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实和白氏也在讨论桐月的亲事。
不知怎地,林老实突然想起了白佑林,他喃喃道:我怎么忘了,咱那外甥以前可喜欢桐月了。
就是这几年上了京,来得少了。
唉呀,你说咱俩咋那么傻,这亲上做亲多好,你也真是的,咋不提醒我呢?说着,他气得直抽自己嘴巴子。
白氏弱声道:你没想到我倒是想到了。
可是你怎么不想想白家是什么人家?佑林虽然没了爹娘,可还是嫡亲的兄嫂呢。
他哥哥怎么可能不管他的亲事?再说,他这几年更不一般了。
咱家哪能高攀得上。
林老实仍在自悔自怅:我真是傻,前几年要是哄得他同意了这门亲事,他家总不能赖掉吧。
现在说啥也晚了。
林老实自言自语了一阵子,突然又一拍大腿,对了,还有她姐夫呢。
我就不信他没个朋友啥的,让桂月给操操心问问。
白氏无奈地看了他一眼,叹息道:江姑爷身边都是什么人?若不是他生病又如何能轮到桂月?再说了,若真有这个福分,桂月还有妹妹呢。
人家肯定先紧着亲妹子来。
林老实一听也是,不觉又颓唐下来。
夫妻俩正在说话间,就听得门外有人叫门。
白氏赶紧起身应门,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隔壁的杨东子。
杨东子今年十七岁,身量已经长开了,这孩子会长,随了父母双方的优点,长得十分端正,再加上读了几年书,跟村中的孩子相比多了一丝文雅。
白氏见了他不由得心生喜欢,笑着问道:东子回来了?杨东子把一篮子青梨递到白氏手里,说道:这是我姨家送来的,我娘叫拿给你们尝尝鲜。
白氏客气道:你姨能给你们送多少还想着我们?杨东子腼腆地挠头笑:拿的不少呢。
说完,他忍不住拿眼瞟了一眼东厢房,小心翼翼地问道:荷月她们不在家吗?荷月啊——白氏刚要回答,突然明白了杨东子的真实用意,他是在问桐月呢。
她了然一笑,接着道:这个小家伙整天不着家,不比她两个家姐姐,桐月和梅月这不又去县里了。
哦。
杨东子不觉有些失望。
他又跟白氏寒暄了几句,白氏这会谈兴大起,又连着问他几个问题,像是书读得怎样啊,在新学堂适不适应之类的。
杨东子一一认真答了。
直到他娘大声叫他才不得不回家去。
杨东子一离开,白氏便迫不及待地找林老实说起这个新发现。
林老实一听也觉得再合适不过。
杨家一家人厚道,家境也不错。
杨东子在读书,虽然还没进学,但终归有个盼头。
况且这孩子长相不难看,人也不错。
这夫妻俩在商量桐月的婚事。
而桐月本人却在考察县城的房子和店铺。
这只是一个小县城,总共三条街道。
只是比镇大点,繁华些。
风气跟村镇差不了多少。
搬到这里,仅仅是比村里略好些而已,这真的是她想要的吗?桐月很快就给出答案。
这不是她想要的。
她手头的钱不多,要置业,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
房子没看上,桐月顺便逛了布店和胭脂水粉铺子。
她没有扯布,而是到成衣店全家各买了一身新衣,又给杏月买了一盒面脂,一盒粉。
给自己和梅月也买了一盒。
两人逛得尽兴,临回家时,刚好赶上那辆牛车载满人了走,她们只好接着等车,这一等就耽误了时间,再加上秋日白天变短,等坐上驴车时,天已近黄昏。
到了镇上,已是暮色苍茫时节。
好在有人作伴,而且又是走惯的熟路,两人倒也不怎么害怕。
令人惊喜的是,走到半路时,正好碰到来接她们的杨东子和荷月。
杨东子一言不发地将两人手中提的东西接过去。
桐月笑着和杨东子打招呼: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我、我中午回来的。
学堂放了几天秋忙假。
四人边走边说话。
不一会儿,梅月便乖觉地带着荷月落在了后面,前面只剩下了桐月和杨东子。
两人静默无声地走着,桐月觉得这样沉默似乎不太好,就主动找话题聊。
比如大伯大娘怎样?学堂里的生活怎样?最近又学了什么东西。
杨东子虽不擅长主动找话说,但桐月有问他必答,而且答得很仔细。
因为有了杨东子帮忙提重物,再加上多了两人壮胆,这后半段路轻快了许多。
他们到村口时,村庄上空生起了袅袅炊烟。
暮霭沉沉,新月即将东升。
整个村落一片宁静祥和。
这大概就是诗人歌颂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吧。
杨东子帮着桐月把东西提到林家,正好杨东子的妈此时已吃完晚饭来林家串门,一看见儿子和桐月一起进来,脸上便掩饰不住的笑意,她笑吟吟地看了看白氏,白氏赶紧道:你家东子真是热心,一听说荷月要去接姐姐,非要陪着去。
杨东子的妈咯咯一笑:应该的应该的。
以后,有活尽管使唤他。
白氏含蓄地笑笑。
桐月不知道两家父母达成了什么共识,反正从那天开始,她觉得杨大山夫妻俩对她热情了许多。
看她的目光也跟以前不大一样了。
杨东子来林家的次数增多了,每次来了,话不多说,有活干活,没活找活干。
刘二虎也是这样。
杏月见了刘二虎便是一脸羞赧甜蜜,两人很少说话,但每当刘二虎在家吃饭,杏月便比往常更舍得放油,也只有这时候,她才不说桐月费油、浪费之类的话。
桐月忍不住酸溜溜地说道:怎么我觉得二姐有了人家之后,我的地位就开始动摇了。
梅月笑着安慰,荷月则是直接补上一刀:你根本就没有地位好吗?三人之间的对话恰好被折回灶房的杏月听见,她放下东西便开始追着桐月打。
梅月劝,荷月则是煽风点火。
直到刘二虎送柴禾来,杏月才不得不罢手。
刘二虎大概知道了什么,不过,他很聪明的假装什么也没听见,看了一眼姐妹四人,又悄悄地走开了。
过了几天,白氏含蓄地对桐月提起了杨家的事。
暗示她杨家可能对她有意,叫她注意些言行。
桐月虽然早有预料,但还是有些惊讶,真的?是他们真这么想,还是你们猜的?白氏道:当然是他们先提出的。
桐月自嘲道:我还以为我这样的人入不了他们的眼呢?因为她不由得想起了,前世白佑林的家人对自己的评价。
后来,她拿这件事跟好朋友讨论。
两人讨论的结果是:越是底层的男人和他们的家人对女人的要求越原始,他们只要求女人能生养能干活还温顺听话就行了。
什么情趣爱好,思想独特,有什么用?他们根本不懂。
所以,她才奇怪,杨伯夫妻竟然会看上自己。
不过,也有可能,他们对自己还不算了解。
白氏没听明白桐月的意思,以为她是觉得自己配不上杨东子,于是她赶紧安慰桐月:你咋能这么想?虽然你比不上你二姐和梅月听话老实,但也不差啊。
桐月莞尔一笑,也就没再多解释。
白氏又道:你别嘻嘻哈哈的,我给你说的,你可得放在心上。
东子挺不错的。
跟你差不多大的,也就数他出挑。
不然,你还想找什么样的?桐月照例又是敷衍。
白氏以为她也对白佑林有想法,于是又苦口婆心道:你是不是还想着白少爷,我实话给你说,他可能是认错人了,你姨妈……桐月收起笑容,赶紧接道:我明白,我对他没有想法。
提及白佑林,桐月的心绪又开始复杂起来,她那时与凤凰男那可是同一个时代,还受到同样的教育,可是不照样有很多观念都不合吗?她和杨东子真的可以吗?不可否认,做为一个邻居,他还是很不错的。
热心仗义,明理通达。
可那又怎样,白佑林做为同事和普通朋友还很不错呢。
不过,她并没有直接拒绝白氏的提议,略顿了一顿,方说道:你让我好好想想。
白氏舒了口气:你想通了就好。
白氏和林老实大概觉得桐月的亲事已经有了谱,接着便开始张罗梅月的亲事。
因为有着当过童养媳的经历,梅月的婚事十分曲折。
梅月勤快能干,性格温顺,长相不错。
这些优点深得男方父母喜欢。
可是一提到她的过去,做媒的人便直摇头。
来说媒的不是有缺陷,就是死过老婆的。
白氏和林老实还没开口,就被桐月给赶了出去。
但总这样也不是个办法,因为做媒的越来越少了。
林老实和白氏每日里唉声叹气。
梅月一天比一天沉默,桐月的脾气也是一天比一天暴躁。
光阴荏苒,转眼间,时序已从秋到冬。
杏月的婚事提上了日程。
因为刘老爹近日身子不大好,言里言外想在入土前看着儿子完婚。
林家自然不好再拖下去。
林家商定,便在今年冬天成亲。
这下,林家上下一片忙碌。
林老实和白氏暂时顾不上梅月的事。
杏月成婚在即,江星月得知消息后,便让人给杏月捎回了一份贺礼并桐月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