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将军如此多娇 > 第110章 遗物

第110章 遗物

2025-03-26 18:13:21

我只是学过吹奏陶埙, 并不会复原。

公仪娘子很重视这一对子母埙, 子埙损坏后, 几乎茶饭不思,假母已对娘子十分不满, 再这样下去,假母一定会把她逐出平康里的。

抱歉,我实在帮不上忙。

不过我可以打听一下有没有能复原乐器的大家……林郎君……您恐怕是看轻了娘子的身份,以为娘子是借此纠缠于您?郎君不知, 自那日你吹奏了娘子家乡的小调,她便将您引为知己, 又因为是您所赠之物损坏,娘子心中不安, 才邀您过去一趟。

也罢。

他终于被请了过来, 是啊,他不会复原乐器,可是我会啊……我装作不懂,一点点诱他帮我修复子埙。

灯火摇曳, 煮好的酒散发着甘美醇厚的香气,远处传来丝竹弦乐, 欢声笑语融进了夜风之中, 像是从另一个世界里传来。

直到他修复好子埙,用白布擦拭干净, 放在嘴边吹出第一个音。

那梦中的小调又回来了。

我手持灯盏,不自觉地越靠越近, 几乎能嗅到他身上的气息。

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味,嗅不出什么,可又能从千百人中分辨出他,慢慢渗入骨髓。

他最后停了下来,垂眸看向我。

当我看到他的眼神,一瞬间冷汗都出来了。

我在他面前无所遁形,他什么都知道,他看出来了!我手里的灯盏滑落,灯油落了满地,火苗只闪烁了几下,屋里陷入一片黑暗,只有窗外残月的些许光亮。

妾还未谢过郎君赠埙之情。

不必了,乐器有灵,本该属于有缘人。

公仪娘子,子埙已经修复好,林某告辞了。

可是妾不想欠人情。

他轻笑了一声,那么,你想怎么还我?人生难得遇一知音,妾女流之辈,亦有赴汤蹈火之勇。

何苦?不苦。

很多人这一生都未曾真正动过心,动过情,我有过,知道这世间情为何物,因此而满足。

他知道我心意,并未轻贱我,也没有视如洪水猛兽……他是个坚定而强大的人。

很快他再次出征,一去两载,我虽然不是他的女人,却体验到了与他女人相同的煎熬,若有军中人来,我一定会亲自作陪,只想听到前线传来的消息。

可惜,就算他凯旋而归,也不会到我这里来,只是偶尔遇到珍惜的乐器,会托人送给我,我勤勤练习,想着他也许有一天来,可以演奏给他听。

他越来越忙,经常回到长安没多久,又再次出征,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正是那一年,他东征百济归来,听说林夫人诞下千金,他大肆庆贺,我也送上了贺礼。

就在第二天,他深夜来见,带来了一样东西。

公仪娘子,可否为我保管一物?好。

你不问问是什么吗?就算是皇帝的人头,我也会收下。

……此物十分要紧,长安城中我熟识的人中,只有你与我的关系不为人知,所以,我只有交到你手上。

需要我保管多久?他苦笑了一下,说道:如果我再次出征,会将此物取回,如果我这一次没能再离开长安城,就请你一直保管下去,直到林家子嗣里,再出现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儿郎,再将其转交于他,等他打开盒子,一切都会明白的。

若林家一直销声匿迹,便将此物埋葬也好。

我心中隐隐不安,什么没能再离开长安城?什么林家的子嗣里?这番话听上去反倒像是在交代后事。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我追问下去,他却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当他走的时候……妾还欠郎君一支舞!若下次有机会见面,林某定会欣赏公仪娘子的乐舞一绝。

……骗子。

公仪娘子笑着闭上眼睛,他再也没回来,而是死在了皇宫里,当天,连家都被人烧了,林家的人,除了嫁出去的小姑子和你们这一双兄妹,都死在了 大火里。

我听人说,那天夜里,林家传出来的不止是惨叫声,还有兵刃的声音,最诡异的是,居然一个人都没能跑出来,说是意外,谁信呐?林菁低声道:他们在找一样东西。

与林家相关的人都被彻查,到了最后,连曾经招待过林远靖的我也没能幸免,差役将我押进大理寺的牢狱里,审我的人蒙着面,根本不是公审,而是私狱!他们 反复问我与林远靖是什么关系,他可有东西托付与我,几次都没有结果,便动了刑……公仪夫人说着,似乎感觉到了冷,她紧紧环抱着自己的身体,……整整一 夜,我竟然抗住了。

林菁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公仪夫人的双手。

后来,有人将我从大理寺捞了出去,我便不再出现在人前,将离之和非娘调/教出来,接了我的班,得知你以女子之身进军营后,我便打听你的事迹,终于等到你凯旋归来,我想这件你父亲的遗物,也该归还与你了。

公仪夫人打开放在旁边的箱子,从里面取出一个用黑布包裹的匣子。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林菁知道了前因后果,对方将林远靖周围的关系查到连一个见过两面的人都不放过,她作为林远靖的后人,进了公仪夫人的屋子,若是带出什么东西,岂不是要引出一堆麻烦来。

她带着亲兵离开了平康里,直到敲响了三更的梆子,她才翻出了自家的院子,一路像影子一样贴着墙根而行,莫说是人,连野猫都没惊动,又重新翻进公仪夫人的屋子,将那匣子取回了家。

这是能让人不惜制造灭门惨案的东西,她谁都没惊动,借着窗纸透出的月光,在自己的卧室里拆开包裹。

这匣子四四方方,她敲了敲四壁,里面是实的,四壁反而是空心的,看来是藏了不少机关,而匣子上的锁则很熟悉了,正是鬼谷信物七宝锁,只有鬼谷传人才知道解开方法,当初她便是以此确认司奉龄的身份的。

七宝锁没有钥匙,全凭机关拆卸,她用独门秘法破了锁,将匣子一打开……耳边嗡的一声,血液刷刷刷直冲脑门,连心跳都停了一拍。

她又迅速合上匣子,双手扣在上面,双眸不敢置信地瞪圆。

她看见了什么?这匣子里装的——竟然是传国玉玺!林远靖这是想干什么?传国玉玺,由秦朝而起,以和氏璧镌刻,正面是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自起诞生之日起,便成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的信物,据说可通神灵,平灾祸。

多少年动荡,这块传国玉玺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地更迭主人,直到隋朝灭亡,玉玺也不知所终。

是的,大昭建国的时候,根本没能拿到传国玉玺。

也正因为此,大昭初期十分不稳定,莫说是什么刘武周的余孽,就连许多世家都不承认大昭的统治,甚至指摘李氏篡位,皇位得的十分名不正,言不顺。

李僢路子也很野,没玉玺,那就干脆自己刻,但也没敢称呼其为传国玉玺,而是聊以□□地称为受命宝,但一个受命宝仍然不能带来安全感,后面紧 跟着还有定命宝、天命宝之类的……所以李氏从未断过寻找传国玉玺的念头,玉玺一日不归位,李氏的江山就一日不稳定,想检查玉玺的真伪也很简单。

首先,和氏璧的材料是做不了假的,《史记》称之为天下所共传宝也,所谓荆山之玉、灵蛇之珠,与隋珠一同成为天下奇宝之首。

表面光泽,从每一个角度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光泽,如金红、青白、蓝绿、紫红等等。

其次,传国玉玺并非无瑕,在西汉末年,王莽欲篡位的时候,太后怒摔玉玺,导致其一角被摔碎,后王莽用黄金镶补,从此传国玉玺一角与其他三角不同。

晋朝的时候,玉玺的归属更是乱套,后赵石勒在得到玉玺的时候,骄狂自大,于玉玺一侧刻上了天命石氏,等到了魏文帝手里,又隶刻肩际曰大魏受汉传国之宝……林菁检查了一下这块玉玺,方圆四寸,五条云龙雕刻得栩栩如生,奔腾扭交于上,几处记号都对得上,而且这材质林菁前所未见,在月光下都能绽放出华彩,这也是她一下子便合上匣子的原因,怕异宝之光引人注目。

这个大概……真的是传国玉玺了。

她轻轻咬唇,检查了一下匣子的机关,淬毒的暗箭和旋镖是第一层,毒雾是第二层,拿起玉玺后,下面喷射的腐蚀水是第三层,若是强行破之,不止人会受到攻击,玉玺也会被毁坏。

她将匣子复原,锁好了七宝锁,将匣子一蒙,把它踢到一边,真不知如何是好。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是想造反吗?应该不是,如果真的要造反,怎么可能等到图穷匕见的一天。

是想要挟李氏吗?也不是,宁死都不交出的东西,何谈要挟?那你藏这么个东西,究竟是为了什么?父亲……你把它留给我,是想要我怎么做呢?林菁一夜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