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炮灰当自强 > 第三五七章 女尊之炮灰反攻计18

第三五七章 女尊之炮灰反攻计18

2025-03-26 01:24:51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姜侧君心中压了一块巨石,提不起半点力气,他手按着目光坚毅的女儿,胸腔内悲苦难言。

若不是他太过无能,不能庇佑女儿,她又如何被欺辱到一门心思远离京城,到北疆拼一个前程。

这一刻,姜侧君是怨清和帝的,她不爱他疏忽他冷漠他,他熬着受着,可是琼晚也是她的女儿,她怎么就能如此偏心。

一个才二十多岁未经过风雨的皇女,到北疆那般风沙乱石民风彪悍的地方,怎能适应。

他的晚儿,本该是娶夫生子,做一个安乐王,他从不求女儿功成名就权势滔天。

殿内烧着炭盆,氤氲着热气,姜侧君的眼泪一滴滴落下来,打在顾晓晓的手背上。

冰凉的泪水,让顾晓晓心情更加复杂,她慢慢起身扶着姜侧君,让他在圈椅上坐下,拿出手帕为他拭泪。

姜侧君接过手帕,手攥的很紧,胸中那口气喘了出来,这才迷蒙着眼睛悲切的望着女儿说:晚儿,你是非走不可么?女儿不孝,望君父成全。

小不忍则乱大谋,顾晓晓态度坚定。

姜侧君神色茫然,恍惚了片刻,左手按住椅子吩咐道:秋桂,将我放在拔步床左边第三个抽屉里的梳妆匣拿过来。

是,君上。

君父?顾晓晓疑惑的唤了姜侧君一声,不知他要拿什么东西出来。

片刻后。

秋桂双手捧着一个精致的紫檀木圆形盒子出来。

他躬身将妆奁聚过头顶,姜侧君双手接过了锦盒,手在银色的盖钮上摩挲了两下。

交到了顾晓晓手中。

手中檀木盒沉甸甸的颇有份量,上面装饰着云纹、鹿纹还有游鱼等吉祥花样。

银扣上挂着一把精致的小锁,顾晓晓手放在锁上拽了一下,发现还挺坚固的。

姜侧君见她迷茫的样子,眸中泛起了一丝笑,从荷包中取出一枚小巧玲珑的钥匙递给了她。

这是我的私房,里面有京城的房屋地契田产还有福隆钱庄的取钱凭证。

我本打算等你成家时一并给你。

如今你到北疆去,需要用钱的地方多,君父帮不了你什么忙。

就把这些拿上吧。

手中小小妆奁突然重若千钧,顾晓晓将它一并推过了,坚持到:儿臣自有俸禄和封地税收进献,这匣子君父收着。

以备不时之需。

姜侧君突然板起脸。

斥到:给我收着,要么就留在京城,为父在深宫之中,所思所盼不过是你能平安稳妥,银钱再多又有什么意义。

顾晓晓将匣子拢在胸前,一时竟无言以对,只能答到:女儿谨遵君父教诲。

北疆天冷,过两日我让宫人赶制一些御寒挡风的衣物。

送到王府中去。

晚儿,你要记得。

君父只求你平安归来,不要置身险地,答应为父,好么?姜侧君的眼圈还红着,顾晓晓又怎忍心拒绝,她嗯了一声,重复了一遍:儿臣定会平安归来,绝不置身险地。

接下来姜侧君问了出发的日期,关心着北疆的气候,那边的饮食,恨不得跟着顾晓晓一起就藩。

清和帝和姜侧君截然不同的态度,让顾晓晓感慨万千,谁说深宫无情,有情无情因人而异。

顾晓晓一路抱着沉甸甸的妆奁,直到出宫门上了马车也没松手,回到王府之后,她不假人手将妆奁拿到了书房之中,这才拿出钥匙将盒子打开。

啪的一声,锁开了,顾晓笑取下小锁,将盒子打开。

盒盖上镶嵌着各色宝石,绘着衣袂飘飘的美男子,盒中分了三个隔断,里面有放着一个雕着玄龟的小印,还有一叠盖着红戳的房契地契,顾晓晓大致翻了翻,发现姜侧君的私房还真不少。

不过推想一下也不难理解,他当年入宫时,荣国府正春秋鼎盛,为他置办一份丰厚的私产也不是难事。

后宫人口简单,姜侧君需要打点的地方也少,私房越攒越多。

姜侧君先前也有支援母族的心思,但姜雅还有姜玉景都拒绝了,他只能一直攒着,等女儿成家立业后传给她。

阳琼晚醉心于行军打仗兵法策略之中,对于名下财产铺子不甚上心,顾晓晓刚进入任务时,她的店铺竟有三分之一是亏损的。

这两年多来,顾晓晓拿出了在历次任务中积累的经常才干,处理了一批蛀虫,这才扭亏为盈。

但想要成大事,钱财自然越多越好,尤其北疆苦寒顾晓晓去之前,想要买一批物资,暗地里运送到北疆去。

姜侧君的房契田契虽然价值不菲,但变现动作太大,但这些年从中获得的收益都在福隆钱庄存着,连同姜侧君多年钱存下的私房。

加起来足足有十万两之多,这笔钱对顾晓晓来说,可谓雪中送炭,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清和帝并没有立即宣布三皇女就藩之事,在大约过了一个月之后,她在朝中再次掀起立太女浪潮时,正式宣布了这一旨意。

三道圣旨,将三位皇女派到了三个地方,清和帝将应州赐给皇长女做封地,下旨三位皇女在开春之后到各自封地历练三年。

应州物产丰富居于青萝中部,离京城三百余里,相比二皇女和三皇女,阳琼华走的并不远。

二皇女的封地在连安,离京城六百余里偏南,在南边诸城中也算富庶之地。

唯有北疆以苦寒闻名,乃是众所周知的蛮荒之地。

按照惯例,皇女开府成家之后,除却皇太女,其余皇女是该到封地就藩。

当今清和帝一共三位皇女,如今在立储的紧要关头,全被她打发到封地去,在朝堂上引起很大反响。

不少朝臣联名上书,恳请清和帝收回成命,在立下太女之后,再让剩下两位殿下就藩。

阳琼华和阳琼玉斗的不可开交,冷不防收到这样一道旨意,震惊之余在朝中寻求支持,力图在就藩之前扭转局势,定下太女之位留在京城。

三年对她们来说太长了,唯恐生出变数,对顾晓晓来说却是一个意外。

三五八章 女尊之炮灰反攻计19留在京城未必是好事,远走北疆亦非苦差,三年的期限,对顾晓晓来说是福非祸。

只要三年期满,她不必考虑如何悄悄折返京城,可以光明正大归来。

清和帝选择在此时宣布消息,自有她的一番考量,朝堂上争执不断,请立太女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在她颁发圣旨一个月之后,就到了新年封笔之时,介时再多争议都要搁置一边。

有了年节的缓冲,阳琼玉和阳琼华几乎动用了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斗的不可开交,只为太女之位。

阳琼玉温润如玉的假象被撕下,阳琼华荒唐不羁的过去,以及强占妹夫不伦之行,被一次次提及。

两人撕的昏天暗地,顾晓晓悠闲看戏的同时,不忘为赶赴北疆做各项准备。

就藩已成定局,两人的争斗只会让清和帝加快皇女入藩的定局。

清和帝并非一无是处的昏君,风起云涌的朝堂让她的危机感愈发强烈,两位皇女背后的势力让她心惊。

铁血开路强势登基,清和帝少年时也是杀伐果断雷厉风行的人物,她在坐上龙椅之后,才慢慢变成了性情平和博雅宽和的帝王。

危机再起,清和帝还没到传位之时,两个女儿已经争先恐后谋求太女之位,在朝中拉帮结派,对她的权威形成了挑战。

长此以往两人若起不臣之心,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为了避免这一局面。

清和帝将阳琼华和阳琼玉就藩之日提前。

开春过后,清和帝连下几道圣旨,全是关于几位皇女就藩安排的。

她强势的压下了所有上书立太女的旨意,同时将三位皇女就藩时的仪仗以及随行属官安排好。

随行的属官等同于清和帝的眼线,这也是给三位皇女一份警醒,让她们到地方后有个约束,不至于纵情声色或者图谋不轨。

顾晓晓的属官年过四旬老实稳重,在她面前谦卑有礼,以前曾在北疆做过几年官。

对那边风土人情颇为熟悉。

属官姓陈,顾晓晓摆出礼贤下士的姿态,不求马上拉拢。

只愿让对方莫要刻意为难,在清和帝面前打小报告。

阳琼华和阳琼玉的属官,看起来则圆滑许多,年纪也略小些。

不难看出清和帝的区别对待。

迄今为止。

太女之争中,阳琼晚的存在感很弱,除了荣国府和兴郡王府之外,支持她只有寥寥几个官员。

不过阳琼晚在兵部声誉不错,因为她勤奋好学,对各位将军尊重有加。

在兵戈不兴,武官普遍被轻视的状况下,阳琼晚的做法为她赢来了许多武将的好感。

也让顾晓晓未来的道路平坦了许多。

姜玉景身份特殊,不能随顾晓晓一同到北疆去。

两人私下碰过面,定下了私下传信时的暗号。

顾晓晓没看错,姜玉景是一个有野心而且有能力,难得人品也好的良材。

她的野心不用点破,姜玉景便心知肚明,两人有着共同目标,一个是成为下一任帝王,另一个则是振兴荣国公府。

自从姜侧君知道女儿的就藩消息后,宫中不断送出各种御寒衣物还有滋补药材,到后来送无可送的姜侧君,甚至打算赐几个宫人跟到北疆侍奉。

最难消受美人,尤其是宫中的美人,指不定是哪位的眼线,顾晓晓果断拒绝了姜侧君的好意。

为了宽慰他,顾晓晓在请示了清和帝之后,进宫的频率明显增加了。

这一举动,让清和帝对顾晓晓愈发放下,她现在不担心女儿平庸,最怕的反而就是女儿上进,一个比一个上进,上进到想把她拉下来取而代之。

御赐三千甲兵的待遇只有顾晓晓一人享有,阳琼华和阳琼玉每人只配了五百兵士随行。

也许是北疆实在太过荒凉,朝中竟无人提出反对意见。

这三千甲兵是清和帝从离京城不远的光耀军中抽调的,他们会在出发之日集合,迎接顾晓晓的车驾,从此听她指挥。

一下子多了三千训练有素的士卒,顾晓晓还是很激动的,她的目标就是将三千人的军队,想办法扩充到三万人,离京之前,顾晓晓乔装打扮之后,到了京郊她安排贱民的农庄。

她已经成了贱民坊的常客,最开始顾晓晓会派属下找人教贱民耕作,教小孩和年轻人识字,待她们掌握生存技能之后,逐渐增加贱民比例,将下属慢慢抽回。

贱民在青萝国长期被当做奴仆看,顾晓晓想要的不是奴隶,而是可以征战可以种田的百姓。

最好的教化,应该从内部开始,所以后期顾晓晓选择让老人带新人。

在顾晓晓的策略下,贱民改造的越来越快,她们对生活热情高涨。

顾晓晓来到农庄中,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四四方方的田地吐露着翠绿麦苗,女耕男织的场景随处可见。

此时的贱民早已不是当初衣衫褴褛双目无神,暗藏恨意的人。

他们穿着整洁的布衫,皮肤泛黄但健康壮实,时光将那些皮包骨头的贱民,彻底变了一个模样。

她们最感激的人,便是将她们带出贱民坊市的顾晓晓,她们有了自己的名字,还有土地耕种,不再处处受人歧视遭人白眼。

以前她们被叫做贱民像猪狗马羊一样,浑浑噩噩的生活,无名无姓。

如今,她们有了自己的姓名,还能识字,吃饱喝足不用被鞭打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

顾晓晓走过的地方,全是欢呼声,许多人不顾阻拦匍匐在地表达自己的敬意。

没有人知道顾晓晓的真实身份,众人将她奉若神明,当做生命中的贵人。

这让顾晓晓有些内疚,她不否认自己当初进行各种思想教育,为的就是这份忠诚。

但她们的忠诚,简直到了盲目的地步,将她的一言一行当做金科玉律,顾晓晓心底那点儿众生平等的念头,让她稍稍有些不自在。

先前顾晓晓派了一小批人到北疆,众人争先报名踊跃参与,无人提出异议,甚至连问到北疆去做什么的人都没有。

这次她在农庄视察之后,再次提出要选人到北疆时,报名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