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2025-03-26 09:59:32

秦衍之这日出宫早, 回府里换了衣裳,便按照约定,赶往北街的品泉茶馆。

刚到楼外,正好看见那天来找他的小丫鬟。

翠红走近他, 向他行过礼,轻声道:秦大人请随我来, 我家姑娘在楼上雅间, 等您好些时候了。

秦衍之一边跟她走,一边笑了笑:宫里有事耽搁了, 让你们久等。

翠红微带讶异地回头看他一眼,心想这位皇上跟前的大红人,可真是好性子。

从楼梯上去, 一直拐到走廊最后一间,翠红敲了两下门, 低低道:姑娘,秦大人到了。

听到里面有人应了一声,便站到一侧,让开路, 又对秦衍之道:秦大人请。

秦衍之推门进去。

翠红在他身后关上门,站在外面望风。

雅间临街的两扇窗子关着,隔绝了外头人来人往的喧嚣。

室内装饰典雅, 除了桌椅棋盘等物之外,还放置了两扇水墨江山屏风,又用珠帘阻断通往屏风后的路。

一名身着雪白素衣的少女坐在桌边, 看起来不过十二、三岁,生的肤白貌美,眉眼总有些莫名的熟悉。

——像极了太后娘娘新接进宫的那位义女。

秦衍之拱手道:江姑娘。

江雪晴起身向他还礼。

这一低头,秦衍之才看清,她头上戴的不是发钗簪子,而是系着一条素净的白缎带,他沉默片刻,说道:江姑娘穿的真是素雅。

江雪晴看了看他,笑笑:秦大人请勿见怪,长姐骤然离世,虽然皇上不让父亲和府里太过张扬,但我心里难受的很。

一别经年,我竟连她最后一面,都未能见到。

秦衍之道:节哀顺变。

江雪晴又是一笑,走到屏风前,转身面对他:大人,我很想知道,皇上说姐姐忧思成疾,病逝于长华宫,追随先帝而去——这病是什么时候得的?是在先帝离世前,还是在皇上自北边回来后?秦衍之皱了皱眉,很快舒展开:不知江姑娘何意?江雪晴淡淡道: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只是有所感思罢了。

世道冷暖,生而为女子,当真太苦太苦了。

她看住对方的眼睛,一字一字缓慢而清晰的道:当年我有幸见过皇上来府上,当时他对姐姐,可真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后来姐姐迫不得已嫁给先帝,为的是什么,天知地知……声音渐渐放轻,冷漠如冰:……你知我知。

秦衍之心想,这是兴师问罪来了,便没出声。

江雪晴移开目光,只看着两扇闭着的雕花窗:秦大人,姐姐和先帝成了夫妻,之后念着皇上,便是不守妇道、水性杨花,念着先帝,又是见异思迁、不念旧情——在你们眼里,是不是这样的?秦衍之一手虚握成拳,放在唇边咳嗽两声:这话从何说起?江雪晴笑意微冷:其实今日请您过来,是因为有个人想见皇上。

秦衍之的目光,在她身上转了一圈,慢声道:江姑娘,尚书大人……他知道您来这里吗?江雪晴看着他,目光清澈如水,只是那水却是极寒之地的:当然不知道。

父亲顾虑的太多,江家、他的前程……而我就不同了,我只想给我姐姐要一个公道。

秦衍之叹了口气,开口:江姑娘——江雪晴淡淡打断他:今日想见大人的,并不是我。

秦衍之一愣。

江雪晴用手撩起珠帘,唤道:喜冬,你出来。

*平南王府。

今日难得没下雨也没太阳,灰蒙蒙的天,晋阳郡主叫人在园子里摆了瓜果小食,一边吃婢女剥好的水果,一边坐在椅子上,百无聊赖地对着树桩子丢飞镖。

消磨了大半天的光阴,有名小厮走了过来,将一封信递给碧清:南边家里来的信,给郡主的。

碧清点点头,叫他下去。

晋阳郡主‘嗖’的射出一支飞镖,问道:信里写什么了?转过头,对着另一名小厮道:拿飞刀过来,扔着过瘾。

那名小厮忙道:是。

如此,人走的差不多了,碧清答道:回郡主,是世子爷的信,说是前段时间战事吃紧,走不开身,只得在封地祭奠先帝,如今战事稍停,王爷会带他尽快赶到帝都,朝拜新帝。

晋阳郡主吐出几粒西瓜子,喜道:来的好!皇上登基是大好的事情,那个才几岁的小毛孩子,怎能当皇帝——碧清赶紧出声:郡主!晋阳郡主哼了声,满不在乎:我偏要说,凭什么这么多年七殿下苦守北境,那小屁孩子坐享其成?说罢,又叹一口气:可他称帝后,我想见他就难了,太后不召见我,他也不理我,我正在愁怎么找理由进宫呢——这下好了,爹和三哥来了,他们总能带我去的!碧清笑着颔首,又想起什么,感叹道:这一会儿的功夫,王爷就变成皇上了……晋阳郡主挑眉一笑:那又怎样?他是王爷,我就当王妃,他是皇上,我当然就要当皇后!碧清见周围没人,笑道:郡主身份尊贵,和皇上是自幼的情分,皇上和咱们老王爷又交好,只要让王爷替您开这个口,哪儿有不成的?晋阳郡主嗤笑:你呀,凡事别总想着靠别人,这怎么能行?靠自己才是真本事!别当我不晓得,这先帝才刚入土呢,多少人开始打皇上的主意啦?家中有适龄女孩儿的,一个个都削尖了脑袋想法子送进宫,我知道她们想干什么。

碧清问道:什么?晋阳郡主冷笑:先帝刚去,皇上不至于立刻选秀,如果能把自家闺女孙女送到太后身边,趁这一年半载的培养出感情,以后可不就方便了。

碧清道:这也不是容易的。

太后娘娘——晋阳郡主长叹口气,有些烦躁:太后娘娘耳根子软极了,又是菩萨心肠神仙的好性子,说动她一点儿都不难。

碧清心想也是,沉思一会,又道:皇上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入眼的。

晋阳郡主转过头,目光如飞刀射向她:你好大的胆子!你是在说我入不了他的眼睛吗!碧清连连叫苦,跪了下来:郡主,天地良心,奴婢怎会这样想!晋阳郡主看也不看她,一手支着头思索:江晚晴刚去,他没心情见我,也是情有可原……唉,你说——她抬了抬手,叫碧清起来,犹豫道:江晚晴那事儿,跟我向皇上告状,没关系吧?碧清站起身,不假思索道:那怎会有关系?是江姑娘自己说的,叫您把她的话,全说给皇上听,非要计较起来,难道不是她把自个儿给作死了吗?晋阳郡主点头:对,就是你说的这个道理。

她望向天际,发了会儿呆,唇边溢出一声叹息:你说她到底有什么毛病?我从没见过像她这样刻意找死的人。

碧清随口道:许是真的深爱先帝,生无可恋了呢。

晋阳郡主又哼了声:她也是,那些人也是……从前先帝在的时候,一个个的都想送女儿进东宫,皇上不讨圣祖爷喜欢,除了我和江晚晴,几乎没人惦记他,现在他当了皇帝,一个个又都瞄上他了,全是墙头草。

碧清讨好道:是,只有郡主从一而终,对王爷一心一意。

晋阳郡主见下人把飞刀拿了过来,随手拿起一柄,扔了出去,刀尖扎进木桩,她笑了起来,拍拍手:好了,跟我出去一趟,咱们去庙里,给江晚晴上柱香,回头烧点纸钱,我和她两不相欠,接下来还得好好谋划一番。

碧清跟在她身后,问道:不知郡主有何打算?晋阳郡主两手一摊:老办法,撒钱。

她瞄了碧清一眼,轻飘飘道:你想法子买通个慈宁宫的人,花多少价钱不是问题,但一定得派的上用场。

我要了解太后娘娘的习惯,才能投其所好。

碧清道:郡主真是聪慧。

晋阳郡主停住脚步,双手环胸:上回你坏了事,不过挨了我一个巴掌,这次给你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你可要好好把握,再出什么差池……喏。

她反手一指插满了飞镖飞刀的木桩:下次你给我站那儿,头上顶着苹果,我来射飞刀。

碧清背后一阵发凉,忙道:奴婢遵命!*江尚书府,西边小院。

孟珍儿刚从房里出来,就见母亲从外面回来,看脸色像是受了气,眉宇间尽是不悦之色,她迎上前,问道:娘,这是怎么了?三姑妈冷哼了声,随她一道走回屋里,关上门,才道:还能因为谁?今天走了霉运了,回来的路上又撞见那死丫头。

孟珍儿替母亲斟了一杯清茶:五小姐?三姑妈喝了一口,重重放在桌上,茶水溅出几滴:那死丫头真是长能耐了,旁的人也就罢了,她一个丫鬟出身的妾生的庶女,有什么资格给我摆脸色看?我好歹是你舅舅嫡亲的妹妹!从前仗着有大小姐护她,现在仗着嫂嫂疼她,她就飞上天去了!孟珍儿忧伤地叹口气,劝道:娘,咱们现在是寄人篱下,都怪我……如果我是个男孩儿,爹死后,咱们也不至于非得回来投靠江家。

三姑妈沉默一会儿,道:算了,不说这些扫兴的话。

珍儿,你把这上面写的都给记牢了。

她从怀里拿出一张纸,放在桌子上。

孟珍儿仔细读下去,写的都是从前江晚晴喜欢穿什么衣服,戴什么首饰,素日里喜好吃什么等等琐碎的事件。

三姑妈得意道:这是我问从前大姑娘院子里伺候的一个丫鬟要来的,你记住了,将来定有用处。

孟珍儿颔首,小心折叠起来放好,这才问:娘,皇上正值盛年,您说过上多久会开始选秀?三姑妈想了想,皱眉:这个说不准。

依我看,在那之前,没准太后会先从各世家名门中,选几位德才兼备的姑娘,名义上陪伴她,实则为以后充盈后宫、替皇上开枝散叶作准备。

孟珍儿眼神一亮:消息属实吗?三姑妈道:都这么传的,应该不会无风起浪。

她看了眼窗外枝繁叶茂的古树,声音低了下来,带着算计:皇上就不说了,太后一向也是很喜欢大姑娘的,如果真有这回事,江家肯定有人会入选,八成就是江雪晴那死丫头了。

孟珍儿一怔:可她年纪太小呀。

三姑妈冷冷道:过两年就不小了……珍儿,你放心。

她用力握了握女儿微凉的小手,坚定道:我定会说服你舅舅,让你一道进宫的。

孟珍儿低头不语。

三姑妈叹气,苦笑道:自从你爹去后,大房那边使计逼走咱们娘俩,连咱们应得的那份家产,也减了至少一半……是娘没用,斗不过他们。

这寄人篱下的日子,是不好过,所幸还有你和我相依为命。

孟珍儿回握住母亲的手,斩钉截铁道:娘,我会争气,给咱们挣一份前程回来。

三姑妈笑了笑,欣慰不已:这是再好不过了。

孟珍儿许久无言,低头看着自己纤细白皙的一双手,不觉有些心酸:我又比江家这几位姑娘差在哪儿?横竖是少个厉害的爹罢了!五小姐背地里嘲笑我妄想飞上枝头变凤凰,我都知道……可那又有什么错?想往上爬,错了吗?三姑妈看着她,一字字说的铿锵有力:本来就没错。

她一个丫鬟生的庶女,能因为讨主母欢心一朝得势,有什么脸来说你?孟珍儿抬起头,泪水凝于睫毛上,轻轻道:左右都是给自己找个靠山,既然要找,我就找群山之巅,最厉害的那个。

三姑妈替她擦去泪水,颇感慰藉:这才是娘的好女儿,有志气!*慈宁宫,西殿。

时辰不早了,宝儿伺候江晚晴歇下,刚放下帘子,回头一看,突然见窗上映出一个黑漆漆高大的影子。

她吓了一跳,小心脏扑通扑通乱跳,用力揉揉眼睛再看,那影子已经没了,这才长出一口气,摸摸胸口。

江晚晴撩起床幔,问道:怎么了?宝儿摆摆手:没有,娘娘,是奴婢看岔了。

江晚晴道:不能这么叫。

宝儿连忙改口:姑娘——姑娘恕罪,奴婢再不会叫错了。

江晚晴放下手,躺了回去。

宝儿思来想去,还是有点后怕,这万一有个人在外头……不成。

她轻手轻脚走出门,手里拿了一把笤帚,高高举起来,踮着脚尖,一步一步过去,果然见到有个背影对着她,她又是害怕又是气愤,刚想打下去,那人回头,却是今夜不当值的容定。

宝儿气的不轻:好呀你个小容子,没事儿你装神弄鬼干嘛?容定淡淡一笑:方才好像看见院子里有人,出来看看。

宝儿不信:哪里有人?不就是你吗?你影子都映窗上了。

容定道:那不是我。

宝儿指着他的鼻子:不是你还能有谁?容定笑了笑,牵起她的袖子,把她的手转回去,指尖对准她自己的鼻子,这才温声道:可能是皇上,这个时辰,他应该刚忙完正事,过来看一眼也说不定。

宝儿甩开他的手:不可能,皇上来了,为何偷鸡摸狗似的,只在外面站一站,不出声也不进来?容定漫不经心:姑娘又不想见他,他进去了只有被赶的份。

宝儿疑惑道:那他来干什么?容定眉眼淡然,月色下,一双细长的凤眸冷清清的:只远远看一眼也是好的……他看向面前稚气未脱的小宫女,轻笑:等宝儿姑娘有了心上人,这种心情就能体会到了。

宝儿不以为然:说的好像你有似的,装什么行家。

容定笑笑,没作答。

*养心殿。

凌昭从慈宁宫回来,把殿内伺候的人都遣了出去,独自一人坐着。

面前的桌案上放着两条绣帕,绣的都是芙蓉,一条破旧,中间还有一道难看的逢起的痕迹,另一条是新的,只是几片花瓣还没绣完。

他看了一会,拿起新的那条,放到一边收好,又将旧的拿在手中,指腹细细摩挲熟悉的荷叶花朵的纹路。

这条帕子,跟随了他不知多少年,从他第一次出征到现在,都是贴身珍藏着,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

上面染过她指尖刺出的血珠,也染过他受伤后的血渍斑斑。

这般血水相融的情意,为何……她说弃就弃?他想起多年前和江晚晴相处的种种旧事,她分明那样在乎他,处处替他着想……仔细想来,那竟是他一生中最顺遂的时光。

走到这一步,终究还是因为那七年吗?那年下狱,之后七年的时间,他几乎失去了一切,表面上仍是天家皇子,实则所有人都知道他戴罪之身,他在军中的威望是他浴血奋战拼出来的,所谓战功显赫四个字,背后多少血汗,只他自己清楚。

不得见母亲,不得见江晚晴——那已成了他四嫂的姑娘。

有很长一段时间,光是想起这三个字,心口尽是血肉模糊的疼痛。

凌昭闭上眼睛,一动不动坐了很久,才起身,独自歇下。

这一晚自然又没睡好。

翌日,下朝后回到养心殿,秦衍之已经等候在外,见凌昭过来,便跟在他身后,一起进去。

凌昭坐下,两指捏了捏鼻梁,闭着眼问:何事?秦衍之低声道:有个人……希望能见一见皇上。

凌昭动作一滞,抬起眼皮看他一眼,语气很淡:你什么时候也替人办传话的差事了?秦衍之内心叫苦,清了清喉咙,声音更低:这个人,皇上一定也想见的。

凌昭看着他,突然开口:秦衍之。

秦衍之屈膝跪下:微臣在。

凌昭依旧是波澜不惊的声音:朕忙的很,少说废话。

秦衍之脸红了红,飞快道:是宛儿姑娘——凌昭看着他。

秦衍之闭嘴,又咳嗽了声:是从前在江姑娘身边的丫鬟喜冬,跟着她从尚书府进东宫的——凌昭打断:带进来。

秦衍之:……是。

过了一会儿,秦衍之叫人把在外等候的喜冬请进来,亲自带她到殿内,便先退下了,走时不忘关上门。

御前大太监王充见那姑娘憔悴瘦弱的可怜,眼睛肿的像核桃,目光又冷冰冰的像刀子,不禁好奇问道:秦大人,那位是谁呀?秦衍之不答反问:王公公,这两天,皇上的心情如何?王充道:还是老样子。

昨儿晚上几位大人走后,又一个人关在里面,夜深了才歇下。

秦衍之又问:你见过皇上高兴的样子吗?王充愣了愣,努力想象一下,依旧觉得那画面太美,不忍直视:没有。

秦衍之微微一笑:那你等会可得睁大眼睛,千万别错过了。

*喜冬刚进门,抬起头,第一眼就看见立在书案后的男子,高大伟岸的背影一如曾经,可是……曾经这人让她觉得安心,觉得姑娘的一颗心总算没有所托非人,现在只让她觉得憎恶。

最是薄情帝王心。

只可惜了姑娘,终是看走了眼。

凌昭转过身,那一身素白的女子双眼红肿,脸色憔悴至极,见了他也不跪,只狠狠地瞪着他,仿佛恨不得以眼神为刀,剜出他一块肉。

他微微拧眉,淡声道:听说你许了人家,跟着回乡下去了,今日前来见朕,所为何事?喜冬惨淡的笑了笑:原来皇上还记得奴婢。

凌昭脸上不带表情:那是当然。

喜冬一双眼睛漫上水雾,颤声道:既然皇上连奴婢都记得,为何不记得姑娘从前是如何待您的?!凌昭看她一眼,漠然道:朕不曾忘记,是她忘的干净。

喜冬又气又恨,眼泪顺着面颊流淌,止也止不住,嘴唇都在颤抖:皇上竟能说出这等诛心的话!七年……七年啊!姑娘苦等您七年,就换来您一朝成为摄政王,权倾朝野,便对她不闻不问,任由她在冷宫被病痛折磨,凄惨而死。

姑娘虽然得过一两场大病,但根本没有陈年旧疾,说什么久病难治……分明是被您活活逼死的!凌昭拧起眉:你说什么?喜冬泣不成声:姑娘怎可能追随先帝而去?她嫁给先帝之后,没有一天过的开心,先帝都曾说过,姑娘只在他提起您在北边近况的时候,才会认认真真瞧他一眼,眼里才算有他这个人!放眼整个帝都,谁不知道姑娘弹一手好琴,谁又不知道先帝年少时便喜好琴音雅乐?可姑娘这七年来,未曾在先帝面前弹奏一曲!先帝说他会等姑娘心甘情愿为他弹琴,这一等就是一辈子。

那年夏天您和姑娘一起赏荷花,您戏言一句百花之中,姑娘唯独最像芙蓉,姑娘深深记在心中。

自您被派往北境后,姑娘每每见到宫里的荷花池,总会驻足良久,默默叹息。

当时宫中好事的人,私底下都在传一句‘泪眼问花花不语’,讽刺姑娘嫁给先帝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这么多年仍在看花思念故人。

先帝为此下令整顿后宫,那年荷花池的花,一夜之间全谢了。

先帝待姑娘有多好,您根本不知,天底下的宝物,他可以尽数送进长华宫,任由姑娘挑拣,可姑娘从未多看过一眼!再多的宝物财物,在姑娘心里,比不得您和她青梅竹马这么多年的情,比不上曾经许下的山盟海誓。

皇上,姑娘为了您嫁给先帝,为了您疏远先帝,为了您落到困守长华宫,永不能出的境地,到头来……她又惨笑一声,双腿一软,瘫倒在地,绝望道:到头来,您根本不管她的死活。

姑娘向来心高气傲,从不轻易向人示弱,再多的苦也只堆在心里,定是见您如此绝情,才万念俱灰寻死的!话音落地,很久都没下文。

殿中鸦雀无声,只有喜冬断断续续的抽泣。

就在这时,王充在外说道:皇上,孔将军、文大人到了,都在外面等——里面传来帝王冰一样的声音:滚。

王充心头一惊,结合隐约听到的女子破碎凄惨的哭声,脑海中浮现各种香/艳的小黄/图,一个比一个刺激,连忙悄悄退下了。

喜冬抬起泪水朦胧的眼睛:皇上——一句到嘴边的话戛然而止,她看着不远处天底下最尊贵的男人,用力眨下眼睛,逼出眼泪,想看的更清楚些。

凌昭脸上依旧没有丝毫表情,只是那双眼睛,比最深沉最浓重的暗夜中燃起的火炬,更亮,更炽热,光华夺目,足以刺痛人眼。

喜冬呆了呆。

凌昭低沉的声线绷的很紧,就像在刻意压制情绪:喜冬,你起来。

他说完,走回书案后,一个字一个字,慢慢道:刚才的话,你重复一遍,朕坐下听你说。

作者有话要说:  喜冬:我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怒斥皇帝的!男主(表面):幸福来的太突然,我需要坐下冷静冷静。

男主(内心):苍天开眼,老子又满血复活啦!老子可以循环播放听一百遍不带腻的!喜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