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明,李令姜就起身了。
采薇伺候着她梳洗打扮,又换上一身暗金色凤尾裙的公主朝服。
这种颜色制式,本来是历代公主出席重大场合时穿的衣服。
但今天是李令姜封公主后第一次正式入南书房参与群臣议事,衣着自然要讲究些。
打着哈欠对镜而立,她在镜子里看到采薇正为她戴好挂在裙子一侧的比目鱼玉佩。
忽然就想起了李持明。
也不知道李持明和太后那边怎么样了·······她默默地想。
其实身为宪宗的大老婆,太后倒是个挺正直的人。
所以哪怕她不喜欢李持明,之前也总是催促李持明赶紧要孩子。
估计是害怕李持明重蹈当年宪宗的覆辙。
但是因为李持明刚一登基就向她请求给李令姜封公主,所以太后对李令姜这边一直不大满意。
包括这次封公主,其实都是从李持明这边下的圣旨。
说白了,不太和规矩。
因为本朝传统,公主、后妃的封定,历来都得通过皇帝和太后两人的认证方可生效。
李持明越过了太后。
估计老太太心里是不大情愿的。
郡——公主,好了,采薇小声说。
李令姜回过头,发现她有些窘迫的笑着。
于是李令姜拍了拍她的肩膀道:无妨无妨,我也不大习惯这个称呼。
不过·······咱们慢慢适应吧,没关系的。
她心事重重的坐上了马车,径直往皇宫去了。
车轮咕噜咕噜的响着,李令姜又在想:李持明说太后那边他会说服,也不知他行吗?车行至皇宫,李令姜下车步行至南书房等候。
其实按理说李持明赐她入朝议事之权,此时她是可以上乾和殿的。
但李令姜想了想,觉得自己暂时还是不要过于招摇的好,免得陈党的人现在不说话,等风头过了又鸡蛋里挑骨头,平白的让李持明为她浪费口水。
反正去南书房议事也是一样的——如今的早朝已经沦为了沉闷的例行公事,陈党被李持明那一通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操作吓到了,最近安静如鸡收敛锋芒不敢造次。
但李令姜知道他们肯定不甘心,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借机卷土重来。
新提拔上来的围读会官员又不敢在朝堂上太过高调,害怕陈党找茬秋后算账。
李持明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所以近来大事,基本上都放在南书房商议——那时候陈党的人已经走开,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偌大一个朝廷,因为陈党这根搅屎棍弄得人人自危,不敢在公开的大殿上发表意见·········真是憋屈啊·······李持明如是说。
但他也没办法。
大事未成,舆论并未完全倒向他。
就算让他现在把陈党通通定罪下狱,他也要背负骂名。
民心尽失。
后面再想推行改革也会困难重重。
所以条件不成熟之时到底还是小心谨慎一点好。
李令姜没想到,命运在她第一天上朝就送了她一份大礼。
当时,她正和李持明以及围读会众人在南书房议事,新近刚升了兵部员外郎的齐尚哲提出了新的军屯办法,李持明颇为赞许。
他夸奖了齐尚哲,着令让他去督办此事。
刚刚转过脸来准备对裴效先说什么,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阵沉闷悲怆的巨响。
众人侧耳一听,是钟声。
确切的说,钟声连敲三次,一次两下,那是报丧的钟声。
李持明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缓缓站起身来,眼睛还望着南书房窗外灰色的天空,口中轻声道:——听起来是太后的慈安宫那边传来的·······福禄寿,你亲自去,去给我看看是怎么回事?福禄寿领命,然而还未走出南书房的院子,太后那边报丧的太监就已经赶到。
白色的报丧文书被递到李持明手里,太后薨了。
太后是突然薨逝的。
因为李持明当天早上下朝后还去她那边请了安。
他们虽非亲生母子,但经过这几年的相处,太后也看出了李持明是一心想要继承宪宗遗愿,真心想要为国做事的。
故而早已对李持明放下了当初的成见,用对待晚辈的态度去对待他。
太后张氏是个性情严肃的人,平日里有些不苟言笑。
诚然她有时候对李持明说话不够和蔼可亲,但这并不代表她反对李持明。
哪怕是李令姜,因为几年前的请封事件给太后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但经过这几日李持明诚恳的劝说,太后也已经松口。
就在今早李持明请安的时候,她老人家刚刚同意授予李令姜公主头衔,并托李持明给李令姜带话——既然身为公主,就要担起公主的责任,好好为皇帝分忧,举荐贤达,肃清陈党,整顿朝纲,让大燕快些从党争和贪腐的泥潭里走出来。
没想到,这样一位通情达理知人善任的老太太,就这么毫无预兆的突然暴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