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且试天下 且试天下 作者倾泠月 > 第三十九章:轻取白都

第三十九章:轻取白都

2025-03-26 03:19:29

王,天色已晚,穷寇莫追。

此番我们已追出近两百里,再加连番攻城之劳,士兵们已是极累。

若南军掉头袭击我们,以他们两万之众,而我们仅八千骑,无论是从地理还是人数方面,对我们都极为不利,不若先回晟城,待集大军后再追不迟!夕阳的余辉已渐渐收敛,阴暗的暮色浸染大地。

一望无垠的荒野之上,仿如紫云飞逝的万千铁骑中,一名年轻将领追着那一直驰骋于最前方的那一骑。

但那一骑却似未闻一般依旧纵马疾驰,而身后所有的士兵更是挥鞭急追。

王……那年轻的将领只来得及唤一声,然后便被身后飞驰而过的骑队所淹没,声音便也没于那雷鸣似的蹄声中。

停!猛然,最前方那一骑停步下令。

刹时,八千骑齐齐止步,战马嘶鸣声声震四野。

矗于千骑之前的是一匹赤红如烈焰的骏马,马上安坐着一名身穿紫金铠甲的伟岸男子,长身俊容,端坐于马上却仿如高坐万里江山之巅的金銮殿上,不需任何言语与动作,却自有一种睨视天下的傲然气势!这种气压天下当世唯有一人——皇国之王皇朝!王!那名年轻的将领奔至皇朝身边,是否回城?皇朝微微侧耳,似在聆听着暮风传送来的消息。

片刻,他微微一笑,那样的笑是自信而骄傲的。

南国的这位丁将军竟也只能到这种地步吗?无力守城之时领残兵逃去,再以弱态引本王轻敌追击,待追兵疲惫之时杀个回马枪,想以远胜敌人人数这个优势来擒住或杀败本王吗?就只能有这个样子吗?唉,这样的对手真是太无趣了!皇朝这话与其是说与身旁的都尉黎绪听,不如说是自言自语。

就在两个时辰前,皇国争天骑攻破南国晟城,守城之将丁西在城破之时率两万残兵直往南国王都逃去,皇朝在得知后不待大军全部入城,即领八千铁骑紧追而来。

王,南军真要掉转头来袭击我们?可此时……我们才八千骑而已,他们……王,不如我们退回昃城吧?黎绪闻言不由担心地皱起眉头。

皇朝看一眼身旁这位年仅十九岁的年轻都尉,然后转首遥望前方:黎都尉,有时人多并不一定代表胜算多。

王……黎都尉绞尽脑汁想说出能劝说他的王不要身陷险地的言词,奈何他的大脑中似缺少诗文家那种情理并茂的感性的语言细胞,想了半天还只是一句,王,您还是请回晟城吧,待联合大军再追歼南军不迟。

皇朝闻言却是淡淡一笑,那一笑非赞赏同意之笑,也非嘲讽冷讪之笑,那是一个已掌握全胜之局的高明棋手对旁边棋艺不佳反被棋局所惑的观棋者发出的一种居高临下的王者之笑。

环视四周,暮色已加深,化为夜色笼罩大地,朦胧晦暗之中,依稀可辨他们现身处一平坦的荒原,极目望去,唯有前方十丈处有一座高高的山丘。

本王从来只有挥军攻敌,从未有过后退避敌之理!皇朝手一挥,遥指前方十丈远的山丘,我们去那里!言罢即纵马驰去,八千铁骑紧跟其后。

山丘之上的尘土刚刚落下,隐隐的蹄声已从前方传来。

长枪!皇朝的声音极低,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士兵的耳中。

刹时,八千骑的长枪同时放平伸向前方。

前方,密雨似的蹄声伴着阵阵吆喝声渐近,待奔至山丘下时,齐奔的南军忽然止步。

将军?一名似副将模样的将领疑惑地看着下令停军的主帅——晟城守将丁西丁将军。

此时大军好不容易有了回袭敌军的勇气,正应乘此良机回头杀敌军一个措手不及才是,何以还未见争天骑的影子,却又下令停军呢?南国的这位丁将军已是从军三十年的老将了,向来以谨慎行军称于世,他曾三次领军袭侵王域,每战必得一城,只是此次却在皇朝的强攻下毫无还手之力,眼睁睁地看着晟城的城门被争天骑冲破,一世英名也在皇朝的霸气中灰飞烟灭,唯一能做的便是领着残兵逃命而去。

只是总是心有不甘,临走前必也得给皇朝留一点教训,否则即算逃回王都,又以何面去见大王?!将军……身旁的副将唤着他。

丁西挥手打断,跃下马,身手仍是矫健的。

蹲下细细看地上,只是没有星光的夜色中,难以辨认地上的痕迹。

快燃火!副将吩咐着士兵,然后很快便有无数火把燃起,荒原上浮起一层淡红的火光。

借着火光,丁西细细察看着地上的痕迹,当确认那些是铁骑蹄痕时,不知为何,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慌忽然升起,令他猛然站起来身。

将军,怎么啦?副将见他如此神态不由问道。

他们到了这里,可是却不见了,难道……丁西喃喃道。

可是他的话还未说完,一个清朗如日的声音便在这幽暗的荒原上响起:丁将军,你果然没让本王失望啊!那个声音令所有的南军皆移目望去,但见那高高的山丘上,朦胧的火光中折射出一片银光。

在所有人还在惊愣之中时,那个声音再次响起,带着无与伦比的傲然决绝气势:儿郎们,冲啊!给本王踏平通往苍茫山的所有阻碍!话音落下的那一刻,噢噢噢噢……的雄昂吼声同时响起,伴着雷鸣似的蹄声,八千争天骑仿如紫色的潮水铺天卷地而去!第64节:轻取白都(2)快上马!丁西见之慌忙喝道。

争天骑的勇猛他早已见识过,而此刻他们借助山丘高势,从上冲下,那种猛烈的阵势,便是铜墙铁壁也无法抵挡的!可那紫潮却是迅速卷来,眨眼之间即已冲到眼前,那些下马的南国士兵还未来得及爬上马背便淹没在潮水之下,而那些在马背上的士兵……紫潮最前方尖锐的银枪刺穿所有阻挡潮水去势的屏障!铮铮铁蹄雷击般踏平地上所有阻挡潮奔的障碍物……顷刻间,紫潮间隐隐泛起赤流!快退!丁西断然下令。

不能说他懦弱不敢迎敌,而是他清楚地知道,在争天骑如此锐利、汹涌的冲势之下,迎敌也不过是让更多的士兵丧命而已!有了主帅的命令,那些本已被突然现身的敌人惊得胆寒心颤、被那锐不可挡的杀气吓得魂飞魄散的南国士兵顿时四散逃去,顾得不刀剑是否掉了,顾不得头盔是否歪了,顾不得同伴是否落马了……只知道往前逃去,逃到那紫潮追不到的地方……逃?本王看中的猎物从来未有漏网的!皇朝高高扬起宝剑,儿郎们!大胜这一战,本王赐你们每人三坛美酒!喝!震天的回应声淹盖荒原。

那雄昂的吼声中,那最高最伟的一骑,在晦暗的夜色中夹着烈日的炫芒与长虹贯日的冲天气势从那高高的山丘上飞驰而下,一路飞过,手中无雪宝剑冷厉的寒光平划而去,一道血路静静趟开!将军,快走!副将呼唤着虽下令撤退自己却伫立原地的主帅。

姚副将,本将已没有退路了。

丁西回转头看着催促着自己的副将,这一刻,他的神情却是平静至极的。

将军……姚副将看着主帅那样的神情,一种不祥的预感在心头悄悄升起,那样的感觉似比眼前这强大的敌人更为可怕。

丁西静静地拔出腰际悬挂着的佩刀,轻轻抚着这伴随自己厮杀了数十年的宝刀,神情眷恋而温馨。

本将无妻无儿、无家无室,有的只是这一把刀……微微用力握住刀柄,移首看向跟随自己三年的副将,姚副将,待会儿本将将亲自迎战皇王,那时他的注意力必会为本将所吸引,到时你领雷弩队……百弩齐发!记住,绝不可有丝毫犹豫,不论弩前是南国士兵还是……本将!将军?!姚副将闻言不由惊唤。

丁西摆摆手,移目看向前方,千万骑中独有一骑高高凌驾于所有人之上。

那样傲岸的身影,那仿佛只手握天的气势,淡淡的火光中,那个人的光芒却是绚丽而炽烈的,仿如朗日从九天重返!能与这样的人死在一起,是一种荣耀!丁西那双已呈老态的眼眸此时却射出少年似的灼热而兴奋的光芒:百弩齐发后,不论前方胜败生死,你即带队速速离去——能带走多少人便带走多少人!你们不要回王都,王绝不会容你们的!你们去牙城找拓跋将军,或还能苟存一命!话音一落,他高高扬起宝刀,重重拍在战马上,刹时战马嘶鸣,展开四蹄,飞驰前去。

雷弩队准备!看着绝然前去的老将军的背影,姚副将轻轻闭上眼,断然下令。

八月二十五日,风云骑攻破白国俞城。

而同时,白都城外一直静驻的墨羽骑也终于要有所行动了。

王,据探得的情报所知,白都内现仅五万白军,凭我军兵力,要攻破此城,实不费吹灰之力。

王帐中,任穿雨指尖轻轻在地图上一圈,似这白都已被纳入囊中。

白都现之所以仅五万大军,那是因为白国两位公子各领有大军屯集在王域的宛城、宇城、元城、涓城,若其领军回救,我们便不会那么轻松了。

贺弃殊当头泼下冷水。

嘻……那两位公子绝不会、也绝不敢在此时挥军回救。

任穿雨却不在意地笑笑,笑得狡黠非常。

端木文声看一眼任穿雨,眉头微皱,实不喜他脸上这种笑容,移目看向王座上的兰息:王,此次我们是强攻还是围歼?此言一出,其余四人也皆移目看向一直静坐不语的王。

不必强攻。

兰息抬起一根手指轻轻一晃,仅仅只是这么个小小的动作,却是优美无比,仿佛他并不是只晃动了一根手指,而是以兰指拂开美人额际的流苏,那样的温柔多情。

在部将的注视下,兰息长指轻轻扣回,那四根白皙的手指便仿如雪兰花似的落于美玉雕成的颊边,浅浅的声音仿如幽兰初绽的私语,无论说出的是什么,都是芝兰之语,芬芳满室又动听至极。

我们围城,而且只围三面。

听得这话,任穿雨眼睛一亮,看向兰息,刹时心领神会。

围三面?为何还留一面?不怕白王逃吗?任穿云不由疑惑。

第65节:轻取白都(3)唉,猎人捕兽时犹网开三面,何况吾等仁义之师,又岂能赶尽杀绝呢。

兰息似是感慨良多地长长叹息,那满脸的忧思任谁看着都会为其仁善而感动,所以这一战中他若逃,本王绝不会追击。

说罢移眸看一眼诸将,那意思很明白,本王都不追,所以你们便也应该乖乖听话才是。

端木文声与任穿云面面相觑,他们可是跟随王十多年的人,才不信这个理由呢!贺弃殊则垂首微微一笑,不再说话。

而乔谨将手中把玩的长剑收回鞘中,道:若他不逃呢?若白王死守都城,誓死一战呢?他当然会逃。

答话的却是任穿雨,那白净的脸上满是偷吃到葡萄的那种狡猾得意,他必须要逃呀。

乔谨眉头一挑,看一眼任穿雨,片刻后似对他话中的自信认可一般,也不再说话。

而端木文声则又皱起浓眉看着任穿雨,每当他脸上露出这种笑时,便代表着又有一段计谋成功。

端木文声是四将中性格最为耿直的,对于任穿雨的阴谋诡计,他因站在同一方所以从不加以苛责与反对,但要他喜欢这些计谋却也是不可能的。

而对于端木文声的目光以及他目中所表露的含义,任穿雨却只是随意地耸肩一笑。

此次最好不要有太大的伤亡,不论是我军还是白军。

兰息忽然又发话道,墨黑的眸子调向任穿雨,那仿如黑海幽深般的眸光中似隐藏着什么。

王请放心,此次攻占白都绝非惨烈之战。

任穿雨起身垂首向他的王保证道,臣一定竭尽所能达成王愿!嗯。

兰息淡淡颔首,然后再道,大军要获胜,所需的粮草、武器绝不可短缺,不论是墨羽骑还是风云骑。

这一次目光调向贺弃殊。

臣知道,臣定安排妥当。

贺弃殊起身道。

那就好。

兰息摆摆手,你们都下去准备吧。

是,臣等告退。

五人躬身退下。

在丰军阵营的最后方一个略小的帐中,住着的是息王的歌者凤栖梧姑娘。

凤姐姐,你唱歌给我听好吗?娇娇脆脆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脆弱的祈求。

帐中,一身青衣的凤栖梧正坐在锦榻上以丝绢擦拭着琵琶,而一身火裳的琅华则席地倚在榻边,仰首看着凤栖梧。

风、丰大军分军而行时,按理,作为风国将军修久容未婚妻的琅华,应该跟随风军一起才是,可风王却将她送至凤栖梧的帐中,只说了一句:和凤姑娘在一起比较好。

好吗?到现在仍不能断言。

只是当琅华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惶恐不已时,一旁的凤栖梧便会弹一曲琵琶或唱一曲清歌,每每那时,琅华便会静静地倚在凤栖梧身边,仿如一只午间卧睡在湖边的猫儿,慵懒而倦怠。

清冷寡言的凤栖梧,活泼热情的白琅华,这两个无论是外表还是性格皆无一丝相融处的美人,凑在一起却恰似一幅碧水红莲图,相辅又相成,既清且艳,既丽且娇。

凤姐姐,唱歌好不好吗?琅华扯扯专心擦拭着琴弦的玉手。

每天都要唱歌给你听,你又不是睡不着觉的孩子。

凤栖梧不冷不热地答道。

可是……可是人家心里好乱啊。

琅华苦恼地拍拍脑袋,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啊,一颗心老是跳上跳下的,我……我好害怕啊,凤姐姐,父王他……我父王他……擦着琴弦的手终于停下来,那冷冷的波光移向地上那彤火中绽着的白玉花儿,心头无声地叹息着。

凤姐姐,我父王他……他会死吗?嗫嚅地、怯怯地,终于还是说出来了。

当一个死字脱口时,一串泪珠便跟着滑落,白生生的小手赶忙抬起拭去,泪水浸泡得异样明亮的眼眸惶惶地看着眼前这个似炽日坠落于眼前也不会融动的寒玉美人,凤姐姐,我好怕父王会死,可是我……可是我……我却什么也做不了……我……唉。

凤栖梧微微叹息出声,抬手轻抚栖在膝上那颗脑袋,不用担心,息王决不会杀害你父王的。

嗯。

琅华轻轻点头,可是一张小脸却依然是苦恼地纠在一起,刚才任军师也叫我不要担心,他说息王意在天下太平,决非嗜杀好战之人,所以不论此战如何,丰国任何一名士兵都不会对父王有所不敬,更不用说杀他……可是……可我的心还是乱乱的,所以姐姐唱歌给我听好不好?只要听着姐姐的歌,我就会忘了所有的害怕的。

凤栖梧看着她,然后继续埋首擦拭琴弦:你的心乱是因为修将军。

什……什么?……才不是呢!琅华反射性地抬首尖叫,一张脸瞬间已与那火红的衣裳同色,艳如天边的朝霞。

凤栖梧擦拭琴弦的手微微一顿,转首瞅着她,淡淡道:修将军本领很高,你不用担心。

第66节:轻取白都(4)他……我才没担心!我是在担心父王!担心我白国的安危!琅华尖声争辩着,可那红彤彤的脸、水漾漾的眸却泄露了她真实的心意。

看着那娇羞的容、那似喜似嗔的神情,凤栖梧冷艳的脸上也不由绽起一丝浅浅的笑容,平添一分柔丽。

修将军会是很好的夫君,你很有福气。

冷冷的清波中泛起一丝淡淡的欢欣以及一丝……隐隐的怅然。

他……他……琅华很想说几句绝情的话来证明自己并不在意那个修久容,可当脑中闪过那一张脸时,心头又是一阵刺痛,令她不由自主地抬手抚住胸口,似抚着那微痛的心,又似隔着遥远的时空抚上那张脸、抚在那一道令她痛的伤疤上!看着琅华脸上掠过的各种表情,凤栖梧微羡地摇摇首,丢开丝绢,指尖轻轻一挑,琴弦发出淙的轻响。

你想听什么歌?啊?琅华有片刻的茫然,然后又似猛然醒转,就唱……就唱……是了,是了,就那次你唱的什么偷龙王杯采万年冰的那一曲!那个啊……凤栖梧垂首弦上,是风王的《醉酒歌》。

风王写的?杏眸亮亮地射出崇拜的光芒,那快唱,可好听了!姐姐,我们要不要喝酒啊?品琳,快去端酒来!哧!看着眼前眨眼间又雀跃不已的人儿,凤栖梧轻轻一笑,不再答话,纤手轻拂,启喉而歌:闻君携酒西域来,吾开柴门扫蓬径。

先偷龙王夜光杯,再采天山万年冰。

犹是临水照芙蓉,青丝依旧眉笼烟……叮叮的琵琶和着泠泠的歌声散于帐中,品琳端着美酒进来时,那歌儿便从掀起的帐帘悄悄飞出……白都王宫。

夷澹宫紧闭的宫门被轻轻推开,露出大殿中伫立如雕像的白王。

大王。

内务总管葛鸿轻手轻脚地走进大殿。

还没有消息吗?白王头也不回地问道。

暂还未有两位公子回都的消息。

葛鸿垂首答道。

哼!白王冷冷一哼,只怕永远也不会有消息了!大公子、四公子或是路上有什么事耽搁了,也许明日大王就可以看到公子他们率领大军回都了。

葛鸿依然垂首道。

白王闻言却是重重一叹:葛鸿,你不用安慰本王,那两个孽子是不会领军回都了。

本王明白,王都现在在所有人眼中,都等于阎罗殿,谁又愿意舍弃性命跨进来?大王……葛鸿抬首,却发现眼前的王竟衰瘦得如此厉害,两鬓如霜,眼眶深凹,原本合体的王袍此时也是松松挂着。

唉,祖先的基业,我竟然守不住……白王目光在殿中白氏历代国主的画像上游移,抬手掩目,苦苦叹息,地下也愧见啊!葛鸿看着白王,却不知要如何安慰他才好,想着城内城外的情形,也是心忧如焚。

可有探得公主的消息?白王忽然问道。

还没有。

葛鸿答道,待看到白王那失望忧心的目光,不由说道,王不用太担心,息王要博仁义之名,绝不会轻易杀王族公主的!况且公主那么可爱,是人都不忍心害之。

但愿……但愿天佑我的琅儿!白王无奈地叹道,末了眼神忽转狠厉,咬牙怒道,那两个没用的劣子,竟然只顾自己逃命,而把妹妹丢下不管!本王……本王……咳咳……一阵急痛攻心,白王顿时咳个不停。

大王,请保重身子啊。

葛鸿慌忙轻抚着白王的胸口。

唉,人老了就是不中用了。

待缓过气来,白王有些疲倦地道。

大王……葛鸿张张口似想说什么,却忽又咽了声。

白王转头看一眼他:葛鸿,有什么话就跟本王说罢,过了今夜,或就没机会了。

大王,现今城内谣言四起、人心溃散、军心动摇,王都……实已难守!葛鸿忽一口气说道,眼睛定定地看着白王,竟不畏此等大逆之言招来杀身之罪。

白王闻言面上果显怒颜,颔下长须微动,似要发作,但最终他却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以尽量平和的语气道:你都听到了一些什么?风、丰大军自起兵之日起,一路而来已连得七城,吾白国可谓已大半入其囊中。

其虽以战得城,但深悉安民之道,百姓皆不以国破为耻,反以能栖其羽下为安。

而国内时传息王之仁义、风王之威名,其余百姓不畏之反心生企盼。

今午时西城即有强求出城愿投息帐之人,守将勒令不听者斩之,反激民愤,后虽得以镇压,但此举已令吾等大失民心。

而连日围城,我军如紧绷之弦,身心俱疲,长此以往,则无须息攻之,吾等自败也。

葛鸿的回答却似背书一般,抑扬顿挫、滔滔而出。

第67节:轻取白都(5)谁教你说的?白王眼中闪过一道利光,满脸严霜。

奴才该死。

葛鸿扑通跪下,从袖中掏出一本奏折双手捧上,只因大王已三日未上朝,太律大人才托奴才向大王进言。

白王目中光芒明灭不定,良久不语,殿中一片窒息的静默。

地上跪着的葛鸿额上已布满汗珠,不知是因为炎热还是因为紧张。

呈上来。

良久后,白王的声音低哑地响起。

是。

葛鸿慌忙跪着移至白王面前,将手中折子高高捧至头顶。

白王接过折子,殿中又是一片死寂。

良久之后,久到葛鸿双膝都麻木了时,才听得头顶传来白王不带一丝感情起伏的声音:起来吧。

谢大王。

葛鸿慌忙叩首起身。

而白王的目光却看向历代先人的画像,然后又落回手中的奏折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那喃喃的声音仿如自语。

葛鸿闻言不由悄悄抬首看向白王,却见他似失神一般地盯着大殿最正中的壁上,那里悬挂的画像是白国的第一代国主——白意马。

八月二十六日晚,白王领着五万大军,携带所有宗室王亲及大臣,连夜悄悄逃往浈城。

八月二十七日,白都百姓打开城门迎接那俊雅无双、仁德兼备的息王。

就这样,息王不流一滴血,便将白国王都纳入掌中。

当消息传出时,天下莫不震惊讶异。

这是很正常的结果。

星空之下,玉无缘平静地对领军前来会合因之惊诧不已的皇雨道。

能不伤一兵一卒即取一城,这等智谋本王也不得不佩服。

皇朝说出此话之时,手抚上胸前血透紫甲的箭伤。

而得到消息的风云骑四将却不似他们的对手那般称赞同一方的息王。

让白王逃走,岂不后患无穷?!这是四将共同的认同。

而风王却是微笑摇头道:你们难道忘了我们起兵时之诏天下言吗?此言一出,四将赫然一惊。

‘伐乱臣以安君侧,扫逆贼以安民生’,若这天下都没什么‘乱臣逆贼’了,那我们还有伐、扫下去的理由吗?若这通往帝都的桥断了,我们又如何走至帝都呢?风王温言点醒爱将。

白王弃城而逃,此举实也合情合理,他也有他的打算。

惜云又继续道,外有不论是兵力还是实力都远远胜于己方的墨羽骑虎视眈眈,而内民心涣散、军心不稳,交战也不过一场惨败,不若弃城而保存实力,再会合两公子屯于王域的大军,齐力向王域进发。

丰军虽不能胜,但王域之军却比之白军更弱,自可屡战屡得,若能打到帝都,挟持皇帝,而号令天下诸侯……说至此风王忽一顿,眸光看向天际流云:只不过帝都还有一位东殊放大将军,东朝帝国之所以还能存名,皇帝之所以还能坐于帝都金殿,全是这位大将军的功劳!所以白王的梦想啊,终是要落空!最后风王看向诸将,道:以后,你们便可看到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奇景,而且,你们还能亲身参与创造这一段历史,只不过……这是幸还是不幸,我也不能断言。

但不论是白王还是东殊放,他们终究都只是别人掌中的棋子,而掌控这些棋子的那个人,虽从未上马杀过一人,可那些即算万夫莫挡、杀敌成山的勇猛大将也不敌他轻轻一指!那个人即算不披铠甲,但仍是倾世名将!这一语说完后,风王脸上浮起令人费解的神情,似笑似叹,似喜似忧,似赞似讽,实不符作为得胜者的息王未来王后应有的反应。

日后,风王这最后一段话以及皇王、玉无缘之语皆被载入史书。

而史家评曰:公子之语,尽显其玉家慧见之能;皇王之语,则显其王者之识英雄重英雄的胸怀气度;风王之语,则表露其所言之参与并创造历史是幸还是不幸的矛盾以及作为王者所具有的洞彻世事时局的犀利目光。

是以,乱世三王,息实有令天下拜服的仁君之质,皇有令天下俯首的霸主之气,而风虽有帝王之能却独缺其心其志,是天降世人的一曲空谷清音。

既然息王已取下白都,那明日我们便直取栾城吧!第68节:醉歌起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