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父和林陆明在家属院住了两个月, 到了8月底才离开的。
来的时候他们两,大包小包的,离开的时候也是他们俩, 大包小包的。
林母倒是也想着老家, 但是她也知道女儿这边需要她,外孙女连周岁都没有, 女儿还要上班,她如果离开的话, 谁带外孙女?让女儿辞职带那可不行, 女儿的工资那么高。
所以林母当然自己来带了。
带林母来家属院也一年了, 和家属院的家属们都相处的很好, 所以她在家属院也不寂寞。
更何况,吃的好, 穿得好,状态越发的年轻了,林母自己也高兴。
只是, 看着老头子和儿子走了, 舍不得而已。
想到这个,林母在一天晚上和女儿散步消食的时候,偷偷的问女儿:闺女, 你说农场还招人吗?林轻轻倒是没有想到林母的心思,听见林母这样问, 好奇道:娘问这个干什么?林母对自己的闺女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坦白道:就是你爹啊, 我想着如果农场还招人的话, 可以让你爹来试试, 如果你爹成的话, 你弟弟也来这边读书,这样我们一家人就可以在一起了。
林轻轻顿时就明白了,说来她今年才24岁,林母是17岁生的她,现在也不过40岁,放在现代,40岁才结婚的女人也不少。
让林母一个人在这里住几年确实不妥当。
想到这个,林轻轻道:那我明天上班了去问问。
晚上睡觉的时候,林轻轻把这件事和陆承说了:我也不知道农场招不招人,但是如果不招人的话,我有个想法,就是农场可以每年评一个优秀员工,优秀员工可以奖励一个工作岗位。
我如果被评上,那么这个岗位可以让给我爹。
我如果没有评上,对别的家属来说,也是一次机会。
你觉得怎么样?陆承没有意见:可以。
陆承从小孤寂,这两个月岳父和小舅子在的日子他也觉得不错,家里人多了,热闹了很多。
于是第二天,林轻轻去上班的时候,就像屈政委反映了这件事。
屈政委听了,直接道:这个计划倒是好,可以鼓励对工作的积极性。
不过,他有些疑惑,你怎么突然有这个想法了?林轻轻不喜欢在这种事情上撒谎,她坦诚道:暑假的时候我爹来这里了……所以我爹娘长期分开我有些不忍心,才想到这个。
她虽然提了这个计划是有私心的,但是她不是绝对的受益人,她也问心无愧。
屈政委对林轻轻的坦诚很喜欢,人谁没有私心?他也有。
但是有私心,却能像林轻轻这样坦诚的,屈政委很少见到。
不过说到这个优秀员工:你这个计划可以实行,能鼓励大家的积极性。
但是说到工作岗位,农场可以直接奖励你一个。
这些年来,你为农场付出了很多,也为我们部队挣了很多钱,解决了很多部队家属的困难,本来部队领导也在想,给你什么奖励,现在你有这个想法,就直接奖励给你工作岗位好了。
不过岗位和这个计划并不冲突,这个计划可以继续执行。
本来那个卤肉方子就为农场也就是为部队挣了不少钱,现在全县的卤肉都是农场提供的,而部队只给了林轻轻一个她老家的工作岗位,分明给的是轻的,现在林轻轻有这个岗位需要,部队就当她的工作奖励,对不对而言,也省去了琢磨奖励的时间,一举两得。
林轻轻想了想:这样的话,那我就不客气了,不过这样一来,农场评选优秀员工我就不竞争了,我就当提前预支了优秀员工的奖励。
她这话说的不自负,如果农场评选优秀员工,第一任的优秀员工极有可能是她,毕竟这个农场是她一手创立的,大家不看僧面看佛面。
退一步说,就算第一任不是她,也总有一任是她,所以就当她提前预支了这个优秀员工的奖励。
屈政委就是喜欢她的大气,也喜欢她的坦坦荡荡:没问题。
林同志,希望农场在你的领导下,会越来越好。
现在农场是他们部队的后勤,部队的大部分支出以及物资问题,都是从农场来的。
而且,因为有这个农场的存在,他们部队的装备改善了,伙食改善了,同志们的体格也好了很多。
屈政委好不亏心的说,林轻轻现在可是整个部队人气最高的了。
更重要的是,林同志从不嚣张闹事,人品更是没话说。
林轻轻也感激道:谢谢您,农场能有今天,也要感激您对我的信任也支持。
这是真的,但凡屈政委对她有怀疑或者干涉的地方,她做事情就会畏手畏脚了。
屈政委会支持她,一是看在陆承的面子上,二是因为林轻轻做的事情,不会损到部队。
从农场最初开始,部队对她虽然有资金上的支持,但是数额很小。
都是种子、鸡仔、猪仔等等上面的支持。
而且这些资金在第二年马上就归还了,不仅归还,还是以高出几倍的钱归还的。
屈政委也对她笑了笑,林轻轻的成功,说明他没有看错人,他也很高兴。
林轻轻从这边离开之后,就去了农场,农场里大家都在忙碌,每个人在每个人的岗位给上。
林轻轻来到农场的办公室,见里面没人,又去了农场的扫盲班。
农场平时闲着的时间也不少,所以林轻轻给大家开了个扫盲班,林轻轻来到扫盲班,果然,大家都在里面。
她朝着老师招了招手。
老师停了下来,来到门口:林同志?林轻轻道:耽误一下大家的时间,我有个好消息要和大家说一下。
老师马上道:看林同志这样,看样子这个好消息一定是非常好的消息。
这位老师也是家属院里的军嫂,初中毕业的,她一边在军嫂们一起拿工分干活,用工分换福利和年底工资,一边又拿扫盲班老师的工资,她很喜欢这个工作,轻松自在。
当然,这样的扫盲班在农场有好几个,所以像她这样的扫盲老师在农场也有好几个,都是聘请的军嫂里念过书的。
有像她这样初中毕业的,也有高中毕业的。
林轻轻笑道:确实是。
老师对着扫盲班的军嫂们道:大家,林同志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大家用掌声欢迎。
啪啪啪啪……上扫盲班十分给面子拍起了手。
林轻轻走到讲台桌前: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是我的好消息,也是大家的好消息。
我们的农场在我们一起努力,从63年成立到现在68年,已经整整四个年头了,这里的每一只鸡、每一只猪、每一颗土豆、每一颗番薯,都是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
在这里,我先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的一起努力,让我们女同志顶起了半边天。
啪啪啪啪……大家又拍起了掌声,掌声比刚才还要大。
这是她们的骄傲,是她们女同志的骄傲。
林轻轻抬手,示意她们暂停,她继续道:所以好消息是,从今年开始,农场每年会评选一名优秀员工,优秀员工可以拥有一个工作名额,这工作名额可以让给你的家属、亲戚或者出卖都可以,不过不管是让给你的家属、亲戚或者出卖,对方都要接受部队的调查。
同时,优秀员工的评选每人只能参加一次,如果你今年被评选为优秀员工,那么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所以,请大家为接下来的第二任优秀员工做准备吧。
因为第一任的优秀员工部队已经给了我了,我就不要脸的接受了。
天啊,这是真的吗?被评为优秀员工可以奖励一个工作名额吗?太好了,我们农村竟然还有这个待遇。
林同志,我有问题。
其中一个军嫂举手。
林轻轻道:请说。
第一任优秀员工是你的话,那你是不是也奖励了一个工作名额?这位军嫂问。
林轻轻点点头:是的。
那位军嫂继续问:请问你的工作名额出让吗?大家一听,觉得这位军嫂太机灵了,她们都想买林同志的工作名额。
林轻轻笑着道:抱歉,我的工作名额要给家属。
不过,大家不要灰心,今年年末评选的优秀员工说不定就是你们了。
大家听到林轻轻的话,都是干劲满满的。
大家对于林轻轻拿到这个第一任优秀员工的事情,一点都不羡慕妒忌,她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
因为农场是林轻轻建立起来的嘛。
当然,就算有些人私心羡慕林轻轻,妒忌林轻轻,她们凭良心说,也认可林轻轻的。
林轻轻和这边的扫盲班打过招呼之后,又去了其他的扫盲班,等到整个农场的人都知道这件事之后,农场的气氛又活跃了起来。
每个人只能评选一次优秀员工,熬一熬,说明很多人都有机会。
虽然,农场有100多个人,大家也活不了100多年,但是只要肯努力,机会还是在眼前的。
等中午林轻轻回到家吃午饭的时候,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林母:娘,我爹的工作解决了,回头我给家里写封信,我爹随时可以来农场上班了。
啥?不过才一天,闺女就把当家的工作解决了?林母真是不敢相信,你是怎么解决的?于是,林轻轻就把事情说了一遍。
林母听了,整个人愣了好一会儿:闺女,你可真是太聪明了。
这么聪明的女儿,不随自己,也不随当家。
林母仔细想了想,觉得随婆婆。
他们家婆婆最聪明了,当家的三兄弟就没有遗传到婆婆的聪明劲儿,没有想到隔代遗传给闺女了。
可是,问题又来了:那你爹如果来了,之前邮政局的工作怎么办?卖给三叔家吧。
林轻轻道,一户人家一个,这样三叔家也开心,爷爷奶奶的心思也少了些。
三个儿子,大房和二房都有出息了,就三房没出息,林爷爷和林奶奶心里也操心。
林母对这个倒是没意见,虽然她有娘家,她娘家人肯定也愿意买这个工作,但是她也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买个三房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卖给娘家,当家在婆家肯定难做人,公公婆婆对她也肯定有想法。
她不想家里因此而破裂。
那你说,买给三房的话,得要多少钱?66年分家的时候,你奶奶多给了三房500块钱,算是买工作的钱,但你爹那工作500块肯定不够吧?林母愿意把工作买给三房,但又不想卖500,这样一来,她觉得他们家亏了。
当家那工作一个月就是20块,一年240,500块也就是两年。
如果卖给别人的话,肯定不只500的。
林母觉得,在差不多卖价的情况下,她是先考虑家人的,但如果价钱差的多了,她也不会跟钱过不去。
林轻轻问:那娘你心里的价钱是多少?林母也没有狮子大开口:多少我心里没底,但肯定不只500,闺女,你觉得多少好?林轻轻道:这样吧,我先给爷爷奶奶写信,到时候让爷爷奶奶给我打电话,我先听听他们的意见,给多少的价钱,然后再决定。
林母一听觉得这样好,还是闺女聪明。
不过闺女啊,你把工作的名额给了你爹,陆承姨母那边会不会有想法?不会。
林轻轻道,那边都是工人,至于姨母婆家那边,那跟我们远了,他们的工作没道理要我们操心去解决。
如果是姨母的子女需要工作,他们如果有办法的话,可能会帮忙,但姨母的婆家那边的确跟他们没有关系。
林母是一惯听女儿的,既然女儿这样说,她就放心了。
她在这里住了两年了,早就知道,在女儿和女婿之间,做主的是女儿,女婿不管事的。
叭……叭……奶呼呼的叫声传来。
原来是院子里学走路的小宝看到陆承来了。
小宝站在学步车里,自个儿走来走去的,走的累了,就坐在学步车里。
她现在都能靠着学步车走到院子外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