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奇怪, 贵妃得宠,豫王也极得皇上欢心,这些年来连太子都不放在眼里, 说是权势熏天也不为过,只是这一个多月来, 豫王一家人却销声匿迹, 不管是请他们赴宴,还是去王府拜访, 都是托故不见,这不连着两次宫宴都没见过他们, 又听说宫里的贵妃也病了, 这才传出一些风声来……云初皱眉道:这么说,说什么他们被软禁了都是传言?不不,说起来这事儿还颇为好笑……海晏清笑着说道,那豫王世子生性风流, 这一两年一直流连青楼……海晏清小心地看了看云初的脸色,见她神情无异, 才继续说下去。
那日他正在青楼里……那个……做客, 忽然进来一群锦衣卫, 什么也不说就把他强行带走了,豫王府的侍卫下人要反抗,那些锦衣卫当场抽刀砍翻了几个,见了血那些人就不敢动了。
众目睽睽之下,大家都只当是出了大事,谁知从那以后就没人见过豫王世子, 也再没有任何消息……那青楼老鸨心疼银子, 又因为伤了人影响了生意, 几次三番去豫王府要银子要赔偿,都被赶了出来,老鸨哭闹了许久,见了客人就诉苦,说起豫王府里满是锦衣卫,她只想要回自己的银子,却差点儿被杀了头,这件事就这么传开了。
这事还不算完,那些御史得知此事,便立刻上折子参豫王世子,谁知奏折全都被留中不发,朝廷里的官员才渐渐觉得这事儿有些蹊跷……海晏清叹了口气:皇家的事多隐秘,虽然都猜测豫王一家出了事,可谁敢到处去打听?我私下问过郑大人,郑大人也不肯说,只说让我放心,豫王是不会再害父亲的了。
这话听着空洞,细细品味却觉得蕴含了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令人思之极恐。
云初沉默半晌,才问道:你方才说,这些事都是这一两个月内发生的?是。
海晏清说道,我听人说,过年的时候豫王携王妃世子参加宫宴,看起来还是一切如常。
云初不知想到了什么,低头不语。
海晏清只当她是担心,安慰了她好一会儿,直到下人禀到外头有客来拜会,海晏清才出去了。
直到宋王氏带了孩子们进屋,才看到云初依然在桌旁怔怔地坐着。
姑娘怎么在这儿坐着?这天气虽然暖和了,风还是挺凉的,可别吹着了。
宋王氏絮絮叨叨地说道,拿了件外衫披在她身上,看了看又皱起眉头,瞧我都糊涂了,如今天气一日比一日暖,该给姑娘多做几件春衫才是……见宋王氏叫人去翻布匹,云初阻止她道:奶娘别拿了,这衣裳就不用再做了。
那怎么行?姑娘现在不比从前,正该多做些新衣裳穿,明日老爷夫人他们回来了,以后去外面应酬的事多着呢!宋王氏据理力争。
云初笑了笑,说道:不用做,等父亲母亲他们回来,都安顿好了,咱们还回定阳去。
宋王氏一怔,神情满是不敢置信,半晌才说道:姑娘说什么玩笑话,如今老爷夫人都回来了,姑娘也有了靠山,还是好好在娘家住着吧。
这些日子宋王氏也有些发愁,她虽然暂且代管着海府的事,可她毕竟已经不是海府的奴仆,让她回定阳吧,她放心不下云初,让她留在京城,她又惦记着自家那一家老小,真是左右为难。
现在听云初说要跟她回定阳,她是又惊又喜,又不敢相信。
云初认真地说道:我想好了,京城虽好,麻烦却多,我还是想回定阳去开医馆,跟奶娘一起过活,只要奶娘不嫌弃我就好。
宋王氏听得眼泪差点儿落下来,哽咽地说道:说什么话呢,我咋会嫌弃姑娘?程嫂和何嫂抱着孩子,听说要回定阳也是满脸欢喜。
宋王氏抹了把眼睛,说道:姑娘,京城千好万好,我却还是觉得定阳住着心里踏实,就是不知道老爷夫人会不会答应。
云初微笑着说道:我会跟父亲和母亲说的,想必他们会体谅我。
有海家二小姐的经历在前,她觉得去定阳居住对海家对自己都是极好的选择。
跟远在黑水城,这辈子都不知道能不能再见的海家二小姐相比,她住在定阳显然更容易被海家人接受。
宋王氏听她语气认真,想来是早已想好的了,心里便放下了一个大石头。
姑娘,我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你推了皇后娘娘的赐婚,对你反倒更好,京城大户人家的规矩那么多,哪里有定阳这种小地方过得自在?你若是想再嫁,咱们回定阳去慢慢挑,我瞧着景公子那样的就挺不错……陡然听到宋王氏提起傅景胤,云初刚刚平复下来的心情瞬间又有了起伏。
宋王氏一无所知,还在自顾自说着:那景公子虽然是商人,可年纪轻轻,人长得也好,再说他身体不好,姑娘你正好可以看顾他,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云初想到在定阳跟傅景胤相处那三个多月,只觉得恍若隔世。
炕上的安安见云初一直怔怔地不出声,指着她咿咿呀呀地叫了起来。
全哥现在已经可以扶站了,他动作利索地爬到炕边上,扶着墙就站起来,冲着云初啊啊地叫,吓得程嫂像老母鸡一样伸开双手护着他,生怕他摔倒在地。
云初回过神来,忙走过去坐在炕沿,两个孩子立刻都爬过来依偎在她怀里。
安安歪着头,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望着云初,似乎感觉到她的心神不宁。
全哥则被云初领口的盘扣吸引了视线,小手揪着玩起来。
这一幕似曾相识,云初想起全哥也曾经这样玩过傅景胤的盘扣,莫名心里有几分酸涩。
不管怎么说,现在她知道两个孩子的生父是傅景胤,而不是豫王世子那个渣男,她心里还是颇为庆幸的。
只是想到两个孩子注定要在没有父亲的家中长大,她又觉得难过。
那边宋王氏依然叫丫鬟取了布料来,将那些时兴样式的选出来,让云初想着明日给海大夫人送去。
云初哪有心情想这些事,略看了一眼就让她先放一边去。
宋王氏见她不明白自己的心意,坐在她身边低声地劝了她半天,让她明日跟海大夫人好好说说,免得海大夫人怪罪她瞒着两个孩子的事。
云初听得苦笑,最后只能无奈说道:奶娘,你放心好了,母亲不会怪你的。
当时海家那个情形,人人自身难保,能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清白名声什么的,跟生命相比一文不值。
宋王氏也明白这个道理,可好好的海家大小姐变成这样,她总觉得愧对海大夫人。
转眼就到了第二天,一大早上海晏清就带了马车去通州接人,宋王氏则叫下人打水擦洗,扫院子,预备吃食,连花盆要放在哪里也要再三斟酌,一副紧张万分的模样。
云初倒没那么紧张,她已经打定主意要回定阳去,海家人如何看她,她反倒不放在心上了。
吃过午饭,云初哄着全哥和安安睡着了,丫鬟急匆匆进来报信,说家里人已经到了。
云初让程嫂过来看着两个孩子,自己对着镜子拢了拢头发,便出去了。
到了大门口,她见海晏清已经站在台阶上,正指挥下人搬东西,还有几个孩子围着他身边,年纪从七八岁到十二三岁不等。
云初还没等看到其他人,其中一个个子较高的男孩子已经隔着人群看到了云初,欢呼着跑了过来。
大姐!他这一嗓子喊出来,其他孩子纷纷转过头来,见到云初都一股脑冲了过来。
大姐,我好想你啊!大姐,我现在认识四百多个字了,还会写大字了呢!你说过我认识一个字就给我吃一个糖栗子的,这下欠了我好多糖栗子了!大姐,这帕子是我绣的,你看好不好看?我还给你带了几十张花样子,你不是最喜欢攒花样子吗?大姐,我给你带了好多东西,都是京城没有的,回头给你送去!四五个孩子围着云初叽叽喳喳,吵作一团。
只看这些孩子对云初的亲热劲儿,便知道从前是多么喜欢这个大姐。
云初望着这些还没褪去稚气的脸蛋,心里一酸,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晏琨,晏桓,云锦,云薇……你们都长这么大了……小孩子长得快,虽然才一年多没见,可是每个孩子都比记忆中长大了不少。
云初和弟弟妹妹们正说着话,忽然孩子们声音一顿,目光齐刷刷看向大门口。
云初抬起头,看到两个中年男女走了进来。
海百川身材中等,一张国字脸显得颇有威仪,他年不过四十,两鬓却生了许多白发,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
海大夫人容貌秀雅清瘦,五官虽不美艳,却另有几分温柔和顺的气度,是那种看着极为舒服养眼的长相。
两个人都是一身半旧的棉布衣裳,脸庞带着掩不住的风霜之色,显然在黑水城的日子并不是那么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