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7章

2025-03-22 07:11:02

林爷爷知道老婆子故意怼他呢, 他也不在意,笑眯眯的道:就算不是给我的,难道他们还能越过我跟我抢?这话……林奶奶只想说老头子不要脸, 这不是威胁儿子嘛。

这东西怎么分呢?轻轻也没给交代吗?林爷爷自管的拿起雨鞋打算试穿了, 一边道:你看着安排吧。

咦,这里有封信。

其实, 如果是以前,林爷爷也不会在乎一双雨鞋。

但是后来国家战乱, 林家人回到祖籍乡下来避难了, 当时连行礼也没有带, 只把家产变卖了些, 带着钱回来的。

那个时候,人能好好的活着就不容易了。

后来在乡下他们也没有表现的多富贵, 这叫钱不露白。

信?那肯定是轻轻写的,快看看。

林奶奶催促。

别急。

林爷爷拿起信,这信还挺厚的。

林奶奶:都两个月了, 轻轻肯定有很多话要跟我们说, 信当然厚了。

林爷爷被老婆子怼的无言以对,他老实的拆开信,一拆开, 里面调出来两张照片。

林奶奶眼明手快的拿了去:啊哟,是轻轻的照片, 一张是他们全家福, 一张是她一个人的照片。

你们看轻轻好像瘦了, 虽然瘦了, 但是精神很好。

全家福里, 林轻轻和陆承都是坐着的, 陆海词坐在林轻轻的腿上,母子俩笑的那叫一个开怀。

而身边的男人虽然没有在笑,但是眼底的柔情就是看照片的人,也能看得出来。

林奶奶看到这照片,眼睛都红了:好,好啊。

看着照片里孙女和陆海词亲昵的样子,她就知道孙女过的很好。

一个过的好不好,眼神是骗不了人的。

看着孙女过的好,林奶奶心里也高兴。

更加确认了当初的坚持是对的。

一颗老山参换孙女的幸福,是值得的。

而且,在这个年代,姑娘家的礼金最多也就几十块,陆承却给了800的礼金,又何尝不是把老山参的钱给了?所以说,他们家没有亏。

孙女幸福了,老山参的钱也拿到了。

林奶奶唯一担心的,就是孙女从小被养的娇惯了些,怕她和那个小孩子处不来,现在从照片看得出他们相处的很好,她就什么都不担心了。

再看孙女的单人照:这孩子,可真是调皮的,这是啥动作?看着孙女摆的手势,林奶奶看不懂。

娘,别看闺女的照片了,快看看闺女在信里写了什么?林母催促。

她也眼红包裹里的这么多好东西啊。

林奶奶:别催别催,老头子,快看看信。

林爷爷打开信,结果,信里还夹着一张五块的钱。

这下连林爷爷也动容了,他把钱给林奶奶,刚看到信里的字,他微愣:这丫头的字倒是好了……原来是跟着陆承在学习啊。

林轻轻写不来和原主一样的字,所以写信的开头,就交代了一些事情。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各位亲人,见信如见我。

我在家属院过的很好,现在跟着陆承在学习高中的知识,打算参加高中毕业考,把高中的证书也拿到。

你们看我的字是不是好多了?林爷爷看到这一行字,还能怀疑孙女的字变了吗?林奶奶张望着一看:确实好了,以前的字跟毛毛虫一样。

说到这个,她忍不住笑出声。

林家人都是认识字的,虽然三个儿子没有好好的念过书,因为国家后来兵荒马乱的,但是林爷爷确实一笔一字的教过他们。

所以林家三个儿子,相当于小学毕业的水准。

在建国前,有小学毕业的水准,这已经不错了。

当然了,三个儿媳妇就差了点,没念过书。

那个年代,姑娘家没念过书的很多,林家找儿媳妇也不是专门挑念书的,挑的是人品。

爹、娘,闺女在信里说了什么啊?林老二也好奇的问。

林爷爷已经看完了信,他道:轻轻说了好几件事。

第一件事,她在部队里跟着陆承学习,打算把高中毕业证给拿到手。

不亏是我孙女,就是努力。

林奶奶没敢说聪明成绩好什么的,因为她也知道,她孙女成绩不好,人也不聪明。

当年初中还是靠老头子的脸面才能去读的。

不过没关系啊,孙女婿是大学生,这笨蛋跟着聪明人,脑子也总能改变的,现在不就是改变了吗?你们一个一个都看着,你们大姐这么努力,结婚了还不忘学习,你们也要好好读书,知道吗?男娃们不敢质疑奶奶的话,都一个一个应声道:知道了。

现在林家六个孙子中,林医阳是初中毕业的,作为长孙,林爷爷对他的教导从来不落下。

初中毕业之后,林医阳没考上高中,就成了大队的记分员,他一边记分,一边跟着爷爷学习医术,将来是要当林爷爷的传人的。

至于三个儿子,林爷爷也不是没打算教,无奈教不会,没有这个天赋。

排行第二的还是林医阳的弟弟,今年15岁,林傲军,下半年初三了,明年要中考了。

排行第三的是三叔家的长子,林山斌,今年14岁,下半年也是初三了。

本来林傲军可以早一年读书的,为了等弟弟一起,兄弟俩一起可以做个伴。

排名第四和第五的是三叔家的二子和三子,是双胞胎,今年12岁,分别叫林狮、林武。

今年四年级。

剩下第六是林轻轻的嫡亲弟弟,今年11岁,读小学三年级。

林奶奶又道:老头子,你继续说。

林爷爷便继续道:第二件事,轻轻在部队里找了一份工作,所以以后每个月会给我们5块的孝敬钱。

啥?林奶奶也大吃一惊,咱们家轻轻还能找到工作?如果这不是自己孙女,林奶奶非得问问老天爷,林轻轻能干什么事情?因为林奶奶也知道,孙女干啥啥不会啊,从小到大,就是连衣服也不会洗。

她找的是什么工作啊?其他人也纷纷听着,真怕错过什么消息。

不怪林奶奶这样认为,就是林家其他人也不认为林轻轻能找到工作。

不是他们看不起林轻轻,而是他们从小看着林轻轻长大的,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

就是有些被宠坏了。

不过,可能是结婚之后,姑娘家就长大了懂事了。

是食堂里的。

林爷爷道,轻轻说,她经常看老婆子做菜,所以对于怎么做菜好吃有些想法,于是进了部队食堂。

她现在在部队食堂里配菜,也就是专门指点厨子怎么做菜。

林奶奶道:那可不,轻轻那张嘴可叼着呢。

从小到大,家里什么好吃的都先顾着她,如果说孙女对吃的有些想法,林奶奶倒是相信的。

没有想到啊,这这孩子吃也能吃出工作来了。

林爷爷:也就是食堂里的管事看在陆承的面子上。

他是这样认为的,第三件事,因为她有工作了,所以以后每个月会给家里五块钱,作为给我们的养老费。

不行不行,她每个月给我们钱,如果陆承不高兴了怎么办?哪有姑娘结婚以后,还每个月给娘家钱的?林奶奶就怕孙女这举动引得陆承生气。

而且,也确实没有这样的道理。

林爷爷道:不用担心,轻轻说陆承每个月也有给他姨母十块钱的养老费,因为陆承工资高,每个月给出十块钱也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所以她不会介意。

但是她现在也是有工作的人,她工资低,所以每个月就跟少点,给我们五块钱。

这事情陆承也是答应的。

林奶奶听到这个,就没有在说什么了。

既然陆承每个月给姨母十块钱,那么孙女每个月给五块钱她也拿得住手。

况且,这钱存着,以后再给孙女,就当他们为孙女存钱,给孙女多一个保障。

至于卤味的事情,林轻轻没有跟林家人说,这是属于她自己的私活。

第四件事,就是她寄来的东西怎么分配了。

林爷爷觉得自己总算出了口气了,说到最重要的环节了,张两双雨鞋,一双是给我的,一双是给老二的,至于老大和老三,她不知道你们的鞋码,叫你们写信告诉她,等她下次搞到了鞋票,就给你们买了寄来。

林大伯:不用不用,轻轻记着我们就够了。

她刚开始工作,买了这么多东西肯定也是花陆承的钱的,还是不用给我们买了。

林大伯不知道,这是林轻轻用6月份挣的卤味的钱买的,80来块,但现在也花的差不多了。

林三叔跟着道:可不是,我如果要穿,爹你的雨鞋借我穿穿呗。

林爷爷哼了声:想的倒是没,我活了一把年纪了,也没见你给我买样东西,你还想穿我孙女给我买的雨鞋,做你的白日梦吧。

林三叔:……这是爹会说的话吗?后面还有其他的礼物……林爷爷接着往下说,这里的衣服,我、老婆子、老二、老二媳妇,都是衣服,每件衣服上面有缝了纸条,上面写着我们的名字。

老大两口、老三两口子、医阳两口子,各得了一匹布,轻轻说也不知道你们的尺寸,干脆就买布了,叫你们自己做衣服。

至于其他人,就是一个解放包、一个文具盒、一本书。

好了,就这些。

对了,还有多出来的两块布是给你们小爷爷两口子的,这一包奶糖也拿过去给他们家的孩子们吃。

小爷爷自然是林爷爷的弟弟。

林奶奶听林爷爷说完信的内容就道:你们自己把布拿走吧,轻轻说有名字,你们自己找。

她话一落下,大家就找自己的东西,每块布上缝着一张纸条,很好找。

娘,这奶粉是给谁的啊?林母问。

她寻思着,他们家陆明还小,不知道是不是给他的。

林奶奶一听,看向林爷爷:老头子,这奶粉是给谁喝的啊?你可没说。

林爷爷道:忘记了,这奶粉是给我们老两口补身体的。

林奶奶一听,赶忙把奶罐抱怀里了:没你们的份,你们就别想了,我和你们爹年纪大了,你们就别惦记我们的补品了。

孩子们都长大了,她可不会给他们。

如果孩子才刚刚出生,她肯定会分给他们。

她想着,把这罐奶粉藏起来,等轻轻生了孩子,再给送去。

送奶粉也倍有面子的。

老太太不知道,这年头还有保质期呢。

部队林轻轻结完7月份的账,自己的兜里还有350块左右,这是七月份整个月挣的利润,扣掉了草木灰的钱,和于秀瑶等人的工资。

不过,于秀瑶等人也高兴,于秀瑶这个月挣了了30来块,就是其他的嫂子们也挣了20来块,这可比工人上班还要爽,工人上班整天的在厂里,而她们只要上午洗一洗就好了。

林轻轻带着美妙的心情回到家里,看见陆海词坐在门口画画,自从画了动物之后,陆海词的画画细胞仿佛开了一个口子,他爱上了画画。

不过……陆海词,你怎么没在午睡?妈妈……陆海词抬起头,爸爸去拿包裹了,我在看家哦。

包裹?林轻轻好奇,谁给寄来的包裹啊?陆海词摇摇头:我不知道哟。

我去看看。

林轻轻刚转身,看见陆承抱着一个大包裹回来了,是哪里寄来的啊?林轻轻问道。

是高山坳寄来的。

陆承看过寄件地址。

那应该是林家那边寄来的,快看看寄来了什么。

林轻轻有些迫不及待。

不管东西是什么,收到东西总是开心的。

陆承把包裹放下:我去找把剪刀。

我去拿,在房间里。

林轻轻起身。

她经常用剪刀,所以比陆承熟悉。

找来见到,把包裹拆开,林家寄来的东西也就一目了然了。

是干货啊,我很喜欢吃干货的。

林轻轻道,说起来,因为爷爷经常上山采药,所以林家的干货特别多。

妈妈,这都是什么啊?陆海词被吸引了,也不画画了。

这是笋干、这是木耳干、这是香菇干……林轻轻没有想到林家寄来的干货那么多,这么多的干货,邮政费也不少了,还有菜干。

这菜干放汤喝很棒,还有这个番薯干,这是奶奶特意做的,番薯蒸熟之后,再加入糖捣成泥,然后弄成薄薄的一片一片的,再切开。

等晒干之后,非常的有嚼劲,而且还很甜。

这是林奶奶做的,但是,她自己的奶奶也会做。

林轻轻还直播过奶奶做番薯干的场景呢,现在想起来,她都觉得很有意思。

陆海词,你来吃吃看,好不好吃。

哎。

陆海词拿了一片,咬了一口,好吃。

就这么一口,可以嚼好一会儿了。

你吃吗?林轻轻问陆承。

嗯。

陆承也拿了一片,放在嘴巴里嚼。

林轻轻笑了:其实这个番薯片如果炒一炒更加好吃,不过得用沙子炒,那种洗的干干净净的沙子。

陆承,这里附近有沙子吗?沙子?用什么沙子?陆承问。

林轻轻道:用很细碎的海沙就可以。

那肯定有,这里有海鲜干,肯定也有海。

陆承回答。

对哦,我怎么忘记这个了,我去问木匠媳妇,她肯定知道。

林轻轻想了想,现在几点了?陆承:一点零五分。

林轻轻一听,赶忙起身:那我去找木匠媳妇问问。

她三点才上班呢,时间还早,陆承,你把香菇干泡上,我们明天做汤喝。

陆承:行。

林轻轻骑着自行车去找木匠媳妇了。

当头中午,她也不嫌热。

等她到木匠家,木匠家的人还没上工,夏天上工比较晚,可同样的,下工也晚了。

木匠媳妇看到林轻轻来了,也高兴。

她和林轻轻交情不错,她们也私下交易过好几次,都是以物换物的,他们彼此都放心。

听到林轻轻的来意,木匠媳妇知道了:你要用海沙炒番薯干啊?林轻轻道:是的,这里附近有海吗?我想去取一些海沙。

有有有,我带你去。

木匠媳妇倒是没想到林轻轻要用海沙炒番薯干,这多麻烦啊。

他们平时吃的番薯干就是把番薯切成一条一条的,煮熟晒干就好了。

还不知道可以用海沙炒番薯干。

这就是地方差异了,有些地方有这种吃饭,有些地方没有。

从木匠家去海边有些距离,所以林轻轻骑自行车带着木匠媳妇去的。

这会儿虽然是涨潮的时间,但是不影响林轻轻取沙,她就海边,看着那些沙子细,然后取了些。

也不多,大概两斤左右。

取了沙,林轻轻先送木匠媳妇回家,然后自己才回的家属院。

她到家属院已经是下午两点了,家里只有陆海词在。

陆海词看见妈妈取了沙子回来,好奇的不得了:妈妈,这个沙子可以吃吗?小朋友都知道沙子是不能吃的啊。

当然不能了。

林轻轻哭笑不得,要先把这个沙子洗干净,然后再晒干,等到明天就可以用这个还炒番薯干了,到时候番薯干又脆又甜,特别好吃。

陆海词听到特别好吃,就要流口水了:妈妈,我会看着沙子的。

林轻轻:好啊,那辛苦海词了,等明天炒了番薯干,你要多吃一点哦。

陆海词咧开嘴笑了。

林轻轻洗好沙子,就晒在院子里,然后她就去上班了。

三连炊事班林同志,我们上次定的黄豆和绿豆下午菜场的人给送来了。

齐哨一看到林轻轻,忙叫道。

说起来,他们月初的时候就打算做绿豆汤了,但因为突然去定绿豆,菜场没有这么多的绿豆。

其实也理解,这年代地里种的以粮食为主,绿豆不算做粮食,所以种的少,以至于一次性要一百多斤的绿豆,菜场竟然还没有。

这一定,就到了八月份了。

送来多少啊?林轻轻问。

加上后来加的量,500斤绿豆,116斤黄豆。

齐哨道,也就是说,6月份和7月份草木灰挣的钱全给用过完了。

那我们明天开始做绿豆汤吧,做好之后放冰柜里冰着,明天中午大家打饭的时候就能知道了。

好在食堂有冰柜,这绿豆汤冰一冰,味道可就不同了。

不过他们没有糖,所以绿豆汤都是不放糖的。

但就算不放糖,冰一冰也是好喝的。

齐哨:那明天可把他们高兴死了,自从林同志来了之后,他们每天吃的开心,现在连点心都安排上了,可真是有福气了。

当然了,他也没少吃。

林轻轻笑了笑:这些绿豆和黄豆可不只是三连的,还有其他连的,是整个独立团的,明天中午整个独立团的都要安排上吗?一斤绿豆多放点水,可以做十个人的分量。

独立团700多个人,算800个人好了,得要80斤的绿豆。

不过他们有五百斤,不怕。

都给安排上。

齐哨道,咱们这边熬好了给送到其他连队食堂。

这样一来,其他连队的同志们肯定羡慕我们连队。

这有什么,明天中午绿豆汤,后天早上豆浆,都一起安排上。

其实,林轻轻自己也想喝。

一斤黄豆可以做四斤左右的豆浆,每人200毫升,可以分给10个人,那800个人的话,也是80斤的量,不过这样一来,116斤黄豆只能吃一次了。

但也没关系,剩下的黄豆渣还可以……突然,林轻轻眼睛一亮,剩下的黄豆可以做黄豆芽啊。

齐班长,来五斤黄豆,我来做黄豆芽。

林同志会做黄豆芽吗?齐哨惊呆了,这也太厉害了吧?林轻轻想说,一切都是为了生存啊。

她和其他的美食主播不同,她是走进民生、走进乡村的美食主播。

自己发黄豆芽,自己捣年糕等等,她都做过。

倒不是她厉害,坦白说,一切都是为了流量,为了挣钱。

现代人喜欢看啊。

齐哨拿来五斤黄豆,就把里面的人赶出去了:林同志,这做黄豆芽是技术活,我们就不看了,你做好了叫我们。

林轻轻没有想到他还这么仔细,说实话,她真没想到:好。

其实她也不在乎的,这本来就是她从网上找来的法子,但既然齐哨提出了,她也就没有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