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沈悦早早就起了床。
这么硬的床板,这么多双小手小脚压在身上。
睡得实在不安稳。
醒来之后,就再也睡不下去了。
索性穿好衣服,起床了。
王婶已经醒了。
她在后院摘土豆,摘青菜。
露水把她的裤子下摆都打湿了。
孤儿院的维持很不易。
先不说房租,七八张小嘴,每天的吃吃喝喝,就是个大问题。
政府的援助也有限。
资金来源,基本是靠孙院长一个月四千的退休金。
但,孩子嘛,还有几个病孩子,身体很容易不好。
去一次医院,就去掉了几千块钱。
沈悦决定,不管怎么样。
她要扛起生活的责任。
她卷起裤脚,下到田里。
经过孙院长的窗口时,听到老人的咳嗽声。
生怕惊醒了院长,蹑手蹑脚地走路,终于到了王婶身边。
王婶丢了个菜篮子给她。
指了指湖边。
这是要她把青菜洗干净呢!对了,自来水也是要钱滴!于是沈悦挎着菜篮子。
来到湖边,蹲下身去洗菜。
但是手一碰到湖水,冻得她缩了回去。
隆冬的天气,奉天还是东北的城市。
水冷的简直不像话。
一碰到,皮肤好像被很多刺儿刺到一样。
没办法,她只好努力涮一涮菜。
想一想,没有昨天那个见义勇为的人。
这林悦大概是湖底的一尊冰雕了。
她想啊,如果再遇到救命恩人。
一定要好好请他吃顿饭。
洗完菜。
王婶去做早饭了。
沈悦来到了报刊室。
孙院长有收集报纸的癖好,各种废旧站的报纸,搬回来一叠又一叠。
而她翻了半晌,全是翻看的招聘广告。
结果,不是要本科生,就是要研究生。
而她,不过是个初中生。
还他娘的,中途肄业。
几百,几千份报纸翻下来了。
就是没有符合口味的工作。
正当她快要放弃的时候,忽然眼前一亮——本拍卖公司招聘鉴定师数名。
要求:有独立的古董鉴定能力。
男女不限,年龄不限。
待遇面议。
地址:xx.联系电话:xx。
好的!就是这一家吧!曙光拍卖行!嗯,名字也挺好听的!于是吃过早饭。
她就跟院长打了招呼。
要出门。
哪里知道孙院长又急了眼:阿悦,你还想去找那些狐朋狗友啊?!我看你是不长教训!才不是呢。
她拿出一张报纸。
凑到院长面前道:爷爷,我想啊。
我这么大了。
可以工作了。
所以,所以想去找一家公司面试一下。
还煞有其事地把曙光拍卖行的名字,指给了院长看:就是这家。
我去应聘……服务员。
服务员?孙院长眼睛老花,不戴眼镜只看得见招聘二字。
于是点了点头,应允她出去了。
不过要在中午回来。
还给了十块钱车费。
曙光拍卖行不远。
她拿着三块钱,乘了几辆公交车。
就到了。
新开张的小拍卖行,没什么人气。
但工作轻松,待遇还可以面议。
听起来还不错的样子。
沈悦捏着报纸就进去了,抬头看,董事长办公室在二楼。
正要上楼。
柜台小姐赶过来了:哪家的孩子?!出去,出去。
别在这里玩。
她郑重道:我是来应聘的。
应聘的?!小姐吓到了:你几岁?十五岁。
她还是挺老实的。
十五岁?我们店收服务员,不是都要十八周岁以上的吗?沈悦纠正道:嗯,我是来应聘……古董鉴定师的。
说完了,还开出了优惠条件:可以免费试用三个月。
如果说错一件,我就辞职不干。
但小姐根本不听她的话:走走走!十五岁,你初中还没毕业吧?!古董鉴定师?!笑话。
你当看过几本书,就能闯天下啊?!不,她还摸过几十万片古窑口碎片。
她还走过全国150多条古玩街,实战过故宫博物馆。
她还……算了,好汉不提当年勇。
小姐看赶不走她,又叫了:你再不走,我喊保安来赶你了啊!哎呦!沈悦假装肚子疼,叫了起来:好疼啊!又蹲了下来。
装出一副疼的走不动路的样子。
这柜台小姐慌了,大概也是没见过这架势。
以为她憋不住了:臭丫头。
我告诉你啊,拉屎出去拉。
别在这里拉!人有三急,我憋不住了!她装出十分难受的样子:厕所在哪里?!出去!出去!小姐要赶她。
沈悦赖定了:要不然,我只能在这里方便了。
小姐终于受不了了,放她走进了公司里如厕。
那小姐也不能离开柜台。
就站在走道上,喊了一句:快点!而沈悦转上了二层楼。
笑话,跟一个头发长见识短的女的讲什么鉴定。
她要跟真正上道的人。
自荐才华。
铭牌董事长办公室。
就是这里了。
敲门,里面道了声进来。
于是旋开了门。
只见办公室里坐着两个大男人,目光都转向了她。
沈悦忽略一股子烟味。
毕恭毕敬道:您好,我是来应聘鉴定师的。
其中一个三十出头的男人坐在办公椅上。
系着领带,面前摆着电脑。
这大概是曙光拍卖行的董事长了。
而另一个穿着黑风衣的男子,坐在沙发上。
他看起来二十岁出头。
个子很高,蹬着一双军靴。
手掌又厚又宽,面孔别样帅。
这人是谁?也是来应聘的?不像啊。
哪个应聘者,直接面前一套仿古茶具供奉着。
再顺便看了下办公室的布置——很好。
桌子上摆着空白的合同书。
代表他们根本没物色到合适的人才。
自己这一趟来对了。
你——董事长咳嗽一声:应聘鉴定师?不错。
她气定神闲地走到董事长面前。
扫了一眼他桌上的布置。
再看了那一套茶具。
全部心里有数了:一向久闻贵公司的大名了。
今日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董事长也是个风雅之人呀。
喝茶用高仿的明永乐青花压手杯。
那黑衣男子笑了笑:有意思。
又把自己面前的一只茶杯推了出来:这个呢?沈悦不假思索道:这是折腰杯。
折腰典故,出自《晋书.陶潜传》——不为五斗米折腰。
此杯流行于明清时期,有青花、五彩、米分彩及各种单色釉产品。
意雅,图隽。
聚香,聚味。
杯身流畅,并且贴合手部曲线。
很为藏家所喜爱。
又看向这男子,笑道:我猜,您一定是董事长的贵客。
因为折腰杯是要对方屈尊事人的时候,才用的。
黑衣男子点了点头,换了另一只:这个?哪里难得住她:这是高仿汝窑的六方杯。
喜欢汝窑的人,常常用这种杯子喝茶。
它的造型是几何六方形,稳重大气,棱角分明。
因为器形方中带曲。
所以寓意: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上位者假如使用这种杯子,便是告诫下人遵纪守法。
男子的眼眸亮了亮,而那经理,也是几乎站了起来:真行家啊!但,男子的考验还没完。
他最后推出了一只造型更为奇特的杯子:这是什么茶杯?名字是怎么来的?用处是什么?这么多个什么。
连董事长自己都回答不上来!但听小女孩掷地有声道:这是高仿孔明碗。
由两只碗粘合而成,两碗间中空,外碗底心有一孔,故称孔明碗,亦称诸葛碗。
始烧于北宋龙泉窑,明代景德镇也有烧制。
优点是隔热。
民国的时候,市场上的隔热杯就是学这种设计的。
1男子这一回是彻底服了。
于是倒了一杯茶,放在了桌沿上:小姑娘,这一杯敬你。
她很大方地喝了下去。
用的是功夫茶的喝法:用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
先不急着一饮而尽,而是一闻,二品,三轻呷。
最后才喝茶。
一系列的动作,做的行云流水一般。
真是久久浸淫茶文化的人,才能喝出这一番风度。
喝完了。
这黑衣男子拿起帽子,要走了:戴兄,既然有这么厉害的人才来你这里应聘。
那我不必留下了。
祝你们合作愉快。
董事长急了:萧老弟,你等等……哎。
原来这人真的是来应聘的啊。
她刚才是不是……抢了人家的活儿?等人走了。
董事长又推了推眼镜,打量起来了她。
大概是沉思了一会儿,喊来了一个人,道:从库房中,随便取出十件东西过来。
东西取过来了。
董事长看着她:说一说这些古董的年代。
每个不超过五分钟。
她走上前去,第一件是德化窑的梅瓶。
浮雕了梅花。
短短十秒钟。
她连上手都没上手。
底下的胎也没看。
就认了出来:明初,德化窑梅瓶。
董事长刚准备喝一口茶,呛住了:为什么是明初?沈悦解释道:德化窑的梅花图案源远流长。
从古至今,德化款的梅花,一共演变出十八种样式。
具体的演变特点是:花瓣由简单,单薄。
变得肥厚,丰腴。
枝干由一枝两枝,逐渐递增到三枝四枝,乃至千树万树。
她又端起梅瓶:再看这一件梅瓶,花瓣又瘦又窄,是单瓣的腊梅花。
花蕊稀稀疏疏,只用墨点来表示。
显然是明代早期的风格。
董事长点了点头,接着下一件。
沈悦统统是信手拈来。
十几秒钟,就能说出古董的来历。
简直就像东西就是她造出来的一样。
董事长最后终于服气了。
开始商谈签约工作协议的事情。
当今社会,古董鉴定师人才,十分难寻。
上档次的鉴定师,年薪要出到几百万。
而沈悦的刚才的表现,已经是专家级别的了。
但她年纪小,只是纸上谈兵说真品。
董事长开出的薪酬只有一个月一万块钱。
而且只算实习工。
董事长道:年纪,并不算问题。
你让你的监护人同意就行了。
很多鉴定师也都是兼职。
只要工作努力,几年后转正也可以。
沈悦答应了。
毕竟,一万块钱够全孤儿院顿顿改吃大米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