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苏明承六点从家里出发骑着自行车赶往镇上, 当他推着推车到摊位的时候, 已经有零散的几个人在等着他了。
一见他来了, 他们就兴奋地和苏明承打招呼, 小老板你终于来了。
你不知道我等得有多心焦。
苏明承笑着和他们打招呼, 一边动作快速地开始调馅擀皮, 一边问:怎么了么?你们这么早就来等我了。
小老板你不知道,我昨天带你做的包子回家给我家人尝鲜,他们一听包子这么贵就说我被骗了。
我让他们吃过包子后, 他们都乖乖地闭上了嘴巴,只顾着吃包子。
就连我八十岁的奶奶都爱上了你做的包子,连吃了两个呢。
一个穿着打扮很时髦的小年轻说到这里, 脸上都是欣慰的笑意, 紧接着他就叹了一口气,脸上的喜悦转为忧虑。
我奶奶年纪大了, 吃什么都吃不进去, 我们做晚辈的整天忧心忡忡的, 就怕她有个万一。
难得她老人家爱吃你做的包子, 我们家的人都高兴坏了。
一个劲地叮嘱我一定要买多点包子回去, 好让我奶奶能吃点东西进肚子。
这不, 我一大早就从床上爬起来等小老板你了。
孝顺的人总是招人喜欢的,一旁跟着排队的人都夸小年轻是个孝顺的孩子,他的奶奶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能有个这么孝顺的孙子。
小年轻被夸得脸都红了, 只一个劲地摸着后脑勺傻笑, 哪里哪里,你们太过奖了。
见他这个模样,大家都笑了。
原本看小年轻穿得这么出格,还以为他性子会很乖张呢,没想到内心里也是个善良淳朴的小伙子。
看来他们看人真的不能以貌取相啊,穿着打扮只能体现一个人的喜好,不能体现一个人的品格。
苏明承温和地看了看小年轻,他历经多世,不知道是个活了多少岁的老妖怪,看小年轻就跟看晚辈一般慈爱,既然你都这么说了,为了老人家能多吃一点,我更要使出浑身解数来把包子做得更好吃才是。
呵呵,有小老板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小年轻张阳心里暖暖的,小老板真是个好人,不管小老板能不能把包子做得更好吃,他都感激小老板的这份心意。
后头的一个大哥插话了,我的情况和这个小伙子差不多,我媳妇这两天感冒了,浑身难受提不起劲,而且吃什么就吐什么。
我心焦得不得了,我说就一个感冒怎么就把我媳妇折腾成这样。
明明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说是感冒而已,我媳妇也吃了药了就是不见好。
眼看着才两天时间我媳妇就瘦了不少,我这心里像是有人拿刀在割啊。
这位大哥身材魁梧,提到自己媳妇的时候却是一脸的柔情蜜意,尤其是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还把手放在了心口处。
着实让人见识了一番什么是铁汉柔情。
昨天我看见小老板这里排着长队,又闻到了那么浓郁的香味,我就心想着说这么香的包子或许我媳妇会吃得下呢,我就给买了一些回去。
结果你们猜怎么着?我媳妇真的喜欢吃小老板的包子。
她一闻到香味就来劲了,不停地问我是什么东西这么香。
我才把包子递给她,她就忙不迭放进嘴里,一连吃了三个包子呢!而且她吃了包子后也没有吐,可把我乐得跟什么似的。
所以今天一大早我就起来给我媳妇买包子了。
大哥满脸的笑意,一旁的人只觉得自己被灌了一肚子的狗粮。
撑得慌。
不甘吃狗粮的人也开始炫自己来这么早的原因,一时间大家都兴奋地聊到了一块。
苏明承将馅料调好,想了想让排队的人先给他看一下摊子,他走去另一边卖菜的小摊上挑了几个西红柿和沙梨。
见苏明承拿着西红柿和沙梨回来,张阳他们好奇地问他,小老板,你买这个西红柿和沙梨做什么呀?调味用的。
苏明承将西红柿和沙梨洗净切好,补充道:酸味比较开胃,所以我才会用西红柿和沙梨来调味。
他们恍然大悟,不禁感慨小老板的用心,他是真有把他们说的话放心上啊。
苏明承用特殊的手法将西红柿制成酱状,将沙梨的汁榨出来,分别放进馅料里,然后动作快速地包包子,没多久就将包子放进了蒸笼里。
这个时候排队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排起的队伍比昨天还要长,放眼望去壮观极了。
杨卫国和胡广华这一对同桌在队伍里相遇了,两个难兄难弟差点抱头痛哭。
昨天他们说了班主任李志的坏话,被李志听个了正着。
然后…他们两个惨了。
先是被罚站了一节课,然后被罚写了一千字的检讨,还要当着全班人的面大声将检讨书给念一遍,最后还要打扫一天的卫生。
真的是大大的在班级里扬名了,可惜是这种丢脸的方式。
幸好李志不是小气的人,不然他们还要怕以后李志会给他们穿小鞋。
兄弟,我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啊,今天我一定要吃多两个包子压压惊。
胡广华搂着杨卫国的脖子嘤嘤嘤,杨卫国苦逼地抹了把脸,兄弟,我们以后可不能再背后说人坏话了,不然…不然下一次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胡广华心有余悸地点头,他记住这次教训了,以后再在背后说人坏话,他就是小狗!今天李志也来排队买包子了,他昨天在家里和家人提了这件事,极力向他们安利这个美味的包子,他们果然起了兴趣,说有空一定会来买包子尝尝。
想到小老板的包子摊会越来越多人光顾,李志心里很是激动。
这里边说不定也有他出的一份力呢!数着时间够了,苏明承把笼盖打开,沁人心脾的香味弥漫开来,排队的人饥渴地闻了起来。
这个香味,光是闻闻,他们都觉得自己已经飘飘欲仙了。
张阳搓了搓手,激动地说道:小老板,给我来二十个包子,素和肉各一半。
包子终于好了,他等得整个人都饿完了。
希望老人家身体越来越康健。
苏明承笑着把袋子递给张阳,表达了自己的祝愿。
张阳感动地接过包子,谢谢小老板,我们明天见。
明天见!苏明承笑着目送他离开,后边的大哥也要了二十个包子,肉的包子要了十五个,他想着媳妇要多吃点肉补补。
大哥走后,接下来的人要的包子数量也没少到哪儿去。
少则七八个,多则十几二十个,甚至有一个大婶一开口就是要三十个,包子很快就卖完了,苏明承又快马加鞭包了一百多个包子放进蒸笼。
昨天买过包子的人都知道小老板的包子都是现包的,要等那么个二十分钟,他们也不急,跟着身后排队的人聊起了天。
今天之所以多了这么多人来排队,还要得益于昨天吃过包子的顾客的宣传。
他们不仅自己吃了包子,还给家人也带了回去。
包子那么美味,家人吃了一口就爱上了。
还有一些把包子带去工作的地方,工友吃了也爱上了这个味道。
如此一传十,十传百的,很多人都知道了有一个卖包子的小摊,那里的包子味道绝了。
不管是不是真的,大家都这么说,他们也有了尝一尝的心思。
不得不说凑热闹是国人的天性啊。
不过也因为排队的人多了很多,苏明承比昨天迟了一些完工,直到八点半了他才收摊。
因为准备的馅料面粉是定量的,卖完了就没有了,还有些被长队吸引过来的人没能买到包子。
他们遗憾地叮嘱苏明承准备多一些包子,不要怕卖不完。
苏明承无奈地笑了,今天他准备的材料比昨天多了不少了,依然不够卖。
包子受欢迎他很高兴,但是一直包包子他也会腻的。
看来以后他要限量了,每个人最多只能买五个包子。
不然依然有很多人排了队却买不到包子,浪费了他们的时间不说,站这么久也是会累的。
苏琇莹快七岁了,他们这里的小学规定孩子满七岁才能读一年级,过不久她就到入学的年龄了。
苏明承想着她还没有上家里的户口,下午的时候带着她去了一趟派出所,把她和苏嘉树两个人的名字添进了户口本。
看着户口本上自己的姓名,苏琇莹一颗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从今以后她就是苏琇莹,而不是苏招娣了。
她虽然还小,但也知道招娣的意思。
招娣,招弟!这个名字象征着爸爸妈妈对她的嫌弃,今天她终于摆脱这个耻辱的名字了。
这是不是表明,在爸爸的心里,她和弟弟一样重要呢。
苏琇莹咬了咬下唇,不确定地想。
苏明承不知道女儿才这么小就想得这么复杂了,他带着女儿去了一趟新荣街,找了一家人气很旺的饭馆进去吃饭,他是来打探敌情的。
正好对面就是范家饭店,他能好好地观察一下范家饭店的情况。
这家饭馆开有几年了,挺多来吃饭的都是老顾客了。
它能有这么多老顾客,饭菜的味道自然很是不错。
不过在苏琇莹看来眼前的饭菜味道只是一般,连爸爸做的一半都比不上。
她也知道说人坏话不好,故而凑到苏明承耳边压低了声音说话,爸爸,我觉得这个菜没有你做的好吃。
听着女儿童稚的话,苏明承笑着摸了摸她的脑袋,吃吧,等下爸爸带你去买一些文具,你也快到上学的年纪了,先在家和爸爸学认字练字,等你去了学校也不会一点基础都没有。
尝过这家饭馆的菜后,他确定了这家饭馆的菜味道是不错,但是和他比起来还是有差别的。
他到底是个老妖怪了,这把手艺若是还比不上别人才真的是有鬼了。
苏琇莹大眼睛亮闪闪的,一笑两个酒窝便不甘寂寞地跑出来,太好了,谢谢爸爸,爸爸你真好。
她的声音里就像加了蜜一般,甜乎乎的,苏明承很是欣慰。
女儿现在已经敢撒娇了,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开朗。
苏明承心里快慰,不时地给苏琇莹夹菜,苏琇莹吃得很满足。
爸爸真的越来越温柔了,对她也越来越好,不像以前一样漠不关心,让她一看到爸爸就害怕。
结完帐后,苏明承牵着女儿走去文具店,他刚才已经看到了范家饭店真的挺少人去的,和这家老饭馆不对比,真的是门可罗雀。
或许再这么下去范家饭店真的要倒闭了。
文具店旁就是一家新华书店,苏明承给女儿买了本子和笔后,带着女儿进了书店。
他打算给女儿买几本儿童读物。
苏琇莹喜欢爸爸给自己讲睡前小故事,她看见那么多书就挪不动步了,苏明承按着她的年龄给她买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雾都孤儿》等的书。
回家的时候苏琇莹说什么都要自己抱着这些书。
苏明承见她喜欢,也便随她去,这是女儿第一次提要求总得满足她。
苏琇莹高兴得不行,在车后座上抱着书,笑了一路。
翌日苏明承把限量的事情和人们说了,排得早的纷纷哀嚎,说才五个包子根本不够分。
排在队尾的人则是为这个规定鼓掌叫好,这样一来大家都有希望买到包子了。
不管大家赞同不赞同,这个规定已经下了,苏明承就不会变了。
脑子转得快的,买了包子之后快速地跑回家,叫上了家里的人一起去排队,小老板说的是一个人只能买五个,他可没说一家只能买五个。
他们不能再买了,家里人总能买吧?苏明承知道自己这个规定有漏洞可钻,但是别人都排队了,他总不能说家里有人买过包子了的他们不能买吧?苏明承想了想,他一天卖四百多个包子已经够了,等到他租到了店铺,数量更是要控制,一天卖两百个包子就好了。
他要走精品路线,可不能让自己的包子烂大街。
往后苏明承就是卖包子卖到八点多,然后回家和儿子女儿培养感情。
小孩子真的是见风就长,苏嘉树原本还是个瘦瘦小小的小猴子,满月的时候已经像个发了的包子一样涨起来了。
身上的红色褪去后,皮肤白得发亮。
身上也长了不少肉,手脚肉嘟嘟的。
眼睛大大圆圆的,小鼻子挺挺的,小嘴巴红嘟嘟的。
这副漂亮的模样让苏琇莹和几个哥哥姐姐惊奇不已,谁能想到原本跟个小老头一样丑的嘉树弟弟竟然来了个大逆袭!他们再也不敢说嘉树弟弟丑了!下河村有给小孩摆满月酒和周岁宴的传统,只是苏嘉树情况特殊,他母亲梁月芬才去,按他们村里的旧历,苏嘉树和苏琇莹要给梁月芬守孝三年呢!可以说真的很传统了,和古代没什么两样。
但是村里的人都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他们不敢忘,所以大家就这么一代一代地传了下去。
所以苏嘉树这次的满月酒是办不了了,苏明承也没打算办。
本来苏嘉树一出生梁月芬就去了,村里已经有些人传言苏嘉树克母了,若是再给儿子办什么酒席,儿子的名声就要坏完了。
即使这个满月酒是苏明承说要办的,别人也只会说苏嘉树不孝顺。
为了儿子的名声,苏明承连周岁宴都不打算给儿子办,高家人知道苏明承的想法后,感慨苏明承真的是良心用苦。
在苏嘉树满月那天,只在私底下给苏嘉树送了礼物,希望他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地长大,以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益的好公民。
村里的人知道苏明承没给苏嘉树办满月酒,都说他是一个重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