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2025-03-26 00:11:33

顾长青走后, 李乐就一直埋头在书房里处理各种事情。

家希被他接进了宫里, 由他亲自照料着。

他批阅公文,这孩子就在那儿自己玩, 安安静静的, 也不吵闹。

这日, 李乐在整理书房时, 却突然发现了一个小册子。

那册字上的字迹俨然是他自己的。

他穿进了这具身体之后, 就继承了原主的笔迹,由此,对这每天面对的字迹,他再清楚不过了。

他打开小册子一看, 那里面是一些简单的日常事,李乐开始以为自己这是发现了一本原主的日记,但看着看着李乐却觉得这若是日记, 也未免太过详细。

里面甚至仔细地介绍了身边每个宫女太监的特点、朝廷上的大臣的性格党派,彼此之间的繁杂的关系,还有朝廷之上讨论的大事件小事都一一写了下来。

后来甚至详细到,每日上朝的礼仪和衣饰, 还有很多过于详尽的细节。

有些东西前一日刚刚写了, 这日却又要写一遍。

就好像...这人昨日还会记得的事情,过了一日...就忘了。

李乐一惊,他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秘密。

看了看上面的日子,这个小册子上的日子也不过就是他穿来的几月前。

李乐拿着这本小册子,又往后翻了翻。

近日, 记忆越发模糊…前日间大臣与吾汇报之语几日后却已然忘了…比月前更甚…李乐心里一凉,原来皇帝之前当真有过失忆症,而且看样子,貌似开始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朕竟然忘记长青最厌之食,今日还赐予他许多外贡的香芹,他定然恼我了。

吾发现了长青隐隐有反叛之举,还好马上就要忘记了….后面列举繁多,开始渐渐有了些自叙。

但大多都是与顾长青相关的,字句之间满是这个皇帝对顾长青的情意。

一个帝王,见到臣子造反,却能说出还好马上就要忘记了这种话,其情深可见一斑。

在最后一页,萧陵却只是留下如是的话。

朕,大概快死了。

朕不知从何而来,死了又该从何归去。

朕一直在想,朕到底是谁?朕不是萧陵,也不是任何的其他人,非妖非鬼,那么...朕到底是什么…朕的出现又意味着什么呢?最后落款的日期是宣德二年三月三日。

次日,三月四日,那便是李乐穿过来的那一天。

李乐心中大震,如果萧陵不是萧陵....这怎么可能!?那他又是什么?!依他的话来看,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在他预感自己要死的第二日,李乐就恰好穿过来了。

这一切也未免太过巧合了些。

这本小册子并未写完,只是到了中间就没有再写了。

一切都在三月三日那里截止了。

而事实上,萧陵也确实在那之后的一天就消失了。

在这之前,李乐从未想过在他传过来之前原主就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他以为这里好似只是一场游戏,如今却觉得诧异,若是这一切都是真正有自己生命的,他的插入就必定意味着有另一个人的消亡。

这实在是太过残忍。

李乐又急切地翻了一遍这个小册子。

这一回,他不再走马观花地读,而是读地更加仔细了。

册子上写了很多东西,几乎将萧陵一日的所有生活都展现在他的面前。

在前半本还看不出什么端倪,到了后半本,却能依稀窥见一些这个藏在萧陵身份下的人的本来面目,这个人忘了越来越多关于萧陵的事,由此才渐渐露出本来面目。

这日,吾去赏桃,桃花正娆娆,吾却忘了,吾之前是独爱梅之清丽,而厌桃之绮丽。

吾一时口误,跟长青差点说出实话,骂他实非我所愿,‘萧陵’之错也!吾常想,为何独对他就此倾心,无甚,吾觉得吾大概已经同他相恋了很久,许是前世就是相识相知的。

吾下厨给他做了饭,吾也惊奇,吾居然厨艺如此精妙!每一条都看得李乐直皱眉头。

李乐怎么觉得这人同自己有点像。

莫名的亲切是为什么.....叙事方式和说话的语气,都感觉亲切...李乐被自己的某个想法吓了一跳。

他连忙摇了摇头,把自己的这个想法摇出了脑内。

他去戳系统,系统依旧装死。

李乐越发肯定这其中定然有什么不对惊。

这本册子之前被放在及其隐蔽的角落,看来原主有意藏起,好在御书房乃是一般人都进入不得的,就算进了,也不敢随意去翻找,所以这本册子还能过了这么久却被李乐找到。

李乐疑心原主还留下了什么其他的东西,他翻箱倒柜地搜了一阵,却再未发现什么。

只有这一卷落满了灰尘小小的册子…李乐之后都有些魂不守舍的。

直到宫人带着家希过来,他才暂且放下了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

家希拉了拉他的衣角,李乐低下头来,他对家希一向是很耐心的。

阿爹,出去走走吧。

李乐捏了捏他的小圆脸,软乎乎的。

好。

就听家希的。

李乐出去了之后,带着家希去了御花园。

这小孩却在路上总是不时看看他。

怎么了?阿爹,好点没。

嗯?看书看久了,眼睛会累的。

李乐顿时感动。

他弯腰,拍了拍他的头顶,然后见他一本正经地看着他,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李乐心中一软。

养了没过多久,他却感觉这小孩长圆了些。

他看了看。

家希真孝顺,还知道心疼人了。

小孩脸上微红了一下。

李乐看着好笑,他弯腰一把抱起了这个小孩。

小孩挺轻的。

家希脸上闪过一丝惊慌。

李乐以为是自己陪这小孩出来玩,却没想到倒是反过来了,成了这小孩出来陪着他。

家希这么乖,想要什么奖励啊,说出来,我都会给你的。

家希低下头,认真地想了想,然后抬起了头。

我能让…顾爹爹快点回来么。

对着小孩那期待的眼神,李乐想了想道:他啊…他的目光也突然变得悠远了起来。

他可能还要很久吧…很久才回得来…但其实李乐心里比谁都明白,顾长青可能...不会回来了。

淮中地区迟迟没有传来粮报,这已然是十分不正常的事情。

唯一的可能就是出了什么意外,让粮官不能及时传报回来。

此粮乃是顾长青护送去的,李乐清楚他给了他怎样的时机和权利。

顾长青定然比他更明白这一切。

*宣德二年六月淮中地区爆发了水患。

地区百姓死伤无数,良田被水冲毁了三分之二,上万的百姓无家可归,且无粮可食。

朝廷方法给下头的民粮被各地官员扣去了将近四分之三,剩下的四分之一,非给每个难民连一勺清粥都没得喝。

一时间四处爆发起义,人人揭竿造反,各地官府都被折腾得一团糟。

淮中地区的人数占了全国的很大一部分,也是连接南北的要地,若是淮中乱了,大梁岂能安宁?!国家治灾无能,百姓一个个没被水患冲死,却都被饿死了。

与其饿死,不如造反!这大概是大多数百姓的想法吧。

朝廷没有办法,官场上的弊病一时之间无法革除,只有让人亲自送粮去淮中救济,顺便规范整治一下那里肆无忌惮的官员。

那救灾的粮食几乎将国库去了一半。

此处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送粮者乃是皇帝亲选的宠信顾勋。

不日后,朝廷却一片哗然。

顾勋压粮至途中,却遇叛乱者。

那救济的粮竟然丢了一大半。

剩下的粮食,显然不够救济淮中的难民。

顾勋这次乃是大罪!粮食都丢了,皇帝能不生气么!淮中这是要乱啊!众臣不由都有些惶惶不安。

更有不少人都暗自猜测,是不是顾勋已然早就下好了圈套,此次一举,之后定有后招。

顾勋心怀不轨,许多大臣都如此上书道。

更有甚者,让他立即派暗卫去杀了他,趁他还未兴起之时。

但皇帝却还是不信。

他不会反叛的。

他不过是一个无权无势的小侍卫,能有什么做依仗?!朕乃是真龙天子,岂能叫这等俗子夺取了皇位!你们又有什么准确的证据么?!中人一时语塞。

见皇帝如此自大愚蠢,不少大臣都在暗暗摇头。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

顾长青那边却再无半点消息。

朝廷之上越发惶惶不安了,似是随时都有人要攻破这皇宫似的。

而淮中那边却也看着一片平淡,无甚奇怪。

但没有奇怪的事,却是最奇怪的。

这一片诡异的平静更令人不安。

但就在众人都以为顾长青在不会回来时,连皇帝脸上都出现了几分焦急之色,这时,却有人传来了顾长青的消息。

————臣水路遇盗寇耽搁了一段时日,不日便会回京。

届时,亲自向皇上领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