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陈芸在店里也不得不用煤炉子烤火,但又怕二氧化碳中毒,所以时不时带着梓睿在窗户边上走路。
妈妈,我背诗给你听。
梓睿边走边跟陈芸献宝。
陈芸抚了抚他的头发:可以啊,那你要背什么诗呢?梓睿念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他背的很流利,几乎没有一丝停顿,背完就见朱晓芳进来。
她今天打扮的很摩登,上面穿着斜领的毛呢,下面穿着皮裤,刘海吹的翻起来,很像挂历上的美人。
她一进来就跟陈芸道:今天还有别的喝的吗?我请了一位人过来。
陈芸指了指自己的喝的,介绍道:有芋头黑芝麻汤圆、红豆绿豆汤,桂花米酒。
这三样都是早早的起来炖的,现在来陈芸这里喝的人不算多,但也不少,毕竟大学的人流量还是很大的,只要好喝就肯定会有人来。
又因为陈芸有一个不买就不能进去桌上坐的规矩,所以进去喝东西的都有一种享受的感觉,至少是经济不困难,喝的起。
她这里的环境最好,很安静,来买饰品文具的也大多数都是女生,买完就走了,所以很多人要讨论什么事情来这里环境最好,也最便利。
那就两份那个芋头汤圆吧。
她笑着看陈芸带着孩子在煮汤圆,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这才多短的时间啊。
陈芸也变的挺快的,刚开始去龙城做个老师都高兴不已,她还以为陈芸会在龙城过上一辈子的,没想到她这么快就到北京来了。
人生真是变化无常,只是这里早就不是龙城的家属楼了,她们也不再是军嫂之间的关系了。
朱晓芳等到了她的客人,陈芸并没有多加关注,她仔细的煮着自己的糖水,煮好了端给她。
软糯的黑芝麻汤圆让那位客人有些惊讶,他看了陈芸一眼,对她招招手:老板,你们家这个能外带吗?陈芸当然有准备:可以啊,但是这个要收外带费用。
朱晓芳又拉着那位客人聊天,这位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同时也是央视的名制作人,他准备做一个《晓月》特辑,朱晓芳前世看了不少特辑,她专门写了策划,让这位制作人看了觉得很有新意,所以约在这里。
如果去外面朱晓芳也没那么多钱,自费读书就花了她不少钱,生活费什么的也要钱,她还要积极拓展人脉,所以只能约在这里。
在电饭煲上蒸好的小芋头拿出来,先把汤圆放在锅里煮好了之后再放黑芝麻糊和芋头,很快香气飘满整个店里,走过的人很多都被香味吸引了,但因为价格略贵选择喝的人并不算太多。
这份芋头黑芝麻汤圆,陈芸卖七块钱,之所以卖的这么贵是因为她在家里没做多少汤圆,芋头要弄出来也很辛苦,所以要的人她才给做。
梓睿也要喝却被陈芸阻止了,不要多吃,刚刚还跟妈妈中午吃了饭的,晚上我们回家吃鸡腿,好不好?好。
他嘴里说着好,眼睛却不断的看向锅里。
这动作把陈芸搞的哭笑不得,等朱晓芳走后,陈芸把电饭煲里面的内胆拿出来,洗了洗。
下午没什么事情就教孩子写自己的名字,梓睿这两个字很不好写,孩子在本子上写了半天,大小不一。
翻过年来,再过小半年梓睿就要准备读幼儿园了,她其实还舍不得儿子的。
儿子陪在他身边,也是她的一个小伴,儿子上学了,她还要去接孩子,她就一个人看店了。
京市家属院雪已经下的很大了,路上很多人都在铲雪,一向很懒惰的刘桥今天却起来铲雪。
他的朋友蒋智慧来京市拓展生意,今天是来刘桥家里玩的。
他对刘桥的成就简直是刮目相看,这么年轻就成了京市的副团长,这样的人才他没发现。
以前刘桥读书的时候成绩并不好,以前还说要跟他们一起出国,后来因为林静没有出国,大学肯定是考不上了,所以去参了军。
陈芸知道他的朋友要过来,所以就没去开店,刘桥在外面扫雪,陈芸戴好帽子和围巾,拍了一下他:儿子在家,你多看着点,我出去买菜啦……她去市场后,青菜不多了,她买了一大只猪脚,一只鸡,鹌鹑蛋鸡蛋提了不少,又称了一些熟菜,这才回家。
本来是说要去外面请的,但刘桥坚持他过来家里,所以陈芸只能买点菜做了。
蒋智慧先她一步到家,他看到刘桥便道:你知道我这般火车遇到谁了?谁啊?刘桥好笑问道。
还有谁,林静呗,她好像是回家办了点事情回来的。
一个劲儿的和我打听你,当然她说的话很含蓄,但是我是什么人啊,一听就听出来了。
蒋智慧长的凶神恶煞,心却比谁都细腻。
刘桥也很了解林静,她这个人就是看起来正经,其实总是想找点刺激,之前跟我在一起也是如此。
我现在都收心了,我老婆长的很漂亮吧,可从来对外面再有钱再好的人她都不多看一眼。
都结婚了,还想别的男人,就是想我也不行啊。
他以前是女朋友不少,可未婚状态,都是你情我愿的事情,这本来就没什么,双方都结婚了,还惦念着自己,这也太可笑了,如果他现在还在龙城,是个大头兵,保证林静觉得她当时的决定棒极了。
听了这话蒋智慧难免有些尴尬:也没什么,你看我就说了这一句,你就说了这么多。
不过就是多个女人喜欢,你一个副团长还怕这个。
蒋智慧是个生意人,生意场上哪有什么单纯的男女关系,就别说生意场上,就是一些企业,男女关系说乱也乱,刘桥既然能混到这一步,本身也是个有功利心的人,何必装成圣人样子。
不是这么说的。
刘桥情知他入了社会跟自己不太一样。
男人嘛,总是想着自己不吃亏,有女人跟自己来一场露水情缘,互相不用负责,还能在外面找点刺激,这多好啊。
尤其是找已婚的女人,大家玩一玩,不影响各自的家庭。
可刘桥并不这么想,他不觉得自己是个圣人,但他娶了陈芸之后,才发现别的女人再好他看不下去了。
尽管陈芸也不是家世最好、背景最好甚至长的最漂亮最有才的,可是她却是最适合他的。
陈芸提了菜回来,刘桥连忙掐断烟,替她接过来,关心道:很重吧。
还好,梓睿醒了没有?说完看蒋智慧又问:您过来了,你们先说话吧,我去做饭。
蒋智慧再看陈芸,又觉得她漂亮了不少,好像真的张开了,即便穿着普通的大衣,也能看出她肌肤赛雪,说话娇娇糯糯的,一看就是个小姑娘的样子。
嫂子,麻烦你了。
陈芸笑道:没事,没事。
说完又跟刘桥说:你看着点梓睿。
她进了厨房,先用高压锅把猪脚压好,再拿出来跟黄豆一起炖上。
之后再炒了一道平菇炒三黄鸡,两道大菜昨晚,她随手炒了几道小菜,这才上菜。
上完菜,看梓睿在客厅看电视,她本来还想埋怨刘桥几句,但是有客人在她就没说了。
儿子的衣服都是乱穿的,她只好重新帮儿子穿上毛衣,绒裤,把大衣放在边上,随时准备要出去就带上手。
蒋智慧说自己要把店开在北京市的愿望,这次来也是过来做一下市场调研,跟刘桥侃侃而谈,现在咱们国家啊,日用品还是不多,也不全,我们这个很多品牌都是很方便,质量很好,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的。
刘桥笑道:这是个好提议,要不住我们家,也方便。
蒋智慧却推辞道:我还要谈生意见人,在你们这里被人看到对你影响也不好。
他这个兄弟在这里就是给他最好的保护了。
俩人推杯把盏,喝了半天,陈芸并没有在席间插话,只是看到蒋智慧咳嗽了几声之后,不动声色的把温水放在他边上,这个举动令蒋智慧对她很有好感。
喝到下午,刘桥让他到客房休息,陈芸则带着儿子到厨房洗碗,梓睿是个学习能力很强的小孩,现在就已经会站在凳子上帮妈妈洗碗了。
洗完碗,两母子才出来,刘桥把陈芸的手抬上来,亲了一口:辛苦你啦。
这个男人不知道讨了嘴巴甜的多少好吃,陈芸笑道:不辛苦。
**隔了一天去开店,进门梓睿就喊冷,躲在柜台后面,没想到还有人进来埋怨陈芸:昨天冷的不行,想到老板这里喝一碗热汤,却没想到你没有开门。
陈芸歉意道:那不好意思了,昨天我家里有事,今天你来喝,我多盛点给你。
她也是交了暖气费的,里面还算暖和,但她的这个柜台在通风口,所以经常要自己烤火才行,这也是一个弊端。
老板,你真漂亮。
陈芸抬头看另外一个吃饭的男生,流里流气的样子,她板着脸没说话,那个人看着无趣也就没说话。
谁都知道这老板的老公人家是军官,很厉害的干部,口头上占占便宜没什么,要真是惹了人家,说不定出什么大乱子。
忙了一上午后,好不容易有个休憩的时间,陈芸没想到看到林静了。
她嘴唇很白,进来的时候两股打颤,她道:芸芸,你这里有没有热水袋?陈芸指了指货架右边:在那儿隔着。
林静过去拿了一个热水袋,有些冷,又让陈芸帮她舀了一碗粥,此时她并不跟陈芸说一句话。
陈芸也只把她当普通客人看待。
随后又进来一个男人,也叫了一碗汤坐在林静那里,他喊林静:静静,你别生气嘛,我妈就是话多了点,也没什么意思。
林静觉得自己的日子像一坛死水,原本她也死心了,一心一意的跟着现在的老公过日子,她怨啊,为什么刘桥又出现在她的眼里,搞的她心神不灵。
重要的是刘桥也不再理会她了,明明曾经刘桥对她是那么好的。
曾经记得有一次她月经来了,不知道怎么办,刘桥帮她去买卫生/巾,被他哥们不停的嘲笑。
她有时候发脾气闹别扭,甚至还说因为刘桥成绩太差,所以她们没有未来,就这样刘桥都受着了。
当时她妈都说刘桥对她实在是太能忍了,可现在呢?刘桥竟然把这份爱都给了别人。
想想当初刘桥用自行车载着她在街上跑的场景,她的头贴在刘桥的后背上,风吹散了她的头发,她可能一辈子都没有那么畅快过。
现在的这个丈夫人也很好,年纪轻轻就是副教授了,又是京市本地人。
可为人毫无情趣,甚至嘴都没有刘桥那么甜,做了不少事就是憋着不说,好像一定要等人发现,她不管做什么事情他都会认真分析,而不像刘桥那样会夸你。
其实她也知道她婆婆是刀子嘴豆腐心,她曾经读研究生的导师就是她婆婆,之前她婆婆就一直撮合她和她的儿子,刚嫁进去她确实是很幸福的,现在却没感觉了。
她喜欢下厨,但却不喜欢做饭,偶尔下厨是情调,天天做饭就是黄脸婆了。
她想用更多的时间去写散文,发表论文,在事业上取得成就。
所以他们夫妻常常吃食堂,但婆婆却觉得自己一辈子吃食堂,本来想找个儿媳妇能做做饭什么的,没想到娶了儿媳妇之后俩人就基本没在家里开过火了。
矛盾就产生了,加上她现在年纪大了,想怀孕也不大怀的上,不禁心里又责怪刘桥耽误了她的青春。
她苦笑着摇头:明远,我没事的,就是心里憋的慌,所以有点不舒服。
于明远看她这样,不禁安慰道:静静,没事的,孩子肯定就有了。
林静听到孩子又吐了几口,陈芸看她动静太大,她毕竟生过孩子的,所以试探问道:林静姐,你是不是怀孕了?作者有话要说: 后续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