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48 章

2025-03-22 07:13:52

国公爷这一倒下, 整个府里都慌了神。

御医很快被请了过来,还是上回那个姓张的御医。

他一看国公爷的面色,什么都没问, 拿出针包给国公爷头上扎上针,这才开始诊脉。

一屋子的人十几双眼睛都一眨不眨地看着他。

张御医诊过脉,回身对众人道:诸位,外头说话吧,都挤在房里,病人也透不过气来。

殷夫人和闻讯赶回来的二三四老爷等人都退到外间。

张御医叹了口气, 道:上次我说过, 老国公有头风病,不宜再动武劳累,此番发作, 病势汹汹, 还请诸位, 做好准备。

众人一听, 都惊得呆了。

张御医的意思是,家父此番,有性命之忧?赵明增急问。

张御医道:老国公年纪大了, 常年征战伤了底子, 此番能不能熬过去, 只能看造化了。

四太太等人一听这话, 顿时哭天抹泪起来。

张御医, 请您千万尽力, 保家父一条性命, 拜托了!赵明增三兄弟向张御医作揖道。

国公爷这边有他们三兄弟支应着, 殷夫人和三太太四太太五太太就带着小辈退了出来。

大嫂, 这……可怎么办呐?出了敦义堂,四太太一边抹泪一边六神无主地问殷夫人。

国公爷虽然严厉,可他毕竟是一家之主,他若不在,那就要分家了。

被分出公府自负盈亏,这对四太太来说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公爹福大命大,会没事的。

殷夫人绷着脸道。

几个妯娌分头回各自院中,殷夫人到了嘉祥居门口,突然被台阶绊了一下,好在跟在她身边的萱姐儿眼疾手快扶住了她。

外祖母,您没事吧?殷夫人侧过脸看看萱姐儿,又看看跟在她后头的徐念安和赵佳臻等人,仿佛直到此时才真正地回到了现实中,她问:桓熙呢?小舅留在敦义堂照顾外祖爷爷了。

萱姐儿道。

殷夫人点头,喃喃道:对,他当留下的。

什么时辰了?应当张罗午饭了吧……徐念安和赵佳臻眼眶都红着,看殷夫人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往嘉祥居走,知道她此番受到的打击也不小。

祖父会好起来的,我们也要打起精神来。

徐念安对赵佳臻道。

赵佳臻用帕子掖了掖眼角的泪痕,点了点头。

皇帝得到国公爷骤然病倒的消息后,派他身边的宏奉带着太医令亲自过来探望诊治。

宏奉回宫后向皇帝禀报:太医令和张御医都说,靖国公此番头风病发作凶险万分,能保住性命都算万幸,是绝对不可能再上战场了。

皇帝烦恼道:怎会如此?宏奉道:靖国公年纪大了,这也是难免的。

行了,朕知道了。

皇帝道。

次日,早朝。

众人奏事接近尾声时,成国公出列道:皇上,听闻靖国公病倒,不知是否会影响他的辽东之行?皇帝道:朕已派人去探望过靖国公,他病势汹汹,无法成行了。

可是那古德思勤冥顽凶悍,点名要他赵家人出战,若是赵家人龟缩不前,只怕敌寇一怒之下,再行屠城之禽兽事。

既然靖国公病重不能出战,臣建议,由其请封之世孙赵桓熙代其出战。

成国公道。

皇上,臣认为不妥。

成国公话音方落,陆侍郎便出列道,靖国公嫡长孙年才十七,且非习武出身,如何能代替靖国公上战场?陆侍郎,我知道这赵桓熙乃是令郎的小舅子,你维护他无可厚非。

可如今我们商议之事关乎社稷安危,你又怎能只顾一己私情不顾大局出言反对呢?这可不是你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本分!成国公乜着陆侍郎道。

陆侍郎向皇帝禀道:皇上,两军交战,如何调兵遣将关乎战局胜败,本就没有对方点名要谁出战,我们就派谁出战的道理。

之前靖国公请战,是因为他乃沙场宿将,他愿为陛下分忧,也有把握打赢这场仗,而非仅因敌寇挑衅。

突然病倒,也非人力可以扭转之事。

即便要从赵家再选一人出来代替靖国公出战,也不该选赵桓熙这样一个未及弱冠的羸弱少年,送他上战场,与送他去死,何异?成国公道:陆侍郎此言差矣,以靖国公在辽东边军中的声望,除了他指定的继承人,谁能代替他?谁能服众?赵桓熙虽年轻,可他是靖国公亲自向皇上请封的世孙,靖国公倒下了,他这个世孙不出来挑大梁,谁来挑大梁?而且说送他上战场就是送他去死,不见得吧,我可还记得,去年夏天,他在雨中以一敌六都能把人都打趴下,身手好得很。

陆侍郎瞧着成国公道:既然朱大人提到了去年夏天,难免不让人误会,朱大人有此一提,为国为民是假,公报私仇是真。

你胡说八道!陆侍郎转过脸向皇帝道:皇上,靖国公为国为民戎马一生,如今风烛残年又病染沉疴,很难说不是因为年轻时受伤太多太过操劳所致。

赵桓熙是他向皇上请封的世孙,是他唯一满意的继承人,还请皇上看在他这一生为保我朝国土安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份上,不要让他后继无人。

派不派人代替靖国公出战,派谁出战的问题,还请皇上三思。

皇上……成国公还想再奏,皇帝抬手道:好了,不要争了,这件事,容朕再好好想想。

退朝。

自国公爷病倒后,赵桓熙除了回房洗漱更衣外,几乎一直呆在国公爷的卧房里。

赵桓旭亦然。

守了两天一夜,张御医终于松口说,国公爷的脉象渐趋稳定,应当不会再有性命之忧了,只是何时能醒,不好说。

张御医回宫去向皇帝复命,向忠去张罗国公爷的药,房里就剩下赵桓熙和赵桓旭。

赵桓熙,你恨我吗?片刻的沉默之后,赵桓旭突然问道。

赵桓熙眼睛看着床上憔悴衰弱又无声无息的国公爷,道:不恨。

若是旁人这么说,我定然不信,但是你这么说,我信。

赵桓旭自嘲一笑,道:祖父说得对,苍澜书院的先生也很会看人。

我,确实不如你。

赵桓熙转过脸看他,问:好端端的说这些做什么?待祖父醒转后,我打算出去游学。

赵桓旭道。

游学?不参加明年的大考了?赵桓旭摇头:我心性未定阅历又少,就算明年能中,此时步入官场,对我来说,也未必是幸事。

你能这么想,也挺好的。

赵桓熙回头继续看着国公爷。

这时锦茵在外头小声唤道:三爷,三爷。

赵桓熙走出卧房,锦茵对他道:三爷,陆公子来了,太太叫您回去。

赵桓熙来到嘉祥居,果见陆丰在,两人相互见了礼,殷夫人一脸焦色地对他道:桓熙,你得装病。

为何?这突来一句让赵桓熙一时摸不着头脑了。

陆丰道:如今国公爷病倒,成国公想以你是国公爷请封的世孙为由,让你代替国公爷出战。

今日他在朝上提起此事,我爹据理力争,皇上没有答应。

可若他再让珍妃给皇上吹枕头风,那便不是我爹这样的朝臣能阻止的了。

现在唯一的办法便是你装病,先避过这个风口浪尖。

陆公子说得对,正好这几天你为着照顾你祖父,衣不解带茶饭不思的,病倒也很顺理成章。

殷夫人道。

赵桓熙垂着眸不说话。

殷夫人瞧他那样,是不同意的意思,急道:怎的,难不成你还真想代替祖父出征不成?赵桓熙抬起眼来看着殷夫人和陆丰,道:我能不能胜任是一回事,可若我装病逃避,那便是懦弱怕死。

要是我真这样做了,等祖父醒来后,我拿什么脸去面对他?可是上次在书院,你自己也说了,现在的你根本就还没做好上战场的准备。

陆丰微微蹙眉。

祖父也没有做好准备,可是他不得不去,所以才会造成今天这样的结果。

如果我也不得不去,我又怎么能因为没有做好准备,就装病逃避呢?赵桓熙道。

陆丰被他问住。

殷夫人张了张嘴,碍于陆丰也在,到口的话就没有说出来。

这时候芊荷忽然在外禀道:太太,朝大爷回来了,现在到敦义堂探望国公爷去了。

殷夫人腾的一下站起身来,想骂人,当着未来女婿的面骂不出来,只道:速去派人看好了。

陆丰见赵桓熙心意已决,就没执意相劝。

国公爷还昏迷着,他没去打扰,只说待国公爷醒了,再和陆侍郎一道来探望。

送走了陆丰,殷夫人想和赵桓熙好好聊聊装病之事,一转身,他又跑去敦义堂了。

殷夫人想了想,觉着此事光靠自己恐怕不行,忙命人去将正张罗着将生活用具从挹芳苑搬回慎徽院的徐念安叫来。

成国公向皇上提议让三郎代替祖父出战?徐念安乍然听闻这一消息,也是愕然。

是啊。

桓熙才十七岁,成国公此举,那不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嘛!就是想公报私仇而已。

可桓熙是个傻的,为了脸面,为了不让祖父失望,命都不要了。

念安,你一定要好生劝他,可不能让他做傻事。

殷夫人殷殷叮咛。

徐念安有些出神地点了点头。

夏日悠长,皇帝和柳拂衣一道用过午膳后,正想小憩一会儿,宏奉站在殿外禀道:皇上,靖国公的孙子赵桓朝跪在广华门外,上表自请愿代其祖父靖国公出征。

皇帝瞧一眼已经在贵妃榻上躺下,娥眉微蹙显得有些不耐烦的柳拂衣,自己起身走到殿门处,接过宏奉呈上来的表一看,自语道:赵桓朝,曾在中军都督府任过都事,为侍父疾辞去官职?宏奉哈着腰道:他既敢如此写,应是真的。

皇帝道:那也算是孝顺有出息了。

朕正头痛派谁代替靖国公出征之事,他既主动请缨,甚好,传朕旨意,允了。

明日授官之后,再进宫谢恩。

作者有话说:昨晚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养了一头小象,小象好可爱。

醒来之后发现,别说没有,有也养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