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炮灰当自强 > 第二四九章 不善良的妻子18

第二四九章 不善良的妻子18

2025-03-26 01:24:47

李母唠唠叨叨,附和着李父说早生孩子的好处,还说趁她年轻能帮小两口带带孩子。

秦朗一脸兴奋面露红光,积极回应,顾晓晓被他们说的有些食不下咽,谁要跟秦朗生孩子。

她将筷子啪的一放,然后将脸阴了下来,抿着嘴说:爸妈,我跟小秦最近闹了些矛盾,你们俩就先别管了。

老两口一早就知道女儿和女婿闹了别扭,但他们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总觉得两人和和美美的才叫过日子,所以一直没提。

一向乖顺的女儿在饭桌上和他们唱起了反调,李父也是暴炭性子,将筷子一拍憋红了脸:怎么,你这是翅膀硬了,就不把爸妈放在眼里了。

你说小秦哪儿不好,这么大的人了耍什么性子。

虽然李父李母脾气急了些,但是顾晓晓也知道,他们老两口是为了女儿好没有恶意。

当前时代,女人再嫁受到的风言风语要比男人多的多。

他们也是担心李秀玲离婚之后,受人风言风语。

但是关爱儿女是好事,李父李母观念太老,没有从实际出发。

顾晓晓回想着剧情,当初李秀玲和秦朗离婚后李父出事,未必没有忧心女儿的原因。

秦朗在一旁打着圆场:爸妈,都是我的错,别怪秀玲,我一定洗心革面好好表现,争取让秀玲早日原谅我。

他越是这样说,李父李母就越抹不开面子。

顾晓晓冷眼瞧着,秦朗虽然一直在说自己错,但是只字不提他将钱拿出去搞慈善。

不交家用也不跟李秀玲通气儿的事。

为了给李父李母打预防针,顾晓晓收起对秦朗的厌恶。

做出委屈的样子解释到:哪里是我耍小性,我们俩结婚这么久了。

秦朗没交过家用不说,不声不响的就把钱给捐给了别人。

我不是怪他做好事,可我们俩是夫妻,家里的开销难道不该跟我打声招呼么。

秦朗面露尴尬,岳父岳母问过他们为何吵架,他避重就轻只挑些不打紧的说。

秦朗以为李秀玲不愿父母着急,肯定不会将他拿工资做慈善的事儿揭出来。

没想到,妻子还真说出来了,让他一时半会儿不知说什么好。

李母不舍得老伴儿教训女儿。

听到这里赶紧接到:这又是咋回事儿,小秦,你怎么没跟我们提过。

秦朗面上讪讪的,只得匆忙补救:这事儿秀玲已经跟我生过气,她在上电视时还说以后支持我做慈善,所以我就没跟您二老说。

荷城的地方电视台,李父李母在家没看过,所以更加纳闷儿李父言到:什么电视台,什么慈善。

我怎么听不懂咧。

李母同样是一头雾水,二老把眼睛都看向了顾晓晓,无论如何他们还是更信任女儿。

顾晓晓不慌不忙,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捋顺。

事无巨细的讲给二老听。

同时将她明年就可以到外地进修的好消息,一起告诉了李父李母。

到外地进修,这可是大好事儿。

你这鬼丫头,有什么也不跟爸妈说一下。

老两口气女婿之前说话不老实。

害的他们误会了女儿,如今也对他摆起了脸子。

自顾自的恭贺女儿被选入进修名单。

他们读书少,对于女儿从事教育业十分满意,她在工作上有出息,是两人最乐见其成的。

至于女婿,先前话里话外都好像在指责女儿不愿和他安稳过日子,却连句交底儿的话都没有。

李父对女婿这一点看不惯,他就这么一个丫头,有错了他们不包着,没错可不是嫁给他受闲气的。

吃了饭,秦朗主动表现收碗筷,顾晓晓也没拦着。

趁着女婿去洗碗的功夫,李母悄悄扯了顾晓晓的袖子,示意她到外面说话。

两人出了楼走到了底下的小花园,正是饭点儿,花园里没什么人。

李母面露担忧,将心中担忧一股脑儿倾泻而出:秀玲啊,刚才爸妈说话重了点儿,你别往心里去,你女婿千里迢迢找到家里,让我们来调和,我们总得做个样子。

你们俩到底是咋回事儿,我不信是你变了心思,小秦也真是的,你们过的这么苦,他还帮助别人干嘛,不先体贴你。

顾晓晓心中一暖,她就知道李父李母不会是不讲道理的人,李母的话让她熨帖了些。

妈,说来话长,我这么大个人了,你们也不用太担心。

这次既然过来了,我就带着你们在荷城好好玩儿。

秦朗不打招呼就把钱全捐出去了,我虽然难过,但也没到和他分居的地步。

着实其中还掺杂着别的事儿,您和爸就放一百个心,能过女儿肯定会过下去。

就算实在过不下去了,我有稳定的工作,还有一笔存款,离了婚也有安身立命的地方。

李母的话引起了顾晓晓的沉思,剧情中李父李母之所以接连生病,恐怕不止因为她和秦朗离婚,离婚后那笔高昂的债务,还有因离婚被泼来的脏水才是关键之处。

于是,她试探性的提了提,发现李母并没她想象中反应那么大。

女儿连离婚都打算好了,李母神情变得严肃,一把抓起顾晓晓的手说:咱家姑娘就你一个,先前我跟你爸以为是你动了不好的念头,所以想劝着你往正路上走。

如今看小秦嘴巴利索人未必靠的住,要是以前爸妈肯定怎么也不会让你离婚了。

只是咱门口嫁到万村的阿霞,你还记得吧,她跟女婿闹了矛盾回娘家,她爸妈嫌丢人不准她离婚又把她送了回去,阿霞一时想不开喝了农药。

李秀玲的记忆里还真有阿霞这个人,两人关系还算好阿霞平时性子闷闷的,因为一个上学一个嫁人,这才疏远了。

顾晓晓嗳了一声,惋惜道:霞姐太可惜了。

好死不如赖活着,唉。

这事儿也让乡里有女儿的敲响了警钟。

不再固守着老观念,亲手逼死自己孩子。

落得阿霞爸妈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惨境遇。

母女俩就着阿霞的事儿感慨了一通,顾晓晓也琢磨出了二老的意思。

先前他们一见面就开始训女儿,应该是为了在秦朗面前做个样子,毕竟劝和不劝离,老两口没弄清楚状况,总希望小夫妻能和和气气的。

顾晓晓隐晦的将秦朗自助女学生联系密切的可能提了提,然后又嘱咐李母不要和李父说,同时又提出将自己名下存款放到老两口名下一部分。

免得将来两人真的过不下去了,秦朗再打她存款的主意。

李母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孩子。

于是应了女儿的要求,并且保证一定会将钱给妥善藏好,以后小两口要是和好了,她随时都能拿出来。

李父李母对李秀玲的爱毋庸置疑的,顾晓晓把李秀玲存的还有她赚的合起来五万块全转存到了李母名下。

一下子拿出来五万块,让李母瞪直了眼睛,他们土里刨食儿的,啥时候见过这么多钱。

李母推搪了一番,最后在顾晓晓陈述了利弊后。

还是答应替她存下这五万块。

这么大一笔钱,再加上一个可能出轨的女婿,李母也觉得放在他们老两口手里比较保险。

出门时顾晓晓已经拿定了主意,所以带齐了材料。

将钱存好之后,才和李母一起回了家。

秦朗洗了碗后发现妻子和岳母不在屋里,有些惊慌。

但看到岳父还在,立马凑上去拍起了马屁。

李父的态度。

却不如秦朗先前,不冷不热对他的话只是点头不做评价。

李父虽然出自农村。

到底年岁大了见的人和事儿也多,先前太过相信女婿。

饭桌上听女儿那么一说,对这个女婿也不是那么满意了。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女儿嫁给秦朗没要彩礼没要房子,他连家用都不出,让老两口有了意见。

你说自家穷的房子都买不起,还要勒紧裤腰带给别人捐钱这不是有病么。

李父自己也是穷人,要是有人揭不开锅了,他也会帮助一二,但也不会把家底掏空拿来养外人。

不过女婿半个儿到底不是儿子,李父只能点到为止,敲打了下秦朗,也不能像训女儿一样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老两口跟着秦朗匆匆赶来,带了一堆土特产吃了顿饭,到了下去就要求了离开了。

顾晓晓好说歹说,非要让二老留下来玩儿几天,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他们才勉强答应再留一天。

再来这一天,他们也没出去玩儿,而是将顾晓晓租的房子里里外外收拾了下,又给邻里送了些特产,拜托他们关照下女儿和女婿。

父母对儿女的关心那是真切切不掺半点儿假,顾晓晓大受震动,也不再强留二老。

先前电视台的报道出来几天了,由于很多人打电话过来,对李秀玲表示赞扬,还有人捐款希望能够帮助贫困山区的学子,所以电视台决定再做个后续报道。

由于现在网络不如两三年后发达,而且爆出来的消息,没有嫌贫爱富离婚,以及感动嫁给恩人之类可以吸引眼球的爆炸性消息,所以造成的舆论影响力仅仅局限在荷城。

顾晓晓访谈时谈话极有技巧,现在大家关注的点在于做好事该不该量力而行。

虽然有一部分人夸秦朗高风亮节没有私心,但还有一部分不看好,认为他没有负起一个丈夫的责任,反而是李秀玲受到的夸赞最多。

她的心理也正是大部分普通人的,这场舆论中秦朗只是一个附带的小角色。

顾晓晓不知秦朗是怎么想的,记者采访时,他似乎心情还不错,抬首挺胸句句不离雷锋,让她看的牙都酸倒了。

现在已经是零六年底,李秀玲和秦朗的矛盾是在零八年放假下降要买房时爆发的,同时爆出来的还有秦朗长期资助贫困山区孩子一事。

因为后来秦朗和林雨在一起被传为佳话,所以二人相识始末,媒体上有详细报到,还进行了许多美化。

顾晓晓从线索中梳理出,秦朗已经资助林雨有一年了,所以她先前发难也不算无的放矢。

要说私情,如今秦朗一名不文林雨才念大学,估计还没来得及产生。

顾晓晓对于林雨同样没什么好感,她给爸爸治病的钱可是李秀玲为了买房子存了多年的积蓄。

但她却毫不感恩,在嫁了秦朗之后,两人把持着基金会,在李秀玲上门求助时,轻飘飘的一句避嫌将她给拒绝了。

这样两个狼心狗肺的东西,着实让人不喜,顾晓晓打算先下手为强,到林雨家乡看一看。

她当时抄录汇款单时,把林雨的高中学校还有大学地址都记得清楚,巧的是林雨念大学的地方,刚好是顾晓晓进修的城市。

所以顾晓晓也不着急,等着开春后再去会一会林雨。

时间过的飞快,顾晓晓和秦朗的好人好事正面典型,树了一阵后慢慢被人淡忘。

有人提出建立基金会让二人代管,秦朗跃跃欲试,顾晓晓拒绝了,并且建议直接联系贫困山区的学校然后进行捐赠,这样中间少了几个环节,也能少消耗些善款。

毕竟,钱无论捐到哪个基金会都会有一定的管理费,还有可能被心思不纯的人拿来中饱私囊。

顾晓晓行事光明磊落,反而得到捐款人的一致称赞,大家按照她的建议,直接捐钱到了贫困山区的小学。

秦朗仍旧没放弃挽回妻子,无论顾晓晓如何冷眼,他都厚着脸皮往上凑。

转眼到过年了,居民楼里外地打工的人,都收拾着行李准备回家。

秦朗涎着脸皮,邀请妻子跟自己一起回家过年,被顾晓晓一口拒绝。

被拒绝后秦朗也不气馁,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后,又央着顾晓晓说一起回岳母家过年热热闹闹。

顾晓晓私以为秦朗的脸皮已经厚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并且纳闷儿他为何如此执着,明明两人感情破裂闹到了要离婚的地步,他还能一直巴着她。

究其根由也怪顾晓晓太过大意,她在秦朗面前刻意瞒着自己赚钱的事儿,但是学校里知道她批发贩卖教辅书赚钱的老师,逮着机会就要宣扬一番。

第二五零章 不善良的妻子19荷城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秦朗加过李秀玲同事msn,传来传去便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隔了好多嘴巴以讹传讹后,顾晓晓赚的钱被夸张成了一个让人心动的数字。

秦朗本来耐心快要被磨平,被这笔钱一刺激,又生出来无穷动力。

自从跟妻子财政分开之后,秦朗发现自己不仅生活捉襟见肘,余钱少之又少,捐助几个贫困生的钱都不够了,迫不得已他只好在外面借了些钱。

只要能够劝妻子回心转意,秦朗有信心劝妻子一起加入到慈善中来。

秦朗最遗憾的就是原本他有机会和妻子一起掌控爱心人士建立的基金会,但因为妻子的拒绝,两人错失了这个机会,对秦朗来说是个遗憾。

要是能够管理基金会,那么他就有充足的资金帮助更多的人。

只是顾晓晓又怎会任人摆布,放了年假后她直接将东西装好,把台式电脑卖掉,换了台最新型号的笔记本,和家里打个招呼后到别的城市开始了旅居生活。

秦朗找李秀玲时接连扑空,先是出租房人去楼空,接着赶到了岳父母家同样没找到人。

无奈之下,他只能一个人回家过年,为如何应对爸妈的盘问伤脑筋,毕竟往年李秀玲都是跟他一起回家的。

媳妇儿没回啦,七大姑八大姨又要嚼舌头了,秦朗想到这些变觉得头大,给妻子打电话时应答总是关机。

他也不知是妻子换了号,还是他被拖到了黑名单。

总之,秦朗短时间内是联系不到妻子了。

只能等开学时她回来。

顾晓晓出门自然不是无的放矢,她没有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心情。

这次她选的地方正是林雨的故乡。

顾晓晓一方面想要调查下林雨的为人,另一方面则是想看一下当地到底有多穷。

若顾晓晓没记错。

林雨家境其实没那么糟糕,荣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但是林雨家在县里镇子上,通了公路不像别的村落那样贫穷落后。

顾晓晓当初上学时的经历已经过去太久了,记忆有些模糊了。

但是李秀玲上学时,那些有关贫困资助的猫腻,还是有迹可循的。

世上有好人也有坏人,有真正贫穷需要救济的,也有那种好吃懒做骗救济款的。

更有家庭条件不错削尖了脑袋去办贫困补助的。

百样米养百样人,顾晓晓来到荣县,也有打探下林雨家是否真的穷到需要资助的地步。

当初看剧情时,有一点顾晓晓认为不合常理。

林雨的父亲生病,她打电话哭着求秦朗帮忙,医药费的大头几乎都是秦朗和李秀玲出了,他们自己家中亲戚就真的一点儿钱都没么。

秦朗将李秀玲买房子的钱都弄走给林雨父亲治病了,林家在镇上也有商品房,为什么不卖了应急。

这些疑惑。

顾晓晓想亲自揭开,一个真正善良的人不会将别人逼到无路可走,还腆着脸在媒体面前宣传自己知恩图报。

荣县离荷城约莫三百多公里,这年头的笔记本体型大且笨重。

没有后世那般小巧,顾晓晓背着大大的行李包,坐火车时特地穿上了旧衣服。

这个年头的春运。

堪比顾晓晓在地球上学那些年拥挤了,整个列车人挤人连个下脚地方都没有。

她无比庆幸自己清晨跑去排队的先见之明。

火车上热闹非凡,有人和顾晓晓搭话。

她只是笑笑听别人吹牛侃大山,邻座在打纸牌吆五喝六的。

车上虽然拥挤,但是气氛热烈十分鲜活,方言混杂着普通话奇异的和谐,顾晓晓半闭着眼睛,听人说着周边县市的消息。

顾晓晓在盈阳市下车,然后从汽车站又坐了两个小时才到荣县。

县城和荷城相比气象迥然不同,这里才进了腊月,年味儿已经浓了起来,街头巷尾许多卖年货的已经支起了摊子。

县城里最高的房子不过七八层,足可见这里经济发展水平有多落后。

街上树很多,路况不是很好,街道上有些死角污水横流还有垃圾,这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小县城。

顾晓晓赶了一天的路,身体已经十分疲累,找了家招待所然后吃了饭就开始休息了。

这一睡就是一天,招待所里还放着城里难得一见的印花瓷缸,她刷了牙在招待所用了早饭,然后退房打算今天到荣县底下的新安镇走一遭。

新安镇离县城很近,坐城镇公交也就二十分钟,顾晓晓换了身衣服背着大包,肤色白皙和当地居民形成了鲜明对比。

她头靠在椅子上,侧着脑袋看窗外风景,对于车上人的打量也不在意。

不过车里人说话多是一口叽里呱啦的乡音,听着脆脆的,但顾晓晓只能听出几个字来。

到了新安镇,顾晓晓背着硕大的行李包,在街头那么一望,这里比县城还要破,只有两条勉强称得上商业街的地方。

顾晓晓明显的外来人打扮,引起了旁人的注意,有热心的大婶凑了过来,问她需要什么帮助。

那大婶长的白白胖胖眼睛圆圆的,她努力想用普通话和顾晓晓沟通,说出来却是半自动。

顾晓晓感念她的热情,于是笑着回:谢谢大娘,我想问下,您知道这边儿哪里能租房子么,我想在这里待半个多月。

李秀玲秀气的外貌最得中老年妇女的喜爱,在她们看来这样的容貌代表着老实安分贤惠。

那大婶听到城里小姑娘跟自己说谢谢,笑眯眯的摆了摆手:咳,跟大娘客气啥,你要是租房子,前两天林家倒有空房子踅摸着租出去,不过地方有点儿小,不知道你能看上不?林家两字在顾晓晓心里打了个旋儿,难道就这么巧,她下了车随便这么一打听,就能碰到林雨家往外租房子。

只是她转念一想,林这个姓又没多生僻,新安镇姓林的人家应该不在少数,这才压下了心中的好奇。

没事儿,我就一个人住,大点儿小点儿没什么关系。

不过,什么时候能看房子,我想尽快定了房子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