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起来,阮秀吃过了早饭,就把下了饭桌想跑出去玩的弟弟阮安抓住了,她说自己一会儿有点事情,让他跟自己一起去办。
因为阮家就算是过年期间早饭也吃得早,没人敢睡懒觉的,否则阮老爷子要骂人。
而阮秀昨天晚上答应了要替二姐去查一查那个黄二龙,所以她打算晚一点儿去黄家找黄大龙打听消息。
但她又不愿直接去黄家找黄大龙,村里没有哪个黄花闺女敢上人家的家里去找一个年轻男人说话的,就算没什么事,也怕人说闲话。
所以阮秀打定主意一会儿把阮安叫上,然后自己去村西边那个离黄家有一百多米的竹林等着阮安把黄大龙叫来说话。
阮安问是什么事,阮秀说去了就知道了,先去她屋子里坐一会儿,她那里有二姐带回来的枣糕和糖块。
别看阮安是个十一岁的半大小子了,可提起吃甜食,还是很馋。
就算早饭吃得很饱,这两天又托了灶王爷的福,阮安吃了不少灶糖,可听说阮秀那里有二姐带回来的枣糕和水果味的糖块,还是把他的馋虫勾动了。
笑嘻嘻地跟在阮秀身后进了她的屋子,阮秀把枣糕和糖块拿出来给他吃,姐弟两个说闲话。
阮安吃着糖,问阮秀:二姐呢,怎么没在屋?阮秀告诉他二姐多半被娘叫去爹娘的屋子里说话了,因为二姐吃了晌午饭,下午就要回西河村范家去。
二姐就不能多在家里玩两天再回去吗?你说得轻松,玩两天,二姐夫怎么办,他跟前不能没人照顾他。
不是还有二姐夫的娘还有妹妹吗,她们不是人啊?可二姐嫁给二姐夫了,是他老婆了,老婆就要照顾丈夫……说到这里,阮秀忽然笑了,瞪阮安一眼,吃你的糖吧,这些吃的还塞不住你的嘴。
跟一个半大小子说什么老婆丈夫的,不是驴头不对马嘴是什么。
阮秀闲不住,拿了个鞋面绣起来打发时间。
在屋子里磨蹭了一个多小时,阮安坐不住,已经好几次想跑出去了,还是阮秀把他给拉住了。
看一看窗外,太阳已经驱散了一些晨雾,看样子差不多八/九点钟了。
这个时候,黄家人就算比阮家人起得晚,应该都起来吃过早饭了。
阿安,咱们走。
阮秀把鞋面放进小笸箩里,站起来道。
好勒!阮安高兴地答应,早就蹦起来,蹿出去了。
姐弟两个出了阮家院子门,浴在薄雾晨光里,一前一后走过穿村而过的那条永清河上的小石桥。
再往右一拐,踩着不知道修了多少年,被村里人踩得光滑发亮的石板路,往黄家走。
黄家的院子跟阮家的院子隔着一条河,斜对门儿,要是站在黄家正房的二楼上,还能看见阮家的后院。
走到离黄家还有一百多米的左手边长有一片竹林的小土坡时,阮秀停住了脚步,对弟弟说:阿安,我就在这个竹林里等你,你去把黄大龙叫来,你悄悄跟他说我找他有事情,别人问起,你就说你阿贵哥叫你来找他,记住了没?阮安嘻嘻笑着点头:记住了,你放心,三姐,我一定帮你把黄大哥叫来。
说完,一溜烟儿跑了。
阮秀走上土坡,走进还弥漫着雾气的青竹林中,她去了她以前来这里挖竹笋时,喜欢坐着休息的一个地方。
那个地方在一丛青竹林后,离通过竹林的那条小路三四米远,竹林呈一个半圆形。
人在竹林里的一块大青石上坐,透过竹子与竹子之间的缝隙,可以清楚地看到从竹林间小路上路过的人,但走过小路的人却看不到在那丛青竹之后坐着的人。
阮秀掏出手帕垫在大青石上,坐下去,静静地等着弟弟阮安把黄大龙给带来。
冬天的竹林,地面上到处都是枯黄的竹叶还有脱落的那些笋壳,但往上看,就会发现竹林是深青色的,只是比夏天的时候的竹子颜色深一些而已。
在等着阮安把黄大龙带来时,阮秀把那把精致的象牙梳子从裤子口袋里掏出来看,想到二姐阮菱昨天晚上说的话,她真想把这梳子放脚底下给踩烂。
但是考虑到这把梳子还有用处,她只能忍耐着,把梳子紧紧地攥在手里。
……阮安跑得飞快,不一会儿就跑到了黄家院门前,黄家的房子修得好,连围墙都是粉刷得雪白,两扇院子门上了红漆,院门上还有两个锃亮的黄铜狮子门环。
上前去,抓住一个黄铜狮子门环,阮安使劲儿扣门,门环撞击着大门,发出响亮的砰砰声。
院子里有人过来了,还朝着门外的人问:谁呀?一听这声音,阮安就知道是谁了,来的人是黄家最小的幺女黄小莲,黄小莲比阮安小一岁,是个圆脸的老实姑娘。
黄小莲在开门之前又问了一声是谁。
阮安大声说:是我,阮家老四!打开门,黄小莲问阮安:你来干什么?阮安直愣愣道:我来找你大哥,我阿贵哥有事找他,叫我跑一趟。
阿贵哥找?黄小莲有点儿不太相信阮安的话,因为阮贵平时跟自己大哥的关系很一般。
她还想再问两句的时候,她娘黄刘氏过来了,在她身后问是谁这么早来敲门。
黄小莲转回头告诉她,是阮家老四阮安来了,他是来找大哥的,说是阮贵找大哥有事,阮安来传个话。
黄刘氏听到阮安来了,就走过来,笑眯眯地叫阮安快进来坐一坐。
阮安不肯坐,他说自己堂哥还等着呢,他这就要带着黄大龙一起去。
黄刘氏对于阮贵找自己的儿子,看样子还找得挺急也是不解,不过,她认为阮家人跟黄家人来往密切是好事,就让黄小莲去把大儿子叫来。
在等着女儿去叫儿子过来的时候,黄刘氏就跟阮安闲聊,她问阮家的小年过得怎么样,阮安吃了什么好吃的没有。
这些话本来是稀松平常的,但听到阮安说隔壁程家送了阮家两只酱鸭子,还是程春生送去的,黄刘氏脸上的笑就淡了些。
这时候,黄大龙走出来了,他穿着一身簇新的蓝布棉袍,戴着一顶崭新的瓜皮帽子,就跟九亭镇上的教书先生一样。
看到阮安,他高兴地招呼他:阿安,听说你阿贵哥找我有事,你知道是什么事吗?阮安摇头,上前去扯着他的袖子就走。
黄大龙道:这么着急做什么?阮安不说话,只是拉着他走,黄刘氏在他们身后喊:大龙,早些回来。
黄大龙遥遥地答应:好的,阿娘。
阮安拖着他走了一段路,才松了手,低声跟他说:其实是我三姐找你,我就是来传个话的,我三姐让我别说是她找,所以我才说是我阿贵哥找你。
黄大龙哼一声,笑道:我就知道不可能是阿贵找我,我们平时耍不到一起。
阮安听了,不走了,回身从上到下看他一遍,接着转身又走。
黄大龙走在他身后,问他那么看自己是什么意思。
阮安拖长声音说:我也认为你不去读书倒在家里种田可惜了。
其实阮安想说的是,黄大龙太聪明了,那么会猜,跟这种人打交道,心里有点儿不踏实。
阮安在前面走,把黄大龙引着走进了土坡上的竹林,黄大龙就问他:你姐在这里?三姐,三姐……阮安没有回答黄大龙的话,而是扬声喊阮秀。
阿安,我在这里!阮秀压低声回答。
阮安循着声音走过去,在一丛竹林后面看见了站在一块大青石旁,手里拿着一块沾了一些黄泥的手帕的三姐。
姐,我把人给你带来了。
阮安指了指身后不远处的黄大龙道。
阮秀往那边看一眼,接着轻声叮嘱他:阿安,你在坡底下等我,我跟他说几句话就来,你可别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