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爹想跟着二房住。
楚奶奶说出她与老头子商讨出的最终结果, 他们要为小儿子干活, 小儿子到镇上当短工,三年下来, 能余几两银子, 供孙子考试。
楚玦求之不得, 没有爹娘搅和,他们日子过的更爽快,娘子不用受娘的气。
找族长决断,每月给爹娘多少粮食。
楚奶奶满意老大识趣,他们人老了, 吃不了多少粮食,剩的粮食都给大孙子。
楚玮知道爹娘跟着他们住,默认俩个老家伙手里的钱全留给阿富,养着就养着, 不用他们出粮食,还能捞点。
他心里埋怨爹娘, 儿子需要钱的时候,为何不爽快拿出钱, 坑爹娘地钱更加不会心软。
他们找到族长,这件事很快就办下来,爹娘要的粮食多些,楚玦毫不犹豫赞同。
爹娘要是住在家里,儿子跟着夫子学习的事,爹娘一定会察觉, 他现在不想让爹娘知道。
娘,奶要的粮食够养三个人。
楚尘说道。
小孩子家的瞎说什么!大实话。
荀氏让儿子不要做长舌妇,儿子都能看出公婆做事过分,村里人心里能没有数?现在公婆走了,再想回来就难了,荀氏不可能松口。
楚尘缩了缩脑袋,自古以来,都是大房赡养老人,爷奶就这样跟着二房住,别人怎么想爹?大家又不是傻子,一直都是你爹吃亏,大家会替你爹委屈。
荀氏让儿子到别处转悠,别碍事。
哎,公婆心思坏着呢!拿着他们家的好处,走的时候,顺便抹黑阿玦,他们把阿富的事怪在阿玦身上。
楚尘跑去找老师,老师教他君子六艺,他对吹箫感兴趣,奈何老师也是半吊子,俩个半吊子在一起摸索,互相进步。
有了弟子这个变态追赶着他,程夫子认为自己各方面才干都有质的飞跃。
你爷奶走了一步臭棋。
楚尘赞同,都不用他出手,俩位老人自己就把自己搞进死胡同。
楚奶奶到村子里转悠,等着有人拉着她问,是不是大儿子不好?他们老俩口子才不愿意到大儿子家住?然而并没有人问,在村民们眼中,俩位老人年龄越大,越会折腾。
楚奶奶开始往人群中凑,介入他们话题,我家阿富考不好,楚玦有一定责任,当日他看到阿富到县里,也不知道提醒,让阿富多带些银两。
大伙儿看着楚奶奶的眼神有些怪异,自己去考试,难道不会事先打听吗?还要别人提醒?阿富坚持考完已经很不容易,楚奶奶开始抹泪,你们没有看到阿富回来样子,受了多大磨难……楚奶奶睁开眼,想看看大家反应,人怎么都走了。
放榜之日,楚老二家人等了好久,都没有等到官差,心里已经知道结果,不免失望。
楚富悄悄回到私塾,楚家二老疼惜大孙子,塞给他一两银子。
楚富握紧银子,心中不满达到极点,明明有钱,为何当日不多给他些?村民和楚老二夫妻打招呼,楚老二夫妻觉得村民这是嘲笑他们。
楚富再次回来,整个人不在阴郁,恢复以前的样子。
夫子和我说,他这次只是让我去历练,没指望我真的考中。
少年成名并不好,我这次如果上前走一百名就中了,下次我准备更加充分,一定会中。
楚富又开始抬眼看人,原来他离成功这么进。
楚家人又开始在村民们面前嘚瑟,还差一百名?他们每日叹气,渴望三年快些过完,到时候派一个人跟着孙子,出什么问题,可以帮孙子解决。
楚富又以交友为名,从家里要了二两银子,他现在心不在学习上,过上红袖添香的生活,快考试的时候,他温习一遍书,肯定能考上。
楚尘知道后,叹息,他们一家人真会自己给自己下套。
程夫子见弟子书法初显风格,到书斋拿几本书让弟子誊抄,抄好之后给我,我拿去,他们给的价钱高些。
老师,学生多谢。
楚尘拿回家抄写,他翻看书页,一股暖流在心里流淌。
老师真是精挑细选,这些书对他有益,抄的过程中全都记在脑海里。
时间过的真快,他已经没有什么好教的。
程夫子反复摩挲铭贴,弟子考完童生后,就要去更广阔的地方求学。
弟子读的书太少,剩下一些时日,弟子多读一些书,对弟子来说,在赚钱过程中掌握知识,不求弟子博览群书,也要博览千书,以后会走的更远。
楚玦每日都会品读儿子誊写的内容,心中的喜悦只能和娘子分享,不能和外人说道。
楚尘誊写书,一写就是一天。
楚玦夫妻除了吃饭的时候叫儿子,其他时间不敢打扰,儿子在誊写过程中会把写的内容背下来。
两本书,弟子在四日内誊写完,程夫子检查一遍,并没有错误,将书拿去换钱,这次选了四本书给弟子。
楚尘拿到第一桶金,给程夫子买了一支毛笔,感谢老师用心教导。
程夫子第一次收到学生送他的意义独特礼物,他在书房待了良久,脸上浮现欣慰笑容。
虽然弟子送他的毛笔很普通,他当成宝贝收藏。
楚尘自从能抄书之后,荀氏手里的钱越攒越多,家中日子并没有多少改变,这些钱给儿子收着,留儿子考试的时候用。
卢氏走进,打量大嫂家还和几年前一样,什么也没变,真是穷到家了。
大嫂。
卢氏摸着耳朵上的银耳环,虽然很小,也是儿子心意。
荀氏抬头看了一眼,低头捡黄豆,准备弄酱豆,过冬吃。
我家阿富与同窗斗诗,赢了一些小钱,给我和他奶每人买了一对银耳环。
卢氏大声说道,院子外行走的路人都能听到声音。
今天上午他们都听了十几遍,大家听多了,心生厌倦,不由加快脚步。
哦!我儿子给我买了银耳环、银手镯、玉簪子,她一惯奉行低调,不喜欢拿出来戴。
卢氏眼珠子转一圈,大嫂,婆婆喜欢你弄的酱豆,你多弄些,弄好之后,我来拿。
我们两家一人出一半黄豆,记的尖头椒、大蒜也弄一半。
荀氏说道,老人是他们一起奉养,别想让她吃亏。
为了儿子以后不被拖累,她也要硬气。
卢氏语塞,大嫂越发没有做媳妇的样子,我家阿富同窗妹妹要和阿富定亲,姑娘的爹是一个秀才,侄子婚事,大嫂要多帮一些。
我家尘儿也快定亲,我们家当凑不到一两银子,到时候希望弟妹都帮点,聘礼、酒席的事,我们实在张罗不了。
每年收的一半粮食都给你家,现在收成仅够裹腹。
荀氏抬头微笑,一副我赖定你的表情,光棍一条,随便你怎么说,我儿子以后婚事就赖定你了。
卢氏眼角抽动,老三又不是我的儿子,给老三娶妻,当然是他爹娘的事。
楚尘带着楚二伯到家里,正巧听见这句话,婶娘,我当然不是你儿子。
楚尘拉着楚二伯,在楚二伯耳边嘀咕,小叔夫妻极品,怎么会生出我这么优秀的儿子。
楚二伯一脸便秘看着侄孙,想到院子里的二侄媳妇,亲生母子,相互嫌弃。
楚二伯打楚尘一巴掌,晚辈怎么可以妄加议论长辈。
楚尘捂头傻笑,二伯爷,你看床怎么加宽,最近睡觉都蜷着,难受。
楚二伯看着这张小床,还是尘儿刚到大侄子家,他给尘儿做的,没想到一晃八年过去了。
楚二伯眯着眼,仔细打量楚尘,马上就有他高了,不像村里的娃,像戏文里说的白面小生,太过清瘦。
二伯爷~楚尘抓着脑袋,他被盯的不好意思。
楚二伯回过神,上前看床,床并没有损坏,主人很爱惜。
楚二伯点头,二伯爷老了,干不动活,我说,你弄。
好。
楚尘扶着楚二伯又出去了。
卢氏第一次正视小儿子,竟然长怎么大了!比她最为得意的大儿子还要俊秀,以前小儿子又黄、又矮、又瘦。
回过头头一想,长的好又怎么样,整天不干正事,到处晃悠。
荀氏不喜欢卢氏用嫌弃目光看着儿子,希望卢氏不要后悔今天说的话。
大嫂,你看我把正事忘了。
卢氏收回视线,前几天爹身子不利索,我们家杀一只鸡给爹吃;今天娘想喝鸡汤,我从你这抱一只母鸡。
卢氏说完往鸡圈走去。
今天阿富回村,谁想吃鸡,还不明了吗?弟妹真当她是傻子,弟妹记得杀好,放到我们家锅里炖,今天中午让爹娘到我们家吃饭,就不问你们要米菜。
卢氏腿僵住,大嫂什么时候变的这么会讲话?爹娘喜欢在我们家吃。
每次阿富回家,都要吃鸡,上次考试伤到身子,她要给儿子好好补补,家里的鸡经不住儿子一月两只。
娘,中午杀一只母鸡,楚尘扛着木板,扭头对楚二伯说道,二伯爷,你可不要推脱,你好久没和爷在一起吃饭。
楚二伯明白侄孙的意思,二侄媳妇来抓鸡,恐怕不是给三弟、三弟妹吃怎么简单。
好,二侄媳妇,别忘了让你爹娘来。
卢氏见鸡圈里有好多只母鸡,就是没有办法抱走,心里暗恨二伯多管闲事。
大嫂,你们几个人吃不热闹……我家桌子小,人多了,只能端着碗蹲在厨房吃。
荀氏让弟妹自己看她家桌子,紧凑只能坐六个人。
卢氏暗恨离去,在婆婆面前说一通荀氏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