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2025-03-22 07:15:10

大年初一,京城里的每个庙宇里几乎都挤满了香客,都是虔诚地来给佛祖上新年第一柱香的。

即便是京城外的大佛寺也不例外,甚至更多。

因为大佛寺,有明海大师这位高僧在嘛!陈念莞不知道为何明海大师明知道大年初一排着队见他的人有那么多,还叫柳风转告自己这日一定要去大佛寺见他,不过大师肯定有他的用意,所以也打算无论如何也得跑一趟。

只是外头空气凛冷,被窝里温暖得很,日上三竿了还赖在某人怀里不愿意动弹,听着外头起来的柳风等人喧哗叫嚷,懒洋洋得。

夫君!嗯!同样懒洋洋的张二郎温玉在怀,也不想动弹。

今天我要去大佛寺见明海大师呢,你要跟我一起去见他吧?陈念莞问,顺便拜拜佛祖,保佑你今年春闱高中状元呐!张二郎一怔,而后握了握娘子的肩头,既然娘子期盼我高中状元,那故人叙旧是可以延后的,我跟曾四得好好琢磨年节后要投的诗贴,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在春闱之前,很多来京赴考的举子,一为了扬名,二为投靠朝中才学大儒,都会精心琢磨一两首诗投递诗帖,亦期获得赏识后,在春闱试案出来后,提升排名。

大年初一你们还要念书啊?陈念莞简直吃惊。

无辜被拉到书房看书的曾四:我不是,我不想。

莞莞,出门在外,可要注意安全!万不能伤着了自己!放心吧玉郎,我到大佛寺给你求个平安符,让佛祖保佑你春闱必占鳌头。

陈念莞笑道。

我呢?我呢?原本想自己出去京城玩儿,却被抓了壮丁要念书的曾四赶紧道。

行,也给你求一个,顺便让佛祖保佑你春闱必中进士吧!嘁!自家夫君就求占鳌头,给自己就求中进士!曾四翻白眼,看着陈念莞一行人出了门,而后看着张二郎:张二,当真有必要吗?他可是初六就得回梅麓书院埋头念书了,年节前就已经日日看书,如今新年伊始,想好好放松几日也不行。

自是有必要的。

张二郎答,天下读书人多得是,十年寒窗都熬过来了,距离春闱不过仅仅剩下一个多月而已,用这短短时日做诗温书,我还怕来不及。

曾四不语。

曾四,莫非你已经作好诗词了?啧。

曾四坐回书案前,便是做好了,也不知道该投哪位大人。

范山长家的范大人如何?那是,不过多投一家也未尝不可。

曾四道,似是想起了什么,说起这范大人,你受伤那会儿,我曾经去拜访过一回,还见着了陈三。

哦?范大公子范斐如范山长所愿,今年刚刚擢升礼部侍郎,与父亲四十五岁才出任侍郎一职相比,范大公子年仅三十岁便升到了这个官位,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不枉费当初范山长眼见大儿出息,于是急流勇退为他铺路,据说,朝中不少人亦看好范大公子为下一任礼部尚书。

身为范山长的门生,自然而然会被视做与范斐为同一阵营之人,而范山长远在抚宁县培养读书人,也不能说不是在为自家儿子造势。

因为青云书院出来的举子,将来出仕,会成为范侍郎的助力,但反过来,他们亦能得到范家的支持。

因此曾四与陈三到范家后,收到范侍郎的无任欢迎。

寒暄期间,得知陈三便是当初救护自己儿子的陈家二房,范侍郎不免说起当初的情形,再次对陈三表示感激,在一侧旁听的曾四才听得,ᴶˢᴳᴮᴮ原来当初陈鸣救人之后,范山长不仅免束脩让陈三入学,还另外封了一百两的感恩金给陈家。

一百两?张玉郎愣了。

对,好似陈三也是第一次听说,脸都黑了。

陈念莞母女仨当时为何被赶出陈家,张二郎是听人说过的,却不知道,原来,当初陈家的人找借口将莞莞母女仨赶出门,背后还存了这么大一个动机。

一百两。

当时若是莞莞跟岳母有即便一半的银子,也无须过得那般辛苦。

死去的岳父用性命换来的银子,莞莞他们竟是一文钱也得不到不止,还被逼得差点丢了性命。

这事,陈三知道吗?估计是不知道。

曾四回想当时陈念蹇的表情,摇头。

张二郎想起陈家当初不支持陈念蹇进学,他不得已靠抄书赚钱银的事儿,怕是,陈家也将这事瞒着陈念蹇。

陈念蹇带父亲来香桂街亦没看出闹翻的痕迹,所以,陈峯也不知晓这一百两的事?陈鸣为陈家三房,他出事后,出面处理诸事的应该是陈家老爹跟陈家长子,是陈老爹跟陈大郎将这一百两私吞了?这事,你别往外说。

张二郎心里生出了一股怒意,但硬是压了下来。

凭如今莞莞的能干,区区一百两不算得什么,这事应该翻篇了,他不想让莞莞再为这等事伤心,若要算旧账,也该他这个夫君出头。

放心,我嘴巴严着呢!曾四表示理解,点点头。

于是两人,啊,不,后来陈念蹇过来后,三个人商量着去范府给范侍郎拜年。

但今日初一,京城人家怕都是抢着到各处庙宇上香祈福去了,于是改在了初三。

*大佛寺的山脚下,密密麻麻停着许多印着各家家徽的马车跟马夫。

陈念莞等人好不容易找到停靠马车的一个空位,给了看管马车的管事钱银后,带着小佑四丫还有柳风爬山。

大伙儿上一次都来过大佛寺了,所以今儿跟陈念莞来大佛寺拜佛的人不多,都嚷着趁难得的机会,到内城别的寺庙里去逛逛,顺便看看眼界。

所以陈念莞来的,就是护卫她的小佑跟四丫。

至于柳风,嘿,自从在大佛寺得了辣么多好处,自然是要跟过来的。

明海师傅说要送一份厚礼给表姐,指不定,也会送一份给他呢?柳风喜滋滋地在心里头偷偷地这般想。

平时初一、十五就有不少香客来大佛寺,如今大年初一,来上香的人就更多了,幸而一路上大佛寺的山路石阶修得宽敞,她们也来得时辰也迟,避开了人潮最多的那会儿。

陈念莞一行人注意到有像他们这样慢慢靠自己爬上去的,也有脚夫抬着轿子将香客一直扛到寺庙门口的,香客络绎不绝,不时有身份尊贵的夫人公子们上山时,还会有护卫开路,让寻常百姓让路。

陈念莞一行人且行且停,比平时到大佛寺花的时间还多。

等进了寺庙门口,便瞧见人接踵靠肩的,喧哗得很,哪有平时庙里头的幽静?并且在庙前的偌大的空地上,还有免费发放素斋的地儿,爬山爬得辛苦的,以及拜完佛上完香的,都自发地到几个摊儿去拿这些吃食。

陈念莞好奇了,也凑过一个地儿看看,才发现摊前竖着吉祥居的招子。

等问过人后,才知道,逢年过节,大佛寺都会许可京城里的酒楼在这里置办素斋供奉,名曰撒福,一为香客提供方便,二为扬寺庙盛名。

还有诸多佛寺自身也会免费供应对外的斋饭点心,来礼佛的香客自然也不会白吃斋饭,拜佛后自然会多添几钱香油钱。

这等既能扬名,又能聚集人气的素斋,向来是京城里有名的酒楼都抢着做的,尤其是在年节期间,能得到许可在佛寺里头供奉素斋,对提升自家酒楼名声大有裨益。

但每个佛寺里允许供奉的素斋名额有限,为此资格,各家酒楼均为夺得名额各显神通,导致愈有名的佛寺供奉素斋的名额愈珍贵,甚至千金难求。

呵!陈念莞明白了,这可不就是趁年节时候,在人流最旺盛的地儿,给自己酒楼做宣传吗?她居然不知道还有这一招,真是太失策了。

环顾了一下四周,瞧见除了吉祥居,还有凌云阁的摊子,等再进主殿的时候,宽敞的甬道上也有两三家发放素斋的,而主殿门口,居然是御风楼的招子。

嘿,京城里前三甲酒楼,就有二甲在大佛寺的供奉素斋了。

看来大佛寺的名气不可谓不大啊!那月满楼怎地没见呢?按说京城第一的酒楼,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吧?表姐,我都打听过了,那月满楼没争今儿在大佛寺供奉的名额,而是去了京城内城里的大寺庙里,柳风积极发挥这些日子以来,在大佛寺攒下的好人脉,问过寺庙里的沙弥后,这般跟表姐解释,不过他们在年十五元宵那一日,打算来大佛寺撒福。

年十五啊?初一错过了,可不能错过年十五啊!年十五恰好是他们陈家酒楼开业的第一日,要是他们在那一日的大佛寺撒福,那夜里头出来看花灯的食客,可不就能将他们吸引过去了?陈念莞决定了,不管明海大师送她的什么厚礼都不要,她单单就想要年十五在大佛寺撒福摆素斋的资格。

主意打定,想着要去见明海大师,却被告知,明海大师今日行程已满,未有预约者恕不接见。

陈念莞丧气了,既大师今日没空,何苦叫自己来这一趟呢?正惆怅,见明海大师身边的小师傅了心匆匆跑了过来。

了心啊!柳风笑嘻嘻地跟了心打招呼。

柳小郎君!了心也憨憨冲柳风笑了笑,这才看向陈念莞,作了一揖:陈施主。

了心小师傅。

陈念莞赶紧回礼。

了心将一个小小的匣子递给了陈念莞:师傅没料到今儿如此之忙,怕是没时间招待陈施主,所以特意遣我来给陈施主送这个。

陈念莞打开了那个木匣子,发现是一块木牌。

这是?这是年十五那一日,到我们大佛寺安置素斋供奉的凭证。

了心小师傅解释,届时庙里的师兄会凭这木牌给你安排素斋位置。

陈念莞一听,惊喜了,她才正想要找明海师傅说这事,请求给一个名额呢,没想到明海师傅给她的厚礼,就是这个?看来,平时的糖衣炮弹,还是会奏效的嘛!亲眼见到庙门口的素斋的盛况,柳风也一阵兴奋,嘿嘿笑过之后就搔头了,表姐,表姐,那咱年十五那日,还开店吗?开,怎么不开?可你要来大佛寺,那酒楼开业,谁主持啊?是啊,陈念莞可是最大的东家,不得在酒楼主持大局?慌什么?咱这叫双管齐下。

如今人手充足,陈念莞可不怕分一拨人专门到大佛寺来做这个素斋供奉。

手里拿着凭证,陈念莞倒是明白为何明海师傅让自己初一一定要过来的原因了。

是想让她亲眼看看这些素斋供奉,瞧瞧人家是咋做的,自己好画葫芦依瓢呢。

这明海师傅算是对自己真不错了。

陈念莞将匣子递给了小佑,让他好好收起来,决定来都来了,先看看人家供奉的素斋是啥品种的,等香客稍微人少了,再去庙里头拜佛捐香油钱,求平安符。

于是陈念莞带着柳风等人每个素斋的摊子都去瞅瞅,发现有直接供奉糕点的,也有当即现场即做的,更有带来的自家店里头招牌菜的,真是耍出了十八般武艺。

陈念莞边看,已经边在心里考虑,届时陈家酒楼供奉的素斋得做些什么吃食,怎么安排了。

然后就被柳风撞了撞胳膊。

小表弟?看看,表姐,那不是韩小妹妹吗?陈念莞顺着柳风的视线望过去,巧了,还真是!看着像是一家子来上香的,刚刚从主殿里头出来,依然是有一群护卫围着,出了韩氏姊妹,还有一位夫人,看来就是韩氏姊妹的母亲了,她们身后还有两位年纪稍长的两位公子。

陈念莞略一思忖,便带着柳风朝他们走了过去。

那韩瑾芊正被韩夫人牵着手四处张望呢,瞧见陈念莞,欣喜得叫了起来:陈姐姐,是陈姐姐!小芊妹妹。

陈念莞笑着跟韩瑾芊打招呼。

那韩瑾缳也惊讶今日居然这么巧,又遇见陈念莞了。

阿娘阿娘,她就是那位陈姐姐,坐船的时候请我吃了好多好吃的陈姐姐。

没等陈念莞自我介绍,韩瑾芊就跟自家父母嚷开了。

是的,阿娘,这位就是陈娘子!韩瑾缳也赶紧介绍,看了一眼身后的柳风,才犹豫着要不要介绍,韩瑾芊早一步指着柳风笑:阿娘,他就是柳风哥哥!哎!柳风笑嘻嘻地,瞅了韩大小姐一眼,又赶紧挪开视线,跟着陈念莞给韩夫人见礼。

韩夫人ᴶˢᴳᴮᴮ。

韩氏夫人应是早听过一双女儿说过客船上的事,这个时候也对那时候陈念莞等人照看自家小女儿表示感激。

哪里哪里,举手之劳而已。

陈念莞笑着客气。

韩夫人的夫君韩大人可是京兆府府尹哪,相当于京城的市长,官儿可大啦!陈姐姐你是不是打算在京城开酒楼啊?对船上吃过的美食念念不忘,韩瑾芊听韩瑾缳提过一嘴陈念莞会开酒楼后,马上问了起来,是在哪儿?什么时候可以去吃席啊?是在素川路。

韩瑾缳提醒自家妹妹,而后看向陈念莞:不知道陈娘子可定下了酒楼开业的日子?陈念莞觉得意外。

在船上这韩瑾缳向来不与他们来往,便是上一次教训杨季山时偶然遇见,她也不过是打过招呼,泛泛而过罢了,本以为随口一提,她会不甚在意,却不曾想,这韩瑾缳居然将自己开酒楼的事告诉了自家小妹。

已经定下了,就在年十五,上元节,要是诸位有兴趣,届时欢迎捧个场。

陈念莞笑眯眯道。

好,陈姐姐我们那天就去你的酒楼吃席。

韩瑾芊说着,仰头看着自家阿娘:阿娘阿娘,我们元宵夜就在陈姐姐家的酒楼吃嘛,陈姐姐做的东西都好好吃。

好吃是好吃,可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徒手拈食啊。

一旁的韩大公子亦听说过陈念莞等人是如何在客船上吃海错的,这般笑道,陈娘子开的酒楼,怕不会也如此离经叛道吧?衡儿!韩夫人唤了一句自家大郎,笑着跟陈念莞道,陈娘子勿怪!哪里哪里,是韩公子有所误会了。

陈念莞连连摆手,其实,不瞒韩夫人说,上元节那一日,陈家酒楼不仅会开业,还会在这大佛寺供奉素斋,若大伙儿不放心咱们酒楼的吃食,那日可以到我们素斋摊子试吃亦可。

你们陈家酒楼,还未开业,就取得了在大佛寺供奉素斋的资格?不仅是韩夫人愣了,韩瑾缳也吃惊。

要知道,能到大佛寺供奉素斋的酒楼,皆在京城里打出了自家的名气,而大佛寺评审资格的,又是那位嘴巴特别刁的明海师傅,若非有过硬的实力,是拿不下这供奉资格的。

对啊,明海大师一年前离京时,我有幸为他所救,那时候明海大师就非常喜欢我做的吃食,还有,月满楼你们知道吧?他家的鱼腐跟陈家河粉,可不就是从我这取得的方子嘛!陈念莞笑眯眯地,而且明海大师也是我们陈家酒楼最尊贵的客人,届时,或许你们能偶遇帮衬我们陈家酒楼的大师呢!陈姐姐,我也非常喜欢你做得吃食。

韩瑾芊赶紧表态,拉拉自家母亲的袖口:阿娘阿娘!好啊,上元节那一日,我们且去看看。

好好。

陈念莞摆手跟韩氏一家告别,而后带着柳风转身也去排队到大殿里头礼佛去了。

那韩氏一家边下山,边议论:缳儿,怎么没听说,这位陈娘子跟明海大师相熟?那时候我也不曾听说这事。

韩瑾缳摇头,看向妹妹,你听她提起过吗?韩瑾芊摇头:阿娘,陈姐姐只是请我吃好吃的海错,怎么会说那么多话。

韩夫人想想,也是。

怕不是假的。

韩大公子不太相信。

大佛寺的素斋供奉可不是谁都有资格做的,她既能说这等话,必是有所依仗,而且,素川路……身为京兆尹夫人,韩夫人自然是知道那原址春风里的事儿,那日我们恰要逛花灯,要有空,过去看看,也不是不可以。

阿娘阿娘,太好了,陈姐姐做的东西真的很好吃,阿娘您一定会喜欢的。

韩瑾芊咧嘴笑了,看前头姐姐回头瞥了自己一眼,伸了伸舌头。

韩瑾缳冷哼一声,转身回头。

既然是明海大师也喜欢吃的美食,她怎么能不再去尝尝呢?便是要徒手拈食又如何,她们叫个雅间就可以了。

韩瑾缳打定了主意,到时候一定要吃个痛快!*再说陈念莞一行人,等捐了香油钱,三个平安符到手后,就下山了。

回到香桂街,第一时间就把外出游玩的柳云跟六位厨子叫了过来,说了年十五元宵要到大佛寺供奉素斋的大事。

那业界人士的田大宵夫妇跟原本春风里的两个学徒都震惊了,等柳云等人再听说这事的重要性,也惊喜不已。

表姐,那,那我们陈家酒楼……嗯哼,说不定可以一炮而红哦!众人欢呼起来,而后便开始筹划开业当日要如何分配人手了。

开业那一日,酒楼里绝对是要预备足够的人手的,所以届时后厨由柳云主管,你们都留在酒楼里帮忙。

陈念莞决定了。

酒楼这边有施存祈镇场子,又有沧莫南从旁协助,只要后厨不乱,她在与不在,都不大影响,反而是大佛寺的素斋那头,要做到宣传陈家酒楼的效果,非自己莫属。

至于大佛寺的素斋,我跟柳风,再加小佑跟四丫也够了。

表妹/姐,我们也可以过去帮一把。

柳青跟柳河听说了这事,也赶过来凑热闹。

那表姐,素斋你打算做什么呢?柳云问。

自然就是用我们陈家河粉店招牌的小蒸笼糕点啰!陈念莞弯着杏眼道。

可不是,在京城里头,想她们这般供应早午晚膳点心的可是头一家,自然得趁这个最好的时机,刚好就将自家最新颖的美食隆重推出去。

当然,也要有一些新吃食,我暂时还没想好,等想好了再说。

还有十四天内,有充足的时间好好想一想。

那想好了,要是新的吃食,可要教教我们呐!就是,陈东家!跟着柳云培训烹饪这些天,大伙儿都学到了做不少新吃食,厨艺也突飞猛进,知道柳云是陈东家唯一的弟子,大伙儿如今是唯陈念莞马首是瞻了。

放心,素斋上供应的,酒楼里肯定要供应上。

陈念莞拍拍胸膛,表示肯定会教大伙儿,万一他们在大佛寺尝得喜欢,到酒楼里却没有,我们那素斋不是白供奉了?大伙儿这才笑着散开了。

等陈念莞进了西厢厢房,见着里头的三位举人老爷竟然都在,于是将求来的符都一一分给了他们。

陈念蹇父子在原本今日上晌就打算出城的,后来陈念蹇到书房里头见着张二郎与曾四,三人坐在一起切磋,于是便一直耽搁到了现在,那陈峯见儿子有两个举人为伴,却是不耐住在香桂街。

毕竟曾经对陈念莞做过那般过分的事情,自知有愧,于是早早地就离开回到自己租住的农户家里。

若是三哥愿意,到国子监开学这段时间,你住在这里也是无妨的。

留宿时,陈峯是跟段爷爷他们睡大通铺,陈念蹇却是跟柳青同住一个房间。

柳青自然是很愿意这位经魁老爷留下指点自己的学业,而曾四进学的日子跟陈念蹇同样是初六,也很希望在这期间与国子监的监生探讨学业。

张二郎亦表示欢迎,于是,陈念蹇就此住下了,并着小厮去通知一声自己的父亲。

稍后,张二郎知晓了年十五陈念莞要到大佛寺供奉素斋的大事。

元宵,不是酒楼开业的日子吗?莞莞总不至于分身两处吧?放心,我已经想好怎么安排了。

应该没问题。

酒楼照开,素斋照供。

那,娘子有想到要做什么素斋吗?嗯哼,在想,在想。

上元节的传统吃食是汤圆,要做点炸元宵吗?也不是不可以。

但那一日肯定会有许多酒楼供应汤圆,饺子等寻常吃食,她倒是得要做点更特别一点的。

另外,上元节,可也是很多年轻小娘子跟郎君相看或约会的好时机呀,从这群食客下手,也是可以的呀!陈念莞抓着小本本跟炭笔写了几个吃食出来,桀桀桀笑了起来。

张二郎恰好走进了书房,听得自家娘子这般古怪的声音,不由得走了过来,莞莞?嗯?陈念莞回头看着自家夫君,脸上得意地笑容都还没褪去。

笑什么呢?嗯哼,想到了几个可以在上元节素斋提供的吃食,所以高兴了。

张二郎握住了陈念莞的手,也笑了,那莞莞是打算做什么?等我做出来了,夫君你就知道了。

素斋供奉素斋供奉,所以届时在大佛寺呈上去的自然是素食了。

因此,在考虑那一日免费派发与香客的吃食,便不能用荤菜了。

可如今是冬季,说要用素食,其实能用的食材及其有限,再考虑到在外进食,最好方便快捷,陈念莞将之前做过的点心过了一遍后,决定带过去的吃食只选三种:萝卜糕,角仔糍以及糖不甩。

做萝卜糕自然是因为正值萝卜应季,因为气候缘故,京城ᴶˢᴳᴮᴮ出产的萝卜比抚宁县的萝卜甜多了,又是难得的素食,所以拿来做糕点正好。

原本在酒楼推出的萝卜糕是放入了腊肉粒,干虾米,并用瑶柱酱或鱼露调味的,有直接用萝卜丝的,也有将萝卜碾成糊糊跟面粉一起做的,并且除了蒸制的萝卜糕,还有煎制的萝卜糕,光萝卜糕这一种类就有五六种,但既然是素食,那就不需要考虑一切肉类,直接选用最简单的办法。

将萝卜刨去外皮,而后切成细条,洒入盐分后,腌制一刻钟,而后倒掉腌出的萝卜水,取适量的粘米粉,加入鸡蛋,食盐,加水搅拌成糊糊,而后加入萝卜丝,同样搅拌均匀后,蒸熟后,切成块即可。

这么做出来的萝卜糕非常简单,并且保留了萝卜原来的甘甜,非常美味。

至于角仔糍,跟做饺子有点相似,但比饺子个头大,而且皮也不一样。

角仔糍的面皮制作方法跟糖环相似,都要事先准备糯米粉,而后将糯米粉揉制后蒸熟,做成粉头,然后将粉头放进面粉里,搓揉成面团,接着分出一个个小剂子,而后压成一个个拳头大的面皮,另外准备用豆芽,蛋皮以及花生碎做的馅料,用面皮包入馅料后,合口掐边做成花纹,蒸熟后,一个个半个拳头大的角仔糍就做好了萝卜糕跟角仔糍都可以在素斋供奉之前就做好,届时放入蒸笼里蒸熟就可以了,可谓简单快捷。

而陈念莞将重头戏,放在了糖不甩上。

萝卜糕跟角仔糍都是蒸制的,又是咸味,用以充饥恰恰好,但糖不甩却是甜品,而且打算现场煎制。

但现场做,也是会提前做好糯米团子的。

取糯米粉后,加入温水搓揉成面团,等到湿度适中后,搓成一个个差不多大小的糯米团子,接着起锅,烧开水,将糯米团子一个个倒入滚开的水里,煮到一个个都浮起来即可,捞起来后,过一遍冰水,过了冰水的糯米团子会更加Q弹有嚼劲。

这就是到大佛寺供奉前的准备工作啦。

等到了大佛寺开锅后,放入红糖加水熬制糖浆,等糖浆成为蜂蜜状后,加入糯米团子,之后不停搅拌,直到糯米团子外表全部黏满了糖浆为止,这时候就可以洒入准备好的花生碎跟芝麻,一款传统的糖不甩就做好了,随时可以送给路过摊子的娘子郎君们试吃。

当然,这日做好的糖不甩,陈念莞首先送给了张二郎吃。

热乎乎的糖不甩,可要趁热吃的哟,不然,等冷却下来,糖浆黏得很,吃起来就真的甩也甩不掉了。

好吃吗?看张二郎吃得笑眯眯地,陈念莞也笑眯眯地问。

张二郎点头,评价:甜,还很有嚼头。

陈念莞也试吃了一颗,嗯,与糖浆一起在嘴里咔吱消融的,是黏糯的糯米团子弹滑,先糯后酥,最后与花生芝麻融为一体的香,绽放在舌尖味蕾,令人满意非常。

这个叫什么?虽然甜,但张二郎还是忍不住又夹了一个来吃。

糖不甩,又叫如意果。

陈念莞小得意地说,凑到张二郎跟前,看着他吃,就是说,吃了这个啊,两个人就怎么甩也甩不掉了。

张二郎瞥了陈念莞一眼,意会地笑了起来。

你觉得我这个在上元节那日,会受娘子郎君们欢迎吗?会,肯定会。

张二郎表示支持。

陈念莞得意。

可不是,上元节嘛,是小娘子小郎君们合法的见面佳辰,肯定有很多情投意合的小情侣或者家长双方安排相看的。

糖不甩就是针对这类食客的。

首先,糖不甩可谓是汤圆的孪生兄弟,上元节吃糖不甩很应景喲,其次,糖不甩甜甜蜜蜜,做好的糯米团子圆滴滴的,放在糖浆里滚一滚,接着将芝麻花生洒上去做点缀,那表面沾满糖浆的糯米团子黏上后就再也甩不掉了,像极了陷入该死的爱情里的小情侣怎么甩也甩不掉的黏糊劲!送各位明面上到大佛寺进香拜佛,实际上是约会见面的娘子郎君们吃这个糖不甩,可不就是最美好的祝福啦?嗯哼,所以三种素食确定下来后,陈念莞到库房,又找出了柳河来京时带来的那一批酱料跟食材,里头可是还包括了芳姐她们做的姜粉跟椰粉。

既然吃食有了,那热饮可是也不能缺的。

所以,她就打算让大佛寺的香客们,也尝尝热带风味的椰奶了!这也将会是宣传陈家酒楼的方式之一。

盛装椰奶的容器,将会是她设计出来的竹筒,就选细细的一截竹筒,上面会雕刻陈家河粉字样,而后还带有盖子,用绳子栓起就是很好的水壶了。

这样当日香客们喝完椰奶后,可以将竹筒水壶送给他们,也能起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哟!当然,现场自然也会给香客们派发陈家酒楼的红票,鼓动他们到素川路亲临酒楼光顾的。

这么一来,一顿素斋供奉,不仅要费许多功夫,还得自掏腰包呢!这还没算为了陈家酒楼开业请的舞狮之类的开销,以及夜里为了能将食客从花灯会引到素川路做的功夫,陈念莞算算那一日的花销,小心肝忍不住抽动得厉害。

幸亏后来她卖羽绒衣裳又赚了一大笔回来,不然,前期酒楼宣传就这么洒银子,她哪里承担得起哟!既然方针方案决定后,陈念莞就将这三道吃食传授给了柳云,让她去教六位厨子,自己则去找了何木匠,让他们先做五百个竹筒水壶去了。

*初三一到,张二郎便与陈念蹇跟曾四出门,一道去了范府。

张二郎是第一次过府拜见范侍郎,范侍郎却不是第一次听说过张二。

范侍郎知道远在抚宁县的老父亲新收了一个弟子,也收到父亲托其照看的信函。

其实,不用父亲提点,范侍郎亦是知道的,自父亲门下而出的举子,将来有幸入朝做官,自然而然地,会被视为与己一派。

在朝堂,入仕为官,单打独斗根本走不下去,但若前有前辈提携,后有同行扶,那便是资本。

范侍郎当初也便是靠着父亲的人脉,进了礼部,利用经营多年的关系,又有范山长自我牺牲为其铺路,才年纪轻轻做到了现在这个位置。

如此这般,跟自己同一阵营的同僚是越多越好。

前些时候陈念蹇与曾四上门求见的时候,范侍郎跟他们俩打听过张二郎的事。

父亲在信里提过,张二郎是救了自家彻哥儿的救命恩人的陈鸣之女的夫君,有这层关系在,即便张二郎乡试排名并不如陈念蹇跟曾四,他对张二郎亦不免格外看重。

得知他在梅麓书院因坠马后养伤,退学在家自学,不免叹惋,甚至还派过管事上门送过一些滋补药材,得知并无大碍,这才松了口气。

如今第一次见到了张二郎,见他俊逸清朗,气质非凡,倒是有些明白为何父亲没将陈念蹇与曾四收入门下,反而收的是这个张玉郎。

单看他平素并无任何特别出彩之处,却能顺利过三关斩五将,甚至与一向勤学苦练的陈念蹇一般考上举人,便不容小觑。

距离进士举还多了几个月的温书时间,便不知这张二郎的学识,精进到了何种地步?范侍郎与三位后辈寒暄期间,自然便谈到了即将到来的春闱,给他们切磋了一些学业上的课题,说了一些当朝可能届时会成为考官的大人们的情况,分析一番历年的策论题目,三位举人后辈得到点拨,自然连连称是。

尔等都出自同一师门,算是志同道合,如今应齐心协力考中进士,但便是会试落榜,亦不用太忧心,举子已经有入朝为官的机会,虽或花费更多时日,但若时机适合,我作为你们前辈,自会替你们举荐一二,便盼彼此一心,先闯过眼前这个难关。

三人得了范侍郎这番允诺,心中感激,逐一谢过。

张二郎表面笑着应对,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他平时闭门不出,自然是不想因为一张脸与永昌侯世子相似,惹出麻烦,但依然冒险来见范侍郎,一来,他记得范侍郎与永昌侯府并不无多大关系,或有听闻过世子之名,但应该不曾见过永昌侯世子,二来,春闱之前还有复试,在这个时候拜访范侍郎,亦是为了届时在复试上得范侍郎关照一二。

如今拜见过了范侍郎,亦给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目的达到,悬起的心自然放了下来。

之后回香桂街后,便趁距离会试的最后一段时日,认真温书做题,一如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