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岁千岁千千岁 > ☆、第九十四章

☆、第九十四章

2025-03-26 17:17:15

议事被迫打断, 万清送进了太医院。

殷姮把床边的位置让给了太医, 出去对上了心急火燎又不敢上前的兰沁禾。

母亲她……怎么样了。

她忐忑不安地问。

殷姮抿着唇, 不是什么疑难杂症, 说好治很好治,说难治也难治。

到底是什么?殷姮看了眼里屋,扶着兰沁禾的肩膀让她借步说话,两人走到了院外, 她才开口, 肝风内动。

殷姮压低了声音,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这病多因年老肾亏、过度劳倦、七情所伤、饮食不均。

不要再让她通宵达旦了, 一到亥时就让她歇下,哪怕睡不着躺在床上闭眼发呆也好。

三餐一定要吃齐,平日里该放手的尽量放放。

兰沁禾赫然回想起她刚刚回京师那天去找慕良, 在府里看见书房还亮着的灯。

万阁老今年五十九了,该好好保重了。

她猛地僵在原地,浑身都被冰雪浸透了一般。

她不可避免地联想到:凌姨也是五十九去的。

七情所伤,除了上头的老人、底下的孩子们要操心, 万清老年失友, 安能不悲恸于心。

殷姮叹了口气, 万阁老现在看着,比王阁老还显老态啊。

王瑞和万清不一样,他只管好最近的几个门生,万清却不管人还是事都要一一过问。

她别说血燕, 就是三餐也不一定按时都进,到了这把年纪,生死全然只看天意,自己又不多加保重,随时去了都不奇怪。

兰沁禾红了眼睛,低着头张了张嘴,片刻喃喃自语,是我不孝啊……殷姮拍了拍她的肩,你去江苏是尽忠,自古忠孝就难两全,没什么对错的。

她又望向了里屋,不过看这个样子,万阁老一时是没法回来理事了。

首辅不在,次辅代理。

这一次抗击鞑靼的人选势必是古朔了。

兰沁禾绯色官袍下双手隐在袖中,她握紧了拳,再没有心思管这些明争暗斗。

毕竟是老臣又是首辅,皇帝准了兰沁禾两日假回去照料母亲,又派了贴身的大太监前去安抚,以示隆恩。

慕良带着皇帝赏赐的药品来兰府的时候,正好兰沁禾出来倒药渣,她亲力亲为这些事情,不假借丫鬟之手,刚刚喂完万清一副药,准备去清洗药罐。

见到慕良后她并无太多的意外,勉强一笑,慕公公来了?床上的万清听到了这句话,支撑着爬起来要见慕良,是、咳咳……是慕公公来了?兰沁禾听到响动后连忙返身回去,慕良也顺势跟她进屋。

万阁老不必起来。

他按住要起身的万清,将手里的药品放在一旁,蹲到万清床前看望她。

万清虚虚地露了点笑容,一点点小事,哪里就得劳烦慕公公亲自跑一趟。

她没有那身华丽的一品绯袍撑着,着了白色的亵衣后显得极为虚弱。

慕良柔声道,是万岁爷让我来的,他老人家心里记挂着您呢。

强敌进犯,这种时候我却倒下了……她垂眸,看着自己放在被子上的手,那只手的指尖不受控制地微微发颤,万清苦笑,愧对圣上啊。

内阁的事情暂且由殷阁老代理,这打仗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您老不必担心,好好休养着,万不要再为难自个儿的身体了。

万清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慕良传达了圣意,便退了出来,兰沁禾送他回去。

两人走在花廊上,慕良望向了兰沁禾,太医院的太医都说了,这病好好养着,不是什么大事,娘娘也不要太过忧虑了。

兰沁禾深吸了一口气,望着远方的老树,我有心想劝母亲告老,可她连说的机会都不给我一个。

慕良跟着叹气,恐怕就是万阁老愿意告老,万岁爷和太后也不会答应。

殷姮再有才气韬略,今年也不过三十四,在万清手下当个次辅可以,她还担不了首辅的大任。

兰沁禾也才刚刚踏进正轨,离能够继承万党一脉还早得很 ,这个时候必须有个德高望重的老臣顶在上头,把西朝撑住。

万清要是现在走了,官场势必大乱。

兰沁禾停下了脚步,她侧身看向慕良,慕良也停了下来,不解地回望兰沁禾。

你眼下的青黑又重了。

她轻轻开口,想要碰一碰这人的眼睛,却碍着家里人多不好动作。

兰沁禾抿唇,母亲已经这样了,慕良,我经不住你也倒下的。

慕良脸上一热,双手拢在袖子里,恭敬地俯身,是,臣会注意着的。

你每次都这么说,哪次就真的听进去了。

兰沁禾摇摇头,我真希望你只是个小太监,那样我就能向圣上把你讨来,你便再也不必那么辛苦了。

这番对话曾经也有过,可这时候兰沁禾的心态和从前截然不同,她深深地望着慕良,你现在是一人之下的九千岁,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花不完的钱,可你每日都几乎待在宫里,那座千岁府对你来说可有可无。

你不贪酒,不买女人,也不爱什么书画古董,慕良,你这么是为了争什么呢。

她知道慕良绝非为了什么民生大义,可他也过得并不享受奢靡,他到底是为了什么而过活呢。

这席话有些尖锐,慕良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

娘娘,我们这样的人一辈子也出不了宫,没法老老实实地攒点钱、做个轻松的营生过完一生。

在宫里,不是被踩就是踩别人,所期盼的,说到底就是想活得像个人。

但他这辈子到死也做不了人,只是个半身的奴才罢了。

所谓权宦,能有几个可以善终,就算是小心了一辈子上任掌印林公公,最后也是死在了自己的干儿子手上。

他抬眸,明明要比兰沁禾高出半个头,却像是在仰视她似的,那抬眸打量她的神情卑微到了尘埃里。

说出来不怕娘娘笑话,在臣的眼里,娘娘是天人,臣就想着哪日能跟天人靠得近一些,自己也就像个人了。

他说完腼腆又自嘲地笑了笑,结果反而愈加的自惭形秽。

兰沁禾一怔,她顾不得还是在家中,一把拉住了慕良的手,你这样说,叫我怎么担得起。

慕良摇摇头,后退了一步,把手从兰沁禾手里抽出,人多口杂,娘娘得避嫌。

不论娘娘信不信,臣永远都不会改变心意,臣不是个好奴才,侍奉着二主,可臣的心里,一直只有您一个主上。

这是放肆的话,也是慕良难得镇静的情话。

兰沁禾并不欢喜,反倒愈加心酸。

慕良不等她说话,率先躬身拜别,万阁老那里还需要您看着,臣就不多打扰,先回宫了。

兰沁禾张了张嘴,她想说点什么,可最终也只是说了一句,你去吧。

打从第一面开始,她对慕良就抑制不住的心存怜惜,这种感觉在日后的相处之中愈发浓烈。

怎么会有这样的司礼监掌印,怎么会有这样让人心疼的九千岁。

她望着慕良离去的背影,站在原地看了好一会儿,才返身回了母亲身边。

她是个不孝子,也是窝囊的妻子。

既不能让父母安心、抱到孙儿,也不能让丈夫平安喜乐。

兰沁禾闭了闭眼,怅然无比。

……两日后兰沁禾回到了公署,接下来的日子由家中的几个孩子轮流照料万清——除了兰沁禾。

她以国事繁忙为由搬出了兰府,又回到了郡主府,甚至连散值之后也从不去兰家。

这样的举动让人纳闷,有些殷党的御史已经写好了奏章,随时准备弹劾兰沁禾不孝之罪。

等兰沁禾回到公署以后,发现内阁还在议谁去打鞑靼的问题。

她心中疑惑,自己不在,母亲病了,殷姮怎么会把这件事拖到现在?事实上殷姮也是无比郁闷,万清一倒她就报上了古朔的名字,拟了票拟、递送通政史司转交司礼监披红。

结果票拟到了司礼监,又被打回来了。

想也知道是慕良不同意。

他也不说谁去合适,挑了古朔的一堆毛病,让内阁再选别的人过来。

内阁再选出别的人选,他又一一打回来,反正没有一个能通过。

殷姮当然明白慕良心中早有人选,那就是兰沁禾举荐的纳兰珏。

虽然万清暂时走了,可万党一派还有司礼监的老祖宗做镇山利剑,实在让人又气又憋屈。

兰沁禾刚一回来,了解了其中内情后,明白是慕良在帮她拖着。

于是立即自己上了一道疏举荐纳兰珏,果然交由司礼监后,司礼监立刻批准。

接到任命的圣旨之后,殷姮意味深长地看向了兰沁禾。

该提醒的她都提醒了,古朔要是败了朝廷还要用她来筹集军饷,可纳兰珏若是败了,兰沁禾首当其冲,但愿这个纳兰珏能不辜负沁禾的苦心罢。

她把圣旨递给兰沁禾,凤眸微弯,纳兰珏既然是兰大人举荐的,圣旨就由兰大人安排送往江苏吧。

粮草先行,我昨日就让他们押送过去了,你告诉纳兰将军,只要能打赢这一仗,需要什么尽管开口。

这件事她不再沾手,对方是沁禾,背后的那些小动作她就不做了。

与鞑靼对战或赢或败,全看天命吧。

兰沁禾接过圣旨,抬眸对上了殷姮的眼,她轻轻颔首,好,下官就代她谢过阁老了。

明宣九年九月二十一,接到诏命的纳兰珏被封为安远将军,领兵北上抗击鞑靼。

她先从江苏赶赴北京,接过了皇帝亲自递给她的帅印。

午门之下,女子单膝而跪,她身披黄金甲,面若冰霜,自眉梢到鼻尖有一道狰狞的长疤。

背后是十数万的大军,广场上飘着各色的将军旗。

这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这场北上的战役集结了西朝如今所有杰出的年轻将领。

内阁辅臣和司礼监的禀笔们站在高台上,底下各色的将军旗便是这两大权力机关里的缩影,每一个将军背后都牵着千丝万缕的政党干系。

高巍浩然的紫禁城被城门一分为二,上是文臣,下是武将,看似毫无联系,实则密不可分。

兰沁禾搭上了朱色的栏杆,她看着早已不再是少女的纳兰珏翻身上马,抽剑高喝,一路北行。

三年的时间,纳兰珏随着父亲历经沙场,学会了刀枪剑戟、摸透了战船火炮。

秋日的阳光下,下方跨在烈马上的女子已经看不见四年前那个秋天抱着小母马的影子。

女儿初长,兰沁禾眼里流露出了几分欣慰和凝重。

这一仗,纳兰珏败,则万党败;纳兰珏胜,则万党胜。

争气啊,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