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94章 想法

2025-03-22 07:11:58

宋王氏冷冷地看着宋贵, 面色十分不善。

是没找到活儿,还是不想干!?他们来定阳都这么久了,宋贵却一直没有个正经营生。

在四个兄弟中, 宋贵一向是最精明,也是口才最好的, 现在却被宋王氏一句话问得无言以对。

宋王氏见他不吭声, 越发觉得他是故意偷懒不想干活。

老二,你别以为我最近忙里忙外的就顾不上你, 实话告诉你,这些天我一直盯着你呢!宋王氏指着宋贵, 毫不留情地训斥道, 赶车你说你不想干,别的营生你又找不到,不就是嫌累嫌苦吗?宋贵,我告诉你, 宋家不养闲人!你要是想啥也不干,天天游手好闲的, 就想着在家里蹭吃蹭喝, 我就拿大棍子赶你出去, 谁求情也没用!一番话说得宋贵面红耳赤,他咬了咬牙,吞吞吐吐地说道:娘,您别生气,我最近不是在游手好闲,而是……其实我……我就是想看看, 定阳县里的人都是做什么营生的, 咋就比咱们那儿的人富裕这么多呢?这些话说出来, 云初倒是听得十分惊讶。

她早就觉得宋贵是个聪明人,可没想到他居然还有这样的心思。

宋王氏可不管那么多,宋贵天天在家里白吃白住,在街上四处溜达,在她看来就是不务正业。

人家富不富的,跟你有啥关系?宋王氏不假思索地说道,人家要么认识字,要么祖上有钱,你有啥?还想学人家赚钱?就算你看明白了,你还能学人家干点儿啥啊?宋王氏虽然在京城生活了六年,在宋家算是见多识广的人了,可是她骨子里依然是个保守务实的人。

在她看来,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乡下人,就该老老实实地做自己分内的事,如今虽然种不了地了,可也该找个正经营生,哪怕只是出一把子力气,只要能养活自己就行。

而宋贵居然惦记着定阳那些富贵人家的营生,还想跟人家学,真是不自量力,异想天开。

看宋贵被骂得再次低下头不吭声,云初想了想,说道:娘,您先别骂二哥,听听二哥怎么说。

既然云初开了口,宋王氏就不好再骂宋贵了,而且她也想听听,宋贵到底是怎么看人家赚钱的。

老二,没听见你妹子的话吗?你最近看出啥来了,还不赶紧跟我们说说!宋贵看了看云初,又看看宋王氏,犹豫地说道:我这些日子逛了南北城,还有那些集市、茶楼、客栈啥的,我看这里有许多过路的商人,南北口音都有……因为宋家村的一场洪水,宋贵得以从乡下进了城。

从兴陵到昌高,从昌高到定阳,他随着宋家这一路走了一千多里路,真真切切见识了许多世面,也彻底打开了他的眼界。

从前他在宋家村,眼里只能看见村里谁家多了几亩地,谁家多卖了几石粮食,谁家多收了几担果子,可他出来经过这些县城之后,他才知道自己以前是多么的浅薄。

他看见了开满一条街的各种铺子,见过了足足有三层高的酒楼,吃过了三两银子的攒盒,听说有人看个病就能随手甩出一百两银子的诊费。

原来同在一片天底下,还有人可以这样生活。

等到了定阳,见识到了这里的富庶,吃到了这里各种各样他从前听都没听说过的美食,他越发觉得自己要拼命努力,才能过上好日子。

他在这里不认识什么有钱的人,又没钱进那些贵得要死的酒楼,就只能用最笨的方法,到处走,到处看,看见有人谈生意就凑到一旁偷偷地听。

看了这些日子,他越来越觉得谈生意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也发现了原来各地有那么多各种各样的特产,只要肯吃苦,跟着商队一起走南闯北,赚钱其实很容易。

比如在他们看来,毛皮是极为珍贵的,只有富贵人家才穿得起,可是关外的客商却动不动就拉了几十车的毛皮,到京城和京城附近售卖。

而茶叶原来也分三六九等,一些珍稀的茶叶竟然千金难求。

还有南方那些绫罗绸缎、胭脂水粉、蜜饯、香蜡,北方的马匹、山珍、干货、药材,甚至还有南洋来的各种宝石、香料,以及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宋贵越说越说打不住话头,眼睛也越来越亮。

而一家人看着宋贵侃侃而谈,不禁都听呆了。

他们平日里只知道赶个马车,出个力气干点儿活,每日赚点儿铜板就想着怎么省吃俭用攒起来,哪像宋贵居然会想那么多。

听宋贵描述的那些有钱人的生活,宋家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云初看着双眼放光的宋贵,心里暗暗点头。

她的眼光没有错,宋贵的确是个精明的汉子。

虽然他的出身限制了他的眼界,可是他能无师自通,靠着自己琢磨出来的笨法子去考察市场,说明还是很有头脑和能力的。

宋王氏也没想到宋贵成日东游西逛的,居然看出来这么多门道儿来,听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行了行了,你琢磨这些干啥?你在这里是认识什么人脉啊,还是手里有本钱啊?没人没钱,你光想这些能有啥用?宋贵说得正在兴头上,冷不丁被宋王氏这一瓢凉水兜头浇下来,不由得垂头丧气起来。

娘,我也知道我干不成那些大事,所以我琢磨着,要不先置办个杂货担子,走街串巷的,卖点儿零碎东西啥的。

宋贵现在是很想做生意,但是宋王氏说得对,现实中他既没有人也没有钱,想要做生意简直是痴人说梦。

宋王氏只觉得这事儿不靠谱,没等宋贵说完就连连摇头。

老二啊,你还是踏实一点儿,那杂货担子不要本钱吗?你又没卖过货,知道啥货好卖,啥货不好卖?进了货要是卖不出去,那不是就砸在手里了吗?再说你天天挑着担子,顶风冒雨地满街走,又赚不了多少钱,何必遭这个罪呢?宋王氏越想越觉得这事儿不靠谱,苦口婆心地替宋贵打算,你就老老实实地跟你大哥去赶车,咱家不是还有一头驴闲着嘛,买不起马车,赶个驴车也行……要不就去跟你三弟三弟妹他们学着卖馄饨!不管是赶车还是卖馄饨,宋王氏都觉得是个正经生意,主要是风险比较小,就算赚不到钱,也亏不了多少,比当卖货郎稳当多了。

家里有现成的驴,这驴已经比刚买的时候长了点儿个子,最近闲在家里跟着两匹马天天好吃好喝的,力气也长了不少,现在家里没什么活,不过就是隔几天用驴拉着石磨磨粮食或者磨豆腐之类的,那驴天天在驴圈里都闲得发慌。

要宋贵肯赶车,只要再买一挂车套上就行。

要是他不想赶车,给他照着宋诚那样儿置办一副卖馄饨的担子,也花不了多少钱。

不得不说,宋王氏为宋贵打算得很周到,可宋贵却低了头不说话,显然是不想干这些。

见宋王氏皱着眉头又要骂他,云初忙说道:娘,二哥心里有主意是好事儿,您让他再琢磨几天,别一个劲儿地催着他了。

宋福见状也劝道:娘,妹子说得对,我看老二这些天也不是白溜达,那不是长了不少见识吗?宋诚憨憨地笑道:可不是嘛,我听二哥说得那么热闹,都快赶上茶楼里头那说书先生了!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宋明和宋阳还追问宋诚,说书先生说的都是啥故事,好听不好听。

宋诚手里有了钱,又不像宋福和宋贵还有儿女要养,一高兴就答应过几日带三个侄子侄女去茶楼听书,孩子们自然又是一阵欢呼。

桌子那头,一直没出声的宋大庄这时候也叫了孩子们过去,把刚刚编好的蹴鞠给他们看。

这时候的孩子哪有什么玩具,一个猪尿泡就够整条街的孩子追着踢一天了,现在看了这个竹编的蹴鞠,两个男孩就忍不住高兴地又蹦又跳,连带着宋月也跃跃欲试的,三个孩子接过蹴鞠就跑去院子里踢着玩去了。

这么一打岔,宋王氏也就把骂宋贵的话咽下去了。

这二小子真是大了翅膀硬了,她就是再骂,只怕人家也听不进去。

她还是听云儿的,等宋贵过了这一阵儿,兴许自己就想开了。

宋王氏的话说完了,大家也就各回各屋了,宋福他们得数数自己这里一共赚了多少钱,赶紧把宋王氏交代的吃用饭钱交上去。

宋贵没有这样的烦恼,回了房就闷闷地坐在屋里,连灯都没点。

还是宋白氏拎了玩得满头大汗的宋阳回屋,这才点上灯。

当家的,你咋在这儿坐着呢?宋白氏一边拉了宋阳到水盆旁洗脸,一边抽空儿看了宋贵一眼,我看屋里黑乎乎的,还以为你睡了呢!宋贵苦笑了一下,说道:我哪儿睡得着啊?刚被宋王氏训斥了一顿,他怎么可能回屋就睡觉,这得多大的心啊?宋白氏知道宋贵心情不好,便说道:嗐,娘今天那些话说得虽然重了点儿,可到底也是为了咱们好,你可别怪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