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子拯救计划[快穿] > ☆、第23章 包子大家主妇

☆、第23章 包子大家主妇

2025-03-26 00:58:50

轻轻的瞥了紫绡一眼,何丽华说道:你就不用安慰我了,我自己生养的女儿的性子,我还不了解吗?再说了,她在谭家又不用管家理事,膝下又还没有儿女,忙的什么?听了这话,紫绡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只得垂首闭嘴了。

碧罗看了紫绡一眼,忙笑着对何丽华说道:这会子也不早了,夫人可要传晚膳了?何丽华伸手撑着额头,轻声说道:我现在还不饿,再等一会儿吧。

碧罗忙应了声是,顿了顿,又道:先前奴婢过来,瞧见园子里去年夫人亲手栽种的那棵西府海棠已经打起花苞来了,夫人可要去瞧一瞧?何丽华微微摇了摇头,道:我哪里有那个心情,唉……小心的撩起眼皮觑了觑何丽华的神情,碧罗道:夫人还是在为姑娘的事忧心么?到底是亲母女,等以后时间长了,姑娘会想通的。

夫人原本就是为了姑娘好,她会明白夫人的一片苦心的。

何丽华苦笑了一下,道:恐怕难了。

珠儿从小性子就倔强得很,我记得她小的时候,她二表姐曾为一件小事得罪了她。

直到现在,她都不曾再主动跟她说过话。

这记仇的性子,可见一斑。

说着说着,她仿佛看到了当初的陈玉珠站在她面前,满眼冒火的看着她,带着泣音质问道:母亲,你明明知道我与表兄两情相悦,为何要拆散我们?那个什么谭家,我绝对不会嫁过去的!那时的自己,是怎么回答的?一声声言犹在耳:珠儿,你表兄从来风流成性,尚未成亲家中便已经有了好几个通房丫鬟,听说在烟花巷里,还有一个什么红颜知己。

这样的人,如何能担负起你的一生?谭家就不同了,他们家的家规中有一条,若要纳妾室通房,须得年过三十尚无子嗣,方可如此。

多少疼惜女儿的人家想要跟他们家结亲,你以为他们家非得跟我们家结亲不可吗?陈玉珠完全听不进去母亲的话,兀自倔强的说道:他们家家风如何我管不着也不在乎,我只知道,表兄才是我想要嫁的人!谭家的二爷,能比表兄强吗?何丽华回答道:别的事我不敢肯定,谭家二爷比你表兄强这一点,我却是可以肯定的。

你那表兄说是才华横溢,却连进国子监,都是家中托了人情送进去的。

而谭家二爷,却是去年慧州的解元。

就凭这一点,比你表兄不知道强了多少。

谭家二爷前程远大,你的诰命,就落在他身上了。

你那表兄,能凭着他自己,给你挣来一个诰命吗?陈玉珠跺着脚,大声说道:我不在乎什么诰命不诰命,我只想做表兄的妻子……住口!何丽华闻言震怒道:这些话也是你一个女儿家能说的吗?来人,将姑娘带回房里去,让她好好醒一醒脑子!什么时候她清醒了,什么时候再出来。

陈玉珠被禁了半年的足,还是一门心思的想要嫁给她那以风流成性而闻名的表兄。

何丽华自然不会顺着她的意思来,毕竟陈玉珠是她唯一的女儿,虽然在她心里比不上两个儿子重要,却也是相当有地位了。

做母亲的,当然要为了儿女的终生幸福着想。

在她看来,谭家二爷无论是洁身自好的性子还是十六岁少年解元的身份,都比陈玉珠的表兄强太多了。

于是,在陈玉珠的抵触和不情愿之下,陈家和谭家,还是定下了亲事。

又过了半年多之后,陈玉珠哭哭啼啼的上了花轿,嫁到了慧州谭家,从姑娘变成了人妇。

哪怕是婚后生活样样如意,但是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

从此,陈玉珠恨上了自己的母亲,不说视她为仇敌,却也是相当的冷淡了。

从每一封大同小异的家书中,就能够看出一些端倪来。

对此情况,何丽华心知肚明,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暗自神伤。

明明是为了她好,为什么反倒被自己的女儿恨上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何丽华也曾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难过到流泪的时候,也是有的。

但她身为当家主母,自己性子又犟,自是不肯在人前流泪的。

所以在人们看来,她还是跟从前一样。

端庄自持,堪称主母表率。

暮色渐渐的笼罩了京城,也笼罩住了工部侍郎陈桓家的宅邸。

陈家当家主母何丽华站起身来到窗前,看向窗外天际的斜阳,神色淡而疲倦。

这也是在自己房间里了,若是当着外人,她是绝不肯露出一丝松懈的模样来的。

她的贴身大丫鬟碧罗和紫绡站在她身后不远处,眼里微含着担忧之色,静静的陪伴着她。

当晚霞绚丽的色泽逐渐变暗下去的时候,陈桓迈着方步,不紧不慢的走进了院子。

守门的小丫头忙替他打起帘子,屈膝施礼道:老爷回来了。

适时的不成文的规矩,男人们除非天黑不会进妻子的房间,否则,会被人嘲笑什么白昼宣淫之类的话。

所以,虽然陈桓早就下了朝,却是一直待在前面书房,直到用晚膳的时候,才回房歇息。

陈家也有两个姨娘,都是家生子开脸做通房后,熬得时间久了,才提成姨娘的。

陈桓也不是宠妾灭妻的人,所以,几乎每月只有三四日歇在姨娘那里。

大部份的时间,还是待在正院何丽华这里的。

对于这一点,何丽华的娘家和她身边的嬷嬷丫鬟,都深感欣慰。

而何丽华自己的心思呢?那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陈桓年近四旬,身材瘦削,留着三绺长髯,皮肤白净,眉目清朗,看起来还是颇有气度的。

见他回来了,何丽华便舒展了微蹙的眉目,吩咐丫鬟摆上晚膳来。

紫绡便去盯着小丫鬟传膳,碧罗则是亲自动手,掌起灯来。

不多时橙黄色的烛光照亮了所有房间,而饭菜的香气,也开始在空气里飘散起来。

一桌子十多样精心烹制的菜肴,只有陈桓和何丽华夫妇两人享用。

秉持着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夫妻二人相对无言,只是默默的用着饭食。

不多时晚膳用毕,丫鬟们撤下残羹端上热茶来,陈桓才开口对何丽华说道:夫人这一日,在忙些什么?何丽华端起搁在一旁海棠式洋漆小几上的柴窑青花品茗杯来,轻轻的啜饮了一口之后,方才回答道:无非就是处理一些日常琐事,不值一提。

倒是珠儿那边寄了家书过来,老爷可要看一看?陈桓点头道:且拿来给我看看吧。

闻言,侍立在一旁的紫绡忙转身走进暖阁里,将先前放入到箱柜里面的家书取了出来,奉到了陈桓手中。

陈桓展开信纸略看了几眼,见信上没有什么要紧事,也就不再细看了。

将家书搁在一旁之后,他干咳了一声,对何丽华说道:夫人这里,可还有成型的积年老参?何丽华闻言,回答道:积年成型的老参向来难得,十几个买办派出去还没处买去。

我这里只有一支了,留着备用的。

老爷问这个作甚?陈桓再次干咳了一声,道:我想问夫人将那支老参借来一用,待到日后我遣人买到之后,再还给夫人,可行?何丽华微微蹙了蹙眉,道:老爷要参做什么用,莫非身子不好,要补一补么?自家夫妻,哪里谈得上借不借的?只是那东西性热,无事吃了,倒是对身子不好。

老爷可叫了大夫进来问诊了么?不是不是,不是我要吃。

陈桓仿佛非常尴尬,将身子挪动了一下,方才接着说道:是刘御史府上,他们家的二奶奶身子有些不好,所以我想,送只老参过去,给她进补进补……说完,他端起茶盏来,掩饰性的抿了一口,很快又将茶盏放回去了。

刘家二奶奶?何丽华神色淡淡看不出喜怒,静静的说道:不就是老爷的远房表妹,青梅竹马的那一位么?她身子不好自有刘家拿东西出来将养,哪里就用得着老爷来操心了?陈桓道:刘家家底子薄,哪里能拿的出来成型了的老参?即便是有,也轮不到她头上来。

但凡有好的,都先供给了刘家老太爷和老太太。

夫人,还请你给我几分薄面,将那老参拿出来吧!何丽华没有说答应也没有说不答应,默然了一阵子之后,道:老爷去年在我这里拿的那五千两银子呢,刘家二奶奶可有说什么时候还?你怎么知道——陈桓闻言大惊,脸色都有些变了。

我并没有说是借给了她,夫人怎知……何丽华清清淡淡的笑了笑,眉目间露出一丝冷意:老爷当时说是那五千两银子是要借给朋友救急的,当时我信了,并未怀疑。

结果直到今日都未见归还,我便知晓,那银子,定是借给了刘家二奶奶。

也是,除了她,还能有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