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嬛传 > 第十九章 椒房

第十九章 椒房

2025-03-26 00:06:40

醒来天色微明,却是独自在御榻上,玄凌已不见了踪影。

我心里发急,扬声道:谁在外头?有守在殿外的一队宫女捧着洗漱用具和衣物鱼贯而入,首的竟是芳若。

乍见故人,心里猛然一喜,不由得脱口唤她:芳若姑姑。

芳若也是喜不自胜的样子,却得守着规矩,领着人跪下行礼道:小主金安。

我忙示意她起来,芳若含笑道:皇上五更天就去早朝了,见小主睡得沉,特意吩咐了不许惊动您。

我忆起昨晚劳累,羞得低下头去。

芳若只作不觉,道:奴婢侍奉小主更衣。

说罢与槿汐一边一个扶我起身。

我由着她们梳洗罢了,方问芳若:怎么在这里当差了?芳若道:奴婢先前一直在侍奉太后诵经。

前儿个才调来御前当差的。

是好差事。

如今是几品?承蒙皇上与太后厚爱,如今是正五品温人。

我褪下手上一副金钏放她手心:本没想到会遇见你,连礼都没备下一份,小小心意你且收下。

芳若跪下道:奴婢不敢当。

我含笑执了她手:此刻我与你不论主仆,只论昔日情分。

芳若见我这样说,只得受了,起身端了一盏汤药在我面前:这是止痛安神的药,小主先服了吧。

用完早膳即刻就要去昭阳殿给皇后娘娘请安。

皇后素性不喜焚香,又嫌宫中只有女子脂粉香气太俗,因此每日叫人放了时新瓜果在殿中,或湃在水瓮里,或端正搁于案几上。

如果在夏天,气味透过竹帘,满廊子底下都是香气,深深地吸上一口,会感到甜丝丝的,特别舒服。

如果是冬天,一掀堂帘子,暖气带着香气扑过来,浑身都会感到软酥酥的温馨。

别有一派清新味道。

按规矩妃嫔侍寝次日向皇后初次问安要行三跪九叩大礼,锦垫早已铺在凤座下,皇后端坐着受了礼。

礼方毕,忙有宫女搀了我起来。

皇后很是客气,嘱我坐下,和颜悦色道:生受你了。

身子方好便要行这样的大礼,只是这是这祖宗规矩不能不遵。

我轻轻答了是,道:臣妾怎敢说‘生受’二字,皇后母仪天下,执掌六宫,能日日见皇后安好,便是六宫同被恩泽了。

皇后闻言果然欢喜,道:难怪皇上喜欢你,果然言语举动讨人喜欢。

说罢微微叹口气,以莞嫔你的才貌,这份恩宠早该有了。

等到今日才……不过也好,虽是好事多磨,总算也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依言答了谢过。

皇后又道:如今侍奉圣驾,这身子就不只是自己的身子了,顶要好好将养,才能上慰天颜,下承子嗣。

娘娘的话臣妾必定字字谨记在心,不敢疏忽。

皇后言罢,有宫女奉了茶盏上来,皇后接了饮着,她身侧一个宫女含笑道:自从莞小主病了,皇后三番五次想要亲自去视疾。

怎奈何太医说小主患的是时疾,怕伤了娘娘凤体,只好作罢,娘娘心里可是时常记挂着小主的。

我见她约莫二十七八年纪,服色打扮远在其他宫女之上,长得很是秀气,口齿亦敏捷,必定是皇后身边的得脸的宫女,忙起身道:劳娘娘记挂,臣妾有娘娘福泽庇佑才得以康健,实在感泣难当。

皇后笑着点了点头,宫中女子从来得宠容易固宠难。

莞嫔侍奉皇上定要尽心尽力,小心谨慎,莫要逆了皇上的心意。

后宫嫔妃相处切不可争风吃醋,坏了宫闱祥和。

我一一听了。

絮语半日,见陆陆续续有嫔妃来请安,才起身告退。

皇后转脸对刚才说话的宫女道:剪秋,送莞嫔出去。

剪秋引在我左前,笑道:小主今日来得好早,皇后娘娘见小主这样守礼,很是欢喜呢。

怎么还有嫔妃没来请安?想是我今日太早了些。

剪秋抿嘴一笑,华妃娘娘素来比旁人晚些,这几日却又特别。

心里微微一动,无缘无故与我说这些做什么,只作不闻,道:华妃娘娘一向协理六宫,想是操劳,一时起晚了也是有的。

剪秋轻笑一声,眉目间微露得意与不屑,莞小主这样得宠,恐怕华妃娘娘心里正不自在呢。

不过凭她怎样,却也不敢不来。

我迅速扫她一眼,剪秋立刻低了头,道:小主恕罪。

奴婢也是胡言乱语呢。

我稍一转念,毕竟是皇后身边的人,怎能让她看我的脸色。

立刻灿然笑道:剪秋姑娘怎么这样说,这是教我呢,我感激得很。

我虽是入宫半年,却一直在自己宫里闭门不出,凡事还要姑娘多多提点,才不至于行差踏错呢。

剪秋听我这样说,方宽心笑道:小主这样说可真是折杀奴才了。

转眼到了凤仪宫外,剪秋方回去了。

槿汐扶着我的手慢慢往棠梨宫走,我道:你怎么说?剪秋是皇后身边近身服侍的人,按理不会这样言语不慎。

我恩一声,道:皇后一向行事稳重,也不像会是授意剪秋这么说的。

华妃得宠多时,言行难免有些失了分寸。

即使皇后宽和,可是难保身边的人不心怀愤懑,口出怨言。

我轻轻一笑:不过也就是想告诉我,华妃对我多有敌意,但任凭华妃怎样也越不过皇后去,皇后终究是六宫之主。

我们听着也就罢了。

走到快近永巷处,老远见小允子正候在那里,见我过来忙急步上前,槿汐奇道:这个时辰不在宫里好好待着在这里打什么饥荒?小允子满面喜色的打了个千儿:先给小主道喜。

槿汐笑道:猴儿崽子,大老远就跑来讨赏,必少不了你的。

姑姑这可是错怪我了。

奴才是奉了旨意来的,请小主暂且别回宫。

我诧异道:这是什么缘故?小允子一脸神秘道:小主先别问,请小主往上林苑里散散心,即刻就能回宫。

上林苑多有江南秀丽清新的意境,树木葱定,山花似锦,其间几座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红墙黄瓦,在万绿丛中时隐时现。

忽宽忽窄的太液池回环旖旎,两岸浓荫迎地,古树上绕满野花藤萝,碧水中倒映着岸边的柳丝花影,清风拂过层层片片的青萍之末,涟漪微动似心湖泛波。

天色尚早,上林苑里并没什么人。

三月的天气,上林花事正盛,风露清气与花的甜香胶合在一起,中人欲醉。

静静的走着,仿佛昨夜又变得清晰了。

站在上林苑里遥遥看见仪元殿明黄的一角琉璃飞檐在晨旭下流淌如金子般耀目的光泽,才渐渐有了真实的感觉,觉得昨夜之事是真真切切,并非梦中情景。

一路想得出神,冷不防有人斜刺里蹿出来在面前跪下,恭恭敬敬的道:参见莞嫔小主,小主金安。

声音却是耳熟得很,见他低头跪着,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命他起来了,却是康禄海。

小允子见是他,脸上不由得露了鄙夷的神气。

我只作不觉,随即笑道:康公公好早,怎的没跟着丽贵嫔?丽娘娘与曹容华一同去像皇后娘娘请安。

奴才知道小主回宫必定要经过上林苑,特地在此恭候。

哦?我奇道:是否你家主子有什么事要你交代与我?康禄海堆了满脸的笑,压低了声音道:不是丽主子的事,是奴才私心里有事想要求小主。

我看他一眼,你说。

康禄海看看我左右的槿汐和小允子,搓着手犹豫片刻,终是忍不住道:奴才先恭喜小承恩之喜。

奴才自从听说小主晋封为嫔,一直想来给小主请安道喜,没奈何七零八碎的事太多老走不开,皇上又下了旨意不许扰了小主静养。

奴才盼星星盼月亮盼得脖子也长了总要给小主问了安好才心安……我听他罗嗦,打断他道:你且说是什么事?康禄海听我问得直接,微一踌躇,笑容谄媚道:小主晋封为嫔,宫里头难免人手不够,外头调进来的怕是手脚也不够利索。

奴才日夜挂念小主,又私想着奴才是从前服侍过小主的,总比外面来的奴才晓得怎么伺候小主。

若是小主不嫌弃奴才粗笨,只消一声吩咐,奴才愿意侍奉小主,万死不辞。

一番话说的甚是恶心,纵使槿汐,也不由皱了眉不屑。

我道:你这番想头你家主子可知道?这……现如今你既是丽主子的人,若是这想头被你家主子知道了,恐怕她是要不高兴。

更何况我怎能随意向丽贵嫔开口要她身边的人呢?康禄海凑上前道:小主放心。

如今小主恩泽深厚,只要您开一句口谁敢违您的意思呢?只消小主一句话就成。

心里直想冷笑出来,恬不知耻,趋炎附势,不过也就是康禄海这副样子了。

有一把脆亮的女声冷冷在身后响起,似抛石入水激起涟漪:难怪本宫进了昭阳殿就不见你伺候着,原来遇了旧主!闻声转去看,容色娇丽,身量丰腴,不是丽贵嫔是谁?丽贵嫔身侧正是曹容华,相形之下,曹容华虽是清秀颀长,不免也输了几分颜色。

不慌不忙行下礼去请安,丽贵嫔只扶着宫女的手俏生生站着,微微冷笑不语,倒是曹容华,忙让了我起来。

丽贵嫔一句也不言语,只瞟了一眼康禄海。

康禄海甚是畏惧她,一溜烟上前跪下了。

丽贵嫔朝向我道:听说皇上新拨了不少奴才到莞嫔宫里,怎么莞嫔身边还不够人手使唤么?竟瞧得上本宫身边这不中用的奴才。

我微微一笑,不卑不亢道:贵嫔姐姐说的差了。

康禄海原是我宫里的奴才,承蒙贵嫔姐姐不弃,才把他召到左右。

既已是贵嫔姐姐的奴才,哪有妹妹再随便要了去的道理。

妹妹我虽然年轻不要懂事,也断然不会出这样的差池。

丽贵嫔冷哼一声,妹妹倒是懂规矩,难怪皇上这样宠你,尚未侍寝就晋你的位分,姐姐当然是望尘莫及了。

贵嫔姐姐这样说,妹妹怎么敢当。

皇上不过是看妹妹前些日子病得厉害,才可怜妹妹罢了。

在皇上心里自然是看重贵嫔姐姐胜过妹妹百倍的。

丽贵嫔听得我这样说,面色稍霁。

转过脸二话不说,劈面一个干脆刮辣的耳光上去,康禄海一边脸顿时肿了。

扶着她的宫女忙劝道:主子仔细手疼。

又狠狠瞪一眼康禄海:糊涂奴才,一大早就惹娘娘生气!还不自己掌嘴!康禄海吓得一句也不敢辩,忙反手噼噼啪啪左右开弓自己掌起了嘴。

那宫女年纪不大,自然品级也不会在康禄海之上,敢这样对他疾言厉色,可见康禄海在丽贵嫔身边日子并不好过。

我只冷眼瞧着,即使有怜悯之心,也不会施舍分毫给他。

世事轮转,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

丽贵嫔行事气性多有华妃之风,只是脾气更暴戾急躁,喜怒皆形于色,半分也忍耐不得,动手教训奴才也是常有之事。

曹容华想是见的多了,连眉毛也不抬一下,只劝说:丽姐姐为这起子奴才生什么气,没的气坏了自己的身子。

丽贵嫔道:只一心攀高枝儿,朝三暮四!可见内监是没根的东西,一点心气也没有,一分旧恩也不念着!难道是本宫薄待了他么?曹容华听她出语粗俗,不免微皱了秀眉,却也不接话,只拿着绢子拭着嘴唇掩饰。

丽贵嫔歇一歇,恨恨道:如今这些奴才越发不把本宫放在眼里了,吃里爬外的事竟是做的明目张胆,当本宫是死了么?不过是眼热人家如今炙手可热罢了,也不想想当年是怎么求着本宫把他从那活死人墓样的地方弄出来的?如今倒学会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一出了!话说的太明了,不啻于是当着面把我也骂了进去。

气氛有几分尴尬,曹容华听着不对,忙扯了扯丽贵嫔的袖子,轻轻道:丽姐姐。

丽贵嫔一缩袖子,朝我挑眉道:本宫教训奴才,倒是叫莞嫔见笑了。

说话间康禄海已挨了四五十个嘴巴,因是当着丽贵嫔的面,手下一分也不敢留情,竟是用了十分力气,面皮破肿,面颊下巴俱是血淋淋的。

我见他真是打的狠了,心下也不免觉得不忍。

脸上犹自带着浅浅笑意,仿佛丽贵嫔那一篇话里被连讽带骂的不是我,道:既是贵嫔姐姐的奴才不懂规矩,姐姐教训便是,哪怕是要打要杀也悉听尊便。

只是妹妹为贵嫔姐姐着想,这上林苑里人多眼杂,在这当子教训奴才难免招来旁人闲言碎语。

姐姐若实在觉得这奴才可恶,大可带回宫里去训斥。

姐姐觉得可是?丽贵嫔方才罢休,睨一眼康禄海道:罢了。

说罢朝我微微颔首,一行人扬长而去了。

康禄海见她走得远了,方膝行至我跟前,重重磕了个头含愧道:谢小主救命之恩。

我看也不看他,你倒乖觉。

康禄海俯在地上,小主不如此说,丽主子怎肯轻易放过奴才。

扶了槿汐的手就要走,头也不回道:丽贵嫔未必就肯轻饶了你,你自己好自为之。

小主……我停住脚步,有风声在耳边掠过,只听他道:小主也多保重,小主才得恩宠就盛极一时,丽……她们已经多有不满,怕是……康禄海犹豫着不再说下去,我缓缓前行,轻声道:要人人顺心如意,哪有这样的好事?我能求得自身如意就已是上上大吉了。

小允子见我只是往前走,神色岿然不动,犹疑片刻方试探着道:丽贵嫔那话实在是……嘴角浮起一道弧线,这有什么?我还真是喜欢丽贵嫔的个性。

小允子见我说的奇怪,不由得抬头瞧着我。

宫中历来明争暗斗,此起彼伏,哪一日有消停过?只看你遇上什么样的敌手。

丽贵嫔这样的性子,半点心思也隐藏不得,不过让她逞一时口舌之快而已。

反倒是那些不露声色暗箭伤人的才是真正的可怕。

暗自咬一咬牙,昨夜才承宠,难道今日就要竖下强敌?丽贵嫔也就罢了,可是谁不知道丽贵嫔的身后是华妃。

只有在这宫里存活一日,即便尊贵风光如皇后,怕是也有无穷无尽的委屈和烦恼吧,何况我只是个小小的嫔妾,忍耐罢了。

棠梨宫外乌鸦鸦跪了一地的人,眉眼间俱是掩抑不住的喜色。

斜眼看见黄规全也在,心里暗自纳闷。

才进庭院,就觉棠梨宫似乎与往日不同。

黄规全打了个千儿,脸上的皱褶里全溢着笑,声调也格外高:恭贺小主椒房(1)之喜,这可是上上荣宠,上上荣宠啊。

说罢引我进了莹心堂,果然里外焕然一新,墙壁似新刷了一层,格外有香气盈盈。

黄规全道:今儿一早皇上的旨意,奴才们紧赶慢赶就赶了出来,还望小主满意。

槿汐亦是笑:椒房是宫中大婚方才有的规矩。

除历代皇后外,等闲妃子不能得此殊宠。

向来例外有此恩宠的只有前朝的舒贵妃和如今的华妃,小主是这宫中的第三人。

椒房,是宫中最尊贵的荣耀。

以椒和泥涂墙壁,取温暖、芳香、多子之义,意喻椒聊之实,蕃衍盈生。

想到这里,脸不由得烫了起来。

多子,玄凌,你是想要我诞下我们的孩子么?黄规全单手一引,引着我走进寝殿:请小主细看榻上。

只见帐帘换成了簇新的彩绣樱桃果子茜红连珠缣丝帐,樱子红的金线鸳鸯被面铺的整整齐齐,我知道这是妃嫔承宠后取祥瑞和好的意头,除此再看不出异样。

疑惑着上前掀被一看,被面下撒满金光灿烂的铜钱和桂圆、红枣、莲子、花生等干果。

心中一暖,他这样把我的话放在心上。

眼中倏然温热了起来,泪盈于睫。

怕人瞧见,悄悄拭了才转过身道:这是……皇上听闻民间嫁娶有‘撒帐’(2)习俗,特意命奴才们依样办来的。

见我轻轻颔首,槿汐道:小主也累了,你们且先退下,流朱浣碧留下服侍小主休息。

于是引了众人出去。

流朱高兴的只会扯着我的手说一个好字。

浣碧眼中莹然有光:如今这情形,皇上很是把小主放在心上呢。

煎熬了这大半年,咱们做奴婢的也可以放心了。

一切来的太快太美好,好的远在我的意料之外,一时难以适应,如坠在五里云端的茫然之中。

无数心绪汹涌在心头,感慨道:皇上这样待我,我也是没想到。

从来宫中得宠难,固宠更难,谁知让玄凌如此厚待于我的是我的姿容、慧黠还是对他怀有的那些许让他觉得新鲜难得的对于情缘长久的执着呢?或许都是,又或许都不是。

揉一揉因疲倦而酸涨的脑仁,命流朱浣碧把撒帐的器具好生收藏起来,方才合衣睡下。

举目满床满帐的鲜红锦绣颜色,遍绣鸳鸯樱桃,取其恩爱和好,子孙连绵之意。

鸳鸯,鸳鸯,愿得红罗千万匹,漫天匝地绣鸳鸯……注释:(1):椒房:亦称椒室。

汉代皇后所居的宫殿。

因以椒和泥涂墙壁,取温暖、芳香、多子之义,故名。

后亦用为后妃的代称。

《汉书.董贤传》:又召贤女弟以为昭仪,位次皇后,更名其舍为椒风,以配椒房云。

颜师古注:皇后殿称椒房。

欲配其名,故云椒风。

(2)、撒帐:古代婚俗的一种。

流行于汉族地区。

形成因时因地而异。

撒金钱彩果,渲染喜庆气氛,并祝愿新人早生贵子,多子多福。

其源起于汉武帝迎李夫人之事,目的在祈子。

后世或用五谷,或用谷豆,或用谷米,或用麦子掺以花瓣,也有夹杂铜钱者。

《戊辰杂钞》:撒帐始于汉武帝。

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共坐,饮合卺酒,预戒官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多得多子也。

吕程玉《言鲭》卷下:唐景龙中,中宗出降睿宗女荆山公时,铸撒帐金钱,含径寸,重六钱,肉好背面皆有周郭,其形五出,穿亦随之,文曰‘长命守富贵’,每十文系一彩绦。

宋吴自牧《梦梁录.嫁娶》:礼官以金银盘盛金银钱,彩钱、杂果,撒帐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