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夙夜宫声 > 第二卷 彩云何时归 第十二章 老而弥坚

第二卷 彩云何时归 第十二章 老而弥坚

2025-03-26 02:21:38

这一日晚间,崔夙应左相林华的夫人樊氏之邀前往林府赏月。

樊氏乃是林华的继室,如今年不过四十,此番借赏月之名是假,替丈夫分忧是真,因此从一开始起,话题便有意无意地往太后的病情上引。

虽说不是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但天上圆盘一般的月亮照样散发出阵阵银辉。

林府花园中摆开了一桌酒席,樊氏亲自执壶相陪,而就在她殷勤劝酒的时候,一个丫鬟突然匆匆忙忙地奔了进来,低声在樊氏的耳边嘟囔了几句。

须臾,这个刚刚很是健谈的中年妇人脸色大变,手中酒壶也险些拿不住了。

崔夙见樊氏脸色不对,心中不免有些猜测。

左相林华是先帝早年就开始任用的老臣了,论年纪比太后更年长几岁,只是一直身体健旺精神矍铄,所以始终没有退下来。

林华虽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建树,和稀泥的本事却一流,所以,凭借调和朝臣守旧派和少壮派的能力,他稳坐左相之位已经有十五年了。

而正是这样一个权势赫赫的宰相,却在元配去世之后续娶了樊氏为夫人,从未纳妾,从这一点来说,能够让樊氏色变的事情,绝对不可能是内宅家事。

挥手斥退了报事的仆人,樊氏便强笑道:郡主切莫见怪,他们就是大惊小怪的,不是什么大事。

她一边说一边继续为崔夙斟酒,但由于心不在焉,最后竟连酒漫溢出来也没有发觉。

直到崔夙轻咳了一声,她方才手忙脚乱地擦拭了几下,最后发觉越遮掩越不像样,干脆深深叹了一口气。

崔夙愈发觉得有事,索性直言问道:夫人可是遇到了什么难处?樊氏脸上刚刚还勉强维持的一丝笑容突然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抹难以掩饰的忧色。

沉吟片刻,她终于咬咬牙道:横竖郡主都是要知道的,刚刚那丫头来报的是今日黄昏外头发生的一件大事。

传言说魏国公世子在长乐坊太康院门口被人打了,而那个乞丐居然当街大叫耳东为王。

你说说,太后病倒的这个当口冒出这样一档子事,岂不能叫人心乱?耳东为王!联想到太后那时冷笑着说岳州太守陈芜舟上书的事情,崔夙旋即心中一沉。

所谓耳东不过就是一个陈字,耳东为王无疑指的就是陈氏为王。

但是,倘若这真的是魏国公陈家演出的戏码,绝对不会用这样拙劣的说辞,更不会将堂堂魏国公世子牵连进去,什么被人打的闹剧就不用提了。

而樊氏之所以如此忧心忡忡,正应了关心则乱这四个字。

夫人大约是在担心令嫒吧?樊氏被崔夙一语道中了心思,眼神中顿时浮现出一抹黯然。

我家相爷有三子一女,那三个儿子都是我前头的表姐留下来的,只有若儿是我亲生。

原本以为嫁给陈国公世子是门当户对,谁知道我那女婿偏偏就喜欢流连于花街柳巷。

这些也就算了,可是,今天的事情若是传扬到太后耳中,那可该如何是好!太后虽然病着,但至少明辨是非的心还是有的。

再说魏国公世子是太后的嫡亲侄儿,决不会轻易发落,不过是申饬几句罢了,夫人不用担心。

口中说着安慰的话,崔夙的心中却一连闪现过好些人名,最终却一一否决了。

加上前头悬而未决的诸多事变,今年实在是多事之秋。

由于有这样不愉快的插曲,樊氏也无心继续之前的话题,散席之前便歉意地和崔夙约定改日登门赔礼道歉。

崔夙自不会计较这种芝麻小事,笑吟吟地答应了。

然而,樊氏才将崔夙送到了二门,便有一个小厮三两步迎了上来,毕恭毕敬行礼后便禀报道:夫人,相爷请郡主书房说话。

这一邀请无疑极其突然,但对于本着多一个盟友就是少一个敌人原则的崔夙来说,林华的邀请无疑比樊氏的表态更重要,因为那直接代表着一个朝廷重臣的态度。

当下她便一口答应了下来,回头先对樊氏道了告辞,便随那小厮顺着石子路往书房而去。

而樊氏则站在那里愣了半晌,直到身后的丫鬟提醒之后方才恍过神,脸上说不清是惊愕莫名还是忧心忡忡。

今日相爷留下郡主的事情,你去传下话去,不许流露出半点风声!樊氏用前所未有的疾言厉色转头对丫鬟吩咐道,倘若有人不听,那么,休怪我家法无情!对于妻子不惜动用家法为他遮掩,左相林华并不知情。

此时,他正笑呵呵地亲自给崔夙沏茶:这是外头人孝敬的山间野茶,虽说没有那些名品的色香,却带着一股野趣。

我如今老了,喝不得那些金贵的茶叶,郡主不妨也尝一尝,兴许会喜欢也不一定。

面前的不单单是一位宰相,更是年逾七旬的长辈,因此崔夙连忙起身谢过。

细细呷了一口之后,她只觉得入口苦涩无比,直到味道渐渐淡去,齿颊依旧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便情不自禁地微微皱眉。

她实在难以明白,这种甚至比不上坊间寻常茶铺的茶叶有什么好,值得堂堂左相亲自推介。

郡主喝不惯?崔夙本想违心称赞一句,但随即想到对方乃是积年的人精,自己犯不着太过矫情,当下就摇了摇头。

寻常的茶,苦涩过后总有余香,而越是好茶,余香越浓,越是令人回味无穷,而这茶的回味却也是苦的。

林华慢慢地品了一口茶,若无其事地道,凡人都以为苦尽甘来,但是这却不是世间定数,有无数人受尽苦中苦,却未必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郡主以为如何?一句苦尽甘来让崔夙心头大震,此时此刻,若是她再听不出那种敲山震虎之意,那么也就白白在太后身边呆了这八年。

几乎是本能反应,她起身深深行礼道:还望林相指点!不过是些许感悟,怎敢当郡主指点二字?林华慌忙将崔夙扶了起来,待到重新坐定,他才不无感慨地道,如今朝廷乃多事之秋,两位王爷回来已经给朝局带来了无穷变数,更何况太后突然病倒?今天又有人在大街上公然大喊陈姓为王,只怕是明天就要满城皆知了!郡主,不瞒你说,我准备向太后和皇上提出告老回乡。

老了,与其挡着别人的路,还不如早早抽身的好。

这种时候,林华居然准备抽身而退!崔夙闻言大惊,但却佩服林华的魄力。

官职尊荣林华都已经有了,如今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全身而退保全一家,将来待大局已定再作盘算。

可是,林华能退,她呢?右相鲁豫非无论才干还是魄力都在我之上,他日可以托付大事。

林华突兀地又加了一句,郡主倘若日后有空,不妨到杭州来,我必定陪郡主泛舟西湖一览大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