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70章 看房

2025-03-22 07:11:58

宋大庄和宋王氏听他说得有理, 只得暂时歇了买田地的心思。

只是他们要在定阳县落籍,肯定不能一直住在客栈里,宋王氏便琢磨着先租个宅子住下。

说到宅子, 尤中人的话就多了起来。

若说宅子,这县城里就没有比我更熟的了, 只不知宋老爷宋太太是想租个什么样的宅子?是想要大一些的, 还是小一点儿的?是想要热闹的地段,还是清静的?想住东城还是哪里?要不要带临街铺面的宅子?尤中人这一连串问题问下来, 连宋王氏也犯了难。

她哪里想过租个宅子还有这么多要考虑的,要是依着她, 那肯定是租个最便宜的, 哪怕是大杂院也行啊,暂且先对付过这个冬天,等过了这段时间,他们再或租或买几亩田地, 有了地,他们才觉得心里踏实。

可是他们一家人可以住大杂院, 难道让云初也跟着他们住大杂院去?云初从京城到宋家已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了, 跟着他们一路逃荒也是没有办法, 到现在还要委屈她住大杂院?再说,云初一个年轻女子带着两个还在吃奶的孩子,就算是知道她守了寡,依附着娘家过活,那大杂院人多眼杂乱糟糟的,难保没人会打云初的主意。

不说别的, 只为了云初的安全, 她也不敢带着云初去住大杂院。

云初看宋王氏皱着眉头不说话, 转念一想便知道她在顾虑什么。

她看向还在等着宋王氏答复的尤中人,想了想便问道:尤中人,不知这县城里哪里住着方便,我们家人口多,孩子又小,还是寻个清静的地段住着好。

听云初这么一说,尤中人便知道,宋家人比较注意安全和生活的便利性。

若说住着方便,那自然是南北城附近了,这两个城门日日都有人进出,进城卖菜卖柴的都打南北城门这两边进来,只不过有一点,这南北城住得多是摊贩走卒短工之类的平民百姓,您要是想寻个清静,那还是住东城合适。

旁的不说,咱城里的甜水井属东城那边最多,吃水就方便多了。

这个时代没有自来水,吃水主要是靠井水,但是这井要打出来才知道是甜水还是苦水,所以水质比较好的地段,住的人自然就多了。

云初深知水质的好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听尤中人这么说,便决定去东城找宅子了。

那咱们先去东城看看吧,我们一家十几口人,有没有合适的宅子?尤中人忙说道:有的,您家人口多,找个不大不小的宅院就好,若是不要临街带铺面的,租金还能便宜点儿。

云初问道:若是这不大不小的宅子,租的话要多少钱,买的话要多少钱?尤中人想了想,说道:娘子有所不知,咱们县城里做生意的商人多,因此东城那边可租的宅子倒是不少,卖的却没几个,毕竟那边地段好,许多人都愿意买了宅子,再租出去吃租钱的,若不是家里有事或者急用钱,轻易不会卖东城的宅子的。

即使有卖的,也都是多多少少有些毛病。

尤中人这么一说,云初就明白了,东城的房子最保值,所以房主都不愿意卖,若是出售的房子,大多数都有问题。

若是价钱,有二三十间屋子的两进宅院,一个月租金约莫要一吊五百钱到两吊钱,若是带铺面的,两三吊钱也不一定能租得到。

若是买的话,至少也要四五百两银子。

定阳县富庶,来往商旅和进出京城的贵人极多,是以租金和房价都很高。

听到这个价格,宋王氏等人先是大大地吃了一惊,接着不禁垂头丧气。

他们如今连一个月的租金都拿不出来,更不用说买宅子了。

云初听了这个价格倒觉得没什么,跟京城动辄几千上万两一间的宅院相比,定阳县的房价已经很亲民了。

那劳烦尤中人给我们寻几个合适的宅子,最好尽快就能去看看,或租或买都可以。

他们住一天客栈就要多花一天钱,而且处处都不方便,还是早点儿租或者买个宅子划算。

尤中人答应回去给找找,明天一早就来带他们去看房,便告辞离去了。

宋王氏看着云初,半晌才叹气道:云儿,咱们这一大家子实在是拖累你了。

宋家现在实在是穷,一路吃用全都是用的云初的银子,每次想到云初是卖了祖传的方子才养活了他们一家人,宋王氏都既愧疚又难过。

云初安慰道:娘说得哪里话?要不是娘,如今我还不知道落在哪里呢!如果不是有爹、娘,还有哥哥嫂子们这么照顾我保护我,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可要怎么活呢?她不缺银子,也不会把这点儿银子放在心上,在她心里,宋家人对自己的恩情是不能用银钱来衡量的。

要不是宋家人帮忙,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怎么可能走这么远的路到定阳县。

在这个时代,她一个孤身女子别说带娃了,活下去都很艰难。

娘,咱们是一家人,就别再说两家话了,以后咱们留在这里,都会过上好日子的!云初一番话说得众人都高兴起来,纷纷附和。

妹子说得对,咱家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爹,娘,我们以后一定好好过日子!娘放心,等安顿下来我们就出去做工,肯定能赚钱养活一家人!之前在昌高城外的集市上,大家觉得前路未卜的时候,都想过自己能做什么,才不会被饿死。

除了种地,他们还能干啥?男人们想着他们可以做短工,反正他们有一把子力气,出力就能赚到钱。

女人们则商量着,她们可以做点儿针线活,或者浆洗缝补,或者支个茶水摊,做点儿小食,即使赚得不多,也能贴补家用。

城里生活花销虽然大,可是赚钱的地方也多啊,如果还在乡下,女人们哪里有赚钱的机会?所以这次到了定阳县,大家还是斗志满满,都想着怎么找个挣钱的营生。

他们一家十几口子人呢,大人们全都能干活,只要踏实肯干,难道还能饿死?吃了这一路逃荒的辛苦,大家都仿佛获得了新生。

他们没有被洪水淹死,没有兴陵城外饿死,没有染上时疫,没有被乱民打死,他们一家人都好好的,就是最大的财富!还有什么比逃荒更苦?只要能好好活着,什么都不算苦!宋王氏看着一大家子人,欣慰地含泪点头。

对,只要全家人都平平安安就是最好的结果,他们以后的日子会更好的!次日,宋家人才吃过早饭,尤中人就来了。

云初想着如果自己不在,宋大庄和宋王氏他们肯定不敢轻易定下宅子,便把全哥和安安托付给三个嫂子,自己则跟着尤中人和宋大庄宋王氏他们一起去看宅子了。

看到宋福赶了马车出来,尤中人对宋家人又有了新的认识。

能养得起马车呢,这家人应该也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穷。

尤中人给找的几个宅子都是东城的,他们先看了两处出售的宅子,一处位于街口,宅子位置虽好,只是太小了,拢共才七八间屋子,却要三百五十两银子。

这宅子很适合开个小铺子,但是并不适合宋家人。

另一间两进的宅子倒是不小,统共有二十四间房,还有前后院,价钱也还公道,要四百八十两银子,只是这宅子位于巷子最深处,也就是死胡同里头,而且宅子里没有水井,吃水还要走一段路去公井打水回来,打水和买东西都不方便。

这两个宅子云初都没看中,尤中人便带着他们去看了几处出租的宅院。

这几个宅子为了方便出租,主人家都打理得还算齐整干净,云初看了三个宅子,就看中了一个。

这宅子位于东城的东关街,顾名思义,这里就是县城中心到东城的必经之路,位置是极好的,公井就在门口,走几步路就到了。

这里地段闹中取静,左邻右舍多是本地的世家望族,街上还有一个县内数一数二的私塾,用现代人的话说,这地段就是古代的富人区,而且还是学区房。

既然是富人区,租金也就不便宜,这宅子要每个月三吊钱,而且要一年一付,也就是三十六两银子。

云初虽然有心租这个宅子,可是宋王氏却实在是心疼钱,虽然不敢明说,言语中却带着一些不情愿。

他们不愿意被云初养活着,可这么贵的宅子,凭他们自己也租不起。

云初见宋家人不太乐意的样子,便说回去再商量一下,一行人和尤中人一起出了宅子。

才走到街口,迎面就过来一个年约五十岁的婆子,见到尤中人便笑着打招呼。

尤中人,带人来看房子呀?尤中人显然是与那婆子相熟,也笑着答道:蔡婆婆,您老买菜去了?哎,我那小孙孙非要吃石榴,我在城里逛了大半天才买着……蔡婆子和许多同龄人一样,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了。

尤胜是坐着宋家的马车过来的,宋家人总不好把他丢下就走,只好站在一旁听着蔡婆子和尤中人说话。

说了几句闲话,蔡婆子问道:对了,我跟你打听个事儿啊,那孙家的宅子还没卖出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