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盖云翻身下马,脚踩踏云靴落地,掠起袍角飞扬,飒爽风姿。
目光凝重地朝四周扫了一眼,一手扶住刀身,紧步走到梓箐面前,姑娘,这里发生什么事了?你怎么样了?什么事?没看到遇上匪寇杀人劫掠,人都死光了吗?梓箐没有回应,她明白,剧情肯定会安排她和陆盖云见面的。
如果不是因为知道原剧情以及原主后来的遭遇,梓箐恐怕真会被对方行侠仗义之举而感动,毕竟这荒郊野外,看到一地尸体,一个形容邋遢可怜女子伏尸哀痛,不是谁都有这个勇气的。
世风日下,人们信奉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即便是看到了也避之不及,怎会下马前来询问。
梓箐的沉默在陆盖云看来是因为受了很大刺激,便上前安抚,姑娘莫要担心,有什么难处可与陆某说来,或许可以帮上一二。
声音浑厚有力,一句简单的话都能说出义薄云天之感。
如果只是这一初见,即便是梓箐,也会觉得这个铮铮汉子乃行侠仗义之人,只可惜,她看到了这个光鲜背后的心寒。
陆盖云去查看地上尸首,除了文家二老外,还有车夫以及两个小厮和两个丫鬟。
陆盖云说道:这人……是你父亲?陆盖云皱着眉头,毫不掩饰脸上的愤怒和厌恶。
梓箐点点头。
陆盖云又说:听说他是前任漳州府尹,尸位素餐,没想到落到今日下场。
梓箐问:你认得我父亲?你和我父亲有仇?陆盖云直起身,一手提着刀,一副义正言辞的样子,应道:有仇说不上,只是看不惯那些不作为的官员而已,只知道压榨民脂民膏,却不作为。
不过我陆某一向恩怨分明,即便你是她女儿。
你就是你,也不会将你视为一伙。
若是你想要帮助,我仍旧可以帮你。
说的好坦荡好磊落。
不过这段对白倒是原主记忆中没有的。
心道,莫非在原主记忆中。
陆盖云早就知道文英的身份?只是因为他是大丈夫行事磊落,所以恩怨分明,即便她父亲是贪官,他对文英都没有任何嫌弃之心?因为他的恩怨分明,所以才让文英一直跟着自己的?亦或是后来他们之间又出现某些波折。
才会让文英死心塌地跟着他?而文英当然不会知道这点,因为她是在逃难途中遇到陆盖云的,她将对方视为大英雄。
陆盖云行事坦荡磊落,见义勇为。
她被对方的气魄所深深吸引,至于父母之仇……的确如梓箐想象的那般,后来文英知道,原来自己父母曾经在某个时间陷害了他的父母,让他成为孤儿,他甚至誓要杀了仇人为父母报仇,不过当看到仇人已死恩怨已了。
反而救起仇人的女儿。
不过这一点不是文英听对方亲口说的,而是从旁打听到的,如此,她对陆盖云更是死心塌地。
既然对方放下仇恨,她也就此作罢。
梓箐叹息,一个没有任何实力靠山的女子就是这么寸步难行。
文英这么做很对,以她的身份和实力,如果像电视剧里那些誓要报杀父杀母的血海深仇,那么她恐怕早就死了。
陆盖云翻身上马,对梓箐说道:今日天色已晚。
你即便要告官或安葬你父母也要待明日才行,不如随我一同到客栈歇脚?梓箐想了想,说:好,多谢大侠出手相助。
我随你去。
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身无分文,实力没有恢复,即便恢复也只能对付一些阿猫阿狗,不跟着他,要何时才能走到客栈?哪里去找银钱?怎样安葬两老?对。
还有报官。
还有最重要一点,原主的心愿就是要让那些被他迷惑的女人醒悟,也只有跟着他才能接触到那些女子。
梓箐走上前,干脆利落翻身上马。
陆盖云倒是微微有些意外,刚才他看见这里发生如此惨绝人寰的血案,心有戚戚,正想拔刀相助之时,发现死的竟然是一个卸任的贪官,曾经还逼死过自己父母,心中顿时就消了这个念头。
而后他又见那个女子长的楚楚可怜孤苦无依的样子,顿时起了恻隐之心,可是对方表现神情像是别人欠她一样,他是个行事坦荡洒脱的人,从不会拖泥带水,既然你不情不愿的样子,那就自便吧,所以就客套的随口一说。
没想到这个女子竟然直接上马来了,动作还这么利索,他驾了一声,手勒缰绳,啪的一鞭打在马屁股上,马儿惊跑起来。
梓箐早有准备,倒不至于被这突然阵势弄得花枝乱颤。
陆盖云一边策马扬鞭,一边说道:我叫陆盖云,应该长你几岁,叫我陆大哥即可。
梓箐应道:多谢陆大哥相帮,我叫文英。
在原主记忆中,他们互相介绍的对话是这样的:【恩公怎么称呼,日后小女子定会衔环结草以报。
姑娘严重了,我姓陆,陆盖云,人称云中飞就是我,你叫我陆大哥即可。
是,陆大哥,小女子文英拜见陆大哥,承蒙陆大哥出手相帮,若不然不知道小女子会如何遭遇,若是陆大哥不嫌弃,请让文英跟随陆大哥左右,当牛做马,只愿侍奉陆大哥……】马儿跑了将近一个多时辰,终于到了一个小镇,此时已是掌灯时分,街道上亮起一个个的红色灯笼。
陆盖云轻车熟路策马到一间客栈前。
店里伙计听到外面马蹄声,连忙跑出来,笑着喊道:哟,是陆公子啊,还是老规矩?陆盖云下马,把缰绳随手丢给伙计,径直往店内行去,拾阶而上,丢下一句:老规矩。
伙计将马拉到后院去洗刷喂料不必细说,梓箐跟在对方后面,活脱脱一个小跟班。
梓箐告诉自己,不必计较这些,因为在原主记忆中,就是这样跟着对方的。
而且当时文英就被对方的风度气质所折服了。
一斤卤肉,一壶烧酒,一碟花生米。
陆盖云其实并不是一个多么会哄女孩子开心的人,或者说从来都是女子为他折服,自然就会递上话题,说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
梓箐不说话,他只是轻笑一声,便自顾喝酒吃肉拈花生米。
第1107章 老套路,自力更生(加更28)梓箐饿的头晕眼花,这一天时间发生太多事情,如果是她自己的话,这点完全不在话下,可是原主身体体质摆在那,不吃就得饿死。
这个陆盖云……这性子还真是。
梓箐问:我肚子饿了,身无分文,可否借我二两银子,以后定会双倍奉还。
陆盖云放下酒壶,从腰间摸了一下,丢一个碎银子给她,说:虽然你父母不咋样,看在你无辜的份上,我不会与你为难,这银子你拿去,就当我送你的。
还在揪着自己父母说事?其实原主记忆中并没有多少父亲当官的记忆,只知道父亲会经常给她带好吃的好玩的。
所以对方说自己父亲是贪官,她无从反驳。
与其苍白无力地去争执我爹不是贪官,还不如留点精气神看看自己该怎样活下去吧。
陆盖云貌似和传统意义上的大英雄又有些不一样,不是那种看见谁受委屈被欺负都要上去横插一脚的人,而是会看对方的身份和反应,如果身份是和他敌对,他就不救,若是不怎么理会他的好意,他也不会送上门硬要帮你。
而他的这种坦荡反而赢得更多崇拜者。
梓箐看着手里的银棵子,最多五钱,在古代任务中做多了,这点还是很容易掂量出来,她才想起来,对方现在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游侠,还没有成为人人敬仰的大英雄,所以他身上应该也没有多少钱,所有的钱都用来包装那一身行头了吧?梓箐在心中腹诽着。
梓箐谢过,对店伙计喊道:给我来一碗素面,多点汤。
伙计看了眼桌上,视线从陆盖云身上扫过,应了声好嘞,就回后院厨房。
不过一会端了一大碗拉面出来,热气腾腾,上面撒了几粒葱花,飘着几颗油珠。
梓箐端着碗埋头苦干。
人是铁饭是钢,终究要吃饱才能说其他。
吃完,结账,两文钱。
两钱银子等于二十文。
陆盖云丢给她五钱。
伙计找给她四十八个铜子,好歹有点家底。
无论在哪里,财富,声望,地位三项。
财富都是摆在第一位的。
伙计问:这位客官要住店吗?二十文一晚,有热水和早饭。
梓箐应道:你们这里要招伙计吗?我什么都能干,还能治病。
伙计笑道:这位客官说笑了吧,哪有姑娘家能治病的,那都是大夫的事。
梓箐不恼,小哥有所不知,我自小多病,父母给我找了许多大夫,所谓久病成医,于是现在也能给别人治病。
以前家中人生病都是我治好的。
反正文家二老都死了,死无对证。
正好现在把自己能力说出来,免得以后跟着陆盖云,无意间泄露自己实力让对方起疑心。
伙计仍是不信。
旁边掌柜却支着耳朵听这边说话。
陆盖云吃喝一通,放下筷子,说道:你这小哥,人家说会那就会吧,若是家中有人身体不适,让她一试便知。
他偏头对梓箐说:看来姑娘已经找到安身之所,用不着陆某操心了。
不过若是以后想起陆某,可随时来找我。
梓箐听了这话,终于明白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了,就是那种等着别人巴着上门那种。
她做不出来。
好吧,这就叫英雄气概,哪那么多拖泥带水?所以还是先为自己有个安身立命之本再说。
梓箐道谢,掌柜走过来跟陆盖云作揖搭讪,很是客套,看样子应该关系不错。
陆盖云说:听说老祖母身体欠恙。
不如让这位文姑娘去看看,也不碍事。
掌柜等的就是这句话,有了他搭话引荐,于是就吩咐伙计把之前引到后院去。
客栈掌柜的娘有风湿痛,常年药罐不离,伙计只是一句笑话,掌柜听到了,然后旁边有陆盖云推波助澜,索性就让梓箐去试试。
都有点看笑话的意思。
梓箐离开,陆盖云自斟自酌吃饱喝足,上楼歇息,不过身为侠客,走到哪都非常惹人眼球,他刚进屋,就有人找来攀关系,都是一些江湖上的恩怨。
梓箐看到一个神情萎靡的老妇人坐在椅子上,一个丫鬟正在给她揉腿。
掌柜说:娘,今天店里来了一位客官,说可以治病,我带她来给您瞧瞧。
老人咕哝着,瞧了好多次,仍旧是每到刮风下雨就会痛,现在好像更甚了。
哎……梓箐上前蹲坐旁边,给老人做了全身检查,让人拿了姜汁来,在关节、肌肉、肌腱等处搓热,而后按摩,可以暂时缓解酸胀之痛。
建议每天早上喝半碗姜汤,晚上用热姜水泡脚小半个时辰,每天多吃鸡蛋牛奶羊奶等等。
众人见果真有些效果,掌柜觉得反正现在店里就只有一个伙计,再增加一个人手也行。
能让老娘少受点罪就行。
梓箐就这么轻松的在客栈里留下。
她没有去操心文家二老尸首的问题,那明显就是匪寇作乱,杀人越货,官府肯定会追究,她到时只需要以受害人的身份出场就行。
第三天,官府传唤,梓箐上堂作证。
官府已经查证是匪寇作案,死了七人,除了归隐的文府尹一家外,还有两个匪寇,却是在五里之外的高粱地了发现的,现场有激烈打斗痕迹,除了两个匪寇的脚印外,还有女子脚印。
他们当场让梓箐去比对脚印,大小合适,可是梓箐脚上却没有泥土,加上陆盖云作证是在文府尹尸身旁发现梓箐的,于是洗脱她的嫌疑,可是抓捕那些匪寇的事情却搁浅下来。
开堂审理文府尹被杀一案,除了其女儿文英是唯一幸存者,没有任何人证物证,而梓箐也无法画出究竟是谁杀了父母的人画像,这件案子只能当作悬案处理。
不过大家都心知肚明,肯定是那一带的匪寇做下的案子。
官府现在拿他们没办法,捕快一去,他们就往山上跑,等官府的人一撤,就出来作乱,还偏偏打着啥劫富济贫的幌子,让周围的百姓也跟着一起鼓噪。
所以梓箐没有一直纠结让官府追查到底,反倒让县老爷暗自松了一口气。
所谓唇亡齿寒,那些人竟然敢对官员动手,迟早也会对付他们。
他们当然想将那些无法无天的匪寇全部剿灭,可就是不行啊。
若此时梓箐再一直纠缠不休,要层层上告,他们就会显得很为难。
罢了,现在与其将力气浪费在没有任何可能的事情上,还不如先让自己站稳脚跟再说。
什么仇恨都没有生存下去的意义重大。
原主在这一点就做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