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的这番话真的说到皇上心里。
叔父所言, 也是侄儿的担心。
婚姻结两姓之好。
部族联姻也是。
世人讲究门当户对,至少差的不多,有它的道理。
两个孩子在相差很多的环境中长大,日常生活,不好过到一块儿去。
亲叔父牙疼,瞧着皇上的眼神儿特无奈。
皇上自己笑出来,侄儿明白, 皇家儿女的婚事,不是过不到过得到一块去的事儿。
顿了顿, 学着叔父的表情、口气,堂堂的一国公主, 既然享受了尊荣, 自当承担其责任。
嫁给无功无爵的平民是那般?外戚全部荣养,耗费国库巨大, 祸祸地方百姓, 文臣子弟看不起, 功勋子弟寒心……睿亲王……睿亲王拿耍宝的皇上没辙儿, 也笑出来, 就是这个理儿。
皇上疼孩子们, 叔父理解。
可叔父知道,不管到什么时代, 个人、家族、部族、国家……联姻都是必不可少。
再说了,联姻也不是就过得不好,不联姻也不一定就是好。
叔父闲着没事儿琢磨前朝, 朱元璋皇帝当年也是为了杜绝外戚或者后宫干政,才规定家里的孩子不管男女都联姻平民。
任凭这些外戚怎么在地方上翻腾……哪知道后面外戚的人口那般膨胀……。
开国帝王为子孙计长远,说到这里,睿亲王忍不住喟叹一声。
皇上一见,说起其他的事儿转移叔父的注意力。
提到前朝选驸马的规定,侄儿想起一个事儿,有关驸马不能纳妾……抬手捏捏眉心,皇上是真的犯愁,侄儿暂时还没决定……如果多宝自己明确提出要求,侄儿给下旨,将来驸马做不到,多宝要合离也答应。
……睿亲王呆愣片刻,反应过来。
瞅瞅皇上片刻,纠结片刻。
应该。
我们家的姑奶奶,不受那份儿委屈。
…………刚刚想着法儿劝他纳妃嫔,劝他给阿哥们纳侍妾的,是他同一个叔父?皇上忘记自己的小烦恼,看向叔父的眼神儿古怪微妙。
然而亲叔父没有觉得哪里不对,自然想不到皇上内心小小的复杂。
老人家特理直气壮。
做我们家的女婿,体格、容貌、能力、人品、性情……都要够好。
皇上这些年给公主们郡主们指的驸马、郡马,都很好,一家一家小日子过得红火,都记着皇上的恩德。
当然,宗人府和三寺三院也不能放松,发现这些人家有不规矩的地方,不能有顾虑,不要让某一部分人坏了皇家名声。
提起正事,皇上收敛思绪,叔父提醒的是……。
叔侄两个又聊一会儿其他事情,皇上担心说太多话叔父累着,带着他去暖阁休息。
恰好也快到了午休时间,三位小阿哥在南三所吃的小肚子溜儿圆来睡觉觉,爷孙四个一起香香美美地睡一大觉。
皇上午休起来发现他们还没醒,也没让人唤。
大清南方杭州,知府吴大人一大早收到皇上发回的折子,先看到上面的一大团墨迹,以及后面的一段话,小儿玩闹,墨迹乃朕之误,卿勿多思……吴大人摸着保养得宜的美须,哈哈大笑。
当天晚上抄录折子的官员们,我们也是哈哈哈大笑……。
早就听说三位小阿哥不同于前面大阿哥们的稳重,今日得见证据。
吴大人把折子递给自己最信重的幕僚看一眼,幕僚也是哈哈哈笑,皇上和阿哥们父慈子孝,是我们大清的福气。
王老所言极是。
吴大人心有所感,前日里小儿顽皮,本官正心情不好,大声呵斥几句引得他更为哭闹,对比皇上,顿感惭愧。
王老轻轻摇头,修身齐家,一句所言,简单得很,天下为人父母的,能做到的有几人?皇上乃千古圣君,我等仰望所在。
大人治家严禁,爱民如子,皇上都知道。
吴大人连连感叹,惭愧惭愧。
对这次朝廷提出的文化大辩论,王老怎么看?王老眯着老眼,语气慢悠悠,某的意思,实实在在的以事论事。
王老请细说。
吴大人自己坐下来,示意王老也坐下。
谢大人。
王老坐下,望着北京的方向,目光敬仰,这些年朝廷做的事儿,都是实打实的富国强兵,开疆拓土。
吴大人点头。
某记得,皇上当年第一次下江南的时候,豫亲王曾经和社团的人见过几次面,某有幸听老先生提及此事。
老先生?可是王时敏老先生?吴大人小小的惊讶。
是他老人家。
这些年老先生的画风大变,大人或者听说一二。
王老目光变为追忆,老先生说,豫亲王和他们提出来,华夏文化要创新。
在继承先人文化上大胆地创新,而不是躺在先人的辉煌上一味的模仿。
吴大人端着盖碗的手停住动作,专注地思考一会儿,明白过来。
王老放心,本官知道怎么做了。
吴大人看看时间去衙门上值,首先安排人去各县做通知,有关新旧文化辩论之事,就事论事。
大约半个月后,朝廷收到下面人反馈上面的各种消息,七成就事论事,只有三成表示要以传统文化为主导。
豫亲王乐呵,这些人,还是挺聪明的嘛。
他身边的一位老大人深以为然,既不用得罪保守派,还能帮着朝廷稍稍引导着老百姓的想法,借机邀功。
宣传部的几个老大人一起点头,一个个都是看着皇上大度,不与他们计较。
豫亲王环视一圈儿,还是哈哈笑,情况出乎我们意料的好,事先的计划不合适了,诸位再讨乱讨论,我们下一步的宣传方案。
下官以为,暂时不需要再引导新文化的好处,只说新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我们暂且退让一步,等反对的声音都冒出来,再大举讨伐……豫亲王听得连连点头,进宫去见皇上,皇上也是这个意思。
这些年我们对保守派步步紧逼,是时候放松放松。
皇上英明。
豫亲王眼里精光一闪,声音发狠,自从三位大阿哥长大,有些人都蹦跶出来,我们正好借此机会整治一番。
皇上眼睛微合。
这件事儿十五叔多费心。
皇上淡淡的一句话,摆出自己的态度。
初夏的天气已经开始热起来,三位小阿哥身穿红色背带裤,乖乖地坐在一边听阿玛和十五爷爷议事。
文化大辩论旨在引导老百姓正视大清国的变化,从生活中的变化到思想上的变化,先退,再进,徐徐图之。
大哥、二哥、三哥要娶嫂嫂了,有人要在大哥、二哥、三哥身上下注。
十五爷爷要借机严加整顿,以示警告。
阿玛不能容许任何人搅动他们兄弟之间不和睦,同意。
…………果宝、海宝、山宝在心里一项一项地琢磨。
皇上和十五叔聊完正事,豫亲王去忙乎,皇上看向胖儿子们。
胖儿子们立马变回本样,围到阿玛身边。
阿玛,大哥、二哥、三哥半个月啊,宝宝们想念啊。
亲阿玛用口黑奶茶,眉眼含笑,阿玛也想念。
小宝宝们立即献宝。
阿玛,宝宝们在啊。
宝宝们不娶媳妇儿。
娶了媳妇忘了阿玛额涅。
亲阿玛好悬没有一口茶喷出来,真不娶媳妇儿?不娶。
不娶。
不娶。
小嗓门毫无犹豫;三张一模一样的胖脸上大眼睛瞪大,好像躲避不及洪水猛兽一般。
皇上果断停住话题,不和皮孩子讨论娶媳妇儿的事儿。
十四爷爷早上传话来,让小宝宝们下午去睿亲王府,十四爷爷给小宝宝们讲故事。
小宝宝们立即高兴地欢呼,宝宝们遵命。
十四爷爷疼爱宝宝嗷。
宝宝喜欢十四爷爷嗷。
宝宝多陪陪十四爷爷嗷。
小哥仨自说自话,皇上在一边听着,心神渐渐地陷入回忆中。
嘟宝和多宝中午下学一起来乾清宫。
兄妹两个都是一身儿天青色的传统儒服,好像两枚小青竹挺拔文秀。
还没进来内殿就听到三个小弟弟欢快的嘿哈打闹声。
四哥,姐姐。
小阿哥们一起迎向四哥和姐姐,果宝胖墩墩的小身子挂在四哥身上。
四哥弯身抱起来五弟,略显吃力。
五弟又重了。
宝宝长高高啊。
多宝噗嗤一声乐出来,伸手戳戳六弟和七弟胖嘟嘟的脸颊。
六弟和七弟一起仰脸笑,宝宝长高高,不是胖幺。
皇上瞧着孩子们的亲近心里欢喜。
几缕阳光洒在幸福的小家伙们身上,画面暖融融,其乐融融。
这边五个孩子一起给阿玛行礼,嘻嘻哈哈地用茶点;那边离开家的三位大阿哥,各有各的方向际遇。
大清国北方港口之一,距离京城大约三千里远的海参崴,大阿哥一个人坐在一家茶楼的二楼,静静地听着茶楼里的各种声音。
作者有话要说: 海参崴,现在俄国的符拉迪沃斯托克。
大明朝,唯一一个没有太后干政,公主和亲的朝代。
皇家的女婿,儿媳妇,基本上都选自一般家庭。
当然,养着这些外戚,花费巨大。
皇帝批复的折子,在发回之前,宫里要先抄录存档。
发回去的折子,后面还会收回。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奋斗的小花 13瓶;绯羽☆ 10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