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把自己封成了京卫指挥使,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李持明就真的这么做了。
文臣——尤其是陈党大臣——十分的不服。
于是他们决定上奏骂人。
皇帝早就料到了这一点。
所以他捷足先登,把自己的整套办公班子给搬到桃源去了。
这下子,内阁和文臣们傻了眼——他们已经调查出了皇帝住进桃源后就经常突然出现在北大营里。
心知这其中必有密道。
可皇帝这般抬举武将却不给他们脸面,他们也没办法。
因为没办法,所以只好继续骂人,不断地骂人。
往后的半个月里,他们都在做着同一件事。
皇帝已经许久没有批复过内阁和六部三司呈上去的任何折子。
他好像完全忘了自己还有这帮子文臣似的,只顾着带领北大营的霹雳军每日操练军阵。
不过他也并非完全不清楚朝中发生了什么。
大臣的折子他不回复,但却每隔一天就派福禄寿带着司礼监的太监回宫里的文华阁向内阁传旨,说明皇帝对这两天国内大事的意见看法。
他只说他想说的,甚至有时一些根本没有大臣在折子中提过的东西他都会说。
但若是他不想说的,就是大臣在折子里说了一万次他也不会回应一个字。
(比如让他搬回宫里住这种建议)皇帝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令大臣们十分头疼。
因为根据燕国政体,大臣上书议事,内阁票拟后交给皇帝批红答复,批红后再把折子发还给大臣。
可如今皇帝根本不搭理他们的折子,这种行为叫做留中。
留中历代皆有,碰上无足轻重或者太过严重的事,皇帝都有可能出现留中。
但把所有折子都留中,这就叫人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另一方面,虽然皇帝留中了帖子,但是各个机构依旧在合理运转着,眼下国内又没什么大事,一切如常。
所以皇帝留中折子,客观来讲,暂时对民间影响不大。
不但如此,每隔一天的传旨又使得他把权力牢牢掌握在他手里。
反倒是大臣们没法对他指手画脚了。
如此一来,不到半个月,文臣集团的危机感已经足以将他们每个人都变成放在锅里煎到两面黄的咸鱼了。
众人时不时便要偷偷跑到陈惟衷家哭诉一番,把陈惟衷搞得不胜其烦。
纵横官场几十年,在陈惟衷眼里,李持明还是个什么都不懂,只会领兵打仗的黄口小儿。
他这一招不就是小孩子闹脾气么?有什么了不起的?既然你摆出架势说你不用大臣了。
那我就干脆让大臣都到你面前去集体请辞——大燕离了皇帝可以,离了大臣却是不行。
看看你李伯亮,究竟该如何自处!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整个京城的人都目睹了一场壮观的景象。
上百号京官一起乘着车,骑着马,穿过京城的大街小巷招摇过市,一齐到桃源去请圣驾回銮。
足足有一百多号人一起,在桃源的大门外乌压压的跪了一地。
园中驻扎的禁军副统领看不过,出门来劝诸位大人进去说话。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群臣满脸悲戚,如丧考妣的吊着一张张脸跪在桃源外头,齐声哭嚎着要求见皇帝一面,同时声称皇帝近来不还朝也不批改奏章,令他们怀疑自己是否已变成了无用之人。
既如此,倒还不如让皇帝放他们辞官回乡罢了!众人在桃源外跪了一上午,不见皇帝出来,于是愤而还家,写下数封奏折大骂。
第二天,整个京师都在传说皇帝在桃源里私藏美女珍玩,纵情淫乐,不理国事,大臣们痛心疾首跪于桃源外,乞求皇帝能顺应民心,回銮理政。
然而皇帝依旧是一意孤行,我行我素,令广大心系百姓的大臣们倍感受伤,不能自己。
与此同时,李令姜正坐在桃源里的伏魔殿外,陪着李持明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