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2025-03-26 06:46:52

孟海和蒋辉这次是奉皇上之命进宫。

因前些日子闵清则偶遇赵太保, 今上元成帝忧心闵清则的安危,所以特意让孟、蒋二人进宫来,细问一些事情,再做仔细吩咐。

因此,入宫没多久,一行人便兵分两路。

孟海蒋辉往圣上的昭宁殿去, 而君兰则跟了九叔叔一同往太后娘娘的静明宫去。

静明宫内依旧安宁。

只是现下春日已到, 树上发出嫩芽。

青嫩的绿色可爱讨喜, 瞧着不似冬日里那般清冷, 隐约有了勃勃生机。

君兰跟在闵清则身后往里行。

闵清则不喜她这样落后一步的样子,非要等了她并行向前。

君兰顾忌着这里是皇宫,人多口杂, 且四处都有眼睛悄悄盯着。

见九叔叔执意如此,她也有些着急了, 低着头在他身边道:这样不合礼数。

倘若有人……她这样谨慎, 也是怕九叔叔遭人诟病。

闵清则自然晓得她的顾虑, 闻言低笑, 太后娘娘不会说你什么,陛下和皇后娘娘亦是不介意。

你怕甚?他的语气十分笃定。

君兰听后很是意外。

倘若现下是在思明院,她肯定会仔细问问九叔叔, 为何会这样说。

但这儿是皇宫里,有些话不好直接提起,只能憋在心里暗中琢磨。

闵清则见她一脸纠结欲言又止的样子,暗觉好笑。

等她来问, 偏她顾及着他,有些话不好当面说出来。

不用紧张。

将要进到屋里的时候,闵清则终是舍不得看她这样紧张的样子,说道:我与他们提过你,不会为难你。

这话让君兰怔了怔,一时间倒是不知道该作何反应了。

*屋中熏香袅袅。

宽敞明亮的屋子内,潘太后独坐屋内,手边只淡茶一杯,再无其他。

一进屋,闵清则就道:还是太后娘娘懂得养生,饮茶也只饮淡茶。

说话的语气,竟是少了些平日里的端肃,多了些晚辈与长辈间的亲近。

潘太后闻言笑了,能不养生么?太医说了,我若是饮茶浓了些的话,少不得还要睡不着。

就算好不容易睡着了,怕是也会魇着。

她朝着闵清则身边的小姑娘一指,这丫头知道我睡觉不踏实。

这提的便是君兰第一次入静明宫时候的事情了。

当时君兰正好遇上太后梦魇,上前帮了一把。

为这,潘太后头次见到她就很喜欢她。

君兰不知这个时候接什么样的话才合适,上前行礼问安,见过太后娘娘。

娘娘万福金安。

是个懂事的丫头。

潘太后笑着拍了拍挨着她椅子的绣墩,来,坐我这儿。

君兰虽然有些紧张,但因昨儿刚见过潘太后,所以面对着潘太后的时候倒是能够稍微放松一点。

闻言也没多言,直接谢恩后就去了旁边坐着。

闵清则也不用太后多言,自顾自在旁落了座。

坐好后也没多寒暄,当先一句就是:见您这儿没有留人,可是有话要和我说?潘太后没有即刻答他,而是笑着对君兰道;来我这儿你不用拘束,想怎么样都行。

你看小九,他来我这儿的时候就从来不客气。

今儿还算好呢,知道先提正事儿。

平日里的时候,少不得先要了吃的喝的,等到心情好了才与我正儿八经说话。

在君兰的心里,九叔叔在外一直是清冷端肃的,旁人提起九叔叔的时候,也都是敬仰和敬畏居多。

她倒是头一回见到有人以这样调侃的长辈的语气来说他。

不由笑了。

仔细想来,好似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说起九叔叔的时候,都是用了小九这样的称呼。

听着倒是亲切的很。

见她在笑,潘太后也高兴起来,与闵清则道:小姑娘家年纪轻轻的,就该多笑才是。

你瞧,这样开心了,多好看。

闵清则莞尔,淡淡道:她无论怎么样,我觉得都很好看。

这话语里透着显而易见的亲昵。

君兰听了这话后差点背过气去,紧张地看着潘太后,生怕太后娘娘发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谁知潘太后非但不以为怪,反倒是握了她的手,爱怜地拍了拍,又朝闵清则瞪了眼。

你看你,把小姑娘吓得。

潘太后道。

闵清则摇头失笑,她自己不禁吓,您倒是要怨我了。

君兰惊疑不定。

她这表情落在了潘太后的眼中,潘太后见状笑出了声。

闵清则终究舍不得君兰太过紧张。

但是,有些话,有些事情,他还不能与她挑明。

于是闵清则道:您有何事想要与我说?潘太后原本想着把君兰支开再提,但是刚才经了那样一番对话后,她知晓小九定然是很爱护这个孩子,也很信赖这个孩子。

再加上昨儿的事情这小姑娘也是亲眼所见,所以潘太后就没打算瞒着她。

收敛了笑容,潘太后道:你可知道,今儿早上的时候赵太保在御书房里当场发了脾气?今日是君兰的生辰,所以闵清则今日早晨并未出门去,而是一直在家里等着君兰,和她一同进宫。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潘太后更为肯定这姑娘在他心里的分量。

嗯。

闵清则想起自己收到的消息,神色顿时冷了下来,有所耳闻。

好似和赵侍郎有关系。

他口中的赵侍郎,指的是赵太保的儿子,户部侍郎赵初。

不过那户部侍郎的头衔,却在今儿早晨做了变更。

成了礼部侍郎。

虽然还是侍郎,品阶未变,且都在六部。

但户部是肥缺,到了礼部就远不如户部。

这也是为什么赵太保今日会发脾气的缘故。

见闵清则已经晓得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潘太后冷哼道:赵岳听了这消息后,直接高声质问皇帝。

皇帝心平气和与他说了几句,他倒好,竟然当场顶撞皇帝!还问皇帝,赵初的调任是不是和昨儿的事情有关系!提到这事儿,潘太后就难掩愤怒。

赵岳凭着自己是三朝元老,愈发地无法无天起来。

就算和昨日之事有关又如何?皇帝这样做,本就正确。

赵岳看似是不小心冲撞了她,可她身为当今太后,他藐视她的权威,其实就是在藐视皇权。

那赵岳太过无法无天!潘太后压低声音怒道。

君兰看着这话题的走向愈来愈机密,起身说道:我去茶水间看看茶水。

闵清则轻拉了她一把,摇摇头示意不必回避,又抬指轻叩桌案,问:董太师怎么说?太师自然压制得住他。

只是,有句话我想问问你。

潘太后低声道:事情查的究竟如何了?闵清则晓得太后是在说三十二年前的那桩案子。

想到那案子关系重大,最重要的是,丁家就是因为想要查明这件事的真想才招来了祸事,搞得全家落难。

他终是不忍心让小丫头在这儿多待,抬眸朝君兰看了眼。

君兰会意,福了福身道:太后娘娘,我先去隔壁看看点心。

从始至终,太后都没提过点心半个字儿。

这显然是个借口。

潘太后并不晓得丁家的具体事情,也不晓得故去的丁茗的身份。

她见闵清则打算让小丫头离开,就没多说什么,轻点了下头,你去吧。

看小姑娘走到门口了,潘太后不忍心让这么个瘦瘦弱弱懂事的孩子在茶水间里干等,说道:这样吧,你去皇后那儿。

就说是我让你去的,看看让她准备的芙蓉酥好了没。

*今日盛嬷嬷和蒋夫人都跟了过来。

只不过蒋夫人不是宫里的人,若没有得到允许的话,是不能随意在宫里走动的,仅能在指定的地方等着君兰。

不过盛嬷嬷不同。

盛嬷嬷只是由太后和皇后指派到闵家伺候君兰的,其实还是宫里人的身份。

因此,她能在宫里的道路上来回的走,只不过宫殿之内不能随便进去。

因此,盛嬷嬷就候在了静明宫外等着。

待到君兰说要往永安宫去,也不用旁的宫女嬷嬷引路了,盛嬷嬷直接引了她往那边去。

说来也是巧了。

君兰将要到永安宫门口的时候,遇到了了两位鬓发花白的妇人。

她们容貌皆佳,虽然年岁已老,却自有沉静气质,笑容和善可亲。

盛嬷嬷上前道:婢子见过丽太妃、柳太嫔。

深深福礼。

君兰在刚刚入宫的时候也见到了这两位,亦是行礼问安。

丽太妃不记得盛嬷嬷了,不过,这个漂亮的小丫头倒是还有印象,闻言笑道:怎么只看到了你。

你家九爷呢?她本也是和善的性子。

只不过先前见到的时候有闵九爷在旁,她和闵九爷着实没甚话可讲,所以态度冷淡。

但是这个小姑娘就不同了。

丽太妃是在宫里待了几十年的,眼光自然毒辣。

闵家八姑娘虽然话不多,但目光温和柔顺,一看就是个听话的孩子。

丽太妃平日里在寺中甚少见到晚辈,虽有些小尼姑,却不似这孩子瞧着灵动。

所以丽太妃忍不住和她多说两句话。

君兰笑道:九爷正陪着太后娘娘说话。

太后娘娘让我来皇后娘娘这儿问问芙蓉酥的事儿,我就先过来了。

哟,太后娘娘居然吩咐你做事?柳太嫔在旁笑着接了话,那可真是姑娘的福气。

要知道,太后娘娘等闲不会让孩子们去做事。

如今专程让你来寻皇后,倒是难得。

柳太嫔与丽太妃一样,都是没有子嗣留下的,所以才会离开皇宫去寺里常伴青灯。

也正因为没有子嗣,所以看到了这样乖巧的孩子,她们就都喜欢。

柳太嫔说的是实话。

潘太后这举动看似是把君兰给支开,但是让她来找皇后,便是给了她多和皇后亲近的机会。

平常宫外的孩子们进来,没有谁得了太后这样的看顾。

面对着丽太妃和柳太嫔的好意提醒,君兰笑着福了福身,说道:谢过太妃、太嫔。

看她懂事,两人也很欣慰。

眼看着将要道别,丽太妃想起来一事。

原先因着不熟悉,所以没有问出口。

现看这孩子不错,她就放心了问了句:刚才我瞧着九爷带过来几个侍卫。

其中一个看着脾气不太好,那人是谁?君兰抿了抿唇,没有立刻答话。

丽太妃道:我原也知道长灯长明他们,只是没有见过。

这一个瞧着年纪有些大了,不像是他们中的,所以多问了两句。

君兰思量着孟海和蒋辉跟在九叔叔身边并不是秘密的事情。

自己若是不说出来的话,丽太妃她们若是多问几个人,也能知晓。

于是说道:您看到的可能是海叔。

她说了句海叔,却并没有提到孟海的姓氏。

只因对于九叔叔身边的照顾九叔叔多年的老人,存有一分敬意。

但是,从她口中没有听到孟字,丽太妃也就没有多问什么,笑笑就道了别。

君兰目送两人远走后,这才继续往永安宫行去。

*盛嬷嬷还是浣衣局的身份。

到了永安宫外,她就止了步子,在外头静等。

君兰由永安宫的宫女引了入内。

进到院子里后,小宫女说道:皇后娘娘现下不在宫里,还请姑娘稍等片刻。

小宫女想要请了君兰入屋内等待。

因为皇后娘娘待闵九爷素来亲厚,闵九爷来时,若娘娘不在宫内,就会让他进屋等着。

现下闵八姑娘过来,小宫女知道这位是闵九爷身边的姑娘,就依着这样的规矩行事。

但君兰隐约知道这样不太合规矩,所以小宫女提了这么一句,她也并未依着行事,谢过了小宫女后说道:我在院子里等吧。

旁边过来一位嬷嬷,刚好听到了这句话,闻言笑道;八姑娘不用拘谨,在院子里走走看看都可以。

刚好永安宫内景致不错,君兰听闻后谢过了她们,缓步在院内行着。

她走到水榭边时,有人从外大步而来。

那男人四十多岁的年纪,剑眉凤目,气势威严。

他刚一走到院内,所有人顿时紧张起来,忙不迭地行礼问安。

婢子见过皇——元成帝略一抬眸,可巧就看到了院子里走着的小姑娘。

他抬手制止了众人的通禀和问安声,朝着那姑娘的方向走了过去。

君兰正站在水榭旁望向旁边的莲池,正看着里面静静游着的锦鲤,便听身后有人说道:你喜欢这鱼儿?君兰回头看过去,便看到一人身穿靛蓝色竹枝纹锦缎直裰,嘴角含笑,目带审视地望着她。

这人她是头一回见到。

不过,能够进到后宫来,且能够这般出现在皇后娘娘院子里的,想必不是皇亲就是国戚。

君兰快速看了看男人身边伺候的人。

这些公公和宫女,她一个都没见过。

且,这些人都低着头,不会告诉她此人的身份。

君兰不知该如何称呼是好,若是直接去问对方是谁的话,有些唐突,也失了分寸。

快速思量了下,她福身行礼,镇定道:见过大人。

而后说道:鱼儿在池子里游得开心,所以我看着欢喜。

元成帝笑道;你怎知它们游得开心?依我看,它们可能是饿了,正四处游走寻找食物。

君兰刚才心里也曾经这样想过,鱼儿可能是饿了。

但是,在宫里说话要谨慎,无论对方是谁,她都不能说出能让人揪住话柄的答案。

所以是答了一句模棱两可而又无功无过的答案。

如今看对方态度和蔼,她心里放松了点,却还是不敢大意,只笑道:您说的是。

元成帝发现了她的紧张,不由笑了。

环视四周,看到不远处亭子里有一个棋盘,他忽地想起了什么,与君兰道:你可会下棋?君兰没料到他会这么问,抿了抿唇,会。

不过,下得不好。

元成帝哈哈大笑,不好没关系。

左右无事,我们来对弈几局?君兰心里有些不太想答应。

对她来说,此人毕竟是个外男,在这儿和他对弈,于理不合。

但是,这人若真是皇亲国戚的话,随意拒绝他的要求好似会给九叔叔带来麻烦。

君兰心里左右衡量片刻,往那凉亭里看了眼,见那儿四处都十分敞阔,两人在其中对弈的话,宫人们都能看得见。

她终是答应下来、不过,方才的话她还是忍不住再次说了一遍,我棋艺不精。

大人与我对弈,怕是会很无趣。

元成帝倒是不太在意这些。

他早就听说小九很护着这个丫头了,只不过一直忙着未曾得见。

昨儿晚上母后和他说过,今日是小姑娘的生辰,而且还请了小姑娘来宫里过生辰。

所以他特意腾出来了不少时间过来参加小姑娘的生辰宴。

说起来是看在小九的面子上所以来看看这个姑娘。

其实,他也是担心小九。

毕竟那孩子平日里甚少与女人接触,分不清女子的好坏,所以帮忙把把关。

听了母后的话后,他原以为是个娇滴滴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没曾想这小姑娘倒是有点主意,做事也很妥帖。

元成帝倒是对这姑娘有了点信心,闻言笑道:无妨。

棋艺好坏无所谓。

会下就行了。

这个会下的要求着实太低了些。

君兰不由得心里再生出几分警惕。

可这周围没有她认识的人,想要探听这位大人的底细,是难上加难。

君兰沉吟了下,说道:若大人不忙着去见陛下或是皇后娘娘,那恭敬不如从命。

您请。

这便侧身让开那条路,让这位大人先过去。

元成帝多看了她几眼,这才迈步往前行去。

原本元成帝以为这姑娘说自己棋艺不精不过是句推脱。

毕竟小九棋艺甚好,得了他的指点的话,任谁的棋艺都不会太差。

可这姑娘显然没有得到闵九爷的精心指点。

下棋的水平,充其量也只能算一个还好的评价,说她下得好,那实在是有点违心了。

短短一炷香时间内,元成帝连赢两局。

他看这姑娘脸色苍白的样子,也有些不忍心了,捏着棋子敲着棋盘,问:还下不下?君兰道:您看呢。

元成帝笑道:我自然是想继续的。

单看你的意思如何。

君兰抬眸看了看周围。

皇后娘娘还没回来。

她要等到了皇后娘娘,做完太后吩咐的事情才能回去。

君兰暗自琢磨着眼前之人的身份,说道:既是说好了对弈,您若想下,我便奉陪。

好!元成帝拊掌笑道。

虽然君兰答应得爽快,可一句句输下来,任由她心志坚定,也是额头上冒了细汗。

到最后,反倒是元成帝不忍心再继续为难小姑娘了,当先把正进行到一半地棋局给推了,与她道:皇后正在御花园里。

你若是有事,不如先去那里寻她吧。

其实君兰之前问过这儿的人,皇后娘娘去了哪里。

只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告诉她。

如今得了这句话,君兰起身道谢,脚步匆匆地往御花园去。

*董皇后在御花园的事儿之所以不随便告诉旁人,其实是因为她在准备今日的生辰宴。

生辰宴只他们几人连同嫡出的公主皇子参加,闲杂妃嫔一律不能入内。

这事儿是太后吩咐下来的,她自然不能等闲对待。

所以认真之余,也想要给小九他们一个惊喜。

故而自己带了人在这里安排,并不让人声张。

只是她没料到君兰也在寻她。

董皇后把芙蓉酥交给君兰后,元成帝便踱着步子来了御花园。

怎么样了?元成帝道:听说你今儿在这里忙了一早晨了。

想必布置得不错?董皇后也是在君兰走后方才听闻了元成帝所做的事情。

不由笑着嗔了他一眼,也没答他那句话,反而道:欺负个小姑娘,你也真好意思。

也不怕小九生气。

两人是少时夫妻,说话少了许多顾忌。

更何况,这时候周围没有旁人在,所有人都退到了院子边角处候着,没有人能听到他们的谈话。

他?元成帝哼道:他老大不小了还没娶妻。

我倒盼着他能为了个女子生气。

那样也不枉费我为他操心那么多年了。

说罢,他忽然哈哈大笑,你不知道,那姑娘倔得很。

输了那么多局,一声不吭,也不抱怨。

我赢得还挺有趣。

有趣?董皇后哭笑不得,把手里的东西摆到桌子上后,低声道:若是小九听见你这么说,还不心疼死?有你这么做兄长的么。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一章侧面提一点点,居然还真有妹纸猜出来了~这次说得比较明显,不知道大家能看出来了吗?^_^*看到有妹纸不解,我解释一下灭掉何家满门的是元成帝的祖父武宁帝,不是先帝35章提到过,武宁帝是今上的先·皇祖父而且赵太保是三朝元老,自武宁帝的时候就征战沙场了*本章留言送30个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