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走过来,柳家村听说她们是柳大舅家的客人,都客气得很。
柳大舅一家在柳家村的名声原来就好,如今是村里首先能建起青砖瓦房的人家,又是首富,家里头的兄弟姐妹和睦上进,谁人不羡慕?可惜原身的父族陈家并没有像柳家这般和睦!等进了堂屋,陈念莞才又重新逐一见过了自己的这群表哥表弟们。
柳大舅见到自家妹子来拜年也是很高兴,特别是看着陈念莞,那神情,眼里红红的,激动莫名。
柳大舅当然激动。
曾几何时,自家老二跟老三去了以后,母亲也没了,他带着四房人口在地里刨食,也就求个温饱,压力甚大。
谁曾料农闲时侄子们到县城找活计,不过是去燕来巷送一趟东西,后头三妹一家就带着侄子们赚起了他怎么也不敢想的钱银呢?每次侄子们回村里头,身上带的银子,一次又一次让全家上下震惊。
等回过神来时,他们柳家已经能买地扩建祖屋了,后头陆续送回来的银子,他一部分存着,一部分打算开年全拿来买地,毕竟地才是农家的根本!他早听过儿子跟侄子们说,这河粉跟酱肉干的营生,都是外甥女的主意。
这可真是,这可真是……柳大舅慈爱地看着陈念莞,不停地搓着手,他就是个黄面朝天的泥腿子,文化少,不知道该用什么形容词来夸赞她才好。
屋子里头的柳四舅跟大表哥也同样不时地瞅瞅陈念莞,虽不言语,激赏的眼神却出卖了他们的心情。
嗯哼哼!陈念莞自然是注意到了他们眼里对自己的钦佩,可,她就是这么厉害的,所以下意识地坐直了身子,坦然接受他们的崇敬。
有点小骄傲怎么办?一旁跟相熟的柳迟说着话的张二郎,见着陈念莞那副得意的小表情,忍不住抿嘴笑了起来。
柳氏跟陈念莞被招呼进堂屋后,柳迟等人就在院子里接待张二郎,听说张二郎在县里的青云书院上学,还师从范山长,出来略微打过招呼想回自己房里念书的柳青就顿住了。
柳青是两年前考上童生的,在想一口气再接再励时,发生了流寇袭村事件。
父亲死了,母亲虽明面上并没有像三婶婶那般悲恸绝望,可柳青还是见着了母亲脸上偶尔露出死灰的神色。
身为二房的长子,他当仁不让地接替父亲支棱起来,暂且放下学业,跟着伯叔跟小叔忙起了农活,直到农闲时,才有空抓起课本。
也亏得家里儿郎多,上下一条心,很快从丧亲的打击里恢复过来,今年收成好了,伯叔跟小叔又让自己重新念书。
毕竟农家出一个学子不容易,好不容易有根苗子,要有一丝希望,都不想生生掐灭掉。
所以柳青便回到柳家村外小镇上的一家私塾重新捡起了学业。
附近的读书人都知道抚宁县的青云书院,那是除县学外的最有名气的书院,甚至有些能进县学的学子,也想转而读青云书院。
可以说,能进青云书院的,都有两把刷子。
柳青是万万没想到姑母来拜年,还带回一位青云书院的高才,当下拉住了张二郎的手寒暄起来。
这不寒暄则已,一寒暄相见恨晚,相谈甚欢,于是柳青请张二郎回自己屋里去请教学业,张二郎看看堂屋里跟柳家妇孺言笑晏晏的陈念莞,稍一迟疑,就应下了。
陈念莞一坐下来,柳云便紧紧地挨过来坐着了。
有了合作过一段日子的感情,加之说了要教授柳云厨艺,柳云对这位表姐稀罕得很。
那柳水也表示自己对表姐喜欢得很,在人前柳云不说几句话,柳水倒是叭叭叭地说开来,埋怨家里不让自己到燕来巷姑母家烧火赚银子,要陈念莞ᴶˢᴳᴮᴮ代表自己去说服父母。
说得堂屋里头的人都笑了。
陈念莞听大舅跟四舅的意思,是如今家境好起来了,盼着前头柳青读出点名头,既然其他孩子过了读书的年纪,就想让柳水也从小教育教育,送他到村子里的老先生那处开蒙。
等聊过一轮后,又听他们说了说年景收成,陈念莞插不上话儿,只在一旁默默听着,偶尔点头微笑。
好一会儿,看午饭的时辰到了,那四舅母便叫上柳云准备午饭去,堂屋里的人也不聊了,柳大舅就喊外头的柳迟等人带陈念莞到外头溜达溜达,看看风景。
外头她的表哥表弟们就等着跟陈念莞单独说话的时机呢,麻溜地簇拥着陈念莞出了院子,七嘴八舌介绍起村里头好玩的地儿。
陈念莞看着左边右边一溜过的表哥表弟们,昂首挺胸大踏步走着,愣是走出了□□大佬左呼右应的排场,气势十足。
等走出柳家大院落,一直在前头带路的柳风一个转身就奔了回来,站到陈念莞跟前,问:表姐表姐,我们啥时候回去继续干活啊?我们要重新签那契书是吧?柳风问的话道出了在场所有表哥表弟们的心声。
上次陈念莞问过他们的意思,说了签过契书后继续跟着表妹/表姐干的决心,但那时候雇佣契书没到期,陈念莞也没说自己的雇佣条件,又忙着做酱肉,又忙着去府城,回来后就是年节,表妹/表姐还累得睡一天不醒,他们就只能够暂且放下这事回来过年了。
都盼着表妹/表姐来拜年呢!拜年别的都好说,就是一定要表妹/表姐带着自己继续干营生。
短短三个多月呐,他们给家里就赚了百多两银子,叫他们一群泥腿子上哪儿找这么来钱容易的活儿?换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
虽然表妹/表姐说了,那赚钱的营生都是季节性的,腊味跟酱肉干,是一锤子的买卖。
可这一锤子的买卖,一年能赚一次呐,更别说,表妹/表姐能想出这两次一锤子的买卖,以后肯定能想出更多一锤子的买卖的。
一年干一次就低过他们地里刨食十几年的钱银,他们心甘情愿跟着表妹/表姐干。
嗯哼!陈念莞看看一双双期待的眼神,脊梁笔直的,把头昂得更高了。
太好了,以后她搞事业不怕找不到一起干的打工人了。
看未来的合伙人都在,陈念莞也就不隐瞒了,将自己回去后想开铺子的意向说了出来,铺子的名儿就叫陈家河粉。
表哥表弟们别急,契约书肯定会跟你们签的。
但具体的形式跟条件,还得等她看情况再定。
两个地方的出摊要人,商铺也要人,而且等看过抚宁县的商铺后,才能确定到底是租好还是买下来。
这商铺未定,一切雇佣条件都白谈。
所以嘛,咱肯定是要过了元宵才开工的,你们就先好好过这个年。
猫冬嘛,老百姓走亲戚的走亲戚,在家里躲懒的躲懒,商区跟集市也歇了,更别说码头得等冰融了才会开始走船,现在就是开工也没啥生意,还不如好好在家休息,而后规划将来的营生要怎么做。
等翻年了,你们到我们家来开工的时候,再好好商量。
陈念莞给了保证,柳迟等人吃了定心丸,才毫无负担笑嘻嘻地带着她就在院子周围走了一圈,绕到后院的角门又把她领了回去。
陈念莞才发现柳家将一亩地都围起来成为了自家的后院。
伯叔说了,这地可以划分着种……表哥表弟们给他介绍着柳大舅的规划,哪边种什么菜,哪边拿来做晒谷场,说着说着就回到了堂屋。
这么说,大舅舅很会种地了?那当然。
柳风笑了,论村子里最会种地的,就是咱家了,伯叔是老把式,我爹以前也是老把式。
我爹也是。
我爹也是。
看着纷纷邀功的表弟,陈念莞笑着,心里却打起了小九九。
回到堂屋的时候,那午饭就已经摆好了。
因为人多,分了三围。
农户家也没什么男女有别的,就按辈分依次安排坐席,柳大舅安排陈念莞跟着柳氏与自己跟二舅母,柳四舅一家一桌,大伙儿都没意见。
如今他们的表妹/表姐就是他们赚银子的领头人,宝贝疙瘩,金贵着呢,就是让她坐首席也没意见。
坐陈念莞身边的柳氏看着大女儿,见她被哥哥弟弟们如此看重,心中老怀安慰。
至于陈念莞的心情,坐在上席自然是心安理得,理直气壮的。
她便是那发财领路人,功劳大大的,赢来了亲人们的崇敬,这地位本就是她该得的,一点也不心虚。
桌上的菜丰富得很,酱肉干,炖猪蹄,炒鸡块,豆芽炒肉,清蒸鲤鱼,酸菜猪大肠,等等,十二道农家菜一一摆上桌,怕是已经拿出柳家最好的肉食硬菜来招呼她们了。
这是陈念莞穿越第一年过的年节,第一次吃的拜年饭,吃得津津有味。
等吃完撤了席面后,柳氏觉着困了,那大舅母便招呼她们住进了早备好的房子里,不累的陈念莞在房里头打了个盹儿的功夫就醒过来了,才见着原来柳氏也醒了,正坐在床沿盯着她出神。
阿娘?陈念莞差点没蹦起来。
柳氏忽然这么瞅着自己看干嘛?不会是怀疑自己……。