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2025-03-26 03:04:26

去凤阳帮燕王治军?!锦曦惊疑地看着持汤和手令的蓝玉。

侯爷的手令在此!令你二人今日启程,此事已上报兵部。

不得有误!蓝玉板着脸一丝不苟。

锦曦一夜未眠,天人交战一晚,终于决定克服心理障碍,不拘小节习惯军营生活,没想到第二日便接到着这样的军令。

锦曦,侯爷给你的可是将军称谓,你有面具掩饰,若王爷瞧不出,岂不是....燕十七坏坏地出主意。

锦曦怀疑地看了他一眼:有你在身边,他会不知道?估计师兄也会跟着朱棣去凤阳,会看不出来?燕十七嘿嘿笑了:锦曦,好歹你唤我一声大哥,到了凤阳,我乔装隐在城中就是了,你一人前去。

侯爷军令上只写有你一人名字呢。

我帮人帮到底。

你若不肯服从侯爷军令,我们还是游山玩水去。

是以虎翼将军的样子见朱棣,还是放弃从军游走江湖?锦曦矛盾起来。

燕十七一心想带她回到朱棣身边,见她有余赶紧煽风点火:王爷认不出你来,你扛了个将军名头,多微风啊!锦曦想想也觉得好玩,朱棣认她不出,在他面前可尽显威风。

她嘿嘿笑了:大哥,先说好,若是你漏了机关,我就不睬你!只要你回到燕王身边....燕十七有些黯然。

他甩甩头把心里泛起的那丝隐痛抛开,露出灿烂的笑容:走吧。

从延安到凤阳,两人不赶路,走走停停,到凤阳时正好三月中旬。

锦曦戴上面具东瞧瞧西瞧瞧还是有几分紧张,缠着燕十七问:能认出来么?燕十七上下一打量。

军服改变了锦曦的气质,掩饰掉她女儿身的柔媚,只是,露出来的那半张脸依然玲珑精致,加上声音,他叹了口气,掏出一张人皮面具:把这个先戴脸上。

踱步舒服!锦曦嘀咕着,知道这时个好办法,弄好后再看看,镜子里那张脸。

肤色暗淡,还带着几颗麻子,朱棣肯定认不出她来,便咯咯笑了。

燕十七租了个偏院住下了,和锦曦约好暗号,目送着他雄赳赳地走向皇城。

秦,晋,燕,吴,楚,齐王治兵凤阳,其中以秦王为首,各王分治三千军士,以三月为限,三月后校场大比,上奏天听。

燕王分得三千军士校场点兵完毕一瞧,这些士兵参差不齐,看就看诸王分得士兵,同样情形。

起点相同,如何生出?士兵弱质,三个月就能全面提高?众位兄弟均卯足了劲,不至于败得一塌糊涂,要夺胜也有难度,他有些怀疑,有斗志十足。

喝令明日起众军士校场点卯,回了皇城。

这时锦曦第二次进中都皇城,心心里有了准备,不再张皇惊奇。

他站在点钟等燕王借鉴,寻思若是白衣在场,会不会将她当场戳穿,心里不免有点紧张。

汤侯爷亲荐,吕将军来助本王,实朱棣之幸!朱棣顺手把文书递给白衣。

他打量着锦曦,总军的吕身形似曾相识,但锦曦压低了嗓音,面具外的半张脸着实难看。

吕将军战场杀敌戴着面具,现在可揭下让本王一观?揭下紧着的一口气,庆幸自己听了燕十七的话,她沉住气嫌弃面具又迅速覆上:幼时胎记,实为不雅,王爷惊了!朱棣面沉如水,却笑道:大丈夫安能以貌取人!吕将军习惯戴着面具。

本王不予勉强。

如今六王凤阳治兵,分得军士不是新兵便是体弱之人,三月后大比,不知吕将军可有计谋为本王分忧?吕西得侯爷令相助燕王,有一条件,不知王爷....但说无妨!锦曦刻意无视白衣探寻的颜色,鼓足勇气道:治军有三册,一侧为得其心。

古有云: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

三千军士着先得归心抱团。

二策为知己知彼,孙子《谋攻篇》中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王爷若想在六王中胜出,就必须要知道其他王爷手中军士及练兵的情况。

然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防范我方军情被刺探。

兵因敌而制胜就是这种道理。

三策为正军纪,所谓用兵之法,教戒为先,军纪不明,难以服众。

朱棣眼中露出惊奇,白衣凝视着锦曦眉头一皱看向朱棣。

两人目光一碰都觉得这位虎翼将军肚中还有点东西,朱棣笑着拱手请教:吕将军的条件是什么?如果王爷请我治军,首先,当众拜帅授印!其次,若王爷不遵守军纪,同样军法行事。

锦曦大胆的道别。

一句话要了燕王的兵权,想想让他三拜请将,日后....锦曦嘴边掠过得意的笑容。

朱棣沉着脸盯着锦曦,觉得她的眼睛贼亮。

他素有容人的度量,嘴角一弯:要本王当众拜授印并无不可,本王理当身先士卒,以正军风军纪,只不过....三月后若不能胜出,吕将军对本王如何交待?话风一转,把难题扔给了锦曦,意思是我做到这份上了,你若不能取胜,总要给本王一个交待。

锦曦坦然自若:若是王爷应允之事做到,二吕西不能胜出,愿受一百军棍。

朱棣摇了摇头:这倒不用,若吕将军败了,自当回归汤侯爷本部,胜了便于本王帐下听令!若果重人格吕西只是纸上谈兵,回到汤和帐下,谈符合自然没面子会处置于她,若是胜了,自己手下又多一得力大将,何乐而不为。

好,吕西这便于王爷同立军令状!锦曦贼笑,想起燕十七的话,败了就三十六计走为上。

她险些笑出声来。

两人在军令状上画押时,朱棣嗅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幽香,愣了愣,香味又没了。

他摇了摇头,只道自己感觉错了。

吕西告退后,朱棣看着墨汁淋漓的军令状,总觉得有些不妥。

王爷,白衣这就遣人去汤侯爷处打探。

尹白衣微笑。

白衣,其实吕西说得第三策你也明白的,不是么?朱棣淡淡地说道,回转身眼神锐利地看着白衣,你只是对让本王亲自做表率犹豫不决,所以踌躇?王爷,其实您也早想到了,不过,吕西来的正是时候,让他做,比王爷自己做的好。

尹白衣没有否认。

去吧,早些探明回报,还有....快两月了,十七没有消息来。

朱棣也没有回应白衣的话,眉心聚集一抹焦虑。

白衣明白,王爷请放心,若是十七....白衣知道好、该怎么做。

朱棣负手静静的思考,白衣如果不是忠心耿耿,他没准儿会杀了他。

三千军士对他而言治军不是难事。

难得是若果得胜,又不让自己锋芒太过。

有力吕西这只出头鸟...朱棣凤目中闪过意味深长上网神色。

随即眉宇间又笼上愁思,父王加强各王府亲卫,燕王府亲卫已达三千六百人。

此时又分令六王凤阳治军,明摆着是要自己的儿子分掉开国诸将手中兵权,用自家人守卫江山。

想起和太子争娶锦曦之事,将来就算远在封地,太子登基,他不会报复夺妻之恨?自己承诺安守本分,可是帝王心意难测....还有个李景隆,深藏不露,他又帮哪方呢?朱棣想起太子讥讽母妃,目中涌出恨意。

父皇一直宠他,只因为太子居长,便把江山给了他。

六王治军均野心勃勃,争相想在父皇面前邀宠。

事情明摆着,诸王分治一方,是否心中都服太子就说不准了,若此次得胜,朝中分权一事便占起手,将来的事,谁也说不清楚,只能把能挣的兵权夺在手中方能安心。

就算避安封地,也绝不任人宰割!他一圈狠狠击在书案上,下定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