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 > ☆、第 94 章

☆、第 94 章

2025-03-26 16:32:31

成就感是两个陌生人在一起生活的源动力。

感受着媳妇儿给予的认可和肯定,心里头高兴的皇上给自己切了一个猕猴桃, 用了一口, 随口说道:太医说猕猴桃功效很多, 解热止渴、健胃开胃。

皇宫里头暖坑多,暖和是暖和,但需要注意及时解内火郁结。

冬天天冷多食用热食,水果、蔬菜不能缺少。

皇后娘娘这些年跟着他注意饮食,可对于果物、青菜用着还是没有奶物、肉类习惯。

她用完了一大半份猕猴桃,因着皇上的操心唠叨抬头。

四目相对, 皇上享受投喂的小表情,眼里明显的宠溺--皇后娘娘跟着他笑出来, 心突然自若安定。

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有这么多的小讲究, 拉着她一起沐浴换衣服……特殊味道的精油、香水、香饼,专门让宫廷艺人弹奏的小乐曲,态度更是尊重中带着外露的宠爱、纵容……。

亏得皇上不好女色,克己养心。

这般微微霸道的,属于帝王的温柔体贴、细心专注,哪个情窦初开的小姑娘接的下?皇后娘娘察觉到自己心跳加速,猜到自己的脸颊肯定也红晕升腾, 不大自在, 随即轻轻地瞪了皇上一眼。

皇上好悬没笑出来,媳妇儿认输撒娇的小样儿……嗯,很可爱。

小两口用完了晚食,稍作洗漱也没出去散步, 因为皇上直接拉着她跳舞。

坤宁宫外殿的乐曲又换了一首,横笛萨克斯等管弦乐?好像夏日湖畔的晨雾,梦幻般轻轻缓缓地流淌,幻化出芙蓉心香。

皇后娘娘心湖荡漾,悠悠情丝再被牵动,左思右想没有头绪,微微小愧疚地问出来,今天是什么日子?各种重要日子到来的前几天宫人都会提醒皇上做准备,比如皇上口中的大婚纪念日。

可是她一般呆在军营对这些事儿不大专注,怕自己错过,愧对皇上今儿的这番心意。

媳妇儿……皇上直接笑出来,脚上带着两个人跟着曲子换步,双手搂紧,在她耳朵边说回了一句:朕想抱着梓童跳舞的日子。

皇后娘娘……不大相信,却又觉得这个理由很正当,很皇上式。

上午的阳光太好,园子里的花儿太美,兴头起来的皇上拉着她直接转圈圈儿,不尽兴要晚上继续跳舞。

然后皇上对跳舞讲究,突发奇想折腾的这么一出。

?皇后娘娘脸颊爆红,对皇上偶尔不正派的行为想起来就羞得慌。

皇上瞧着媳妇儿红的滴血的脸,不忍心再逗她。

宽阔的大殿里静悄悄,两个人轻轻相拥,随着曲子的节奏移步换步。

皇上在他交给宫廷艺人的曲子被弹奏出来的时候,带着媳妇儿慢慢地动了起来,飞快地旋转。

没有钢琴却是华夏各种传统乐器演奏出来的浪漫舒缓,没有练习却是心神合一的默契十足。

如云兴起,如雪飘飞。

皇后娘娘感觉自己是一片羽毛,被带上云端飞舞;又好像是一片雪花,跟着在空中优雅轻盈地飞扬。

整颗心都跟着平静下来,眼里的天地满满地充斥着轻吟低柔的快乐和欢喜。

一曲舞毕,宫廷艺人和外殿的宫人们轻手轻脚地退下去,坤宁宫大殿静的只能听到彼此的心跳。

喜欢?喜欢。

嘎尔迪注视着皇上眼里的温柔,声音好像是从心底深处发出。

喜欢……喜欢……好喜欢……超过生命的喜欢……眼眶发热,心情激荡之下把脸孔趴到他脖子里,双臂紧紧地回抱。

皇上被媳妇儿突然的感性愣住一秒,抱着她不言语。

随即他又听到媳妇儿细小的呢喃,嘎尔迪是大清国最幸运的女子。

…………媳妇儿总是能用发国誓般郑重的语调说出最真切的情话。

皇上保持微笑。

夜幕降临,华灯升起。

两个人换了一身儿厚实的棉袍常服出去接小阿哥们。

空气中是属于冬天和夜晚的寒气,鹅卵石铺就的宫道上,两边树影婆娑,伴随着夜风送来阵阵花香。

皇上非常自然地伸出手,牵着媳妇儿的手一起走路。

前面的宫人们挑着宫灯认真地领路,后面的宫人们眼观鼻鼻观心。

明明已经恢复常态的皇后娘娘被皇上的举动,呆呆地抬腿迈步,一边走一边听着自己的心跳声。

后头的宫人们头低的只看自己的脚尖。

到了慈宁宫,慈宁宫的人也都看见皇上牵着皇后娘娘手一起前来的事实,一起眼观鼻鼻观心。

皇上神色自若,牵牵媳妇儿的手很正当。

太后娘娘和苏茉儿姑姑注意到皇后娘娘的异样,努力让自己表现正常。

小阿哥们则是明白,阿玛又欺负额涅。

三阿哥被亲阿玛抱在怀里,小眼神儿控诉。

二阿哥被额涅抱在怀里,瞧着依旧神魂出窍的额涅,好像,有些更深地了解阿玛和额涅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大阿哥被宫人抱着,对着满天繁星小大人模样地感叹情之一字……。

亲阿玛不知道儿子们各种离奇的想法,他自觉今天把族人、家人、爱人都照顾好,自我感觉特别好。

普通又日常的一天过去,不喜欢用小牙刷刷牙的儿子们乖乖晃着小牙刷自己刷牙,还有点害羞的媳妇儿睡得香甜,成就感爆满的皇上一夜好睡到五更天。

起床洗漱练拳,逗一逗媳妇儿,差点儿被恼羞成怒的媳妇儿来一个过肩摔……。

皇上望着天空和朝阳感叹。

今天的早朝,除了日常事务之外,只有一件不同的事儿,京城的扩建问题。

大清国库在各方努力下凑到五百万两银子,紧紧巴巴的可以应付到春天税收。

但是大臣们认为该办的事儿必须想办法办,很多外地人来京,很多洋人来京,新衙门等各个新建筑,比如皇上要的剧院、学院等等都在规划。

京城眼看着没地儿住了。

朝廷又不能让百姓随意在周边乱建,京城郊区的几个县的管理也越来越严。

无他,京城没地儿住,都在京郊县城盖宅院,县城也就是那么大的点的地方。

皇上听着沉思不语。

这个时代,还没有人会拿耕地盖房子,是好事儿;他事先下诏令京城不许有作坊,把作坊等等移到天津卫周边,也是好事儿。

当然大清国的人口多起来,政局稳定,来京城的人多,京城拥堵不堪,城市规划不堪重负等等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大事儿。

不是把京城扩建到两倍、三倍,或者盖高楼大厦就能解决的事儿,比如他上辈子的北京。

此事后议,工部和画院把规划草图递上来,暂时还是严格管制,不允许违章乱建。

他需要认真思考怎么规划京城,再做决定,朕这另有一事,废除人头税,估计大清国会迎来一批婴儿降生潮,诸位臣工有什么意见?皇上把他认为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抛出来。

人口猛增会带来环境的过度开发,带来环境极度恶劣等等社会问题,非常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下,他不想用华夏历史上曾经的计划生育,或者额外增收人头税的方法来控制人口增长。

伟人说人多力量大有着最朴素的真实道理。

损失了接近半亿青壮年的华夏国在百年国难中可以撑过去,四万万五千万的人口基数是关键之一;残破贫困,建国百年之内华夏国可以站起来,十四亿的人口基数也是关键之一。

然而大臣们不了解皇上对未来的担忧。

华夏人的传统观点,宁可全家在温饱线上生存也要多子多福;免除人头税之后老百姓的负担大大减轻,心情大好,咳咳,基本上每家每户所生的子女数量都会超出他们的养育能力。

再加上国家安定政策好,自主拥有土地的人越来越多,废除了贱籍,工商特别是工匠们的好日子,外来人口的增多……随着办学和医学技术的进步,增加粮食产量进而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人口的夭折率大大降低……大臣们沉思片刻,都认为节制民间生育,至少是暂时节制。

施铨大人直接提议,臣认为,一对夫妻三胎之外,当收人头税。

吕宫大人跟着出列,臣认为施铨大人的提议可行。

或者可以让三胎都是女儿的夫妻一直免税生到有儿子继承家业为止。

汉人官员一个个出列附和。

满人官员犹豫之下,没有动静。

什么时候人多这种好事儿也是大问题了?豫亲王皱着眉头,他理解皇上是担心小娃娃一呼隆出生的多,百姓自家养不活,更供不起他们每一个人读书,各地方也没有足够的学院,没有足够的夫子……流民增多,必生乱相。

可是,人多,多子多福,这是天经地义的。

皇上听着他们的言论没有表态,转而说起另外一件事,现在大清国大发展,各地方兴集成市,间隙地种植中外花木,筹建各类作坊,很多心存善念的地方士绅设私人办学教导农户子弟识字学塾,此乃大善之举。

随着各地方兴修水利政策的实施,督促农户种棉饲蚕,各地方筑堤、挖塘、开渠,做风车灌溉水田,研究种田技艺……各种作物的亩产量都有望增高。

说到这里,他想着几个折子上提到的大块地之间开沟相隔,内渠纵横交错,宽敞可行船。

既利于排涝排灌,又利于行人捕鱼……,面上和声音里都带着笑儿。

世人都说,大田多稼、以我覃耜、淑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农夫之庆、黍稷稻梁、乃求千斯仓。

诸位臣工回去后都好好琢磨琢磨。

皇上不想去提倡一家七八个小娃娃的生,计划着多多地宣传推广优生优育;皇上也不想去用强硬的办法控制人口增长,最多是加快避孕套和各种避孕药物的研究步伐,尽快普及速度。

生育权和不生育权,到底是不是人类本初的权利之一,是不是人类基本人权之一,太复杂到可以拒绝思考的思考。

低下的大臣们窥着皇上的脸色,琢磨着皇上的这几句话,模模糊糊地领悟到皇上真正的想法,小娃娃出生多,想办法解决,直接下令不让老百姓生孩子是怎么个说法?豫亲王等满家大臣乐呵。

中原人多,人满为患,其他地方需要人啊。

他们恨不得大清国人多的遍布全球。

满殿君臣默契达成一致,没有再讨论。

忙啊!皇上一句话,他们跑细腿。

皇上……。

下朝后皇上不想理会这些人,接了儿子们,把兵部、理藩院以及其他地方送来的消息都认真仔细地看,把记忆中有关中南半岛的历史变迁,以及美洲北、中、南三部的历史走向细细的捋一遍。

他写写画画的不停,聚精会神,察觉到儿子们来闹他就随手把胖儿子抱到怀里。

三阿哥抬头翘脚,看到亲阿玛是在世界地图上涂抹标记。

转身看看亲阿玛的表情,眉宇间镇定平和,三阿哥心里热血沸腾。

阿玛是大清最大的巴图鲁。

大阿哥和二阿哥发现弟弟的表情变化,忍不住也趴着亲阿玛的大腿凑头观看。

皇上对于小宝宝们早早地接触这些没有阻止,任由他们看着自己做战略规划--早早地了解世界大势,打开眼光,对小宝宝们的心胸性情很有好处。

专心致志做事的父子四个一直到小阿哥们的肚子被饿的咕咕叫,醒过来。

小阿哥吃顿奶,皇上用了一杯纯奶一份点心,午时四刻午休,申时一刻用午膳,申时四刻皇上和几位旗主,皇叔、皇兄们开始议事。

豫亲王拿着地图看看皇上标出来的中南半岛,眼睛发亮,大明皇室当年除了朝缅甸逃亡之外,还有部分朝暹罗逃亡。

吴三桂他们曾经一口气打过去,却没有占领那里的地方;去年大清整顿南方,陆地上打到了暹罗的清迈。

根据情报,目前暹罗纳雷王的统治很不稳定,很可能缅甸的军队会趁机攻打暹罗。

肃亲王瞬间来了精神,内乱好啊。

小阿哥们睁着大眼睛炯炯有神,如果把中南半岛从藩属国变成直接疆域,大清国在中南方向就是直接靠海,和产锡矿的马来半岛连接。

嗷嗷嗷。

兴奋嗷。

皇帝陛下瞧着他们大大小小一伙儿蠢蠢欲动的架势,眼睛微合。

在社会转变、社会组织、地缘政治竞争、工业发展、军事冲突和经济扩张等转化过程中,食物都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

千百年来对世界历史进程改变很大的,不是别的,正是人类对吃饱饭、吃好饭的**。

这种**激发了人类很大的勇气,在探索与冒险中,人类自我挑战,勇敢前行。

这就是历史的味道吧。

皇上在心里一声长叹,饥饿塑造文明,吃货改变世界。

朕每次看地图和世界史,都有一个感觉。

历史循着玉米、香料、蔗糖……的脚步前行,从茹毛饮血到饕餮盛宴,从哥伦布四度前往美洲到英吉利崛起,食物给历史烙上了鲜明的味道。

我们的中原,近的中南半岛且不说,神奇遥远的,总是诞生奇迹的美洲大陆。

人类一大半的食物来源于美洲。

勤劳勇敢的古印第安人用神农尝百草的精神培育出土豆、番薯、玉米……传播到世界各地。

它的中部平原是世界最好的农业基地之一,它的南部地区是经济作物和牛羊牧场海产基地。

玉米、小麦、水稻、棉花、大豆、烟草……甘蔗、香蕉、咖啡、可可、向日葵、橡胶树、金鸡纳树、巴拉圭茶、辣椒……柑橘、剑麻、木薯、橄榄……牛、羊、鳀鱼、沙丁鱼、鳗鱼、鲈鱼、金枪鱼……。

皇上想让它们都变成大清国的产物。

豫亲王和众人听得呆愣,皇上不光想要整个中南半岛,还想要美洲的产粮地区?皇上不再是以前那般想要阻止大清国扩张的步伐?豫亲王按耐住心里的着急和激动,语气特别讲道理,中南半岛直接纳进大清国对他们有好处。

尽管暹罗纳雷王还是舍不得他的王位,但是他也清楚,暹罗抵抗不住缅甸的进攻,与其被缅甸吞并或者被欧洲红毛子殖民,不如主动并进大清。

没有战争,安心生产,货物进出大清海关没有关税,暹罗百姓会记住他的功绩,他也可以来北京做一个安乐王爷。

至于美洲,英吉利那帮逃荒的蛮子,西班牙的大军,对待当地的印第安人简直不当人。

咱们大清出兵,那是正义之师,是解救世界人民于水火的大善之事。

皇上听懂了豫亲王的话中之意,环视一圈儿,看懂了他们的表情。

从专注于自我强大的防守,到主动的进攻。

从他印象中贫弱守旧的大清变成富庶变革的大清,不光是他变了,大清国也早已变了。

他看一眼身边的小阿哥们,胖嘟嘟的小脸蛋上满满的都是信任和崇敬,好像找到了昨天的力量。

作者有话要说:  印第安文明。

可惜。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绯羽☆ 1个;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暖色ゾ☆花语 5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