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略坐一坐就回了内室,安抚的目的达到了,太子妃也深感疲惫,回去歇着了。
尹内是个有眼色的好奴才,不用主子开口,麻溜清场,客厅就只剩下太子和周煄沉默相对。
我真的想过继你为嗣。
太子缓慢开口道。
唉,在心里模拟了千百遍,出口却还是这干巴巴的一句。
听起来像是狡辩,但太子真的是有心把基业交给周煄。
若是提前十年八年太子不会这么做,当初他地位不稳,过继周煄,完全就是拉他下水上贼船,现在才说,完全是一片好心,把周煄当成继承人培养。
我知道。
这个脑洞还是周煄最先说出来的,他也深深感激这些年太子的教导,若不是有太子,他还是那个愤世嫉俗、横冲直闯的莽撞少年。
就像周煄常劝莫愁的那样:如果你对某件事生气,说明你对它抱有希望;可总是生气,就说明你还不了解这件事。
莫愁一直对这个世界愤慨不已,在周煄看来其实是不了解这个世界。
摇摇头把莫愁从脑子里请出去,周煄苦笑,怎么又想起他来了,果然他对这个世界再包容、再同化,真正的亲人,还是只有远走他乡的莫愁。
现在该思考的是和太子一系的关系啊,周煄努力把思绪扭转过来。
周煄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道:二伯,我非常感激您对我的栽培,若无您的教导,就没有我的今日。
您对我很好,二婶对我更好,不怕您笑,我私下里真的把您当父亲一样尊重敬慕。
可我从未想过有一天‘名正言顺’,原先是没有想到这一点,平日里说的都是玩笑;后来陛下说了,我虽惊讶,但也不是没有窃喜。
哪只造化弄人,瞬息之间,二婶有孕的消息就传来了。
您知道,我不说假话的,直道而行,只是您教我的,也是我一直遵循的。
我与父王不睦,从来没有遮掩过,我与您亲近,也从来不屑伪装。
二婶怀孕一事,我为您高兴,不管生下的是弟弟还是妹妹我都愿意尽我的力量保护他,教导他,就像您当初教导我保护我那样。
可是有很多人不这样想,大明宫内说过继,即便陛下有意隐瞒,但瞒不住的,我现在只希望在我启程去西北之前消息不要走漏出去,不然还不知会看到什么乱象。
您也不要觉得对不起我,把我推到了尴尬的境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西北是我更好的归宿呢。
我不会对您生嫌隙,可也怕有人挑拨,我去了西北之后,不会大张旗鼓的送什么东西回来,只有一二心声要与二伯鸿雁传书,您也别上当,我怕有人会借我的名义加害二婶,挑拨我们的关系。
尤其是恭王府……虽说这样以恶意揣测生父大逆不道,可我与恭郡王府早已势同水火,再加上过继一事,早就没有和好的可能。
我毕竟是从那里出来的,我不知道自己身边会不会有潜藏很深的钉子,在关键时候给我致命一击。
所以二伯千万小心,就算有人拿了我的信物亲笔信之类的也不要信,信物可以被盗,笔迹可以模仿,就是我真人现身,二伯也验一验是不是有人伪装,千万不要中了小人的离间之计。
西北之事来势汹汹,处理此事身份最适宜的就是我。
我早年就和二伯说过,愿徒步丈量江山,如今算是走出了第二步,就让我做二伯的眼睛,替您看看这大好河山。
周煄总有这样的本事,把自己的私心说成是大公无私,把自己的计较剖白成君子坦荡。
可太子就吃他这一套,微微一笑道:我知道。
太子和周煄都说:我知道。
你知道,我也知道。
周煄知道他们之间终究不同了,他到西北确实是避难,他需要朝中的支持,那些在德安一事中的到利益的官员还不够,他需要更上层的支持,所以太子的友好态度很重要。
太子更知道他有了亲子,之前的种种设想都要推翻重来。
周煄原本不知道就罢了,现在知道了,会不会觉得本该是他的东西,被这个未出生的婴儿夺走。
是的,这么想很卑鄙,但这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太子愿意为他铺平道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别人。
反过来想,因为不知道这个孩子是男是女,长的大长不大,所以太子也需要周煄的善意,备胎也需要联络感情。
不过一个孩子,让所有的步调都乱了,太子和周煄心有惆怅。
周煄从怀中摸出一份自己手写的孕妇注意事项,或者说事阴谋防范指南递给太子。
他到这个世界之前,宅斗宫斗剧正是大热,当然他一个大男人没兴趣看这种电视剧找存在感,只是接了历史顾问的活计,广泛参考罢了。
什么莽撞的丫头、长青苔的鹅卵石路、薄冰融化后留下的水迹都写了进去,还有讲鬼故事吓人,趁机爬上太子的床,编排太子妃控制太子子嗣等等手段,几乎合成了一部阴谋诡计大全。
太子接过一看,越看越心惊,奇怪得看了周煄一眼: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好歹在宫里住过一段日子,恭王府是什么状况您也清楚,生活在天下最大的内宅中,没经过也听过。
周煄苦笑,您出生尊贵,皇爷爷爱如掌珠,我嘛,自己摸爬滚打过来的。
太子沉默不语,当初也是周煄自己从宫里挣扎出来了,他们才交好的,之前的事情太子却是不清楚,但看着厚厚一册阴谋诡计大全,想也知道周煄不容易。
多谢你。
太子诚恳道谢,他却是不太看重内宅,但有这本书的分量在,怎么也要关注起来。
不客气。
周煄是真的希望这个孩子平安生下来。
该说的都说清楚了,能剖白的也表白了,现在只等皇帝下旨了。
事涉谋逆,调查的人也是玩命,很快就取证回来。
惠王确实是反了,靖安侯下落不明,易北大将军在边境苦撑。
皇帝把周煄襄理西北军政的旨意明发,京中一片哗然,火上浇油的是皇帝和太子意欲过继周煄的事情突然暴了出来,京中为之一静。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不知多少人心里有这句感慨。
睡了一觉起来,老实得像透明人的惠王反了,确定不能再有子嗣的东宫,太子妃怀孕了,觉得自己还没睡醒的去补了个觉再起来,周煄居然要被过继了。
虽然没成,反不妨碍大家在心里刷频!比起远在边疆的惠王,周煄和太子妃肚子里的孩子更让人关注,直接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京中流言突然就成了,周煄是弃子,被派往西北做炮灰。
周煄并不在意这些,不解释、不见人,按部就班的准备开拔西北。
在周煄出发之前,却突然接到了皇帝传唤的旨意。
难不成又出什么幺蛾子了?周煄满腹心事的进宫。
太子呈上来的,徐子昉请调入京的折子。
皇帝叫起周煄,赐座,让人把周煄递给周煄。
徐子昉?谁?哦,这是他舅舅,亲舅舅。
生母徐氏的亲大哥,之前在江苏任职,这个名字一直是礼单上的称呼,从未见过真人,现在他上折子了?周煄结果奏折一看,怪不得皇帝要特意点明是太子呈上了,这是要他感受太子的善意吧。
折子上没说别的,就是徐子昉自我总结表扬在任期中的成绩,渴望调回京中。
每年外地官员想要调回京城的不知几凡,徐子昉也不是特例,关键时候这落款日期,明显是一听到周煄做了弃子的谣言就上书了。
你怎么看?皇帝问道。
全凭皇爷爷做主。
周煄不发表意见。
太子呢?徐大人经略江苏,长于内务,卓有功绩。
上月,户部侍郎左大人老病至仕,刚好空了缺,不弱调徐大人入京,刚好合适。
太子微笑道,户部刚好管着粮草调动。
嗯,确实合适。
让翰林侍墨奉旨拟诏吧。
皇帝点头吩咐。
一场能直接下旨调动的升迁,为什么要他在场,周煄心领神会,出列跪地谢恩道:孙儿替舅舅多谢皇爷爷恩典,多谢二伯。
也许是周煄得陇望蜀人心不足,总想着若是往日,哪里需要这样刻意。
周煄心情有些沉重,面上还是不动神色,一脸感激的出宫。
到了纯睿国公府门外,却见一队人马立在门前,为首的是以为二十出头的青年,静静牵马站在旁边,仿若在等他。
看这人衣着知他身上并无品级,但也是官宦子弟,身上有风尘仆仆之色。
门房侍卫也没有示意他有危险,周煄下轿走出。
那人走上前,拱手为礼道:学生徐岩,蜀中佥事徐子昌次子,见过纯睿国公。
听闻国公任职西北,学生空有一身武艺,亦想投身沙场,杀敌报国,特来自荐,请国公爷收留。
突然变幻的形势,皇帝和太子生硬的示好,孤独一人对抗世界,前途未卜之时,徐岩就这么出现了,周煄突然觉得峰回路转一词让人感动得流泪,快步上前扶起徐岩,唤道:二表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