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王有五子四女。
李持明为长,世人皆知。
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李持明的生身母亲,早已在十年前便湮没在了黄土尘埃里。
李持明名义上是瑞王最宠爱的葳蕤夫人所出。
瑞王与王妃性情不合,夫妻之间毫无感情。
这就使得他的宠妾葳蕤夫人得以走到台前。
本朝皇室对于妻妾的出身向来不甚介意。
前代世宗的皇后甚至是再嫁之身。
因而这边王府里的女人,出身就更五花八门了。
瑞王妃是前中原盐道之女。
可这葳蕤夫人的出身就很神秘了。
有人说她是平民良家子出身,也有人说她是烟花才女上位。
传的最邪乎的甚至说她是前朝末代王室之后·······无论众人怎么说,反正结果是一样的。
良家子说:葳蕤夫人有倾国之貌,被作为良家子赐给瑞王,被宠幸,自此圣宠不衰。
烟花才女上位说:葳蕤夫人有倾国之貌,被作为烟花才女献给瑞王,被宠幸,自此盛宠不衰。
前朝王室之后说:葳蕤夫人有倾国之貌,因为前朝王室出身,被皇家监视。
瑞王与之一见钟情,被宠幸,自此盛宠不衰。
总而言之,盛宠不衰。
外界传闻里的葳蕤夫人,容颜绝世。
但对于她的品行,却很少有人提及。
只有瑞王府的人会在若干年后葳蕤夫人已然去世并被崇德帝命人挖坟倔尸时。
才会摇着头叹息:葳蕤夫人,狠呐!李持明的生身母亲,便是被葳蕤夫人害死的。
李持明的母亲本是瑞王府里一介婢女,被分配给了葳蕤夫人使唤。
因为有几分姿色,加上葳蕤夫人自己生不出孩子,就借了这婢女的肚子产子。
并在李持明五岁那年毒杀了她,把她的儿子据为己有。
据说一开始葳蕤夫人并未对这替她生子的婢女产生杀心。
李持明出生刚出生时,葳蕤夫人请瑞王把李持明寄名在她名下,还给李持明的生母升了通房大丫鬟头衔。
可后来李持明长到四五岁,同生身母亲亲昵却不敢近葳蕤夫人的身,葳蕤夫人这才动了念头,干脆把那女子毒死了。
生母死后,李持明便彻底成了葳蕤夫人的儿子。
若按常理,五岁的孩子恐怕很快就会沉浸在有权有势的养母所提供的安乐窝里,把自己的亲生母亲忘得一干二净。
然而李持明却非如此。
葳蕤夫人待他还不错。
可他对葳蕤夫人却总是恭顺有余,爱敬不足。
久而久之,母子俩的关系也变得淡淡的。
而这时候,瑞王开始对葳蕤夫人失去兴趣。
葳蕤夫人为了笼络好色的瑞王,命人从外头寻找良家子进献过来。
于是一个出身江南的采莲女盼儿被她相中,献给了瑞王。
一年后,盼儿生下了一个女孩,这便是李令姜。
盼儿生的是女儿,她本人面对瑞王时又总是怯怯的。
所以李令姜出生后她便失了宠。
在瑞王花团锦簇的后宅里泯然众人矣。
如果不是她唯一的女儿后来成为了声名赫赫的永嘉郡主,这位王府小妾的人生,恐怕永远也不会有人关心。
但事实便是如此。
瑞王府小妾盼儿的死因无人知晓。
正如无人知晓李持明为何在众多弟弟妹妹中独独对李令姜青眼有加。
瑞王不是没有宠爱的女儿。
可那个最受宠的女儿,在李持明登基后也不过只维持了一个县主的身份。
于是民间纷纷传说李令姜必定是有什么独到之处,或许她从小就同李持明特别亲近。
或许她的母亲盼儿和葳蕤夫人沾亲带故。
不然为什么李持明对她这么偏袒特殊?不过这些话都是事后诸葛亮。
真实的旧事是,永嘉郡主李令姜,在生母死后就这么无人问津的长在王府里,直到五年后她十五岁,大她五岁的兄长李持明登基。
开始执意要封她为公主。
李持明想要当上皇帝,自然要摒弃自己的亲生父亲而改认宪宗皇帝做爹。
这是历朝历代过继皇嗣的规矩。
对此李持明倒是接受良好。
二话不说便弃爹投明了。
可大臣们没想到的是,李持明前脚在太庙前老老实实向宪宗的牌位下跪并口称父皇,转过身回来就要求太后草拟诏书,册封瑞王之女李令姜为长公主。
据说李持明笑吟吟的跪在太后面前要求太后给他册封诏书时,太后瞪着一双困惑的眼睛,张口跟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谁?你说谁?据说李持明当即便笑容更大的回应道:儿臣说儿臣的妹妹,瑞王第八女李令姜,小字阿韫的便是!太后笑着点了点头,在宝座上缓缓收回身子,暗地里还是一头雾水:李什么姜?令什么韫?不用说,这个请求被立刻驳回了。
因为太后压根儿不认识李令姜是谁——让她认一个不认识的人当女儿封公主,这过于强人所难。
李持明倒也很好说话,并不强迫太后。
太后不愿封公主,他便退而求其次:母后,儿臣希望可以给予阿韫郡主的封号,还有公主的仪仗规格。
顿了顿,他对太后微笑道:您若是不同意,儿臣这就去允了陈阁老‘废责勤法’的折子。
责勤法是宪宗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针对冗官冗员的裁定和定期清除。
同时配备有卓有成效的考勤和勉励办法。
有效的减少了吏治中的冗官冗员和吃空饷情况。
这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然而,却触动了官僚集团的利益,让他们无法通过随意买官卖官来大肆敛财。
因而不少朝中大臣对此心怀怨恨。
李持明是他们选上来的,为他们说话,原也不奇怪。
但太后还是被他的厚颜无耻吃了一惊。
她气的连连拍案,口中怒骂李持明寡廉鲜耻,为一己私欲置社稷江山于不顾。
李持明笑微微的听太后骂完并成功躲过太后砸过来的一个杯子,随后他站起身来拍了拍膝盖上的浮灰,口中慢悠悠道:这事儿,您愿意也得愿意,不愿意,也得愿意。
李持明登基第五日,下了他身为皇帝的第一道诏令:瑞王第八女李令姜,端淑静雅,人品贵重,益勉柔度。
进服殊休。
可封永嘉郡主。
这是个值得玩味的事儿——李持明一开始向太后请的是给李令姜封公主。
可最后不顾太后意思执意要封,封的却是郡主。
这身份的差别,也许是李持明和太后博弈的结果。
但无论如何。
这诏令一出,天下人都知道李令姜的身份尊贵无比了。
李持明宠爱李令姜到了让大臣头痛的地步。
册封仅仅一个月有余,他便下令大兴土木,不惜从自己的内帑库出钱,为李令姜营造规模堪称豪奢的郡主府。
同时还附带了李令姜可以使用公主仪仗的诏令。
让不少王公贵族意见颇大。
然而李持明巧言令色的让把持朝政的首辅等人认为,他这种行为是在故意同皇家,同宪宗留下的势力作对。
于是朝臣们通通闭嘴,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眼看着李持明公开同太后叫板。
直到李令姜诚惶诚恐的入主府邸。
太后被气出了心绞痛。
而李持明的生父瑞王连大气都不敢出。
一年后,他在府中暴毙,死因成谜。
至于那永嘉郡主,则在行册封礼半年后十六岁时,由李持明强令,使新科进士裴效先尚郡主为妻。
这一回,大臣们笑不出来了。
因为李持明的所作所为,同他当初跟大臣们许诺的好像不太一样。
作者有话要说: 打滚求收藏!所有读者都是我的小可爱,可不可以动动小手指,给我一个收藏呢,嘤嘤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