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
心存死志的谭嗣同没有找到杀慈禧的机会。
大内侍卫没有想象的疏忽大意,丝毫没有给谭嗣同救国救皇帝的机会。
但谭嗣同没有死。
慈禧出乎他们意料的宽容。
既然光绪和维新党们依然是一群无胆匪类,那么,何必杀了他们,增加宗室不满的变数呢?大变面前,任何不必要的误会和纠纷,不论多么的微不足道,都没有必要发生。
经历过诸多大变和劫难的慈禧深谙此道。
光绪和康有为等维新党,被关在了中南海瀛台。
慈禧微笑着想,既然这些人喜欢纸上谈兵,那么,在瀛台这个清净的地方,好好做学问吧。
康有为跳脚,早知道今天就不该进宫的,他可是点了加速挂和隐蔽挂的,只要当场没拿住他,他决定能逃之夭夭,海阔天空。
梁启超见谭嗣同坐在台阶上发愣,慢慢走过去,又慢慢的坐下。
早知道,该听严复的。
梁启超低声道。
谭嗣同沉默许久,道:世界上最贵的东西,就是早知道啊。
光绪心情转换得很好,不就是被局限在中南海瀛台嘛,有什么关系,他以前被局限在紫禁城,现在不过是小了那么一点点而已,早习惯了。
他感慨着,还以为会被赐毒酒呢,没想到慈禧这么仁厚,看来以前都是误会嘛。
或许慈禧还是很爱他的,很善良的,只是老太婆不会表达而已,他应该多包容的,一家人,何必吵吵闹闹呢。
过不了多久,慈禧就会放他出去的。
这不过是对他不懂事的小小的教训而已。
光绪微笑着,仰望天空,蓝天白云。
……威廉,清国的形势起了变化。
法国大使对英国大使说道。
英国大使不以为意的道:看来清国也去拜访你了。
假如我没有猜错的话,清国拜访了所有的外国大使。
法国大使耸耸肩,这不是独家消息。
几个小时前,清国忽然派出大臣,紧急约见英国大使。
……我国欲向贵国借几万精兵,平剿国内叛乱。
清国大臣道。
借兵这种事情,即使欧洲,也曾经发生过。
英国大使不以为奇,从某个角度来说,保守的、不愿意与西方接轨的清国,能够做出向欧洲国家借兵,是一件超过事件本身的、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事情。
那么,我们来谈谈酬劳吧。
英国大使打定了主意,只要清国出的价码差不多,他就挥泪大甩卖。
清国大臣微笑:敝国最近手头有点紧……英国大使暗笑,赔了日本2亿两银子,谁的手头都会紧,但是,没关系,象征意义的给点就行,反正他都准备白送了。
……朝廷打算用银子意外的东西抵偿酬劳……清国大臣继续微笑着。
哦,这是打算提供货物抵偿了。
英国大使开始想着,是否可以用开放港口,最惠国待遇等方式,抵扣酬劳。
……敝国打算用江苏的某个港口,代替贵国出兵的酬劳。
清国大臣清清楚楚的道。
英国大使大惊失色,几乎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
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甲午海战等等战争都没有得到的东西,现在就要轻易的到手了?今天是愚人节吗?英国大使认真的问:我是不是可以认为,清国打算将一块土地永久性的出售给英国?清国大臣看着惊讶至极的英国大使,微笑道:是。
心中鄙视着,小小的一块土地算什么,大清国有的是,洋人就是没见识。
清国大臣为慈禧的政治智慧绝倒。
用江苏的土地换洋人出兵剿灭李鸿章等人,妙!东南封疆大吏一齐反叛,朝廷却无兵可剿。
大清朝能打的兵,都在东南了,其余各地兵马,要么还在用大刀长矛,要么就要镇压当地,拱卫京师,万万不能动。
慈禧冷笑,以为没兵,哀家就拿你们这些乱臣贼子没有办法?嘿嘿,太小看哀家了。
向洋人借兵!割地!干掉李鸿章!李鸿章这个逆贼,以为和洋人打交道的多了,洋人就会念着你的情面,帮着你造反?蓝眼睛的洋人可不是善良的满人,洋人是不讲情面的!紫禁城内,慈禧神奇的看穿了洋人的本质,利益,只有利益。
就不信拿出一个城市,西洋人还能忍耐的住。
至于大清再次丧权辱国,丧失土地,以慈禧为首的北京朝廷官员一致认为,这不算丧权辱国,朝廷主动向洋人借兵,当然是要给钱的,没钱,当然是可以拿土地去抵偿的,这和民间拿几亩地还债丝毫没有区别,何来丧权辱国?丧失土地?这就更不对了。
江苏是什么地方,是乱臣贼子李鸿章的地盘,从李鸿章造反作乱开始,这块土地就不是朝廷的土地,而是乱匪的地盘,割让敌人的地盘借兵,何来丧失土地一说?割让李鸿章的地盘,鼓动与李鸿章亲密的洋人干掉李鸿章,朝廷不费吹灰之力,不耗一兵一卒,简直是借刀杀人、借力打力、上屋抽梯、无中生有、树上开花、一石数鸟的绝世妙计,简直可以记入兵书,让万世敬仰。
英国大使最终没敢擅自答应。
这个馅饼太大,肯定有很多人想抢着吃,必须慎重考虑。
法国大使、德国大使、美国大使、日本大使、意大利大使、奥匈帝国大使、西班牙大使、比利时大使、荷兰大使,除了诸位都不喜欢的俄国大使,得到清国许诺的大使们一齐汇聚在英国大使馆开趴体。
有没有可能每一个国家都得到一座港口城市?有大使问着。
这不可能,代价太高。
有大使道。
李鸿章等人真的有意图颠覆清国?有大使认为这可能性极其微小。
根据我得到的消息,李鸿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聚集军队。
有大使说道。
这表明李鸿章没有战斗的*。
各位,我们共同掌握一个城市吧。
有大使道。
法国大使反对,法国在清朝的利益并不大,得到一个亚洲飞地,并不会给法国带来什么重大的利益。
英国大使持有同样的想法,英国有太多的海外殖民地了,丝毫不在乎一块土地,但是,要是在清国力量不大的意大利和美国乘机介入亚洲,对英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日本距离清国太近了,要是日本得到一座城市,很难说会不会大幅度的控制清国。
那么,我们拒绝吧。
既然各国的利益谈不拢,还不如保持现状更让人安心。
通知俄国大使,不要做蠢事。
英国大使冷笑,俄国人是贪婪的,但是,清国是欧洲的清国,不是俄国的清国。
……什么,慈禧这老妖婆,居然想向洋人割地借兵?李鸿章勃然大怒。
为了一块土地,李鸿章在与西洋诸国、与日本的谈判上,不惜吐血晕倒,依然寸土必争,慈禧这老妖婆居然就这么割让了?无耻之尤,卖国贼!李鸿章大骂。
与李鸿章一样,破口大骂的满清封疆大吏,各级官员,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朝廷能够随便的割让土地。
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这就是慈禧和北京的一众满人大臣的逻辑。
各国大使的态度是什么?盛宣怀忧虑的道。
要是洋人真的出兵,割地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各国大使还是很讲仁义的。
李鸿章很安慰,谁说西洋人不讲仁义,以今日之事观之,还有比洋人更讲仁义的人吗?听说慈禧软禁了皇帝……盛宣怀道。
……好主意!李鸿章大笑。
李鸿章联合东南各省官员,联合公布,慈禧大逆不道(监)禁光绪皇帝,东南各省起兵清君侧!清国举国震动!西洋诸国认真观察亚洲大国清国的局势。
这是最机密的文件,看过之后立即销毁。
远道而来满清的德国大臣,认真的叮嘱德国大使。
德国大使看了文件,茫然道:这是真的?德国大臣道:不知道,这是德国记者无意中拍到的。
陛下很感兴趣,已经下令,必须搞清楚真相。
德国大使想到随德国大臣来清国的几个科学家,用力点头,这件事情太了不起了,必须搞明白真相。
如果是真的,帝国不惜一切代价都必须得到它。
德国大臣坚定的道。
……合肥。
李鸿章的府邸。
胡灵珊轻松的翻墙而入。
一个气势宏大的官服老者,淡定坐在书房内看书。
你就是李鸿章?胡灵珊问。
看着胡灵珊手上寒光闪闪的剑,官服老者点头:真是李某,你是胡博超的女儿?经过了这么久,胡家的消息终于详详细细的传了回来,原来胡家有个像妖魔般能打的女儿。
在阴曹地府,记得报本大师姐的名字。
胡灵珊举剑。
慢着!李鸿章大叫。
喂喂喂,英雄一世,千万不要临死了晚节不保啊。
胡灵珊认真提醒。
李某与胡家的恩怨,是为了天下大事,为了大清江山,李某与胡家没有私人恩怨,这次胡家也没有伤及性命,区区财物损失,李某补偿与你就是,胡小姐如此人才,何以如此执着小小的嫌隙?为了大清的江山,为了华夏的未来,化干戈为玉帛,为朝廷效力,为华夏效力,岂不是英雄该做之事?李鸿章正色道。
胡灵珊鼓掌:说的好!只要戴上为了国家、为了华夏、为了人民的大帽子,就可以为所欲为,想打谁就打谁,想杀谁就杀谁了!谁敢反抗,就是不识大体不顾大局,就是自私自利,就该千万人一齐唾骂,就是汉奸人渣卖国贼(反)动分子!所有站在高处,努力喝着茅台吃着牛排享受着鲜嫩美女、随随便便签个字就决定了数万人身家性命的大官,哪怕杀人放火杀人满门、哪怕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哪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哪怕子孙万代都是大官、哪怕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哪怕把建造水师的银子建了颐和园,都是为了更多的人的幸福,不得不做的、迫不得已的、必须原谅的、只能歌颂的、一定要学习的、必须全国提倡的!果然是堂堂正正的大道理!可是,本大师姐偏不讲大道理!谁想杀我,我就杀谁!谁放火烧我家,我就放火烧谁家!谁杀我全家,我就杀谁全家!管忒么的这个人是圣人还是伟人,照砍!胡灵珊一剑砍下,李鸿章人头落地。
有刺客!书房外终于有人发现了异常,大声惊呼。
几十个侍卫飞快的赶到,胡灵珊旋风般的杀入人群中,鲜血飚射。
大清重臣李鸿章的府邸,忽然燃起了熊熊大火,隔着几百米,都能感觉到热浪逼人。
我是杭州华山派大师姐胡灵珊,李鸿章的人头在此!胡灵珊站在某件民宅的屋顶上,大声道。
放箭,快放箭!有官兵大叫。
几十只箭矢飞至,胡灵珊淡定的斩落。
天下人都给我记着了,谁敢动我胡家一根毫毛,本大师姐就要谁的人头落地!洋枪队!快找洋枪队!有官兵大叫。
李府终于凑出了十来只洋枪。
哪怕李鸿章手下数万,也从来没有想到,还有大清官兵弓箭不能对付的人,这十来只洋枪,还是留着装门面的。
砰砰砰!(火)枪声中,屋顶的胡灵珊淡定的出剑,砍飞一两颗打到身边的弹丸。
指望大清洋枪队的枪法,真是太天真了。
快装弹药!官兵呼喊着。
嗖!李鸿章的人头被抛飞,无数人惊慌的去捡,再抬头,屋顶上已经不见胡灵珊人影。
你胡说什么,李大人不是好好的在这里嘛。
刘秉章忍不住笑,居然有人说,李鸿章遇刺,挂了。
李鸿章也笑:怎么,老夫已经死了?莫非这是老夫的鬼魂了,诸位可要小心,莫要被老夫夺了阳寿。
一旁的淮军将领们都笑了,从几天前开始,李鸿章就一直待在淮军的军营中没有出去,起兵勤王清君侧是了不得的大事,万万不能失误,李鸿章与淮军将领们必须反复讨论各种细节。
把报信的糊涂蛋叫进来。
李鸿章笑。
见到报信的人,李鸿章脸色大变,竟然是李家的人。
怎么回事?李鸿章喝问道。
李家的人伏地大哭:杭州胡灵珊潜入府邸,误杀了盛宣怀大人。
作为李鸿章的家人,深深知道,任何事情都有无数种处理的方式,没有冒然的四处宣扬刺客杀错了人,是将错就错,引蛇出洞,还是立刻昭告天下,一切都等待李鸿章亲自定夺。
怎么会杀错人?李鸿章忽然醒悟,定是盛宣怀眼见必死,不如给刺客一个错误的信息,让李鸿章有更多的机会躲避或提防。
宣怀!宣怀!李鸿章急怒攻心,吐出一口鲜血。
战云密布的大清朝,忽然又出了大事。
被李鸿章定为革(命)党的杭州胡家出了个胆大包天的女儿家,一剑砍死了李鸿章的左膀右臂盛宣怀。
《申报》头版头条发布了这条重大的消息,作为建造华夏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创造了11项华夏第一甚至亚洲第一的大清奇才盛宣怀,竟然遇刺身亡,英年早逝,当真是天地同悲,华夏同泣。
《申报》详细解释了盛宣怀李鸿章和杭州胡家的前因后果,评价道,或许盛宣怀小节上微有瑕疵,但为了与华夏大业相比微不足道的私人恩怨,胡灵珊竟然砍死了推广西学,实业救国,振兴华夏的有功之臣盛宣怀,当真是鼠目寸光,是非不分,毫无廉耻,不知轻重,毫无国家民族的观念,毫无大局观念。
胡灵珊一介女流,纵使武力值爆表,也不过如此,必将被历史所唾骂,牢牢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麻痹,居然砍错人了。
胡灵珊看着《申报》,终于明白了误中副车。
在没有照片没有电影的年代,不认识李鸿章,简直是太正常了。
但是,大反派胡灵珊毫无羞愧的自觉。
胡家的仇人有两个,李鸿章和盛宣怀,杀了盛宣怀也不算错杀无辜。
那个谁谁谁,发电报!胡灵珊用力敲着桌子,杭州同知小心的陪着笑脸。
这个女孩子竟然真的敢杀李鸿章和盛宣怀!这简直比杀人的本身还要可怕!大清朝奴隶汉人300年,灌输给汉人的思想有两个。
第一,满人的一切都是最优秀的,满人高于汉人。
这点很成功,大街上一大群留着辫子的汉人,以有辫子为荣,万分鄙视学西洋剃了辫子的假洋鬼子,辫子怎么能剪?一群忘记祖宗的东西!还有那些满口三爷四爷的汉人,称呼高贵的人,特别是称呼满人为爷爷,这已经深入到了汉人的骨髓,谁要是不这么称呼贵人,就会被无数的人鄙视,一点礼貌都不懂。
做孙子做到兴高采烈柔情脉脉,足以证明满人文化的成功。
第二,就是贵人老爷们做错了事,尤其官员们做出了事,是万万不能伤害报复的。
被官员冤枉了,只能滚钉板告御状,只能含泪往肚里咽。
杀官报复?最凶悍的悍匪都不敢!因为官老爷的高高在上不可侵犯,同样已经深入骨髓,已经是汉人的下意识反应了。
面对贵人,面对官老爷,除了跪在地上哀求,就只有寻求其他贵人官老爷的帮助,没有第三个选择。
这两点,是区区30万满人能够统治华夏4万万汉人的重点。
大清孜孜不倦的推行了300年。
但今天,这个小小的女孩子,竟然为了区区财物的损失,杀了朝廷重臣,大清奇才,于国于民有大功的盛宣怀,还企图杀了李鸿章!这还得了。
这还得了?这还得了!杭州同知汗水不停的留下,自从蓝眼睛绿头发的洋人来到了清国,这大清朝稀奇古怪的事情就一天比一天多,现在居然冒出了一个打破大清300年灌输给汉人思想的小丫头。
杭州同知忽然想起一句话,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大清朝,真的要灭亡了吗?杭州同知浑身颤抖。
看看手里的电文,杭州同知坚强的抹去嘴角的白沫,办不好事情,就人头落地,胡小妖怪的话从来不是威胁。
……李鸿章,你躲哪里去了?洗干净脖子乖乖等着,我一剑砍死你丫的!胡灵珊的这句电文,以光速般的速度传播全大清。
无数官员瞠目结舌,无数官员怒火中烧,无数官员拍案掀桌。
狂妄悖逆!太狂妄悖逆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诛不足以昭天理!东南数省的封疆大吏一齐发电,支持李鸿章出兵干掉胡灵珊,为此,就是翻遍整个大清,血流遍地都在所不惜。
忽然,又是一道电文通电全国。
全大清消停了。
……授予爱国义士胡灵珊朝议大夫,领杭州知府职,从三品,赐黄马褂……发电人,圣母皇太后慈禧。
全满清的官员,全满清的报纸,都在说同一句话:这件事情,恐怕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