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议!一个李持明记不得名字的大臣跳出来说。
这人面貌平平但眼神精明,依稀记得似乎是户部的一名员外郎。
陛下眼中,我等皆是不忠不信不仁不义之徒,着实令我等心寒!赈灾之事非一朝一夕,岂可凭几封奏报便潦草判定!况且您身为一国之君,不告而别便离宫而去,有违祖宗规制!为君者,身处深宫而心怀天下,岂能任意妄为,游荡民间?臣附议!臣附议!陛下,一国之君,如何能说走便走,为一州一府之忧患而弃整个社稷于不顾呢?臣附议!陛下,一国之君,怎可当庭与群臣相斥,污蔑忠臣清白,为一己之私而罔顾事实?臣附议!一国之君······怎可······不可······不应·······臣附议——附议——附议——附议··········乾和殿上,群情激奋,口沫横飞,大臣们争先恐后的举着笏板跳出来振振有词,乱了,全乱了,乱成了一锅粥!锵——的一声巨响,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
吵嚷声缓缓落了下去。
大臣们迟迟疑疑的抬起头,就见李持明站在龙椅一侧,手中持剑,还在微微晃动。
而他的身旁,龙椅旁的金漆大香炉上赫然出现了一道长长的砍痕。
李持明提着剑走到了台阶旁,居高临下的望着众臣。
还吵吗?他冷声问。
手中的长剑寒光闪闪,吓退几个站在前面的大臣。
陛下——陈惟衷缓缓开口,慢慢悠悠的抬起一只手做了个制止的手势,一双浑浊老眼看向李持明:老臣恳求陛下,莫要动刀动枪·······这堂上········咳咳咳,都是读书人·······见不得这·······咳咳咳·······刀兵血光之物·········咳咳咳——李持明冷静的收起了长剑,把它拿回去丢进侍卫的剑鞘里。
侍卫战战兢兢的目视前方,看也不敢看李持明一眼。
陈阁老,李持明道。
朕并非想要吓唬诸位爱卿。
只是朕若不这么做,他们便不愿意坐下来好好说话。
他对着群臣摊了摊手:瞧,你们现在多安静,多平和,多理智——能站好听朕说话了吗!说到最后几个字,他的音调突然拔高,把堂下大臣又是吓了一跳。
李持明嗤笑一声,忽然眉头一皱,身子微微打了个颤。
他缓缓抬起手,捂住了受伤的肩膀,原本挺直的背脊迫不得已垮了下来。
大臣们一言不发,警觉地看向皇帝。
诸位·······李持明轻声说,嗓音里透着不加掩饰的疲惫和无奈。
你们也看到了·········朕,为了弄清楚两江如今究竟是怎样一番光景,这才微服出巡。
不想情况倒是探查清楚了。
可回京的路上却遭遇了刺客袭击。
朕其实想不明白,朕才刚刚即位不到一年,究竟是谁!这么恨朕!竟要置朕于死地!堂下一片寂静,鸦雀无声。
李持明鄙夷十足的笑了笑。
哑巴了?不说话了?没有高论了?他看向单纲,看向凌克来,看向不知名的御史,最后看向陈惟衷。
群臣一言不发,以行动向皇帝表明与我无关,请把我当个屁放了吧。
众卿方才好一派义愤填膺!好一派心系国家!朕视察民情离宫半月,都能被你们说的仿佛要国破城毁········而今朕身负重伤,若非郭院正妙手回春朕恐怕当日就要命丧黄泉!若按众卿的说法,那此事岂不是亡国之兆了?!怎么?朕微服出巡,众位如此愤慨的要找朕讨说法,朕受了重伤,众位难道不打算给朕一个说法吗?方才高谈阔论的众人把脸躲在了笏板后面,准备继续装死。
唯有单纲颇具不怕死精神,昂首答道:陛下,刺客已死!是!刺客已死!李持明看向他。
嘴角边挂着狼一般的笑。
刺客已死,朕身受重伤的事就不用追究了吗?此事是谁主使,有何目的,是不是为颠覆我大燕·········统统不用再查了,只因,刺客已死!是吗?他环顾四周,嘴角的冷笑扩大了。
遇刺这件事,朕这边原本也是毫无头绪的。
不过今天,多亏了众卿方才的高论,朕倒是被你们激出了一些灵感啊————北直隶副总兵高得!赣南参政屠迪,兵部武选司郎中白杜救驾有功,赏!另着大理寺并刑部和都察院同理刺客一事,自今日起,十五日内,务必告破,若不成,革职查办!作者有话要说: 小破文要改名字啦!小破文要改名字啦!朋友给我提建议 说我现在起的这个文名太赶客了而且并不符合主题,想了想觉得她说的也有道理。
所以我打算把文名改成《穿成昏君的心尖宠》。
封面底图还是这个图(是我自己画哒嘿嘿嘿,虽然丑但是还挺有成就感的),不过过两天我会把文名改一下。
大家要是看见收藏夹里多了个《穿成昏君的心尖宠》不要吃惊哈哈哈哈,文还是那个文,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不会改变滴!请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这篇文哦!爱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