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 官员们在底下窃窃私语各个都显得慌乱不堪。
缘由是今日一早一个一直执意要让帝立董贤妃为皇后的谏官尹大人,忽然在家暴毙而亡,而这个谏官平日里身子硬朗看着像是谋杀。
杞国从未有谏官被谋杀的先例, 如此不将国法放在眼里让其余谏官更加高亢。
其中一个谏官道:皇上,臣认为应当好好细查尹大人之死。
不能让此人逍遥法外。
另一个谏官也道:若是此事不了了之,让我们其余谏官日后如何敢开口?谏官你一眼我一句,听得帝心中烦躁,便看向了重新回到朝堂上来的太子李宗义道:太子觉得呢?李宗义上前一步, 恭敬道:儿臣认为尹大人是旧疾复发而亡,仵作已经检验过了, 没有什么可以争议的。
至于各位大人若是没有做亏心事又有什么可担心的, 这里是杞国, 人人都要遵守法纪,谁会如此招摇去杀尹大人。
其中一个长胡子谏官罗大人,气得胡子都歪了, 大声嚷嚷着:太子此言差矣!我与尹大人素来交好, 从未听说他有什么旧疾, 太子身为储君应当为臣子做主, 怎的开始包庇起目无法纪之人?李宗义冷哼一声道:那按照罗大人所言, 要如何查验?尹大人素来与人为善,从未同人交恶,那便没有仇家一说。
若非要找凶手是否就要将朝堂上的诸位大臣都严刑拷打一番, 看看是否有谁心中对尹大人多有怨怼?高瘦的谏官高大人拉了拉罗大人的衣袖,制止罗大人继续纠缠, 又对道:既然太子殿下已有决断, 那么下官也无话可说。
只是, 这尹大人为官期间屡次谏言要求皇上立董贤妃为后, 臣想问问皇上可有决断了。
帝打了个哈欠,微带困倦道:此事有何可议?董贤妃出生不高,样貌平平,人也不聪慧,生了个儿子还屡屡犯错,各位若是非要董贤妃当皇后,难不成是觉得董贤妃可比肩孝仪皇后?谏官一时间都找不到话来反驳。
高大人便道:皇上圣明,臣也认为无需再立皇后。
只是有一事臣压在心里很久了。
但说无妨。
帝道。
高大人细细道来:皇上膝下三子,如今三子皆已经成年,按照杞国国法,皇子成年后就应当去封地。
宁王和宣郡王皆不应该继续留在皇都,若此二人一直留着,会让朝臣百姓觉得皇上还有易储之心。
罗大人也在一旁附和着。
李宗义听了这些谏官这么多年的废话,总算是听到了一句中听的。
一直不说话的康靖先生上前一步,道:皇上,臣认为高大人所言极是。
只是宁王刚刚丧母,心中对纯懿皇后一直多有愧疚,此刻让其离开皇都怕是过于残忍。
想来皇上也还有很多话未曾对宁王说。
帝想起李宗渠眼眸中多了份慈父的温和,便说:康靖说的是,瞿儿忽然丧母,他一直孝顺,太后怕也是舍不得的,等他守孝过后朕再安排他去封地。
罗大人听后便道:那宣郡王总得去封地吧,宣郡王年纪不小了,皇上应当让宣郡王成婚。
臣等附议。
帝看着一众大臣皆无异议,便道:那便让宣郡王成婚。
散朝后,齐律同许清风走在一道,齐律笑声爽朗道:你应当看见了吧,朝堂上这群谏官就是有啥说啥,谁也不护着。
许清风心中惶恐,若非康靖先生拦着,怕是宁王也会被送去封地。
只是此事本就是迟早的事情,拦得住一时拦不住一世啊。
下官觉得宣郡王怕是不会乖乖去封地的。
他的母亲尚有当皇后的心思,难道他会没有当太子的念头?许清风小声道。
齐律踹踹手道:那是自然,留在皇都还有机会当上太子,去了封地基本就无望了。
只是这董贤妃德不配位,自以为能捡个便宜,谁知她根本不了解皇上。
皇上何等聪明一个人,她私底下做的那些事情皇上一清二楚。
至于尹大人一事,怕皇上心里也是明白的。
许清风点头道:尹大人如此明目张胆替董贤妃说话,最记恨他的怕就是太子了。
齐律同许清风对视一笑,皆心知肚明。
皇宫,封地?!李宗泽瞪着大眼睛惊讶的看着董贤妃,气得手抖,将身旁的茶盏都打碎了。
本王不去!凭什么本王一成婚就要去封地?他李宗渠怎么不去!李宗泽大吼大叫道。
董贤妃吓得立马捂住李宗泽那张嘴,呵斥道:蠢货!你给本宫沉住气!李宗泽只是觉得委屈,三个皇子里他一直是最不受重视的那一个,如今更是好,亲生父亲要赶他走!董贤妃坐在李宗泽身侧道:你当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是皇宫,人多眼杂的,你大呼小叫的是要全天下人都知道你怨怼皇上吗?李宗泽一时语塞,只能委屈道:母妃,我不能离开皇都!我若是走了那就真的没有希望了!如今后宫您最大,为什么我还是要走!董贤妃拉李宗泽的手,小声道:皇上给你安排的亲事是谁你知道吗?管他是谁!李宗泽小孩子脾气又上来了:我还不如不娶亲!董贤妃拉着李宗泽的耳朵,气道:本宫怎么生了你这么个蠢货!皇上给你安排的是淮南国公府的嫡女,卫慈安!那淮南国公府的门第可要比许府的门第高多了。
更何况皇上说了你成亲后就恢复你亲王爵位。
李宗泽渐渐平静了下来,又道:可……可我还是得走啊!董贤妃语重心长道:走不走不是现下的事情,离你离开还有段时间,本宫自会想办法让你留下来,但你不可锋芒毕露慌不择言,免得让你两个好兄长找到把柄。
是。
李宗泽心不甘情不愿道。
……许清如替李宗渠换上衣服,这几日李宗渠难的是睡了个好觉,气色也比往常好些了。
今日是宣王大婚的日子,王爷真的不打算去吗?好歹明面上你们是兄弟。
许清如替李宗渠戴上头冠道。
李宗渠冷眼道:他都不把本王当成兄长,还想本王把他当成兄弟?当初他和董贤妃诬陷本王同大祭司,害得大祭司受辱差点儿没命。
许清如站在李宗渠身后有些吃味儿道:王爷这是心疼大祭司?本王心疼她作何?李宗渠迅速反应过来解释道:本王是觉得这李宗泽着实可恶,这不仅仅是玷污大祭司清誉,也是想要本王性命。
让他去封地也好,眼不见心不烦。
许清如坐在李宗渠身侧,淡笑着道:王爷觉得宣王真的会去封地吗?不然呢?李宗渠疑惑道:这些个谏官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能放过他?许清如替李宗渠理了理衣襟道:王爷,您看不出来,宣王有意太子位吗?他?李宗渠不屑轻哼道:他也配?就他那个脑子当了储君这杞国岂不是废了。
许清如轻声道:王爷心里虽然不屑,可不可小觑。
王爷可还记得,宣王同万福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万福楼的背景也一直无迹可寻,妾身担心……这阿哑公子难道会结交皇子?这怎么可能?李宗泽那个人看着傻愣愣的实则高傲得很。
李宗渠有些将信将疑。
许清如忽而低头道:王爷,我们也会去封地吗?若是走了是不是就回不来了……李宗渠微微一愣,随即伸手,轻轻地将许清如揽入怀中,鼻尖闻嗅着她发丝间独有的香味,柔声道:清如,本王会想办法留下来的。
我们不离开这里,若是我们走了,日后太子报复我们,我们就没有还手之力了。
许清如的心没有那么大,她心里想的是朴氏是兄长,甚至是李明月。
若她走了她便见不到他们了,尤其是朴氏的身子一直不好,许清如还是想多陪陪母亲,不能和李宗渠一样留有遗憾。
这时董楼匆匆跑了进来,看见相拥的许清如和李宗渠,先是一愣随即尴尬的转过身去,背对着二人道:王……爷,王妃。
今日是宣王大婚,夜里该去喝酒,不知……不去了,把礼送到即可。
李宗渠紧紧抱着许清如,淡然道。
啊?董楼疑惑小心翼翼回头道:这怕是不妥吧,万一太子和宣王小题大做……李宗渠早就想好了说辞:本王要在府里给母亲抄写经文,不方便去,免得冲撞了。
哦哦哦。
董楼呆滞的点头应着:好,属下这就去。
董楼走后,屋子里又只剩下许清如和李宗渠二人,李宗渠微微低头道:明日就是清如的生辰了,清如想要什么?许清如恍惚之间才想起来,明日确实是她的生辰了,只是她如今要什么有什么,便也不觉得有何期待了。
妾身什么都有,王爷送什么妾身都喜欢。
许清如把小脑袋靠在李宗渠的肩膀上,小声轻语道。
清如真的觉得自己是什么都有了吗?清如真的不觉得少了什么?李宗渠嘴角带着一丝坏笑,看得许清如有些莫名的奇怪。
王爷说说看?许清如小声问道。
李宗渠将许清如抱到自己的双腿上,手轻轻的抚摸着许清如的小脸,忽而侧头在许清如的耳垂旁小声道:我们还缺……一个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