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宴会

2025-03-26 15:01:28

一日,明宣见赵嬷嬷正在准备寿宴的事,想到之前听到的传言,走了过来,亲热道,嬷嬷,不如明宣来帮你吧。

好的。

赵嬷嬷看着明宣,笑着点了点头,便将手中的一些繁琐事务交给了明宣。

你们听明宣的吧。

是。

一旁的宫女太监纷纷应道,看着明宣,面带恭敬之色。

明宣就帮着赵嬷嬷处理了起来。

一边麻利的处理着宫册,让赵嬷嬷暗地里点头。

一边她随口问道:嬷嬷,我听前几日攸王夫人过了来,说是让太后再为陛下纳妃是吗?赵嬷嬷对之前明宣和沈苓发生的事一无所知,她无意点了点头,毕竟这宫中之事也算是传的比较久了。

那太后是什么想法啊?明宣知道,在太后宫中,赵嬷嬷算是对自己没有警惕心的,她状似无意的问道。

赵嬷嬷闻言不回答,这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明宣不由得再次追问道,甚至撒起娇来。

几番纠缠一下,太后也有些担心。

赵嬷嬷只轻轻说了这句,至于担心什么,她却没说。

明宣知道这儿,心中自是明了了。

恐怕太后也有些意动了,不过不好说罢了,她眼中闪过一丝深思。

看来,她需要推动一把,提前坐好准备了。

寿宴前一天,听说淑妃娘娘会带着金黄色的步摇,衣着正红宫装呢。

众位宫女闻言,一愣,这又是黄又是红的,不会显得………剩下的话她们没有说出口。

明宣眼中闪过一丝得意,果然她还是那样的女子,粗鄙不堪,欣赏水平也堪忧,当真以为将贵的东西放在自己身上,自己就贵气逼人了吗?当真是笑话。

看来自己前几次还是将她想的太过高深莫测了。

明宣看着手中的手帕,思量道,若是在宫宴当日,作为淑妃,她却被自己一个宫女而抢了风头,恐怕太后也会多多考虑自己吧。

毕竟自己也算是救了太后一命不是吗?不过,在此之前她却需要做一番布置了。

太后寿宴当天,宫内灯火通明,时不时有侍卫行走,一切看起来喜气极了。

早早到来的众位夫人和小姐也在一旁小叙说话。

众人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各个衣着富贵,衣袂飘飘,她们头上带着繁重而又精致的发簪和步摇,身穿朝廷的命妇的服装,透着一股贵气。

此时右侧处,假山旁,有两个相对来说衣着简朴的姑娘,正在那里聊天。

一名较为娇俏,一名更为端庄。

杜妹妹,你怎么这么高兴啊?端庄女子问道。

原来这名娇俏女子正是杜翎的亲妹妹,杜杏儿。

她自幼生活极苦,后来在德高望重的明月师太那里待过几年,才被杜翎接回家里。

好像是幼时的记忆忘记了,恢复了活泼。

可是衣着简朴的习惯一直保留了下来。

闻言,杜杏儿看了看周围,止不住的满是笑意的说道:周姐姐,你也知我哥哥极是繁忙的,可是这几日,不知为何突然一时好像都轻松了许多。

我和嫂子都极为高兴。

这位周姐姐闻言,顿时好奇了,她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一旁的众人,轻声说道:我也听父亲大人说了,听是杜大人从一个高人处,得来的一个好的方法,许多大人甚至将军都想得到呢。

我甚至听说,连一些王爷都去问了呢。

闻言,杜杏儿更是笑的眯了眼睛。

见此,周娥自是不由的好奇的问道:妹妹,你快告诉我,到底是从那里得来的,我父亲还说杜大人因为这个方法,最近可谓是风光的紧呢。

杜杏儿闻言,只是傻笑,她却是不会告诉周姐姐自己已经从哥哥处知道那人是谁了。

只不过心中却是对那位淑妃娘娘更加好奇了,这位淑妃娘娘,她之前听说过,相貌貌美如花,甚至称得上是世间罕见,可惜美中不足,见识鄙薄罢了可是这几日,她竟然能让自家自视甚高的哥哥大为叹服,赞扬其才华出众,甚至奉为师傅。

今日能有幸一见,她需要好好瞧上一瞧了。

周娥自是还在一旁询问着,可是杜杏儿的嘴极严,还是丝毫没有问出来。

两人闹着笑着极是欢乐。

而杜杏儿却是带着期待之意的。

正在众人游乐时,一位宫女走了出来,顿时让在场的氛围一变。

一些年轻的小姐更是仔细的瞧着,眼中带着深思。

杜杏儿二人闹着时感觉到了,她们不禁纳闷,目光便往前看去。

原来,一名面容清丽的宫女,正井井有条的安排着宫中众人。

她一举一动之间如行云流水,面上恰到好处的微笑更是让人心生好感。

在在场衣着华丽的贵族小姐面前,竟然不露一丝怯,甚至将人比之一比。

竟然也少有比得过的。

她一出声,声音更是如清泉一般,玲珑的叮咚声,让人不不仅着迷。

再见这些宫中之人,几乎人人都对其尊敬无比,这位出众的宫女到底是谁?这是目前所有人心中的统一的想法。

周娥见了,不由的问着正巧路过的宫女:这位姑娘是谁啊?这位明宣姑娘就是咱们太极宫的一等宫女,位比陈嬷嬷等人。

一旁的宫女恭敬的答道。

周娥闻言,有些疑惑,陈嬷嬷等人她自是来时便被母亲仔细叮嘱过,是太后面前的得意人,轻易不要得罪,可这明宣,这么年轻,看着才十几岁的模样吧,竟然已经是太极宫备受重视的一等宫女了。

她不禁大为惊讶。

因为这位明宣姑娘,可以说也是救了太后的命啊。

宫女满是敬意的回答道,可见对明宣的观感也是极好的。

什么,竟然也救了太后娘娘的命。

一时,这双重身份,也让一些想的多的人有所怀疑了。

救了太后,如今的淑妃娘娘不也是救了太后才有这番造化的吗?再看看目前的这位明宣姑娘,泛着秋水的眸子,瓜子脸,一举一动弱柳扶风,却又偏偏带着孤傲清高之感,容貌虽然比不上那位淑妃娘娘,可是也算是极为出众的,甚至称得上是清丽脱俗。

莫非太后有意选眼前这位明宣姑娘作为陛下的第二个妃子不成。

毕竟这淑妃娘娘,之前也是凭着救命之恩而成为陛下的妃子的。

一想到此,众人对于这个宫女也隐隐的收敛起自己这个傲气来了,毕竟刚才明宣刚一到来,就将她们这些年轻小姐比了下去,有些脾气不好的,就不由的想刁难几分。

可是现在,还是不招惹麻烦了吧。

想到之前得意嚣张的县主,现在落得的下场,她们终究是不敢的。

见此,一些身份低微却又胆大的人转了转眼睛,决定拼这一把。

成了一群,不顾自己的颜面主动上前攀谈了。

毕竟她有可能成为陛下的妃子。

之前,她们因为一时小瞧了那位淑妃,所以并未去多打交道。

等到知道了之后,也是后悔莫及。

如此,却是不会放过一丝一毫的机会了。

一时,也是其乐融融,不过荒谬的是,竟然一介宫女成了众星捧月了。

让人大为不屑。

在其中的明宣虽然谦卑有礼,可是带着的得意,也有少数人看了出来。

周娥听了一旁的人的猜想,对着一旁的脸色有些不好的杜杏儿说道:杏儿,你说这个明宣会不会就是陛下的第二个妃子啊?若是陛下当今纳妃了,恐怕之后的选秀自然就会开了。

这让她皱了眉头,她还有心上人呢。

杜杏儿闻言,俏丽的脸上满是不高兴,眉头紧锁着,嘴也撇了下来,她对于眼前的看似温顺的明宣半分好感也无。

而且不知为何她总觉得眼前的明宣让她看起来很是不让她亲近。

想到淑妃,她对着一旁的周娥说道,周姐姐,你跟我过来吧。

说着就要往明宣那里走。

周娥一愣,杏儿的身份应该不至于让她讨好那明宣吧。

可是见她已经走了,不由的也跟了过去。

她们刚走近几分,就听得一旁的一个年轻的小姐问道,明宣姑娘,你见陛下吗?这时侯府的一个庶小姐。

因为父亲宠妾灭妻,所以能跟着一起过来。

自是见过,明宣脸上出现了一丝羞意,不过有礼的回答道。

陛下当真看起来如此可怕吗?自然不是了,明宣回道,摇头,清丽的脸上满是这是污蔑的模样。

众人一看,为何如此护着陛下,毕竟陛下吓人的模样众所周知啊。

这个反常,不免让有些人深思起来。

毕竟传闻陛下极是吓人,让人不敢接近,这位明宣姑娘竟然说陛下不吓人。

莫非是陛下待她特殊。

甚至,一些人,想的更远的事,二人已经有了情意。

明宣见众人眼中闪过的惊疑不定,眸中闪过一丝淡淡的笑容,这话她说出的自是没毛病。

毕竟陛下在太后面前,从未如此吓人,她自然要护着了。

至于别人如何理解,甚至多想了,她是不管的。

那陛下和淑妃娘娘。

又有一人踌躇道。

明宣闻言,回道:陛下,对淑妃娘娘极为喜爱,甚至多番宣召和赏赐。

是因为淑妃娘娘貌美吗?一旁的一人轻声问道,带着试探。

明宣深深一笑,淑妃娘娘自是貌美极了,见之让人忘却不了,只是,她的脸上带着一丝笑意,似是不经意,又似是说笑,陛下每每都让淑妃娘娘多练一些字,两人真是恩爱极了。

想到之前她在账册上看到沈苓写的字,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当真连小儿都不如。

之前若说没有什么不对的,可是明宣后面加的这番话,让众人顿时浮想联翩起来了。

对于她后面说的恩爱,在她们看来只是因为淑妃娘娘的美貌,陛下一时新鲜罢了,实则还是嫌弃淑妃没有才的。

不然又怎么会让淑妃娘娘练字呢。

一时,有人不禁轻声说道:没有才的小人罢了。

闻言明宣眼中闪过一丝得意,这正是她想达到的目的。

由一个鲁莽之人说出口,却又深藏自己。

若是旁人来验证这番话,她说的却又句句是事实,让人挑不出半点差错来。

毕竟她的话中之意可是句句向着淑妃的,只不过是她们理解差了罢了。

如果这多人这么想,到时在宫宴上自然就好推动了。

沈苓,恐怕会墙倒众人推的。

一旁的杜杏儿自是看的明白她的意思,知道她对淑妃满满的贬低之意。

她冷笑一声,突然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出了声,讥笑的说道:长的寡淡万分,一双眉毛也极轻,恐怕看着也是破家破财的像罢了。

众人一愣。

一旁的周娥见此,摇了摇头,勉强拉住才让她没有继续说下去。

那刚才说话的一愣,她的容貌是不好,可是也不必如此羞辱于她。

刚想反驳,可是,见是目前在陛下眼前的红人,杜翎大人的妹妹,也只能退回去了。

心道这位杜姑娘怎么如此。

唯有明宣听明白了她的话,脸色难看起来。

毕竟刚才她也是使的这一招。

众人一看明宣的脸色,有聪明的再细细寻思着着,这话好像一语双关,既说了刚才的那位小姐,又好像也说了这位明宣姑娘。

甚至这位明宣姑娘也更为符合她的那番话来。

此话一出,众人看着明宣的眼神都变了,似乎这位明宣姑娘当真是家中人都死光了,这位杜翎小姐听说自小跟着寺庙长大,莫非当真能给人看相不成。

明宣闻言,只觉得羞耻万分,可是众人面前都丢了脸。

这位什么杜杏儿小姐,当真是恨极了。

只听一人天真的问道:明宣姑娘,你当真父母双亡了不成?明宣随意敷衍几句,而后以众人都没了的消息才过了去。

本来她是以想着流言,占据主导位置,很快就不行了。

不过,一个好消息是,众人对于沈苓粗鄙不堪的印象就会印象极深了。

一时心思清楚的,只见杨家的一位夫人对着身旁的妙龄女子说道:这个明宣心思恶毒,又小肚鸡肠,等你入了宫,自然就会好了许多。

是。

一旁明丽女子,也就是杨茹儿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不过还是乖乖应是了。

一时,众人将这段插曲忘掉,就不再关注了。

而这时,永和宫中,众位宫女看着装扮整齐的沈苓,纷纷震惊了。

灼灼其华,高贵逼人!本来沈苓是极其温和的,可是穿上这么一个服装后,竟然带着威严,甚至和陛下有了几分相似。

沈苓见众人目光灼灼的盯着自己,虽然对自己的美貌有自信,不过还是踌躇的问道:真的不好看吗?若是真是不好看,那她就要好好问一下某人了,因为今日的装扮就是成元帝推荐的,正红配金黄,他可真是想得到,果然是不通审美的直男一个!她本来就不答应的,可是被那人在床上逼了一逼,又说当做还一笔债,再加上相信自己的美貌,她才同意的。

若是当真不好看,丢不起这人的她,决定肯定要换的。

娘娘,春风不由得咽了咽口水,欣喜道,好看,好看,咱们快些出去吧。

太后恐怕等急了。

急忙就簇拥着沈苓出了永和宫。

去了太后的宫殿,众人自是震惊极了。

没想到这么庸俗的装扮,竟然当真有人穿出美丽和高贵来。

唯有一人,见着如今的沈苓,再想了想一旁的明宣,她正在宴会上,着了急,可是也没有办法。

只能任由事情发展了。

不过却是没有人看到这一切。

再说片刻后,沈苓便搀扶着太后来到了宴席上。

宴会上纷纷扰扰的众人见这进来的二人,俱是一愣,整个大厅都寂静了那么一下。

都是被惊艳的。

太后自是穿着朝服威严无比,而她身侧的一袭正红色宫装的美丽女子却是更引人注目。

只见她侧面带着凤簪,一个金晃晃的步摇,越发衬得高贵逼人。

若说金色是很难有人压的下来的,一不小心就会变得极为俗气,可是偏偏在这位淑妃娘娘这里,白皙的肤色和金色相映,反而让人不敢直视。

这人当真是那个传闻中,一个从乡下来的女子吗?她们的目光不由的看向了一旁的忠义侯夫人钱氏,世上竟然当真有这种人不成只是短短入宫两个月,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众人都有些不敢相信了。

连明宣也是如此,她瞪大了双眼,她竟何时成了这幅模样。

与她一比,自己精心的装扮更是不值一提,她恨的牙痒痒,知道今日恐怕出彩要少了许多了。

不过,她掐着自己的手心,险些出了血来,咬牙切齿的想到,不怕,不怕,沈苓只是凭着美貌生威罢了,自己还有后招。

她握着自己手中的一个书册。

这些心思按下不提,见过太后。

众人纷纷行礼,杨太后便让众人起了身。

而后众人轮流献上贺礼。

不过目光却是不自觉的像一旁的沈苓看去,险些都看呆了。

一旁的明宣更像是一个普通的人罢了,半点不引得众人注意。

她双手攥的越发紧了,只能咬牙告诉自己不要在意。

沈苓的好戏还在后头。

舞乐奏起,其乐融融,气氛极为喜悦。

在这样的情况下,听的一位夫人问道:不知,淑妃娘娘送的是何物?明宣一听,眼前一亮,便知机会来了。

闻言,杨太后大喜,乐呵呵的说道:苓儿孝心,给我将佛经摘抄一遍。

众人闻言,有些疑惑,不是说不通笔墨吗?为何见太后如此高兴的模样。

明宣也是一愣,她想到自己手中的册子,心中不妙。

不过呀,杨太后颇有谈性,最让哀家不可小瞧的是,苓儿为人机敏,竟是想到了一种方法传给了杜翎。

众位应该听说过吧。

她的脸上满是骄傲和得意之色。

透着一股浓浓的炫耀意味,很明显想让众人夸赞沈苓的。

众人面面相觑。

册子,什么册子?明宣一愣。

沈苓一直在她的监视中,什么时候竟然有了册子。

她看向沈苓,带着一丝恨意。

只见沈苓满是羞意,这,太后自从今日不知听说了之后,就犹如炫耀一般,自己的孩子取得了成绩。

所以不停的说着。

她也是从成元帝那里得知,自己本是为寻找那位陈大夫之便,写出来的附属的东西,竟是惹得他们如此惊叹。

众位夫人闻言,也是纷纷附和,一时惊诧和敬佩的目光望向了上首的淑妃娘娘。

这个消息,作为京中的人,她们一向消息灵通,自是听过的。

她们还知道,自家大人,还准备将这人,挖出来,重用一番。

万万没想到提出这个方法的人,竟然是眼前的淑妃娘娘。

一时,刮目相看。

而且刚刚听闻这位淑妃娘娘的见解,也不像是传说中那样不通笔墨的,一时,她们对于明宣的话越发不相信了。

一时,纷纷附和太后,满足太后炫耀的意思,淑妃娘娘竟然如此聪慧!我家大人还说,这方法怕是有奇才之人才想得到的!众人纷纷佩服,不知道的也相互传递着。

明宣的脸彻底黑了,她知道今日的计划泡汤了。

一时太后满是高兴。

沈苓满是羞怯了,不过见太后如此高兴的模样还是随她了。

不过,趁着她不停说话的时候,还是忙递了茶过去,让太后极为舒心。

众人瞧着,这怎么不像婆媳,反倒像是母女一般了。

这样想来,纳妃一事恐怕也不是真的了。

杏儿,怪不得你今日为娘娘说话了,原来你知道提出方法的人是谁啊?周娥不由的问道。

那当然,杜杏儿满是得意,看了一眼一旁的明宣,果然见她面色难看。

一时,一些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的人,也不由的向明宣望去。

面带一丝嘲讽。

明宣见着众人望自己的目光,只觉得浑身的衣服都被人撕扯下来,只觉满是羞辱。

为何,为何,沈苓现在表现的和之前完全不同。

明明当时在庄子里见到的她,确实是不通笔墨的,文采和见识更是粗鄙至极。

甚至前些日子攸王夫人不是也来劝说让陛下纳妃吗?她想着自己和沈苓不差什么,同样的救命之恩,同样的貌美,甚至才华不用,所以她今日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想让太后知道她的心思。

毕竟在太后面前,她还是有些脸面的。

可是,今日太后的一番话,在众人面前的种种表现,却是让她彻底的在众人面前丢了脸,甚至自己的心计也暴露了。

她将手中的册子握紧了,便知绝对不能拿出来,否则也只是徒徒惹人笑话罢了。

沈苓,她的眼中带着恨意,你就得意吧。

你不是喜欢成元帝吗?今日,他就会狠狠的捅你一刀。

本来,她是不抱有希望的,可是如今,却是一定要成功了。

唯有钱氏,面色不变,只是低下了头,眼神通红一片。

一旁的杨家姐妹,却是这个富贵荣华,一时之间竟有些痴了。

她们对于沈苓提出的这个方法却是半点不知的,毕竟她们的父亲早亡,伯父也是半点不曾言说的。

所以对于此刻的称赞,她们只以为是附和太后罢了。

姐姐,怎么了?一个看起来才十岁的女子问道。

妹妹,没事儿,杨茹儿如此说道,可是脸上微微的惆怅显示着却不是这样。

她正是太后率先召进宫的女子,当时人人传言她能成为陛下的妃子。

可是因为太过害怕,所以就被太后送了回来。

当时被送回时,她是真的松了一口气了,可是再看这个女子,一步登天,让在场的诸妇跪拜,她又有些难受了。

不知是不是有那么一丝不甘的。

闻言,才十岁的杨尘儿看向了高位上的沈苓,眼中就带着一丝敌意了。

之前因为太后的那一番行为,至今已经有多人对着姐姐说风凉话了,在她小小的年纪看来,就是沈苓的错了。

而且那日姐姐被送了回来后,虽然伯父不曾说什么,可是姐姐也曾病了好久。

一时,她的心中自有计较。

沈苓接下来在宴上自是一举一动大方得体,也让一旁的太后称赞万分,心内连连点头。

也更让明宣看着如此夺目的沈苓恨的口腔中带着淡淡的血腥味。

可是明宣很快想到自己安排的一切,也就暂时忍耐了下来。

宴会期间,沈苓因为饮了几杯果酒,脸上有些发烫,便告知对方出了去。

而那位杨尘儿小姑娘见此,眼睛一个一转溜,也跟着出去了。

沈苓,刚出了宫门几步,离灯火通明处,稍远一些,吹了吹冷风,感觉到一丝凉意,就准备回去了。

杨尘儿见此,自然要过来和她好好说教一番。

你是?沈苓见一个十岁的小姑娘,长的明艳夺目,极是惹人喜欢,她不由的笑着问道。

蹲下了身子。

沈苓蹲下身子,脸就靠极近。

杨尘儿算是真正的见了沈苓的容貌,看着她面上夺人灿烂的笑意,一双杏眸仿佛有着星光,微微带着勾人的眼尾更是勾人摄魄,顿时被迷了眼。

世上竟当真有如此女子,杨尘儿顿住了,双要中满是着迷,甚至觉得口干舌燥。

沈苓见这个小姑娘不说话,不由的愣住了,问道:怎么了?莫非是走丢了不成。

然而,听到这句话,杨尘儿才从着迷中清醒过来。

心中自是姐姐最为重要的,艰难而又坚定的道,自己是不会被美色所迷惑的,于是,小女杨尘儿见过淑妃娘娘。

她抬起下巴,认为自己还是高傲的。

然而,在沈苓看来,却是一个小姑娘,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严肃的看向自己,双脸带着红晕,极是惹人怜爱。

不由得笑出了声。

杨尘儿听着这笑声,顿时脸就红了,只觉得整个人都发起烫来。

你笑什么。

她恼羞成怒道。

她是来找她麻烦的。

而这个时候,杨茹儿发现了自己妹妹已经不见了的事实。

她想到刚才的模样,不由的吓了一跳,急忙问身旁的丫鬟,尘儿呢?尘儿小姐刚才出去了,似乎是跟着淑妃娘娘一起的。

闻言,杨茹儿也就急忙出去了。

因为沈苓不敢走的太远,所以杨茹儿刚刚走近,就看见了二人。

知道杨尘儿自小被人宠坏了,所以立刻便过去了,以免冲撞了淑妃娘娘。

结果到一看,自己的妹妹竟然吓哭了。

见过淑妃娘娘。

杨茹儿先是慌乱的行了一礼。

怎么回事儿,自家妹妹自幼和一个小霸王似的,怎么会被吓哭了,她的心中满是心疼之色。

一时,对于眼前的淑妃也不禁有了一丝怨言,和小姑娘计较一些什么。

然而,出声的却不是淑妃娘娘,免礼。

回答的是一个带有磁性的男声,而且这磁性的男声却是极为熟悉,熟悉的让人害怕。

杨茹儿当即一怔,而后后背起了冷汗,心里有了一股不好的预感。

她慢慢抬起头来,细细一看,隐在阴影背后的竟然当真是成元帝!顿时心一咯噔,看着这张俊美却又带着无边冷气的脸,杨茹儿心中无边的害怕又上了来。

她急忙突然跪下,心中一片冰凉,极是狼狈惊恐的说道:臣女杨茹儿见过陛下,万望陛下恕罪。

她的身子浮在地上,隐隐有些颤抖。

沈苓见此,急忙看了一眼一旁的成元帝。

免礼。

成元帝只好说了句。

而后杨茹儿才心中颤抖着匆匆带着杨尘儿去了一旁。

好不容易到了对方看不到的位置,才仔细的擦了她哭的有些乱七八糟的小脸。

是淑妃娘娘还是陛下责罚了你吗?杨茹儿心疼的问道。

不是。

杨尘儿现在才从惊恐中回过神来,她的脸上带着一丝不好意思,我刚准备找淑妃娘娘的时候,陛下就出现了,然后陛下冷冷的瞧了我一眼,极是吓人。

说道后面这句,她的嗓音微微带着一丝颤抖,所以眼泪就被吓出来了。

杨茹儿闻言,不由得噗嗤一声,早就听闻陛下吓人,万万没想到竟然将自己的妹妹给吓哭出来了。

不过,知道不是淑妃的时候,她对于淑妃的态度就好了一些。

毕竟当时,淑妃也是为她解了围了。

她看着自己眼眶中还带着红意的妹妹,亏你还在府中称王称霸不是。

现在见过真正害怕的人了。

她带着一丝好气的说道。

杨尘儿闻言,脸上带着一丝红意。

见此杨茹儿才不取笑于她。

早就听闻,陛下早年在沙场上杀了许多人,自带一股煞气,旁人不习惯可就丝毫不敢接近,自己这妹妹娇生惯养,一不小心见了,怕是才会如此。

不过,突然杨尘儿说道,那位淑妃娘娘好像一点都不怕陛下。

想到淑妃娘娘的温柔,她的脸上的红晕更多了。

觉得淑妃娘娘竟然嫁给了可怖的陛下,当真是极为可惜了。

闻言,杨茹儿没有注意到,只是一愣,纳闷道,你怎知?杨茹儿刚刚再见了陛下一眼,却是丝毫都不敢兴起什么为妃的心思了。

每日面对这样的陛下,她怕是吓都吓死了。

所以这次问的倒是极为轻松了。

因为,我隐约瞧见那位淑妃娘娘瞪了陛下一眼,陛下还笑了。

杨尘儿模模糊糊的说道。

是吗?杨茹儿闻言,若有所思。

她又回头看了一眼,远远望去,隐隐约约看见两人拥抱了。

两个身子交缠在一起,透着股温馨。

而且她竟然觉得这拥抱极为占有欲,又透着一股难得的温柔,似乎带着缱绻之意。

原来,他也会如此温柔。

此时杨茹儿所有的不甘全部消失殆尽了,毕竟自己不是不怕他的那人。

这时,杨尘儿说话了,姐姐你能不入宫吗?虽然那位淑妃娘娘不怕,可是他真的极为吓人。

想到那样美丽的淑妃娘娘竟然成了可怕的陛下的妃子,她心下叹息。

觉得那位娘娘其实是为自己的姐姐受苦了。

闻言,杨茹儿坚定了说了一句,我不会入的。

今日一见,再次坚定了她心中的想法。

那母亲?杨尘儿说道,看着自己明艳的姐姐,自己母亲可还打算等宴后找太后说一下的。

我相信母亲也不会如意的。

杨茹儿看着两人,心中突然有了信念,说了这句话。

而这时,明宣对着一个宫女说道:今日万圣节,我早已经还清了门路,等陛下散完席,你就去吧。

是。

直接她穿着与沈苓几乎相似的服装。

露出了一丝得意的微笑。

不过,这厢,沈苓瞪着眼前的成元帝,微微带着醉意,两颊红润,眼中泛着水光,陛下,怎么时候突然冒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