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矛盾

2025-03-26 04:11:58

这封信是以桂月的名义写的,桐月不用拆封就知道是江星月写的。

信写得很长,江星月先是讲述了她最近的经历。

比如在书院的读书生活,游览附近名胜的感触等等。

其中还讲到她府中的下人捡了一名女婴,加上桂月生的那个孩子,她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爹了。

桐月读到这里忍不住笑了起来。

讲述完自己的经历后,江星月自然又关心起桐月的事来。

说自己听桂月偶然提起,她这个堂妹也到了成亲的年龄。

她才猛然醒悟到桐月该成亲了。

又说恐怕她在家乡不一定有合适的人选。

她有心帮忙,但又鞭长莫及。

因此她建议桐月若是抽得出身,可以上京一趟,一来浏览一下上都风光,长长见识;二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青年才俊;三是两人可以好好聚一聚。

说实话,一和三的诱惑对桐月比较大。

这几年来,她一直忙于生计,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隔壁县城。

现在手头宽裕了,年龄也够了,家里也没什么太值得挂心的事,出去走走也好。

还有就是两人已经三年没见面了,虽然中间有书信往来,但总不及见面畅快。

桐月很快就下定决心,准备等杏月的婚事一了就上路。

她暂时没跟爹娘提,省得他们大惊小怪,只对梅月和荷月提了几句。

荷月举双脚赞成,而且还要跟着去。

梅月则是迟疑片刻,摇头道:你们两个去吧,我留在家里。

下回咱们再一起去。

桐月还想再劝,见她态度坚定也就罢了。

杏月和刘二虎的婚期定在了腊月二十。

现在是十一月初十,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现在的杏月基本不再做家务,她每天在自己房里绣嫁妆,还要给婆家的亲戚做鞋子绣荷包等等。

桐月担心她累坏了眼睛,便顺口说道:二姐也不要太累了,实在来不及,就去县里买几样。

杏月却十分不赞同她的话:这是我的嫁妆,哪能去外面买?说完,她又拿出姐姐的款来教育桐月:三妹,不是我说你,你现在这么大了,针线女红也该上心了。

你总不能临上轿再去学绣花吧。

桐月仍旧是嗯啊地敷衍几句。

不是她不想学,是她真的手残。

再加上,她觉得这些东西反正都能可以买,也就没用心去钻研。

到现在她还做不好一双鞋。

白氏和杏月时不时地为此发愁。

不独如此,两人还时常在外人面前替她遮掩。

以至于到现在大家都误以为桐月的女红水准即便没有两个姐姐好,但也不会太差。

因为她娘她姐她妹都很手巧,她没道理不会啊。

桐月总不能挨个去解释吧。

桐月没有按照杏月的要求去做,却来要求杏月配合她。

她的想法很简单,杏月要出嫁了,所以应该好好保养保养。

她本是一个爱美之人,打扮不是为了别人多是为了让自己开心。

以前是没钱没闲,她也没心思去讲究。

现在有这个条件了,她那颗心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更何况她还要去京城见江星月呢。

桐月先弄了些敷面的东西,又弄了一堆瓶瓶罐罐。

给杏月又是修眉又是剪头帘又是敷面的,她给杏月做的同时,自己也顺便保养了一番。

她们姐妹本来底子就不错,再加上是冬天日晒少,两人那晒黑的皮肤很快就白了回来。

她尝到甜头,又想拉上梅月,梅月对此不怎么上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

三人中桐月最为认真,她一旦制定计划,就会按部就班的执行。

坚持和执行的结果令人惊讶,一个月过去后,桐月是面容白皙水嫩,在妆容和合身衣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其实桐月也没有多出众,只不过是周围多是面色暗黄、粗衣陋服的女人,这么一对比就显得她亮眼了。

杨东子对于桐月的变化先是惊讶接着是忧虑然后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愫。

不过,他当时什么也没说。

杨东子的妈自然也看到了。

她似笑非笑地对白氏说道:看不出来,你家老三还是挺会折腾的。

白氏听出了她话中的不满之意,遂决定要好好跟桐月说说。

她姐姐要做新娘子了,打扮打扮很正常,她跟着作什么妖呢。

杏月的婚期越来越近了。

按照规矩,林家要在家里摆席面招待亲戚朋友。

要摆席面,她们自己忙不过来,很多走的近的人便都来帮忙。

别人不说,杨东子的父母是每日必到的。

夫妻两人,一个帮着林老实应付外面,一个帮着白氏应付灶房里的事。

林老实和桐月就是这样,平常家里没事还好,一遇到事,特别是涉及到钱的时候。

争执是不可避免的。

两人的争执点极多,关键还是在怎么花钱上。

林老实有一个好笑的习惯。

他大处不看看小处,买东西办酒席时,在无关紧要的地方花大钱,到了关键时刻又要省钱。

买菜买肉买东西,他图便宜,在一些所谓的风俗面子上又极讲排场。

桐月看得心烦不已,但想着是姐姐的大喜日子,忍忍就过去了。

她没想到,她一忍,林老实的气焰就起来了。

他这时十分迫切地想拿出一家之主的权威,任何事都要他首肯才可以。

桐月忍无可忍,自然要据理力争。

她怕人看笑话从不在人前争。

父女两个三日一大争,两日一小争。

这些事也被落在了杨大山夫妻俩的眼里,两人暗暗使了个眼色,神色都不觉有些凝重。

晚上,两人回家时,终于忍不住说起了桐月的事。

杨东子的娘先开口:以前我就听说桐月性子强,爱揽事。

这次一看,竟是比别人说的还厉害。

家里有爹有娘,哪能轮到你一个小丫头当家做主?杨大山沉默了一会儿,道:你看她林老实的那横劲,对亲爹都这样,那公爹呢?杨东子的娘又道:是啊,我以前也察觉她对她爹不咋尊敬,不过我想着那林老实以前挺不上道,再加上她那时也小,以为长大了会好些。

谁知道还是这样。

杨大山接道:林老实再不上道,那也是她爹。

该尊敬也得尊敬。

还有啊,杨东子的娘又说:我还发现,这孩子太大手大脚了,做饭时那油作料跟不要钱似的,做饭光顾着好吃可口,就没想着怎么节省。

我就问她娘她家平常也这样?她娘没实说,她三婶没提防说了实话,说桐月这孩子一向这样。

连她都心疼。

你瞧瞧,这是过日子的人吗?寻常人家谁经得起这样造?……夫妻俩商量了一会儿,最后决定等儿子回来好好跟他说说。

杨东子自己心里也憋着一股气,再加上父母在一旁添油加醋,这气更旺更盛。

不过,他觉得先生说得对。

男人当面教子,背后教妻。

桐月现在虽然还是不他的妻,但他也应该给她一个机会,毕竟她年纪也不大,又那么聪明机灵,可塑性还是很强的。

只要她肯改就好。

杨东子存了这样的心,一直在寻找机会跟桐月说话。

可惜的是正赶上杏月的婚事,她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两人根本没有机会说话。

很快就到了杏月出嫁那日。

杏月被桐月打扮得花团锦簇,明艳照人。

引得大姑娘小媳妇们的羡慕不已。

她们三五成群地讨论着杏月头上的新发髻,她的眉毛为什么那么好看,眼睛为什么显得又大又亮。

还有脸上的妆容,身上的衣裳,脚上的绣花鞋等等,没有一样没议论。

姑娘们在议论杏月,那些年轻小伙子也注意到了桐月。

以前的桐月又黑又瘦,性格还古怪,整日价往镇上县里跑,他们招面都没打过几个。

现在他们猛然一看,觉得这姑娘长得挺好看挺打眼。

本村的在看,外村的则在悄悄打听。

杨东子也在人群中,当下气得满面通红。

要不是今日在杏月的大喜日子,他非揍这些人一顿不可。

忙完杏月的婚事之后,桐月几乎累瘫了。

白氏和梅月几人正在忙活收拾桌椅碗筷,剩饭剩菜。

所有的剩饭都折在一起,倒在几只大盆里,其中大部分都分送给来帮忙的人了,然后就是一些邻舍。

剩下的一部分自己吃。

桐月看着这五颜六色的剩菜,一点胃口都没。

荷月也一样。

姐妹俩宁愿烤馒头吃也不就菜。

林老实骂了一句瞎讲究,也就不管她们了。

这日午后,桐月正靠在墙根上晒太阳。

杨东子一脸严肃地来找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