侧身边数名心有不轨之人,让所有人都以为他不过是借此机会引蛇出洞。

归来的熊旅却知晓,这个豺狼一般的男人是真的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

然而楚国如今最大的危机并不是这些想要拥立幼子之人,而是若敖氏。

自斗谷于菟去后,若敖氏中便有一群人蠢蠢欲动。

楚王商臣尚能镇得住他们,熊旅却未必可以。

尤其是,他继位时,还余几月才能年满二十,以楚人之俗,尚不能承国政。

而国政一旦旁落,想要再收回就不再是轻而易举之事。

更何况,是从在楚国根深蒂固的若敖氏手中去夺回。

因此在为楚王商臣发丧后,熊旅便做出一副耽于美色的模样,广纳嫔妃。

作为养育他长大的仲姬对他自然有所信任,他的妻子樊姬却也对此不曾过问。

熊旅并非没有疑惑,但他也不曾询问。

信任交付得愈少,他的伪装便愈为人所信。

终于,狐狸露出了尾巴。

当楚王商臣留下辅佐熊旅的成嘉和潘崇外出伐舒后,郢都城中陡然生变。

楚王旅的师和傅,同样在朝堂上拥有重要权力的申公子仪和王子燮,对外封锁了郢都,并派人刺杀令尹成嘉。

若敖氏的两支族人,成氏和斗氏素来存在纷争。

成嘉作为如今的令尹,是楚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者。

他的令尹之位是与王子燮和斗般相争后,在楚王商臣的支持下得到的,故与斗氏连同气连枝的关系都不存,只剩下虚与委蛇。

他和自楚王商臣为太子时便忠诚于其的潘崇虽则道不同,却在此时有着共同的利益——引诱出国中有所图谋之人,无论他们的图谋究竟为何。

楚王旅对此事也有所知晓,他毕竟只是装作荒淫罢了,身为太子时的数年经营并非完全无用。

他将计就计,因为无论是哪一方失败,对他都只有好处。

结果是成嘉赢了,暗杀并未成功,成嘉与潘崇围攻郢都。

城破之际,本是楚王旅的计划收网之时。

让王子燮和申公子仪死在此处,并收拢他们的势力,本是他原本的打算。

然而现实却是他被此二人所挟持,离开了郢都。

仅是因为一片龟甲。

昔年幼小的芈加,怀着最单纯的心思,为父母亲,姨母和兄长所祈愿的,预示大家都能逢凶化吉的龟占。

与楚王旅一同在战场上度过数年,保佑他平安归来的护身符。

也是见证了熊旅曾经承诺过的,会一直保护她的信物。

此物早在数年前便回到了芈加手中,如今为何会出现在申公子仪这里?楚王旅心中快速计算着得失,与此二人离开郢都并不会威胁到他的性命,收拢权力的行动在成嘉归来后本也要暂行搁置。

而抓捕处置这两人亦可在离郢后进行,并且会更有利于他的韬光养晦。

至于其他的事情,都不如妹妹更为重要。

他必须尽快弄清楚这枚龟甲的来处。

于是他毫不反抗地任这两人挟持他离开。

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文王为息夫人而灭息,我们的新王亦是为了美人不顾自己的安危。

申公子仪嘲讽道,他曾因兵败被秦国扣留多年,对于楚王旅仅仅因为一个女人的信物便轻易妥协感到十足的可笑。

王子燮表情阴冷:你长期驻留申县怕是不知,他们兄妹二人的风流韵事,可是都从随国传到郢都了。

真是让楚国丢脸。

作者有话说:后面这段是历史事件,成嘉潘崇征舒,王子仪和斗克搞事还挟持楚庄王离开。

嗯,斗克就是申公子仪,为了防止大家把他和斗克黄弄混就换个称呼。

看史料的时候还真没意识到名字这么像……说起来斗般和斗班(子仪的爹)史料里也写成一样过,就很烦,全靠有大佬算年份确定不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