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2025-03-26 13:57:16

陈家在江南省是也是纺织大户。

祖辈也是给人家做工的。

后来家里弄了个小作坊,一点点的发展壮大。

但是后来国家动荡,然后就是各种洋人机械进入国内市场。

陈肃这人为人古板,不乐意接受这些洋人的东西,所以久而久之,在江南省的纺织大户的地位也就下降了,先是余家后来居上,接着又是其他的陆陆续续的纺织厂。

等陈肃的儿子陈景云接受的时候,就算改革,也是来不及了。

也只能就这么不温不火的经营自家的纺织厂。

这次洋货的冲击下,陈家也是损失不少。

大批的成货都堆积在厂房,无法销售出去。

连工人的工钱都很难全额发放。

这次黄三爷邀请大家参加大会,陈家人都很高兴。

这事情只要有人牵头了,大家齐心协力,没准还这能将洋人的势头给压下去。

没想到事情发展完全相反了。

黄三爷不止要逼着他们卖厂子,还让老爷子进了医院。

现在陈肃虽然已经脱离危险了,可是陈家人却也高兴不起来。

据他们所知,现在省城大部分工厂已经易主了。

而陈家很快就会变得孤立无援,最后惨淡收场。

陈家除了陈老爷子以外,都希望能够将厂子卖给洋人,也好留着几个钱让家人吃饱穿暖。

爸,这事情我们不能不同意啊。

小胳膊拗不过大腿,现在是形势所迫。

陈景云劝说道。

陈肃躺在床上,衰老的脸上一脸的愤怒,除非我死了,否则我绝对不答应。

爸,你不为自己想,也要为您的孙子孙女想啊。

他们还小,要是家里真的败光了,他们可怎么办啊。

陈景云的两个孩子如今还不满十岁,现在也被带到了病房里。

两孩子哭的眼泪哗啦的。

爷爷,爷爷。

陈肃看着心疼,长叹一口气,但是依然没开口答应。

不过陈景云也知道,老爷子这个样子,只怕也差不多了。

只要等几天就好了。

老爷子,有人开看您了。

陈家的老妈子从病房外进来。

陈家人有些惊讶,毕竟自从陈老爷子出事后,可就没人来看过他们了。

谁来了,如果是洋人或者黄三来了,我都不见。

陈肃闷声道。

老妈子道,是一个年轻女人,是咱们华夏人。

听到不是洋人和黄三,陈肃脸色才缓和,来者是客,让他们进来吧。

阮会珍进来时候,陈家人都好奇的看着她。

这人实在太年轻了,而且还面生。

陈老先生,您好。

我是吉祥醋厂的总经理阮会珍。

听到吉祥醋厂几个字,陈家人就更惊讶了。

对于这个声名赫赫的吉祥醋厂,他们可没少关注呢。

毕竟能够将整个省城的酿醋手艺整合在一个厂里,而且市场都已经到了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去了。

这可是十分了不得的手段了。

不过这位醋厂的东家很是低调,所以很少人见过她。

加上和他们纺织业并没有什么冲突,所以他们也没有刻意的去调查这人。

没想到这么大的手段,竟然是出自这样一个年轻女子的手中。

这还没到二十吧。

陈家人暗自揣测着。

陈肃道,多谢阮总来看我这把老骨头了。

陈老夫人也给阮会珍倒了茶水。

阮会珍客气的结果道了谢,又道,陈老先生高义,是我辈之人楷模。

如今国内市场被洋人冲击,国人利益受损。

正是需要陈老先生这样的精神,才能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我对陈老先生十分的敬仰,所以这才厚颜前来拜见老先生。

陈肃听到阮会珍对他的行为进行肯定,老怀欣慰。

没想到,了解我的人,竟然还是一个外人。

陈景云闻言,羞愧的低头。

他知道父亲这话是对他的不满。

阮会珍却笑道,其他人不是不了解陈老先生,只是形势所迫罢了。

若不然,谁也不愿意向洋人低头。

陈肃顿时沉下脸,听你这话,莫不是也是来劝我顺应形势的?想到如此,刚刚心里的好感也顿时荡然无存。

此时谁和他说这些,那就是逆鳞。

老先生可误会我了。

阮会珍无辜道,谁来劝老先生,也轮不到我这个小辈。

陈肃这才面色缓和,不解道,那你来此是?他可不相信这人真是单纯的来探病。

阮会珍笑道,也不瞒老先生了。

我此次来,是想问问,老先生的厂子,能否转给我。

转给你?陈家人闻言,都惊奇的看着她。

这酿醋的对纺织业也这么感兴趣?这感兴趣也不应该是这个档口啊,谁不知道现在省城的纺织业要被洋人一网打尽了。

阮会珍道,我是诚心的。

我有两条方案供老先生选择,一是将整个厂子转给我,我如今一时半会也拿不出全款,但是可以写下借条。

我的醋厂一年的收入你们应该也能猜到,绝对不会拖延这笔钱。

第二点,我拿一部分钱成为你们厂里的大东家,你们陈家人还是可以有分红,但是厂里的管理工作,得听我的。

这两条,不知道陈老先生觉得如何?陈肃和陈景云等人目瞪口呆。

陈肃皱着眉看了阮会珍片刻,突然对着旁边的陈老太太道,你带着儿媳和孩子们出去。

老太太也知道这是要谈正事,便带着儿媳妇和孙子孙女出去。

临走的时候看了看这阮会珍,心情有些复杂。

同样的女人,自己这时候只能离开。

要说这女子不守妇德,可她却能帮助自己的家族起死回生。

哎,这世道真是变了。

病房的门关上,陈肃让陈景云扶着她坐起来。

然后满脸严肃的看着阮会珍,你可知道现在省城的形式。

如今洋人可是势头很足。

那个英国的弗兰克先生,现在来了省城之后,已经上下关系都打点好了。

连商会这边都低了头了。

你一个刚站了脚跟的人,能和他们对抗?他本想说你一个弱女子怎么和他们对抗。

不过想想这女子的做法,也实在不能用弱女子形容。

阮会珍笑道,这一点我有自有办法,不会和他们正面冲突上的。

可我的这个纺织厂可是被他们盯上了。

如果卖给你了,可能会受到他们的打击。

市场打击我不担心,至于其他小手段,我相信是可以克服的。

这方面阮会珍已经考虑过了。

在任何时期,开公司工厂,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前世她创业的时候,甚至几度破产,不照样挺过来。

至于洋人的手段,见招拆招罢了。

陈家这个厂子并不大,洋人能在上面用的耐心也不会太多。

陈肃静默良久,陈景云却一直在担心,爸,要不就卖给阮总吧。

陈肃眼睛一眯,不,不卖。

阮会珍惊讶的看着他。

我选择第二条。

陈肃笑道,既然阮总这么有把握,我陈某人也奉陪到底。

虽然我一把年纪了,可现在也不想养老。

我们愿意让阮总做大东家,但是我的儿子陈景云,还是得继续在厂里。

阮会珍松了一口气。

她刚还以为这位老先生依旧顽固呢。

她道,继续在厂里当然可以,毕竟这位陈先生也是多年的经营经验,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厂里还得需要他的帮忙。

不过按着我之前说的,如何管理,听我安排。

这方面陈肃都是没有继续坚持,嗯,你如果成了大东家,自然都听你的。

他看着陈景云,景云,以后若是阮总成了我们陈家纺织厂的东家,你就听他安排。

陈景云连忙道,爸,我知道了。

阮会珍笑道,陈老先生果然通情达理。

谈妥了事情,阮会珍就回去准备起草协议了。

陈肃让陈景云亲自送她出门。

等陈景云回来,不解的看着老先生。

爸,为什么不干脆全卖出去给这位阮总。

这厂子在洋人的打击下,情况可不妙。

陈肃闻言,叹息的看他。

你啊。

之前倒是比我聪明,变通的快。

怎么现在越来越胆小了。

这吉祥醋厂才多久,就有了现在的形式,没有手段,你觉得可行?而且她连上海的市场都打开了,竟然还没受到打击,说明什么?她有靠山。

陈景云一点就通。

陈肃点头,这还是其一,关键是我觉得,这阮会珍本身也简单,一个女子能够将整个江南省醋坊都整合了,还让这些人说不出话来,是个有真本事的,不会看不清如今的形式。

既然她有把握,我看那是真有把握。

所以您老就和她合作?景云,你要知道,金钱总有一天是能够花完的。

即便这次纺织厂变卖了钱财,也用不了多久。

只有源源不断的进账,才能保证我们陈家不败落。

如今有这个机会,即便失败了,我们也能得到她之前给咱们的一笔钱。

这买卖咱们不亏。

若是成了,咱们陈家日后兴许比现在还要好。

陈肃说着,浑浊的眼里迸射出精光。

陈景云静默一番,想明白之后,暗自赞叹,这姜还是老的辣啊。

回去后,阮会珍就和林蕙说了这件事情。

这事情阮会珍并不想让醋厂参合进来。

她没有把握说服所有人同意她的决定。

即便能够说服,也要费不少力气。

她自己现在也有这个能力了拿下陈家纺织厂的大东家的位置。

不过林蕙和她除了是搭档之外,也是好友。

这件事情她也不想偷偷摸摸的做。

林蕙一听,担心道,这些事情我也听说了,风险确实很大。

你要考虑清楚才行。

醋厂虽然发展的很快,势头也很好。

别人都说阮会珍走运,这才有了这么好的机会。

可是只有她知道,会珍为了醋厂花费了多少心力。

当初省城这里,她一家一家的去谈,上海那边也是她去开拓的市场。

就算是男人,也承担不了这么大的压力。

所以她现在不想阮会珍因为失误而损失太大。

阮会珍笑道,别担心,你看我从来没有做过没把握的事情。

而且挑战就是机遇。

我现在还年轻,不怕失败,就怕一层变。

林蕙见她主意一定,也不再阻拦了。

她也了解会珍的性子了,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性子。

她道,那好吧,我这里还有两千大洋,你先拿去用。

这怎么行,你这钱不是说留着个小辉以后出国念书的吗?还早着呢,醋厂的生意好,我再慢慢存。

他现在才上小学,以后还有时间。

你现在这边急着用,不要和我客气。

我知道你手里有钱,可是一下子也不能全拿出来用掉了,回头要用钱怎么办?阮会珍心里动容。

这两千大洋是林蕙的所有财产了。

平日里林蕙也很节俭,现在却眼睛都不眨的拿出来了。

林蕙笑道,好啦,别考虑了。

当初要不是你,我和小辉还不知道过成什么样子呢。

就是现在,也是亏了你了。

我相信不仅仅是我,就是厂里其他人,知道你需要钱,也会拿出来的。

他们的就不必了。

都要养一大家子呢。

还是别陪着我冒险了。

阮会珍也想开了,笑道,这样吧,你这钱我也不白拿,回头给你弄一成的红利。

林蕙道,随便你安排,我是没意见的。

这钱拿出来她就不准备收回来了,赔了也就赔了。

从林蕙这里拿了两千大洋,阮会珍自己拿出八千大洋,一共有了一万大洋。

这些都是他们的分红,没有动用账上的流动资金。

厂里那些人也并不知道这个消息。

阮会珍领着林蕙一起去医院,和陈肃还有陈景云一起签订协议。

陈家保留三成,阮会珍一人持有六成,林蕙一成。

对于这个决定,陈肃和陈景云都没有什么意见。

毕竟卖给洋人,也不一定能卖这个价钱。

而且陈家还是拥有这个工厂的。

不过签完合同之后,阮会珍就提出了改名了。

陈记纺织厂更名为江南制衣厂,以后对外一律称为江南制衣厂。

这,不能用我们陈家的名字?陈景云吃惊道。

陈肃倒是显然已经料到这件事情了。

工厂已经易主了,怎么会再保留他们的名字呢,虽然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不过他更关心另外一点,制衣厂?听起来不是做纺织,是做衣服。

没错,以后我们的改成制衣厂,纺织厂也保留,但是只是提供我们内需而已。

以后如果合适的机会,也会对外卖纺织品。

但是成衣是我们的主要产品。

阮会珍并不冲动。

没有想过和洋人还有其他资本家硬碰硬。

所以只能另辟蹊径,在夹缝中求存,并求取发展。

这个时候并没有大规模的制衣厂,基本上也是店铺作坊的形式。

所以想要做衣服,基本上都是定制的。

这也是这个时期衣服精贵的原因之一。

一个大师傅,赶工做一件衣服,也得花几天的时间。

工钱就要花掉不少。

而那些边角料也只能浪费了。

成衣的价格贵了,大家也舍不得做衣服了。

布料销售也受影响。

即便有些手巧的自己做衣服,那也只是穷苦人家。

但是穷苦人家一年能做几件衣服?总而言之,成本太高,影响国民的购买欲望。

阮会珍虽然不是做服装厂的,也不懂什么设计,但是这并不难。

上海北平,这些地儿的经典服装,拿回来几套,改动成新的款式。

这设计图也就有了。

还能重金聘请大师傅坐镇。

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她现在的节操也没那么高。

回头还得弄一些国外的服装款式。

再卖给洋人,照样赚钱。

而且她使用的是流水线作业,钉扣子的钉扣子,装拉链的装拉链,都是一些基础功,不需要多高的技能。

还能保持产量。

阮会珍将自己的这些想法大致的和几人一说,听的几人目瞪口呆。

这简直就是天马行空啊。

半响,陈肃长叹一声,现在可真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

我们这些老骨头,真是老了。

阮总啊,你这是大魄力啊,陈某人自愧不如。

陈景云连连点头。

之前他还有些不乐意屈居一个年轻女人的手下,可现在是心服口服了。

阮会珍谦虚道,我年纪轻,如果有思虑不周的地方,以后还请陈老多多指点呢。

不敢,不敢。

陈肃笑着摇头,对于这个不骄不躁的年轻人更是欣赏了。

心里又好奇,到底是怎么样的家族,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女孩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羞愧。

昨天食言了。

昨天为了写出二更,把自己强制锁在小黑屋了,但是一直没完成任务,所以没出来……惊天我不承诺了,我默默的码字去。

只要码出来我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