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男人宠妻手册[快穿] > 第70章 军歌嘹亮(6)

第70章 军歌嘹亮(6)

2025-03-26 01:03:53

虎子被桂花婶这么一训斥,便不吱声了。

那杨大山却也涨红了一张老脸, 旁边围着的乡亲们谁不知道里头的道道, 他杨大山算哪门子表哥?不过沾亲带故,之前也去省城投奔李言蹭好处。

那李言别看现在长这么大个儿, 还真是傻大个傻大个儿的, 什么人都往家里招呼。

还就任凭人家蹭好处。

于是纷纷抄着手看笑话。

章琬华也认出了杨大山, 呦,这不大表哥吗?杨大山闻声一愣, 顿时一阵凉意从背后袭来,半天才尴尬地挤出一抹笑容,这不……弟妹么?你不……不上班儿啦?章琬华笑道:没事儿, 请了探亲假。

反正我不在,科室里还有其他医生拿刀子。

杨大山一听到刀子两个字,就想到了那天在李言家,听她们聊天的内容。

顿时吓得缩了缩脖子, 讪笑两声, 那啥, 大表弟、弟妹你们坐,俺家里还有事儿,先走了。

村里人也不明就里, 总之都哄堂大笑。

这时候有些自来熟的就开始跟李言套近乎, 百岁哥啊,听说你在省城部队当了官儿了,咋这趟回来没穿军装啊?带了没?也穿上让俺们开开眼!周围一群人哄笑着附和。

李言尴尬地咳嗽了两声, 脸色变得不大自然。

这个……没带。

咋没带呢?问话那人眼珠转转,忽然像明白了什么似的,哥呀,你该不会是复员了吧?村里也不是没有出过当兵的,戴着大红花上车,没几年就复员了,回家乡后,有的在城里,有的还在村子中。

可和以前的待遇那就是千差万别了。

李言的双手在膝盖上搓了一阵,一旁媳妇的眉头也微蹙了起来,李言干脆一拍大腿,爽朗地道:对,乡亲们,我是复员啦!以后说不定还会回村子里。

还要仰仗大家照顾呢!不过小时候都是你们用村子里的水养育了我,我李言别的没有,一把力气是有的。

我会报答乡亲们!复原了?一群人面面相觑,本来还想着来个人物,结果到了还和他们一样啊!一把力气谁没有?这村里打铁的也有一把力气呢!几个人嬉笑着,寒暄了几句,便陆续散了去。

虎子见刚刚自家院子里还热闹着呢,这会子功夫一听说李言复原了,就散了。

嘿!都什么意思?走什么?这些人哪!说着便急了,哥,你不都当干部了么?咋还会复原?他们说是啥……团长?这团长是个多大的官儿?团长当然不会复员。

李言来的时候就想好了,就要这么说。

他对虎子笑笑,没事儿,谁也不能在部队待一辈子。

我也舍不得,但我更舍不得你们。

虎子吸溜吸溜鼻子,嗨,俺还想着你是大官儿,俺以后出去也能跟人吹一吹呢。

桂花婶忙道:你瞎咧咧啥?边儿待着去!百岁啊,没事儿,你能平安归来,婶儿就高兴了。

日子反正都一样过。

听说你当了兵,俺和他爹,他奶都替你骄傲呢!这保家卫国的,管他是官是兵,都是咱老百姓的亲人!俺养育出的孩儿这么有出息,俺做梦都能笑醒。

你要是能回县城,那离俺也近些。

你要是不习惯县城,那就回乡里,小时候你是俺照顾的,现在俺也一样能。

在俺眼里啊,你永远是那么个小孩。

婶儿!李言感动地握住了桂花婶的手。

虎子也道:是啊,哥,刚俺跟你说笑呢。

你回来,俺也高兴。

俺们还像小时候那样是好兄弟。

一连几天,李言都住在桂花婶家。

虽然时代已经越来越进步,城里人们的生活也富裕了起来,可偏远地方的农村还是老样子。

村里的供电都靠两台老旧的发电机,一台给村支部,一台给小学校用。

桂花婶一家把最好的东西都拿了出来招待李言。

虎子媳妇还给他们一家三口都做了鞋垫,那蓝底子上绣着并蒂荷花,让章琬华这个城里来的都叹为观止,连连说是艺术品。

临了走的晚上,李言将桂花婶拉到一边,从怀里取出了一个信封,交到桂花婶手里,婶儿,这是我孝敬您的。

桂花婶大吃一惊,呀!百岁啊,你这儿哪来这么钱?放心吧婶儿,这都我这些年攒下来的津贴。

我的级别高着呢,工资不少;华子是手术科副主任,工拿的也不少,家里人口不多,平时都够用。

这个啊,您必须拿着。

那怎么行?你马上就从部队回来了。

那华子不也得跟你从省城回来?你们工资都得少,这虽然俺不大懂省城回到县城到底差距多大,可……肯定没有以前多吧?两个姑娘都要长大,说不定以后啊,你们还有小儿女,那都得花钱。

我一个老婆子,平时种种地就够吃啦!你不知道,现在日子都好着呢,地也给俺们承包了,院子里还养了头猪,好着呢!李言颇为感慨地对桂花婶道:婶儿,我实话跟您说吧,其实我啊,没复员。

我这个级别的军官回乡都叫转业,也会被安排得好好的,一般都进机关。

不过我热爱部队,不打算离开那儿了。

那……你为啥要那么说?桂花婶眼前一亮,却也琢磨出些味儿来。

不正好那会儿溜子这么问么?我就想干脆将错就错,让他们就这么以为吧。

您不知道,这一两年来,咱村儿有多少人到省城我家里去。

一开始吧,说实话看见他们我心里高兴啊,都是亲人!可渐渐的,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有的人我连记都不记得,偏偏都来跟我攀亲。

我这个人豪爽又好面儿,弄得媳妇儿女儿都跟我生气。

我不是个知恩不图报的人,这么多年我心里都记得清清楚楚呢,当年我爹妈去世后,是您和对面李大娘,将我带回家,一口一口牙缝里剩下来将我喂大。

您才是我真正的亲人。

桂花婶连连点头,好孩子,婶儿知道你不是个没良心的孩子。

婶儿当年收留你,也从不指望你报恩。

所谓施恩也不图报,咱们中国老百姓,就是这个热心肠的性子。

这些钱啊,你都拿着。

婶儿……李言走得时候还是悄悄把那些钱塞到了桂花婶的枕头底下。

第二天,村里的人发现桂花婶一家都起了个大早,远远地送了李言一家去了村口,李言一身笔挺的军装、肩章样样齐全。

那一天,村里的大喇叭喊得哇哇响,说是省城来的李家沟出来的娃娃李言,小名百岁,捐钱给村子里修路,村里打算命名为百岁路。

还给村里小学校也捐了钱。

那时候村里人才知道了,原来李言压根就没有复员,人家军官儿当得好好的呢。

可这一下,再也没有人有那个脸去省城蹭吃蹭喝。

火车颠簸了一路,一家人重又回到家属区。

还没到门口,就听到隔壁熟悉的斗嘴声。

哎呀,你又打听东家长、李家短的。

早跟你说过了,这里不是农村!噫!早知道我就不回来了,还不如农村的家里好呢!我看我不在的一个多月,也没把你们爷仨饿死!还嚷嚷,快做饭!饿了都……赵刚板着的脸上藏不住的笑意,吹着口哨放下报纸,挽起袖子去端盆洗菜,不给你露一手就不知道你男人样样都比隔壁老李强!我这可是跟炊事班班长学的手艺!你比谁强啊?赵刚一愣,立刻笑开了花,呦,老李啊,你终于回来啦。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来来来,有口福,咱家今天吃茴香饺子。

哦,嫂子的手艺吧。

李言笑呵呵的,嫂子回来了?哎,你们坐,我给你们弄去。

自从上次听了李言两口子的建议,林春花回家后发现丈夫和儿子都比以前乖多了,非但没有饿死,还会洗衣服做饭了。

所以现在看到李言章琬华,就像看到了活菩萨,恨不得供起来。

李言也偷偷谢了谢赵刚,别说,你那法子还挺管用。

赵刚得意道:那是,我跟你说。

这我有心得体会。

我们连队,有个兵,本来在老家说了个对象,处得好好的。

一听说他要复员,第二天就吹了。

要我说着姑娘吧,为了一辈子幸福考虑,也情有可原。

可这招对付你那些打秋风的老乡,有用多了。

李言感慨:是啊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可有的老乡是情真意切、热乎心肠,有的却是看你富贵了就跟你套近乎,你平凡了就人走茶凉。

亏得我看清楚得早,不然我这个小家都差点吵散了。

赵刚也叹了口气,唉,经过这次事情我算看出来了。

这结了婚,和媳妇儿的这个小家,就是最重要的。

咱爹妈终将老去,孩子们也会长大,这算算日子,媳妇儿竟然是陪咱们时间最久的,不对她好对谁好?我以前哪,爱面儿,总觉得老爷们儿凭什么给老娘门儿脸?最看不得城里这些男人,走路都走在娘们儿后头,还给拎包的。

现在想想,那会儿我还老跟柱子妈嚷嚷训斥,真不害臊!李言笑了笑,拍了拍赵刚的肩膀,知道的还不晚,好好把小家经营好,把孩子培养长大,没事儿常回老家看看你爹妈,这就是日子。

屋里传来女人的声音,你们俩蹲那儿唠什么呢?还不快进来搭把手!哎,来了!赵刚和李言同时笑了起来,拍拍屁股,向屋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