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 > ☆、第 109 章

☆、第 109 章

2025-03-26 16:32:32

临头退缩钱谦益?可惜了她那一心要嫁真名士的好姐妹如是。

一声声雷声隆隆, 还刮起了风,雨点打在屋檐上被风裹住,有成瓢泼大雨的势头。

大雨一时半会不会停,夫妻两个喝完了茶,干脆去小憩一会。

驿馆里头的人已经聚集很多,有的下棋, 有的玩叶子牌,有的聊天喝酒,更多的都是闭眼休息。

京城南城一家香火旺盛的观音庙里,两位夫人跪在送子观音像前, 虔诚地上香诵经给香火钱, 一刻时后带着丫鬟们出来大殿转到后殿僻静之处。

庄妍靓雅,风度超群。

鬓发如云,桃花满面……两位夫人虽然都不再是二八年华,依然美丽如昔。

丫鬟们在小桌子上放好茶点,轻轻退下守在四周。

假山小径,曲水池塘, 荷花飘香, 然两位夫人都无心赏景用茶, 其中一位气度沉稳的夫人先开口,听说龚鼎孳最近和老友相聚, 新写了一首诗词……顾我浮踪惟涕泪,当时沙道久苍凉。

壮夫失路非无策,老伴逢春各有乡……?另外一位眉眼间尚村存着桀骜不驯的夫人不以为意道:当年的江左三大家, 只有吴伟业没有失足。

钱谦益因为没有准备跳江又怕死没有跳江,被世人诟病。

龚鼎孳因为闯来则降闯,满来则降满,气节全无,被世人唾骂。

对面那位夫人听她说骂就骂,全然不顾钱谦益是自己夫婿,龚鼎孳是她夫婿,愣怔之下笑出来,嫁给龚鼎孳这么多年,你这脾气还没改?改什么改?我行我素惯了,改了,不如不活了。

这位龚家夫人浑不在意。

钱夫人轻轻摇头,你我姐妹一场……不管龚鼎孳是真情还是假意,总归是悔恨之意。

这些年我家老爷只在翰林院编书……吴伟业受皇上邀请,以布衣之身参与《明史》的修订,现在和侯方域几位老友在山间田野办学教书,被人尊重。

龚家夫人不理会好姐妹试图劝说她,让她劝说龚鼎孳离开权利中心,以示悔恨的姿态,轻笑一声。

皇上英明。

皇上体谅他们‘千古艰难唯一死’,给他们一个体面的名头,仁至义尽。

钱夫人因着她的态度皱眉,却又因着她的说法喟叹,皇上仁厚。

不计较他们的失礼。

英明仁厚的皇上给了他们这些明末遗民一个抬头活下去的理由,给他们看到自己挣扎活下去的价值,他们还能为大清国和老百姓做点儿实事,确实该心满意足了。

所以啊,过去的事儿就过去了,谁不想过去随他们骂去。

龚家夫人很小的时候被亲人卖给人牙子,自幼在欢场长大,看透世间凉薄,对于世人的眼光看法,只有嗤之以鼻。

以前不懂,这些年在地方上陪着老爷管理地方……乡亲们都不认识我,老爷给地方上做了好事,乡亲们就真心地尊敬我。

我拿银子出来开女学馆教授女娃娃们做饭刺绣,听着乡亲们的真心感激,感觉这一辈子真没白活一回。

龚家夫人说到后面,语气飘忽悠远。

依旧是秋水横波般的眼睛望着头顶上湛蓝湛蓝的天空,丝丝缕缕漂浮的白云,情不自禁地微笑。

有这些感激,就够了,她一个小女子,只管自己过得顺心。

钱夫人赞叹一声,妹妹有这个造化,让人羡慕。

皇上务实,朝廷看重做实事的官员,她也曾劝说钱谦益去地方上任职,可惜……。

她抿口茶,想起小宛将要进京的事儿,不想小宛进京后和钱谦益、龚鼎孳、顾横波他们闹矛盾,我们都知道龚鼎孳这些年一直是自责、愧疚、不安,他在地方上做了很多好事,回到朝堂上多次直言敢谏……。

也不光是为了仕途荣华。

小宛在信里说,她现在跟着朝廷政策在乡里做实事,才明白以前是我们大误。

她呀,只想着在美食节上露一手,教出来更多的女厨徒弟。

提起另外一个好姐妹,龚家夫人态度缓和,我明白。

就见她面容一整,语气低沉骄傲且倔强,我干嘛和他们闹起来?有功夫研究研究做菜更好。

钱夫人喷笑,这确实是小宛会说的话。

冒老爷也一定会像她劝说横波一样劝说小宛。

这样就极好。

姐妹两个一起笑开来,终于有心情喝茶用点心。

聊着钱夫人的女儿小照喜欢舞枪弄棒,喜欢研究药理,聊着小姑娘将来的夫婿人选。

钱夫人的语气饱含期待,她将来一定给女儿找一个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名士。

生平以横波为性命,其不死委之小妾?明明是龚鼎孳自己贪生怕死,贪恋荣华富贵。

放浪形骸,男女不忌。

其元配夫人童夫人看不惯他的行为,独自在老家侍奉公婆教养孩子们,连朝廷的诰命封赏也拒不接受,个人操行贤节远胜过他一个七尺男儿。

非为朝廷,妾身一家对朝廷和皇上感激涕零。

这是钱夫人从别处听来的,童夫人给朝廷的回答。

钱夫人猜测,若不是顾虑重重,童夫人能直接和荒唐到让人无法言说的龚鼎孳合离另嫁。

可龚鼎孳竟然想把朝廷诰命的封赏转给横波,把横波裹夹在国家大义、家庭伦理、个人情感之间……幸亏朝廷给拒绝了。

可能龚鼎孳是真心的吧?钱夫人想起他们这伙儿当年闻名江南江北的文人,年少之时意气风发,自以为不流于世俗地在秦淮河上沉迷,纵于声色的荒唐,在心里嘲笑那时候年轻的自己。

她怎么会觉得这群懦弱不敢面对现实只能在秦淮河上找慰藉的文人,是真名士?水太冷,不能下。

冰冷的河水里,她自己身欲沉水中,却给怕冷水的钱谦益硬托住了。

她留在南京不跟去北京,她在钱谦益卷入反清大案的时候四处奔走,人们夸赞她的义行,她也确实感激钱谦益不顾世俗礼教把她拉出火坑,让她有机会清清白白地做人。

都过去了。

顾横波拿出手帕给好友擦眼泪,想想小照,将来小照在新式学院结业,可以去皇后娘娘的军队做小兵,可以去无为山人的医馆做馆。

她会抬头挺胸做人,做到我们都没做到的事儿。

提起女儿,柳如是一边哭一边笑,小照是大脚……皇上英明……我这辈子最不后悔的决定就是把小照送到八旗学院学习。

她学习很好。

几位老师都说小照即使嫁人后,也应该继续钻研医术。

可不是?我们小照聪明,将来一定是和她母亲一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柳如是被好姐妹故意笑话,自己也笑。

会有的。

离开观音庙临上轿的时候,柳如是拉着顾横波的手安慰她,不管男娃娃、女娃娃,总会有。

顾横波轻轻答应一声。

炎热的夏天快要来临,江南曾经的风流子弟李渔、金圣叹、朱彝尊、张岱等人大清国有名的美食家,烹饪家纷纷赶在酷暑之前进京,江南曾经的名妓柳如是、董小宛、顾横波等人的故事又被世人提起。

京城中弥漫着一股莫名的气氛。

一向有容乃大的京城人对这些人隐隐地排斥。

豫亲王很头疼。

这个事儿归他管,董小宛、张岱这些人在民间给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事儿好解决。

可问题是他也看不上龚鼎孳、钱谦益这帮子人啊。

捏着鼻子把京城的风向引导到大清国的稻种改良,各地的水稻增产上。

皇上您说,这能怪老百姓还记挂着他们的错处吗?钱谦益这些年低调很多,招的骂少一些。

那个龚鼎孳,放着家里的父母妻小不管,可着劲儿地宠爱一个青楼出身的妾室,外头还养着一个……。

小阿哥们放下手里的拼图方块,大眼睛炯炯有神;豫亲王赶紧地把男宠两个字咽下肚子。

……妾室。

声音几不可闻。

小阿哥们……。

大阿哥默然,龚鼎孳的男女不忌世人皆知。

二阿哥默然,龚鼎孳养男宠并不是秘密。

三阿哥看看十五爷爷,看看两个哥哥,到底养了一个什么?豫亲王承受不住三阿哥的眼神儿,突然想起还有其他事儿,利索地行礼离开。

三阿哥把目光投向阿玛。

亲阿玛沉默。

按照历史的观点,明朝的上层社会对老百姓的生死无动于衷,老百姓活不下去要覆舟,而李自成起事代表着正义和民意,不管为了保命还是什么,投降他都是正确的。

按照这个时代代表社会主流的忠君观点,李自成起事是造反,带领着百姓和奴仆不听话,破坏了他们的安享人间五大乐的美好家园,投降李自成就是大逆不道。

至于在睿亲王带兵来到京城的时候投降满清……?皇上发现团宝和圆宝也和胖宝一样固执地盯着他看,随即放下手里的毛笔,从御案后面走出来,一边活动手脚一边回答他们的问题。

龚鼎孳经常被谏官们攻讦其家事不修,阿玛让刑部和大理寺查实。

龚鼎孳做官清廉勤朴,个人胡闹花的是他个人的钱财,没有贪污。

不管之前如何,龚鼎孳在大清朝是一个好官,在怎么胡乱也是在自家没有去秦楼楚馆,阿玛不想因为龚鼎孳的家事处罚龚鼎孳。

小阿哥们知道龚鼎孳的真实情况和阿玛的态度,脸上的不认可稍缓,可还是不放心。

亲阿玛盘坐到儿子们的身边,把小眉头紧皱的二阿哥抱在怀里,细细地解释,龚鼎孳在个人之事上为人疯癫,可是他在乱世期间保护文人学士,为民请命,惜才爱士,对困厄贫寒名士常倾力相助。

穷交则倾囊橐以恤之,知己则出气力以授之。

富有才气,洽闻博学,诗文并工……说到这里,皇上心里一叹,吕布的英勇也是三国第一。

世人都说忠臣不侍二主,骂吕布是三姓家奴。

世人还有一句话,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人类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

人类自己制定的行为标准……孔圣人半个,王阳明应该称得上千古第一完人。

……叛乱和造反有很多种,李自成的起事和安禄山的起事,是不一样的。

一个君逼官反,一个官逼民反。

大阿哥一张脸皱成小包子。

不管造反有什么理由,造反就是造反。

二阿哥望着阿玛,眼神儿担忧。

世人不会去管龚鼎孳胡闹用的是谁的钱财,不管他经营有方家业兴旺。

他上辈子明知道龚鼎孳有才能也无法重用,任由龚鼎孳在官场上沉沉浮浮,平复世人的怨气。

三阿哥小大人模样思考,这个人,有才能有胆气,可以用……但真不好用。

要用他就要承担世俗的指责。

世俗价值观会责问阿玛,为何要重用一个三朝臣子?亲阿玛瞅着儿子们可爱贴心的小样儿笑出来,把儿子们都揽到怀里,挨个亲亲,两淮盐运使年龄大了一直在祈退,阿玛打算让龚鼎孳接任。

…………三位小阿哥瞬间反应过来。

阿玛要把龚鼎孳打造成一把刀。

刀出鞘出京到地方,看似贬实则升。

改革盐务做得好,君臣彼此成全。

做的不好?没有不好的可能。

龚鼎孳一定会死命地抓住这个机会,完成他从三朝臣子到强硬改革派的蜕变,从他固有的世家文人圈子里面走出来,让世人对他另眼相看。

亲阿玛因为宝宝们的快速反应小骄傲,都明白了?明白。

小宝宝们两眼放光,小奶音响亮。

阿玛这个用人之法实在高明,小阿哥们眼神儿崇拜。

三阿哥放下心来扬起小胖脸撒娇,阿玛--狗狗--猫猫。

小狗狗还没满月,要吃母乳;小猫猫刚刚出生,更不能带着出门。

可他们后天就要出发去承德避暑,一去就是两个月,如果不带着狗狗去,等他回来狗狗就不认识他了幺。

三阿哥小担忧,大阿哥和二阿哥趴到阿玛怀里不忍看三弟的模样。

皇上对着胖宝讨好的小样儿,回答的非常自然,等你从承德回来,和小狗狗再重新认识一下。

…………皇上一本正经的样子示意宫人给开心欢笑的团宝、圆宝,犹自呆愣的胖宝穿衣服鞋子,外头太阳下去了,我们去园子里赏花休息休息。

团宝、圆宝、胖宝表情恍惚。

七月流火的酷暑天里,皇上在承德山庄亲自接见了一次这些坚决不出仕的前朝遗民、江南文人。

君民谈天说地,谈古论今,甚欢。

以皇上的观点,不管当不当官,不管做什么行业,尽自己所能给老百姓做好事,给华夏的文化事业添砖添瓦,那就是大清国的好子民,有功于家国。

作为陪衬的小阿哥们领悟到阿玛的态度,观察着这些文人感激、愧疚、立志报国报民的决心等等情绪,似有所悟。

皇上瞄一眼儿子们,意识到言传身教更重要,在太后娘娘接见几位女子神厨的时候,把满心不情愿的儿子们也送去。

太后娘娘见她们,以示她老人家对女子做工的态度,女子做工,拿出样儿来,大大方方的,不因为是女子身份束手束脚,也不因着女子身份娇惯自己……。

遵太后娘娘令。

几位在点心方面、小吃食方面有独特做法的主妇厨娘们听到太后娘娘的鼓励之语,都是感动异常。

来京城参赛,她们的家里人都不大看好。

单论陪着她们长途远行来京城,家人都不大乐意。

太后娘娘笑笑,这些年的运动会、武举会、文化交流会……办了好多次,也就最近这两次才有几位女子参加。

大清国第一次举办美食大赛,女子也能来参加,应该自豪才是。

都好好比赛,给后面的女子们带个头,做个好样子。

…………一次见面,主妇厨娘们只敢低着头看脚下的地面,压根儿就没看到太后娘娘的真面,也不知道小阿哥们都在。

不过她们都被见到太后娘娘,被太后娘娘寄予厚望的荣耀充满全身,激动欣喜、热情高涨,热血沸腾。

小阿哥们再次清晰地意识到阿玛、额涅、祖母对于大清国的女子放开脚走出家门,参军、做事……的态度,亲眼见到民间女子都已经是这番女子不输男子的言行,心情超级复杂。

复杂到呆呆愣愣的一直到她们都退下去。

等他们听到祖母嘱咐苏茉儿姑姑单独和董小宛说的话,直接躺到他们的小软椅子上,一脸的生无可恋。

我听说现在董肉、董糖在南方卖的很好,赚回来的银子又拿去办作坊,收留其他不甘沉沦要从良的女子。

这非常好。

取消了贱籍,可有些青楼女子害怕从青楼出去后没有活路,这是不对的。

但我们也要考虑她们的艰难。

都是一伙可怜人,若是可以,哪个不想正正经经地做人?鼓励她们一起开绣楼作坊,养花种菜酿酒等等,她们都有才华,要大胆施为。

苏茉儿姑姑笑着听完太后娘娘的吩咐,屈身行礼,太后娘娘仁慈,奴婢告退。

不提董小宛听完苏茉儿姑姑的传话,明白太后娘娘对她们这群被家人和世人遗弃之人的关心,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自镇定的样子。

小阿哥们骑着他们的小车车上出来松鹤清樾宫,呆呆傻傻地望着碧蓝水洗般的天空,都在心里琢磨一个问题。

支持女子出门做事……他们将来……怎么娶媳妇儿嗷。

五服血缘内,不能娶,亲阿玛的规定;有些小姑娘是他上辈子的晚辈,不能娶,大阿哥过不了自己心里这一关。

剩下的还能娶谁?二阿哥倒是没有大阿哥这个烦恼,他只发愁这辈子还能不能娶到索尼的小孙女儿,他上辈子的妻子。

当然,表妹是肯定不能娶了,他上辈子还答应表妹一定娶她……不对嗷,佟家和皇家现在,没有直系血缘关系……。

二阿哥有了独属于他的小烦恼。

三阿哥……三阿哥无语问苍天。

心里盘算着他上辈子的媳妇儿和他之间的血缘关系,没出五服。

再想着他这辈子和她之间的辈分差……他是她的表叔了。

?她要等很多年后才会出生……大清国大变样,不知道还能不能出生。

…………小阿哥们各自的烦恼无法言说,更不敢在阿玛和额涅面前表露出来。

皇上和皇后娘娘怎么也不能猜到宝宝们在烦恼将来的妻子人选。

一家人在承德山庄安度夏日,欢乐开怀,小阿哥们在蓝天草原中,在阿玛额涅的宠爱下,忘记了他们的烦恼。

能跑能跳的他们开开心心地耍闹在这个他们出生的地方,这个他们本来就非常喜欢,现在对于他们有了不同意义的地方。

快乐的日子过得很快,过了七月就是八月十五,过了八月十五就是小阿哥们的两岁生辰,然后就是重阳节。

两岁生辰过完刚刚回到皇宫,被亲阿玛和亲额涅因着他们的彻底断奶抱在怀里亲亲哄哄,小阿哥们一边心里羞耻,一边舍不得这份断奶的特殊时期的特别爱护。

九月十九这天中午,天气阴沉小雨不停,京城的人念叨着一层秋雨一层凉,和往常一样一边谈论着开始铺设的沥青路面,需要搬迁的人家得到的丰厚补助,一边热热闹闹地准备即将到来的美食大赛。

八百里加急,西藏动乱,派去西藏的官员和老师们受到当地保守势力的攻击,当地驻军紧急安排他们朝内地撤退,暂时没有人员伤亡。

台吉僧格压制不住一直反对他,反对朝廷的保守势力,特别是一直和他争夺台吉之位的兄弟们。

本就各方势力谁也不服谁的准格尔部内乱,蔓延开来,当地驻军数量不多,只能坚守,保证战事不打到关内。

皇上紧急召集群臣商议。

大清国要不要借着这个机会出兵镇压,把西边的一些地方直接收归朝廷。

作者有话要说:  在当时的社会,秦淮八艳,士人可以捧着,文人可以喜欢,但是娶回家做妻,是绝对不容于世的。

即使从良做妾,也是非常艰难。

历史上,柳如是嫁给钱谦益后并没有得到钱家人的认可,钱谦益死后她直接被逼自尽。

李香君出家后来又还俗嫁给侯方域,结果被侯家人逼迫,怀着孕自己去庄子上自生自灭。

卞玉京好些,没有还俗,得以安养晚年。

董小宛,属于官宦家庭出身,家庭遭难进了青楼,卖艺不卖身。

相对好很多。

进了冒家后对大夫人非常尊重,冒家族人也非常开明没有非常排斥她。

她后来和冒老爷同甘共苦,南下之时和族人下人分散,自己照顾生病的冒老爷,生生累倒下,最后英年早逝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可。

蠢作者想起舒淇的那句话,把脱下去的衣服一件件穿回来。

顾横波,秦淮八艳中最后地位最高的一个。

龚鼎孳做了高官,在原配妻子拒绝诰命后,历史上的朝廷可能是为了拉拢汉家文人的心把一品夫人的诰命给了妾室顾横波,也可能顾横波和龚鼎孳是真正的有感情,顾横波以妾室身份接受了诰命,世人非议。

本文里,这个事儿没有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