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第一侯 > 第五十一章 各有主意

第五十一章 各有主意

2025-03-26 17:09:48

李明玉抱着陛下的腿请陛下不要回京,还当着楚国夫人使者的面说楚国夫人其心不善。

虽然被项云呵退,但李明玉的言论还是散开了,尤其是在军中还得到了很多赞同支持。

现在回京太危险了,安康山不甘心失去京城,守在河东道太原府,就是为了重新拿回京城。

陛下这时候回京,安康山岂不是一举两得?这个说法听起来的确很合理,朝中也有不少人赞同。

这有什么赞同的?崔征呵斥,这是一个领兵的大都督该说的话吗?怕陛下回京被安康山围攻?怎么就不是陛下回京后,我们卫军凝聚围攻安康山?这是畏战!李明玉听到这个呵斥,又去抱皇帝的腿要立刻率大军去与河东道与安康山大战,不杀安贼绝不回来。

皇帝怎么可能让他去。

崔征更怒呵斥:把征战当成儿戏!果然是小儿都督。

直把李明玉骂的掩面不敢见人。

但这件事并没有就此了结,一直沉默的另一位都督项云说出了自己的意见,他也不赞成陛下此时回京。

项云这个年长持重的大都督这样考虑不是担心回京危险,而是从战术上讲不回京更利于平叛。

如果陛下留在麟州,那安康山攻打京城,我们麟州就可以攻打安康山,两面夹击。

如果安康山来攻打麟州,那楚国夫人和武都督就可以攻打安康山,亦是两面夹击。

安贼分心两地,疲惫应战,兵力消耗更甚。

京城被卫军收复,就足矣昭告天下大夏正统,天下皆是陛下的,陛下在哪里并不重要。

这一番话立刻获得了更多的官和将赞同,就连皇帝也动了心,说愿意以身当诱待杀了安贼再回京的话。

崔征虽然没有呵斥项云胡言乱语,但也冷笑相对。

以陛下为诱,让安贼分心分兵,让兵马夹击,但陛下回了京城,安贼攻打京城,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兵马夹击了?天下那么多卫军呢!项都督也不过是巧言而已,实际上也是要将陛下留在身边,不想把陛下拱手让给楚国夫人,李明玉孩童之心不加掩饰,项云作为大人多披了一张皮而已。

官吏恼怒:项都督温文尔雅得体,竟然也暗藏这般心思。

崔征倒是一笑:将官没有这种心思,反而不可用,他有自私自利的心思,才更能争强好胜,也才能更为朝廷所用。

没有足够的雄心壮胆,怎能争过那武鸦儿?他不会限制更不会嫌弃武将们的野心。

那,现在他们都叫嚣着不回京,陛下也被说动了。

官吏神情不安道,而且麟州城中多数也不想陛下回京,说是路途太可怕在这里安稳日子过久了,人就不愿意涉险。

崔征道,文臣武将世族豪商庶民各有自己的心思,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他们不能为了自己的心思,就不管不顾大夏,陛下是一定要回京城的,这才是大夏正统之心所在。

他站起来,指着桌上摆好的高高一摞文书。

回京的具体事宜已经写好了章程,我们去见陛下,商定回京日期。

皇帝这些日子很忙,时时刻刻都有人来见他诉说关于回京不回京的看法,不只是将官朝官,还有内侍宫女,后妃们的亲眷。

有人哭路途危险,不愿陛下涉险。

有人愿为陛下去斩杀,刺杀,不管怎么杀,杀了安康山为陛下清路,然后再请陛下回京。

皇帝和崔征关于让三皇子回京自己留在麟州守民的话也传出去了,三皇子跑来要立刻回京。

儿臣愿为父皇踏平险途,率卫军迎战安康山。

少年皇子意气风发热血沸腾。

皇帝含泪一句我的傻儿:父皇不是让你去涉险的,父皇是让你替父皇守京城,明证大夏大统。

但听到让三皇子回京,京城来的老爷们不同意,三皇子年幼到了京城还不是仰仗那个楚国夫人,老爷们也顾不上跟朝官们联络感情,在民众中宣扬家族声望,来皇帝跟前更加频繁,哭诉京城的过去,感叹京城的现在。

京城乱的很,陛下不回京,不用安贼来攻打,京城自己就乱了失守了。

看着头发花白哭着的老者们,看着他们手中抱着的路途上死难的牌位,皇帝泪流满面道朕回京马上回京。

但另一些朝官也立刻哭了,他们也是头发花白颤颤巍巍从京城到麟州,老臣走过,知道有多艰难,受过多少苦难,如今老臣怎忍让陛下受此磨难,老臣残躯死了就死了,请让老臣们为陛下探路,陛下不安,就算有京城,大夏也难安。

皇帝又转过身搀扶这些老臣,流泪答应绝不以身涉险。

皇帝左右安抚难以抉择疲惫不堪,听到崔征来求见,再也坚持不住,第一次撒谎病了吃药睡了不见。

对崔征可不是哭两声就能安抚过去的。

相爷让人搬着好多文书呢。

内侍低声道,奴婢让人偷偷看过了,写的都是怎么回京的事,谁先走,谁断后,民众怎么分批具体日期都写好了,入冬前走完,就差陛下批准扣玉玺下诏书了。

皇帝躺在床上顿时又坐起来:相爷写的容易,让朕怎么批准啊,这一个个的哭闹成这样子,怎么走啊?怎么走啊?难道最后是朕逼大家走的吗?内侍点头:是啊是啊,相爷要决定走,去说服大家啊,怎能来逼陛下。

皇帝叹口气:各人各有心思,各有道理,哪有那么容易说服。

皇帝心里都清楚呢,有人贪生有人怕死有人抢功,内侍替皇帝委屈:他们就不想陛下的心思。

陛下的心思当然是回京了。

那是大夏的京城,那里有他的未能安葬不能瞑目的父皇兄长,皇帝恨不得插翅飞过去。

但朕不能不顾天下臣民。

皇帝长叹拭泪,又问,明玉没有再闹?项都督可有说什么?内侍摇头:明玉公子被相爷骂了以后就不出来了,项都督也没有再说什么,他们一个小一个儒雅,不敢去和相爷争执吧。

皇帝就双手拍腿:他们不去跟相爷争执,难道指望朕去跟相爷争执?他们不闹,相爷怎么想办法?相爷不想办法,这件事怎么解决?这件事其实最简单了,他一开始就说出了办法,他偷偷的先回京城,既能安稳麟州,又能瞒着安康山半路截杀,多么简单的事!真是急死人。

一个个的只顾自己做好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门外响起轻轻的驳驳声,皇帝顿时躺回床上拉下帐子,内侍略有些惊慌的问谁。

陛下。

门外响起内侍的声音,项都督求见。

项云虽然不像崔征那么难缠,但现在皇帝烦了,做戏也懒得做戏,躲在帐子里道:不见。

内侍便去门边低声道:陛下吃了药才睡下,有什么事,让项都督先与相爷说。

门外的内侍应声是离开了,但很快又回来。

项都督说,他有让陛下进京的好办法。

他隔着门缝低声道,想先跟陛下说。

门内的内侍心里先骂了声这兔崽子收了项云多少钱,不过听到这句话犹豫一下转回去告诉皇帝,他是知道皇帝心思的,皇帝做梦都想回京城果然皇帝坐起来,神情有些惊讶,项云不是和李明玉一样,不赞同他现在立刻回京城的吗?想要挟天子以赚功名权势吗?又要做什么?皇帝思索一刻让项云进来了。

项云俯身道:臣说的陛下不回京城,麟州有兵马,京城有楚国夫人振武军,有利于与安康山对战,但此战术只是针对兵马,并不是针对地域,所以陛下回京城,一样可行。

皇帝坐直身子,但又有些不解:那要怎么可行?请陛下准许臣先去京城,代楚国夫人守城。

项云道,然后楚国夫人来麟州,亲自请陛下回京。

他抬起头看皇帝。

楚国夫人如此诚意,陛下怎能不回京?那就堵住了这群不想走的人的嘴,是楚国夫人逼皇帝的,与皇帝无关,也与麟州的官将无关。

皇帝放在膝头的手攥起。

而且楚国夫人盛名,振武军威武,有她镇守麟州,军民必能安心,免去长途跋涉回京之苦。

那样也就不是他这个皇帝抛下子民了,万一麟州有事,那就是楚国夫人的事,与皇帝无关。

皇帝站起身来:项都督思虑周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