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零女配娇又怂 > ☆、第61章

☆、第61章

2025-03-26 16:33:29

唐娇娇在老太太的监督下, 又认认真真写了不少对联。

别看老太太没念过书, 可说起喜庆话来, 那叫一个门道清, 鸡窝那让唐娇娇写六畜兴旺、粮仓那写五谷丰登、香炉那写天官赐福,连水缸都要写上猪笼入水,总之今年所有贴红纸的地方全都换上带唐娇娇墨宝的挥春, 老太太越看越满意,眼睛眯成一根线就没睁开过。

老太太指挥两个儿子贴得正高兴的时候,老支书来了,手里还拿着一些信封和一些红纸,进门便看见唐娇娇正在全神贯注写大字。

大家正要跟他打招呼,他做了一个消音的动作,默默走到唐娇娇身后去。

这一站,不得了,眼睛一下子就直了。

好家伙,这个娇滴滴的女娃子落笔利索,一气呵成, 三两下行云流水写好一张挥春,都不带停顿的,那字更不得了, 苍劲有力,颇有大家之风。

等她写完了,老支书直接鼓掌,连声道:好字, 好字。

唐娇娇吓了一跳,蓦地回头,看见是老支书,圆溜溜的大眼睛微微一弯,甜甜地喊了句:支书爷爷。

好好好……老支书眉目慈祥连声说好,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这心啊,一下子就化了,他家里只有四个泼猴孙子,最喜欢女娃子,像唐娇娇这样好看又软糯,能考状元能写一手好字的女娃子,简直就是个大宝贝好吗?他从来没试过这样嫉妒老太太,命真好啊。

唐振华搬来一个小凳子,支书爷爷您请坐。

老太太也停下手里的动作走过来,老支书,大除夕的不在家里忙活,这是有啥事呀?唐国华给老支书了杯热茶,老支书气定神闲坐到凳子上,抿了口茶才说:也没啥事,我家里那两只泼猴今年不也得参加高考了吗?打算过来让你们家的大学生写几个大字沾沾喜气,这就麻烦娇娇了。

唐娇娇笑着摇头,不麻烦。

唐振华:……他唐家村第一好字的名号是保不住了。

老太太抬头挺胸,跟夸自个儿似的,可不是吗,我们家娇娇的字比外面那些卖的写得还好呢,她帮你写,一准保证你家柱子和墩子能考上大学。

老支书捋着山羊胡子乐呵呵道:承你贵言。

唐国华慌了,连连摆手,娘,这话你可千万别在外面乱说,不然整个公社准备高考的人都来找娇娇写对联,她可是忙不过来的。

老太太拍了拍大腿,哦对,只给老支书写,别人可不行。

老支书搓了搓手,是这样的娇娇,这红纸你都写上,我到时候送一副到县里的老领导家里去,他亲自过问你几次了呢,状元的墨宝,可遇不可求啊。

唐娇娇低着脑袋即席挥毫,没问题,我给您写上。

老支书又把揣怀里的几封信递给唐国华。

国华,这是树根大山他们托我给你顺便带去给陆知青的,都说大恩不言谢,咱唐家村一下子出了这么多大学生,都是陆知青的功劳,是大恩啊,别的报答不了,也只能是写封信表示下感谢,这里面也有我的一封。

唐国华伸手接过,唐振华咚咚往房间里跑,出来的时候手里也多了几封信,递给唐国华。

这是唐平唐安他们的。

唐国华接过数了一下,连同老支书的在内一共十二封,也就说村里所有考上大学的社员都写了信。

你也写了?唐国华问唐振华。

唐振华挠了挠脑袋,之前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他,大家收到通知书的时候就写好了,原本是打算让我带到首都去给他,大家都很想他。

难得这些土生土长的大山汉子说出个想字,还都不脸红。

唐国华笑着点点头,让他们放心,我到了S市,第一时间交到他手里。

老支书叹了口气,感慨道:能遇上陆知青这样的人物也是咱们唐家村的福分啊,老领导说可惜我年纪大了,不然就凭这政绩就能调到县里去,不过这话听听就算了,咱图的又不是这个,出了这么多大学生,还都不是忘本的人,咱唐家村以后能差吗?唐国华点点头,老支书说得是……老支书话锋一转,说道:不过,你们老大家那泼猴可得好好管教管教,这一次看在他年纪小的份上判到农场劳改半年算是轻的,说起来苗苗这孩子也是个要强的,大过年的愣着在知青点呆着不肯进家门,怕也是伤透心了吧。

提起老大一家,老太太笑了一天的脸这下板了起来,大过年的提他们做什么?一个比一个不省心,各人有各人的福分,唐彬彬在还没有酿成大错之前去改造说不定还有救,这也怪我,以前不会教育孩子,他现在也不会听我的话,至于苗苗,都已经成年了,性子好强,倔得跟头牛似的,总觉得全世界都欠了她,可我们这里没有人欠她的,有困难找上门我们会帮她,缺了上学的路费,来跟我服个软,我也会给她,但现在有了津贴,她愿意自己扛着就扛着吧,老大一家有手有脚,总归是饿不着的,不说他了。

老太太以前觉得作为一个乡下女人,最好的性子就该是唐苗苗那样的,好强能干,能自己扛起一片天,这样才不会被人欺负。

可那样的性子除了让别人难受,苦了自己,有谁会去心疼她?她现在算是看明白了,像唐娇娇这样娇滴滴才是真正有福气的闺女,能读书,又不用下地,将来拿着笔杆子就赚饭吃,看着她就觉得舒服,觉得高兴,大家都争着疼。

老太太现在是越看唐娇娇越满意,完全忽略自己曾经是有多么嫌弃这个手不能抬肩不能挑的孙女儿。

老支书比谁都明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理是这么个理,事也是这么个事,他也不该再多说什么。

他老人家拿着心仪的状元墨宝,哼着不着调的小曲,高高兴兴地来,高高兴兴地走。

贴好挥春,唐国华特意把从县里带回来的几个大红灯笼挂上,门口挂上两个,那棵只有唐娇娇一般高的柠檬树也挂上两个,整个院子顿时红红火火,张灯结彩的节日气氛感马上就出来了。

拜天地先人的贡品是传统的水煮整鸡、一块水煮猪肉、糖果饼干,桔子和苹果,还有带根的生菜和生葱,对应象征着家肥屋润,大吉大利,平平安安,生财聪明等等寓意。

一小连鞭炮放完后,老太太口中念念有词,拉过捂着耳朵满眼星辰的孙女儿,让她对着香炉双手合十拜三下。

唐娇娇虔诚地拜了三下,唯一觉得遗憾的是来这里的第一个新年不能和妈妈一起过,但她已经很满足,多少人还在勒紧裤子挨饥抵饿的年代,她能吃饱穿暖,没受一点罪,她诚心感谢上苍。

最后,老太太让她把三支香插到香炉里,这样简单又隆重的拜神仪式算是完成。

拜完神的贡品端到厨房,热一下白切鸡和白切肉,切好装盘,加上蒸鱼和几个清淡小菜,再来一个白萝卜大骨头汤,满满当当的一桌,便是这个时代里最高规格的一顿年夜饭。

唐国华分了些肉让唐振华送到唐国兴那边去。

唐国兴这边是愁云惨雾,根本没有什么心思准备年夜饭,李大梅看到肉就想起儿子,又哭了起来。

唐振华安慰了他们几句,蹙着眉头离开。

他不想把这种情绪带回自己家里,便当做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家人开始热热闹闹吃年夜饭,顺便闲话家常。

父女俩年前和许文沁通过电话,原本也想过要不要回来过春节,但还是不忍心把两老孤零零地留在S市,还是决定在S市陪父母过春节。

唐国华工作的事已经确定下来,他们订了初八去S市的火车票,正月十五是唐娇娇的生辰,许文沁想帮她庆生,所以得提早几天过去。

唐娇娇三月一号也就是正月二十三就得去学校报到,生辰过后没几天就得动身去首都,时间还挺紧凑的。

唐国华交代唐振华:老三留在家里多陪娘几天,但最晚十六七就得动身去S市跟我们汇合,二十必须从S市出发去首都,你自己掌握好时间。

唐振华点点头,我知道的二哥,我打算正月十四就出发,这样正好可以参与娇娇的生辰,也想抽点时间去探望一下陆知青。

跟陆知青打好关系这件事,老太太再同意不过了,她连连点头,对,多跟陆知青走动走动,我再准备点土特产让你带过去,得好好谢谢人家,老二的工作还是人家家里给安排的,本事大着呢,说起来陆知青家里到底什么来头?老太太觉得陆知青本事大,打好关系总没有坏处,至于陆知青的本事怎么个大法,她心里没底。

唐国华给老太太夹一块鱼肉,笑着说:娘,陆知青家里做什么的我也不知道,也不好打听,总之您千万别到外面乱说,他们一家都待咱们一家都很好,咱们无以为报,千万不能给人家添乱就行。

老太太板着个脸,我还能不知道这个啊?唐国华陪着笑,是是是,您什么都知道。

老太太边吃着香喷喷的鱼肉边叹气,等你们都走了,剩下我老太婆一个,这个家可就冷清咯。

唐振华立即给她夹一块鸡腿肉,娘您放心,等我毕业分配好工作就把您接过去,不会丢下你一个人的。

唐国华也说:是的娘,我每个月会准时给你汇钱,肉票粮票这些也少不了,不会饿着你的。

唐振华点头,娘,再辛苦二哥几年,等我毕业就轮到我来养您,您放心。

老太太这一生冷硬,虽然没干什么坏事,但也没积什么福报,老天爷待她也算不薄,她再有什么不满,估计老天爷都会看不下去,收回她的福分,关于这一点,她拎得很清楚。

唐娇娇认真想了想,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奶奶,您要是真觉得无所事事,再过阵子可以和大伯他们到一中边上开个小吃店,就卖酸笋炒田螺,保准能红红火火。

老太太凶归凶,但是没有人否认她勤劳能干,也是闲不住的人,卖点炒田螺打发时间,有点寄托,对她来说是件好事。

大伯夫妻就更不用说,撇开其他不说,都是刻苦耐劳踏实肯干的人,开个小店对他们来说比下地轻松太多。

老太太一听这异想天开的想法,吓得筷子都要掉了,开……开店?你让我投机倒把?我一把年纪怎么能干这个呢?你这孩子,还真是不懂事。

唐娇娇结合改革开放的时间想好一套自己的说辞,奶奶,我不懂这个,这不是我的想法,是佳佳和陆知青他们的想法,您看到街上的小贩多了起来,也没有投机倒把这个说法了吗?我们多久没听过有人因为倒卖东西被抓了?现在这位跟之前那位不一样,陆知青他们得到消息说今年年底之前国家会试行分田到户,就是把田都分给个人承包,不再是大家一起干,也会开放买卖市场,允许个人开店,自由买卖会变得合情合法,我这样说您能懂吗?唐娇娇觉得把锅卸到陆知青一准没错,在他们眼里,陆知青说什么都对。

唐娇娇这一说,别说老太太了,唐振华第一时间站起来看门锁了没有,这……这说法也太……大逆不道了吧?唐国华也慌了神,娇娇,这话到了外面可千万不能随便乱说,知道吗?运动十年,人人都生活在诚惶诚恐里,凡事变得草木皆兵,唐娇娇能理解。

她粗略看过一些资料,改革开放初期,都是撑死胆子的,饿死胆子小的,别小看那些小摊小贩,那都是改革开放浪尖上的弄潮儿,第一桶金都这么来,但是她也没有懂得很多,因为上辈子的她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知道这么些皮毛。

到外面我自然不会说,但是这不就是今年就会发生的事吗?你们多留意多观察,看看是不是这样,奶奶您多聪明呀,要是这事是真的,您能看不出来?就算不开小店,您在家里炒好田螺,让大伯拉到一中门口或者工厂门口去卖,总比下地赚公分赚得多的呀。

唐振华到底是聪明人,他沉淀下来认真分析唐娇娇的话,半晌后,他说:娘,娇娇说的其实有道理,分田到户这个我们先不说,街上的小摊小贩的确多了起来,管得也没有以前严,连革-委-会都撤了,就算不能开店,卖点东西总是可以的,二哥的自行车放在家里也是闲着,让大哥用来跑跑买卖,总比现在强。

唐振华回想起大哥大嫂的愁眉苦脸,给他们找点事做并不是什么坏事。

唐国华持保留态度,这真的能行?唐振华:这事不急在一时,我找个时间跟大哥谈谈,娘你也留意着就是,等我暑假回来再看看什么情况。

这件事上,一家人达成了共识,后面东拉西扯一些家常,年夜饭也就结束。

清河县没有守岁的习惯,临睡前,老太太给了唐娇娇一个压岁红包,让她放在枕头底下。

唐国华给了她两个,说是爸爸妈妈各一个。

唐娇娇说了些吉利话,美滋滋地收下,把它们全都藏到枕头底下,甜甜地酣然入梦。

也不知道睡了多久,她是被鞭炮声吵醒的,摸过手电筒看了眼时间,正好是零点,原来这里还有零点放鞭炮的习俗,连自家院子也响起了鞭炮声,噼里啪啦一轮过后,小山村又恢复了往昔的静谧。

唐娇娇此刻没有什么睡意,大脑乱糟糟闪过一帧帧画面,有上辈子的,有这辈子,桩桩件件像是电影的倒带,感觉来这里几个月的遭遇比上辈子十几二十年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加起来还要精彩。

她开始憧憬大学的校园生活,脑海蓦然闪过李佳佳的脸还有一张清冷华贵的盛世美颜……唐娇娇怔了怔,旋即弯起眉眼,她很快就要和他一起去首都上大学了呢,也不知道他报考了什么专业,阴差阳错同个学校,她忽然觉得或许大学四年都会跟他牵扯不清了。

不知道跟他一起上大学是什么感觉,他应该就是小说里的那些受学妹追捧的风云学长,顶着一张风华绝代,清冷又倨傲的脸,谁也不爱搭理,大概连眼神都不会留一个那种,忽然之间,唐娇娇更加期待她的大学生活。

唐娇娇天马行空乱想了一通,睡意慢慢来临,临入睡之前,她无意识嘟嚷了一句:陆知青,新年快乐…………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有点肥噢,马上换地图了,唐家村应该没有什么事情还没交代好了吧?有的话请提醒乔安一下,晚安,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