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穿女配:你的男主又黑化了 > 第387章 竹外乌梅三两只(七)

第387章 竹外乌梅三两只(七)

2025-03-26 10:46:31

听安澄这么一说,乔薇才发现坐在她右手边的邬子初脸红了。

他的肌肤原本偏白,是冷色调的那种白,此时此刻,却像轻拍上了一层胭脂,又如喝酒上脸的人抿了一小口酒,白里泛出淡淡的粉,说不出的可爱。

邬子初略一侧头,用余光瞥了安澄一眼,没有说话。

喂,又不是什么古代未出阁的大姑娘,被女孩子看一眼就脸红,搞什么啊?是不是心里想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了?安澄很不爽,你该不会是以为这臭丫头看上你了吧?别逗了!这臭丫头眼光可高着呢。

语气里却满是她连我这么优秀的人都看不上,怎么可能看得上你这种社会底层人士的优越感。

乔薇掀唇,幼稚地挑衅了回去,怎么就不可能了?她实在很烦这家伙总把自己当所有物,时刻想宣示主权的态度。

明明两人什么关系都没有,这家伙一开口就酸得跟深宫怨夫似的,看她的眼神活像一个女版陈世美。

没有人留意到,邬子初的耳\\\\\\/垂,也悄悄地红了起来。

你!安澄瞪着眼,真恨不得在乔薇脸上瞪出一个大窟窿来。

我、我、我就告诉老师……你们早恋!乔薇默默地竖起了中指。

这种程度的威胁,小学生都不屑于做了好吗!青……哎哟!安澄话还没说完就捂住了额头,一根短短的白色粉笔自他脑门上掉了下来。

不听课就滚出去,别影响其他同学听课!桑榆跟邬子初都是优等生,且在这件事里确实没有说什么做什么,当然是不需要滚出去的。

可乔薇就没这么好运了。

教室外,乔薇跟安澄背靠着墙壁站立。

安澄吊儿郎当的,一只脚蹬着墙面,一只脚撑在地上,饶有兴致地看着花坛里的花鸟,时不时还跟乔薇分享一二。

终于不用上该死的课了,安澄心里头高兴极了。

能够站在教室外罚站,有光明正大的理由不上课,对他来说是一桩好事。

——当然,前提是老师不喊家长告状。

而能够跟青乔薇站在教室外罚站,享受二人空间,对安澄来说,这就更算是一桩天大的好事了。

这下子,她就算再不想搭理他,也只能被迫直面他那些絮絮叨叨了。

相反,乔薇一点兴趣都没有,全程面无表情脸。

这堂课是我很感兴趣的课。

她本来是想好好学习的。

上课时虽然的确经常走神,但脑子还是围绕着老师讲课的内容上转动的,这是她能够对现在的课堂抱有的最为集中的注意力。

而现在,就因为安澄上课跟她说话,她这半个无辜人也被卷了进来,只能在教室外罚站。

乔薇觉得很心塞有木有。

优等生上课说两句话,老师会容忍并自动忽略。

而一旦她这种差生上课说话,或者有人跟她说话,那么不好意思,这锅她不想背也得背。

优等生跟差生的待遇,相差实在太远了啊。

二十分钟后,下课铃响了。

同学们陆陆续续走出教室,出门时看一眼贴着墙根站立的乔薇、安澄两人,窃笑着偷偷跟同伴咬耳朵。

老师抱着教案过来,严肃地警告地两人一番,听两人再三保证绝不再犯,这才终于松了口:行了,下课了,赶紧回家吃饭吧。

乔薇返回教室拿书包,教室里很空,只有寥寥几个人。

邬子初还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慢吞吞地收拾书包。

乔薇走过去,正要把课桌上的书扫进书包里,目光忽然被桌子上一个黑色的小笔记本所吸引。

原主喜欢小清新风格,从来没买过这种黑色真皮笔记本。

笔记本扉页上没有写名字。

乔薇举着笔记本跟邬子初晃了晃,你的?邬子初低头,专心拉着书包拉链,没有回答。

乔薇也懒得等这个社交障碍人员答复,随手翻了翻笔记本,一行行漂亮的行书映入她眼眶,龙飞凤舞,字体清秀,排版极为舒适,让乔薇这个外行人看了也忍不住想要赞一声好。

这种笔力,这样的作品,如果稍加进修一下,将来肯定能做一名书法家啊!最主要的是,笔记上的内容……乔薇忍不住咦了一声。

这不是刚刚老师讲课的内容吗?乔薇下意识地扫了一眼邬子初的书本封面,上头签名的笔迹跟笔记本里的笔记一模一样。

邬子初,你的笔记本。

她直接递了过去。

邬子初摇了摇头,对她展示了另一本笔记。

乔薇匆匆扫了一眼,又看了看自己手里头的笔记本。

她发现,这两本笔记的内容、笔迹完全一模一样。

这是……什么意思?乔薇有点儿懵。

帮你记的。

或许是受不了乔薇的懵懂,邬子初终于开了金口。

说完后,他立即懊恼地摸着自己的喉结。

他也正处于变声期,嗓音偏粗嘎,就像公鸭叫声般难听。

平时他课上回答问题时,乔薇还没觉着哪儿不对劲,而现在两人一对话,邬子初嗓音的劣势就突显了出来。

乔薇忍不住笑出了声。

所以邬子初不是真的这么冷淡寡言,而是为了维护他美好的一面,竭力想减少公鸭嗓的出现频率啊。

邬子初,你的声音……她笑弯了眼,亮出了一口小白牙,很特别,我喜欢。

邬子初看着她,紧抿的嘴唇一点一点地放松。

这一回,他连脖子根也红了起来。

她说她很喜欢。

她还说,她很喜欢他……或者他的声音?严格说来,乔薇家跟邬子初家还是有一段渊源的。

乔薇是在听花痴他的那些小女生的嘴里,才得知了这些事情。

他俩居住的屋子,就在同一个小区,隔着几栋楼。

虽然不常在一块玩,但也是小时候打过照面的,对彼此能有个大概的印象,但这印象又不至于特别的深刻,勉强能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了。

他俩就读的幼儿园,就隔着一条街。

他俩就读的小学,就隔着一堵墙。

终于,他们升了初中,成为了同桌,这才算真真正正地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