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菱在二月初一日下午回了娘家,她跟婆家人说了要来娘家住一晚上, 明天跟妹子一起吃了村民合办的酒席, 再去九亭镇上逛街买些东西, 晚点儿回去。
她的要求很正当, 范家人不可能不答应, 她丈夫范成斌还给了她一块大洋, 让她买喜欢的东西。
因为第二天是二月初二,是这附近乡村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也就是俗称的社日。
在这一天,村民们有杀猪杀羊祭祀土地庙里的土地神, 然后大家在一起大吃大喝,饮酒作乐的风俗。
在这一天,嫁出去的女儿也有回娘家小住的习惯, 所以阮菱回娘家住上一晚, 第二天过了社日再回婆家去是正当要求。
阮菱一回家, 就被她娘叫了去,问她范家人收了黄大龙送的虎骨之后, 对她是不是好点儿了。
要好些了。
阮菱点头,对了,阿娘,我想问你为什么是黄大龙送虎骨来范家,不是咱家人,这里头……一说起这个,阮鲁氏就来气, 她悄悄地告诉女儿,这个虎骨送去范家有多不容易,要不是黄大龙机智,这虎骨根本送不去范家。
从女儿回来说的话来看,虎骨送去了范家,范家人的确对阮菱的埋怨要少多了,阮菱在婆家的日子好过多了。
你阿奶,你二叔二婶,都不想你好过呢,还是一家人,真让人心寒。
阮鲁氏说到最后连连摇头。
阮菱听了,抿抿唇,她说:他们这样也没啥意外,只是这样一来,相当于咱们欠了黄家的情,阿秀她是不是就要许给黄大龙了呢?阮鲁氏连忙否认:不是,我们接受黄大龙的好意时说清楚了的,这钱我们会凑起来还给他,我们可不会为了四十几块大洋卖了阿秀。
阮菱赞同:可不能因为我的事情拖累了阿秀,阿娘,阿秀对我说过她喜欢隔壁的程春生的。
她觉得黄大龙心思重,所以她不喜欢他。
阮鲁氏:阿秀倒是没跟我说过这些……不过,你阿爹昨天悄悄对我说,他去问了你阿爷的意思,你阿爷说,给了程春生一年时间,要是程春生能够凑上四十块大洋给黄大龙,阿秀那时候还是喜欢春生,就撮合他们在一起。
这样……对程春生公平吗?万一他凑不够?你阿爷说,凑不够,就不能答应把阿秀许给春生。
这么一来,阿秀不会怪我吧?要不是成斌腿伤了,黄大龙就不会送虎骨来,程春生也用不着要去找四十块大洋?你阿爷和阿爹都说,这是对程春生的考验,要是他过不了关,他们当然要把阿秀许给更有本事的男人。
再说了,你阿爷和阿爹还说,程立柏跟他娘,都很反对春生追求阿秀呢,阿秀要是嫁过去,一定不舒心的。
还有这事?有,我跟你说……阮鲁氏把从丈夫那里听到的什么程立柏打骂春生,还有程张氏跟着一起骂春生的事都对阮菱说了。
阮菱听完蹙起了眉,她现在也认为阮秀要是嫁进程家恐怕并不妥当了。
之前,她虽然怀疑过黄二龙破坏了自己的幸福,找人来劫花轿,还打伤了丈夫的腿。
但随着黄大龙上范家送虎骨,她对黄二龙的抱怨和怀疑又少了些。
不管怎么说活,她觉得黄二龙不成器,但代表不了他大哥。
阿娘,你跟我说的事情,你对阿秀说过吗?我怎么会对她说这些,不过,我不对她说,她也应该从别的人嘴巴里听到,比如说阮香。
阮香自从你出嫁之后,常跑去找阿秀,阮香又是个最爱打听村子里的乱七八糟的闲言闲语的人……听到这里,阮菱有些担心妹妹了,所以她就说:阿娘,我还是去跟阿秀聊一聊,也许她现在心情不好呢。
阮鲁氏:去吧,这几天我看见阿秀也没什么笑脸呢。
阮菱就去找阮秀了,她进屋的时候,在门口遇到正要出去的阮香。
阮香跟她打招呼:二姐回来了啊?明天是不是要跟我们一起去九亭镇赶集呢?阮菱点头,不想跟她多说,径直进了屋。
阮香有点儿意外,原先对她还算不错的二姐,现在对她挺冷淡。
后来,她想,也是,人家阮菱跟阮秀是亲姐妹,当然跟阮秀亲不跟自己亲,嫁出去了,见面的时候少,变得冷淡起来也很正常。
看到阮香走出了门,阮菱回转身去把屋子门给关上,并闩上,这才去里屋坐在阮秀身边。
她直接问阮秀:阿香又跑来跟你说什么了吗?有没有说程家的事情?阮秀老实回答她:说了,她说程家阿婆还有春生他爹最近常常骂春生,春生他爹还动手打过他,就因为他不听话,想要跟我一起……阮菱听完,一把抓住阮秀的手,歉意道:阿秀,姐对不起你,要不是你姐夫的腿伤了,黄大龙也不会有送虎骨去范家的机会。
阮家就不会欠下黄家的人情,程家也不会担上四十几块大洋的债。
程家人不愿意拿这个钱出来也很正常,换成东河村里其他人家,我想,绝大部分人家都会跟程家一样。
其实,我觉得阿爷和阿爹有点儿强人所难了。
算了,二姐,你别说了。
我觉得阿爷和阿爹想要考一考程春生也没什么不对,四十几块大洋钱虽然多,可是只要想办法,一年时间也不是凑不出来。
而且,程春生那个人,外貌看起来很好,讨人喜欢,但心胸却不见得宽广。
心胸不宽广?阮秀就把那一天跟娘一起去田里送饭送水,跟程春生说的话对阮菱说了。
她说自己后来反思过了,她觉得自己太幼稚了,看人光看外表。
有些人外表很好,但要相处以后才知道这个人到底怎么样,是不是内心也像外表一样好。
阮菱一听就高兴起来了,她说自己很高兴阮秀能这么想,其实她自从嫁到范家之后,也这样想过。
她道:从前在娘家待嫁的时候,阿娘和阿爹说什么看人不能光看外表,他们是过来人的那些话,我从来没认真听到耳朵里。
直到嫁了人,回想起来,才觉得阿爹和阿娘说得对。
一个人,再好看,老了就不会好看了。
挑男人,还是要挑有担当,有本事,有心胸的。
好几十年呢,好看也不能当饭吃。
换句话说,这不是一个看脸的时代,阮秀想,自己花痴了一下阳光俊朗的程春生,很快,这热度过去,她也冷静下来了。
一年时间,她还真想看一看程春生有没有那本事弄到四十块大洋。
毕竟,她跟他之间只存在淡淡的恋慕,远远说不上什么感情深厚,值得她忽视一切现实的条件。
她并不真是十五岁的少女。
这一年,她会看程春生怎么做,她也会留意下黄大龙做些什么。
黄大龙机智应付了祖母,顺利将虎骨送去了范家,这让阮秀对黄大龙的看法有了一些改变,她觉得他做得漂亮!……隔壁程家也有出嫁女回家,这个人就是程春生的姑姑程小红,她嫁给了九亭镇上开油坊的吴又辉,婚后生了一儿一女。
儿子吴韶铭今年已经十三岁,今天他没有跟着程下红一起到东河村,在镇子里的油坊里帮忙做买卖。
程小红只带了十岁的女儿吴柳儿跟着自己一起回娘家。
每年的社日,程小红都习惯回东河村的娘家,出嫁之后一次也没拉下过。
她们母女回娘家,最高兴的是程荷花,她又可以跟表妹一起好好玩上一两天了。
东河村跟程荷花年纪差不多的女孩儿只有几个,住得最近的是黄家的黄小莲,但黄小莲不爱出门儿,性格有点儿闷,所以程荷花不大喜欢找她玩儿。
更何况,最近她隐约感到家里的大人对黄家人有些看法,就更不去找黄小莲玩了。
程张氏知道女儿是要回娘家过社日节的,早就做好了饭菜等女儿和外孙女儿来。
但没想到的是,中午要吃饭时,家里又来了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是程张氏的二儿子,一直在外鬼混,难得回家一次的程立松。
程立松已经有半年多没回家,今年过年他都没在家里。
一看见这个不争气,在外胡混,都三十五岁了,还是光棍一条的二儿子,程张氏就来气,忍不住骂他回来干嘛。
这社日节该回娘家的是嫁出去的女儿,不是他这个儿子。
不过,骂虽然骂,程张氏还是叫他去洗了手上桌子吃饭。
程立松嬉皮笑脸地答应了,跑去洗了手,过来跟大哥大嫂,还有小妹等人打过招呼,就坐下来拿起筷子开始吃起来。
他一边吃一边告诉桌子上的程家人,说他过年都没回来,是跟朋友去了一趟西安那边,做了点儿买卖,赚了点儿钱,不过都花掉了。
程家人除了最小的几个孩子,其他人都知道程立松做的什么买卖,赚的钱又是怎么花掉的。
程立松交的道上的朋友都是些倒买倒卖政府禁止的东西的,比如说武器鸦|片古董。
赚到了钱,程立松就去吃喝嫖|赌,把钱给花光,然后再去干活。
正因为这远近村庄都知道程立松是个不靠谱的人,没有人家把女儿嫁给他,再加上他这个人不喜欢被人管,喜欢在外浪荡,这成家的事情就一拖再拖。
等到程立松满了三十,程张氏就死了心,不再操心儿子的婚事,只愿他一年下来平平安安就烧香拜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